CN217543590U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3590U
CN217543590U CN202221563848.1U CN202221563848U CN217543590U CN 217543590 U CN217543590 U CN 217543590U CN 202221563848 U CN202221563848 U CN 202221563848U CN 217543590 U CN217543590 U CN 217543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crystal display
nano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38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恩亮
纪传震
彭邦银
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38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3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3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3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所述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设置的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其中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具有双折射率,该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且相邻所述纳米薄膜之间形成全反射界面。光线射入液晶面板前,先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在这个过程中,P偏振光直接透过第二偏光片,射入液晶面板,S偏振光在全反射界面反射得以再利用,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液晶面板需要在两侧贴合上、下偏光片才能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成像。也就是说,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堆叠结构自下而上依次是背光模组、下偏光片、液晶面板和上偏光片,然而由于下偏光片的光损失较大,其光透过率通常只有42%左右,进而导致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较低。
因此,对于必须贴合偏光片才能成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提高其光透过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光透过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
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所述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第二偏光片贴合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灯和光源基板。所述多个LED灯设置在所述光源基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多个所述LED灯在所述光源基板上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光源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封装所述光源且覆盖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纳米薄膜包括第一纳米薄膜和第二纳米薄膜,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首层为所述第一纳米薄膜,所述第一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所述第一纳米薄膜和所述第二纳米薄膜交替堆叠设置形成有用于反射所述S偏振光的反射界面。
可选地,所述纳米薄膜的数量为100至200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
所述第二偏光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上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第二偏光片贴合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所述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设置的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其中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具有双折射率,该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且相邻所述纳米薄膜之间形成全反射界面。光线射入液晶面板前,先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在这个过程中,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P偏振光)直接透过第二偏光片,射入液晶面板,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S偏振光)在全反射界面反射得以再利用,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二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二偏光片与背光模组贴合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偏光片;200-液晶面板;201-出光面;202-入光面;210-彩膜基板;220-液晶层;230-阵列基板;300-第二偏光片;310-第一纳米薄膜;320-第二纳米薄膜;410-第一光学胶;420-第二光学胶;500-背光模组;510-导光板;511-凹槽;511a-第一凹槽;511b-第二凹槽;520-光源;52a-光学膜片;52a1-扩散板;52a2-匀光片;521-LED灯;522-光源基板;530-封装胶;540-反射膜片;1000-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0,其包括液晶面板200、第一偏光片100和第二偏光片300。其中,液晶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202和出光面201。第一偏光片100设置在出光面201上,第二偏光片300设置在入光面202上。第二偏光片300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
其中,第二偏光片300用于通过单向的偏振光。
可选地,第一偏光片100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00的透光轴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其设置的第二偏光片300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且其中相邻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相邻纳米薄膜之间形成全反射界面。光线射入液晶面板200前,先经过第二偏光片300,在这个过程中,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P偏振光)直接透过第二偏光片300,射入液晶面板200,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S偏振光)在全反射界面反射得以再利用,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光透过率。
其中,第二偏光片300中的至少一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P偏振光和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S偏振光。
其中,液晶面板200还包括彩膜基板210、液晶层220和阵列基板230。彩膜基板210包括RGB像素层。液晶层220的作用是调节偏振光,控制光线的透过。阵列基板230包括设置于其内的薄膜晶体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背光模组500、第一光学胶410和第二光学胶420。背光模组500设置在第二偏光片300远离液晶面板200的一侧。
第二偏光片300通过第一光学胶410与液晶面板200贴合设置。背光模组500包括导光板510,导光板510通过第二光学胶420与第二偏光片300贴合设置。
其中,采用第一光学胶410和第二光学胶420作为第二偏光片300的贴合介质,起到薄化液晶显示装置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光学胶410和第二光学胶420由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制成,但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背光模组500还包括光源520,导光板510的入光侧设置有多个凹槽511。光源520设置在凹槽511内。
这样的设置起到限位光源520,且节省了布置光源520的额外空间。
可以理解地,由于光源520设置在导光板510入光侧的凹槽511内,再将导光板510与液晶面板200贴合设置,可以减薄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厚度。光源520用于发出光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光源520包括多个LED灯521和光源基板522。多个LED灯521设置在光源基板522靠近导光板510的一侧,并且多个LED灯521在所述光源基板522上均匀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地,多个LED灯521在光源基板522上均匀间隔设置,使光源520发出的光线均匀。
凹槽511包括第一凹槽511a和与第一凹槽511a连通的多个第二凹槽511b,多个第二凹槽511b沿着第一凹槽511a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光源基板522设置在第一凹槽511a内,LED灯521设置在第二凹槽511b内。
可以理解地,光源基板522与第一凹槽511a相配合,LED灯521与第二凹槽511b相配合可以使光源520与导光板510的连接稳固。
可选地,第一凹槽511a的长度大于多个第二凹槽511b的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二凹槽511b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511a的深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背光模组500还包括封装胶530。封装胶530封装光源520且覆盖导光板510的入光侧。
可选地,封装胶530还与第二偏光片300相连。可选地,封装胶530由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制成,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地,封装胶530封装光源520且覆盖导光板510的入光侧,一方面对背光模组500起到封装作用,防止水氧入侵,另一方面,进一步使得光源520与导光板510连接稳固,可选地,封装胶530与第二偏光片300相连,更加强了背光模组500的稳固。
可选地,背光模组500还包括反射膜片540,设置在导光板510远离第二偏光片300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光线射入液晶面板200前,部分光线先照射到反射膜片540上反射经导光板510透过第二偏光片300。部分光线先照射到第二偏光片300,分解形成的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S偏振光在全反射界面反射到反射膜片540,再经反射膜片540的反射重新被利用,经多次折射和/或反射,直至变为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的P偏振光,得以透过第二偏光片300,射入液晶面板200,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光透过率。
其中,反射膜片540通过光学胶与导光板510贴合。可选地,还可以使用反射油墨作反射膜片540。反射油墨采用高反射的碱显影阻焊剂而制成,通过印刷的方式涂布于导光板510远离第二偏光片300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多层纳米薄膜包括第一纳米薄膜310和第二纳米薄膜320。远离液晶面板200的首层为第一纳米薄膜310,第一纳米薄膜310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第一纳米薄膜310和第二纳米薄膜320交替堆叠设置形成有用于反射S偏振光的反射界面。
其中,第一纳米薄膜310具有双折射率,第一纳米薄膜310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光线辐射至第一纳米薄膜310分解为两条光线,一条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P偏振光)直接透过第一纳米薄膜310和第二纳米薄膜320;一条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S偏振光)在第一纳米薄膜310和第二纳米薄膜320之间的全反射界面反射得以再利用,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可选地,第一纳米薄膜310采用具有双折射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第一纳米薄膜310经单轴拉伸制成。第二纳米薄膜320采用单折射率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可选地,第一纳米薄膜310的厚度与第二纳米薄膜320的厚度相等,为200纳米。其中,第一纳米薄膜310具有第一主折射率和第二主折射率,第一主折射率小于第二主折射率。第二纳米薄膜320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一折射率等于第一主折射率。
可选地,纳米薄膜的数量为100至200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背光模组500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500包括光源520和设置在光源520上的光学膜片52a。光学膜片52a通过第二光学胶420与第二偏光片300贴合设置。
光学膜片52a包括扩散板52a1和匀光片52a2。其中,匀光片52a2设置在第二偏光片300远离液晶面板200的一侧,扩散板52a1设置在匀光片52a2远离第二偏光片300的一侧。可选地,匀光片52a2的数量为1至3层。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所述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设置的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其中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具有双折射率,该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且相邻所述纳米薄膜之间形成全反射界面。光线射入液晶面板前,先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在这个过程中,沿没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P偏振光)直接透过第二偏光片,射入液晶面板,沿有折射率差异方向振动的光线(S偏振光)在全反射界面反射得以再利用,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
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纳米薄膜,相邻两层所述纳米薄膜的折射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第二偏光片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灯和光源基板;所述多个LED灯设置在所述光源基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多个所述LED灯在所述光源基板上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光源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封装所述光源且覆盖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纳米薄膜包括第一纳米薄膜和第二纳米薄膜,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首层为所述第一纳米薄膜,所述第一纳米薄膜用于将入射光线分解为P偏振光和S偏振光,所述第一纳米薄膜和所述第二纳米薄膜交替堆叠设置形成有用于反射所述S偏振光的反射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膜的数量为100至200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
所述第二偏光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上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与所述第二偏光片贴合设置。
CN202221563848.1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543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3848.1U CN21754359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3848.1U CN21754359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3590U true CN217543590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3848.1U Active CN21754359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3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246B (zh) 導光板、膜層、導光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KR0184630B1 (ko) 도광 시이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도광 시이트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및 상기 백라이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12643C (zh) 液晶显示器件
KR100813253B1 (ko) 고효율의 편광도광판 유닛,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213762B2 (en) Lightguide plate and lightguid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0123464A (ja) 照明装置、光学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880824B2 (en)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optical sheet combination
JP2010262813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41782A (ko) 도광판 본체, 도광판, 백라이트,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031507B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080186738A1 (en) Polarized light guide plate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44517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209131A (ja) 一体型液晶表示装置
KR20000057869A (ko) 편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20133806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81375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398508A (zh) 降低反射片光学损耗的贴合型导光板
CN217543590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05949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195020A1 (en) Light control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nsmission-type display device
CN110989248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JPH0910592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2623470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996501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59178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