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1035U - 风管和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风管和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1035U
CN217541035U CN202221194894.9U CN202221194894U CN217541035U CN 217541035 U CN217541035 U CN 217541035U CN 202221194894 U CN202221194894 U CN 202221194894U CN 217541035 U CN217541035 U CN 217541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rain
side wall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48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岸辉
文超
郑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48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1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1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1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和新风空调,其中,风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挡雨结构,所述挡雨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上方且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凸出设置,所述挡雨结构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本申请提供的风管可解决下雨时新风空调的新风出口容易吹出水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风管和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和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新风空调通过新风管伸到室外而引入室外新风,但是下雨时候,雨水容易沿着新风管的外壁上流到新风进风口处,流到新风进风口处的雨水会被新风管的吸力直接吸入新风机内,导致新风空调的新风出口容易吹水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以解决下雨时新风空调的新风出口容易吹出水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风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挡雨结构,所述挡雨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上方且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凸出设置,所述挡雨结构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挡雨片,所述挡雨片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管体的外侧方向凸出并倾斜设置而形成所述挡雨结构。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设置有侧壁和上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上侧壁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挡雨结构。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一弧形壁、所述侧壁、所述上侧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自下而上依次衔接;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侧壁上,所述上侧壁连接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管体的下侧,并具有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风口边缘;所述挡雨结构位于所述风口边缘的上侧且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挡雨结构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进风口。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具有两个所述风口边缘,每个所述风口边缘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或者,所述进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进风口上的多个所述风口边缘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雨结构在其倾斜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的位置高度;所述风口边缘的位置高度介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成管线安装腔和具有所述风道的进风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用于与新风管螺接的螺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端封口设置。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
本申请提供的风管在使用时,可以直接作为新风管与新风空调的室内机连接,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管状部件(比如作为管状风帽)并安装在新风管而使用。因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管在其进风口的上方设有挡雨结构,在下雨时,因为挡雨结构挡在了进风口的上侧,在管体外壁流动的雨水无法流到进风口处,进而避免了雨水流到进风口处后被新风管的吸力直接吸入新风机内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下雨时新风空调的新风出口容易吹出水来的技术问题。并且在本申请的挡雨结构中,挡雨结构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使得在挡雨结构上方流动的雨水可以汇集并在汇集到一定量的时候滴落,避免了雨水的堆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风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管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管在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风管直接作为新风管使用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风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风管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风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新风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新风空调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风管 25 第一弧形壁 32 第二侧
20 管体 26 第二弧形壁 33 挡雨片
21 风道 27 第一端 40 新风管
22 进风口 28 第二端 41 进风腔
221 风口边缘 281 出风口 42 管线安装腔
222 格栅 282 螺纹结构 50 新风空调
23 侧壁 30 挡雨结构 51 新风组件
24 上侧壁 31 第一侧 52 进风腔组件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挡雨结构,以解决下雨时新风空调的新风出口容易吹出水来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并且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的方向坐标轴,以挡雨结构处于使用时的状态来定义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均以对应附图中的方向坐标轴为参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或者图4至图6所示,该风管10包括管体20,所述管体20内形成有风道21,所述管体20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风道21连通的进风口22、以及相对于所述进风口22向所述管体20的外侧方向凸出的挡雨结构30;所述挡雨结构30沿远离所述进风口22的方向倾斜,具体的,如图3或图6所示,所述挡雨结构30在其凸出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31连接于所述管体20的侧壁并位于所述进风口22的一侧,所述第二侧32远离所述进风口22的方向倾斜;所述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挡雨结构30的所述第一侧31位于所述进风口22的上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风管10可以为单独的零部件,比如制成管状结构的风帽并在使用时安装到新风管40上;也可以直接作为新风管40而直接与新风空调的室内机连接,具体的结构设计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当风管10设计为单独的管状零部件时,风管10具有独立的管体20,管体20内形成有用于通风或者用于容置部分新风管40的风道21,管体20的侧壁上设有与风道21连通的进风口22。在将风管10安装到新风管40上时,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参考图8所示的新风空调结构,新风管40的端部设有新风入口,风管10的管体20套在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处,并使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伸入到管体20的风道21内。新风依次经过管体20的进风口22、管体20的风道21、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新风管40的进风腔41而进入到室内。再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设置在新风管40的下侧表面(此处的“下侧表面”是以新风管40水平延伸时的状态为参考),风管10的管体20套在新风管40外,使新风管40具有新风入口的前端部分容置在管体20的风道21,管体20的进风口22与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相对设置,新风依次经过管体20的进风口22、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新风管40的进风腔41而进入到室内,此时管体20的风道21不用于输送新风,而用于容置新风管。
如图4至图6所示,而当风管10直接作为新风管40而直接与新风空调的室内机连接时,管体20的风道21即为新风管40的进风腔41,管体20的进风口22即为新风管40的侧面上的新风入口。
另外,管体20的结构形状、大小、长度、以及进风口22的大小、数量等等在此都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只要能够保证室外的新风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室内即可。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管体20为圆形管结构,管体20的侧壁上设有一个进风口22,管体20在使用时进风口22的朝下。进风口22内还设有格栅222,以避免有可能将新风管40堵住的外物进入新风管40。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风管10是单独的管状零部件,还是直接作为新风管40而使用,管体20的侧壁上都设有相对于所述进风口22向所述管体20的外侧方向凸出的挡雨结构3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指向管体20内部的方向为内侧方向,以指向管体20外部的方向为外侧方向,说明书中的“内部、内侧、外部、外侧”等方位词均以此处定义的方向为参考。
可以理解,在下雨时,雨水滴落到管体20的侧壁上之后,容易沿着管体20的侧壁流到进风口22处,流到进风口22处的雨水便容易被吸入到室内。而挡雨结构30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雨水流到管体20的进风口22处,在本实施例中,挡雨结构30是设置在管体20的侧壁上、并相对于管体20的侧壁或者进风口22凸出、而且还与管体20的侧壁或者进风口22所在的表面形成夹角的、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结构。具体的,如图1至图3或者图4至图6所示,所述挡雨结构30在其凸出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31相对于所述第二侧32更靠近管体20的内部,所述第一侧31连接于所述管体20的侧壁并位于所述进风口22的一侧,所述第二侧32向所述进风口22所在的一侧方向倾斜。
其中,挡雨结构30可以由倾斜设置在管体20外的挡雨片33或挡雨板形成,也可以由管体20本身的一部分壁面相对于其他壁面凸出并倾斜而形成,具体的形成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对于挡雨结构30本身的具体形状以及所述第一侧31具体位于进风口22的哪一侧,根据风管10在使用状态时的不同延伸方向而具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式。
比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或者图4至图6所示,新风管40伸出室外的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安装或者形成在新风管40上的管体20也沿水平方向延伸,管体20上的进风口22位于管体20的下侧或者左右两侧,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管体20的周向方向在管体20的侧壁上向下流动。此时挡雨结构3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沿着管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直板状结构,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与进风口22的上边缘之间是在管体2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并且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上侧,进而挡雨结构30可以挡住在管体20上沿着管体20的周向方向流向进风口22的雨水。
又比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新风管40伸出室外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安装或者形成在新风管40上的管体20也沿竖直方向延伸,管体20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22,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管体20的轴向方向在管体20的侧壁上向下流动。此时挡雨结构3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沿着管体2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弧形板状或者圆形板状结构,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与进风口22的上边缘之间是在管体2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并且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上侧,进而挡雨结构30可以挡住在管体20上沿着管体20的轴向方向流向进风口22的雨水。
总之,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为了保证挡雨结构30起到挡雨的作用,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上侧,挡雨结构30的第二侧32则相对于第一侧31向下侧倾斜。因此,风管10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挡雨结构30和进风口22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挡雨结构30本身的形状需要结合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延伸方向来设计。
另外,对于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管体20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安装人员安装错误,进风口22设于管体20的下侧,管体20上侧的外壁面还设有安装标识,比如“此面向上”的文字标识,保证风管10安装准确,并在下雨时发挥其挡雨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挡雨结构30的第二侧32还相对于第一侧31向进风口22所在的一侧倾斜,比如当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上侧时,第二侧32向下倾斜;当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左侧时,第二侧32向右倾斜。因为挡雨结构3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侧31位于进风口22的上侧,也即挡雨结构30的倾斜方向为向下倾斜,如此使得雨水可以向挡雨结构30的第二侧32汇集,并在汇集到一定量的时候自然滴落,避免了雨水的堆积。
综上,因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管10在其进风口22的设有挡雨结构30,在下雨时,在管体20外壁流动的雨水因为挡雨结构30挡在了进风口22的上侧而无法流到进风口22处,进而避免了雨水流到进风口22处后被新风管40的吸力直接吸入新风机内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下雨时新风空调50的新风出口容易吹出水来的技术问题。并且在本申请的风管10中,挡雨结构30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使得在挡雨结构30上方流动的雨水可以汇集并且汇集到一定量的时候滴落,避免了雨水的堆积。
对于挡雨结构30的形成方式,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管体20的侧壁上连接有挡雨片33,所述挡雨片33相对于所述进风口22向所述管体20的外侧方向凸出并倾斜设置而形成所述挡雨结构3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挡雨结构30由设置在管体20上的挡雨片33倾斜设置而形成,挡雨片33与进风口2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参考前文对“挡雨结构30与进风口2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描述,在此便不再赘述。挡雨片33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管体20的侧壁上,也可以和管体20一体成型。如前所述,挡雨片33可以根据管体20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延伸方向而设计为直板状、弧形板状或者圆弧板状等等。另外,挡雨片33的材质、大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仅需呈片状并且能够有效挡雨即可。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通过使挡雨结构30由挡雨片33形成,可以使得风管10简单易得,也能有效地挡住流向进风口22地雨水。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管体20的管壁为不规则结构并包括侧壁23和上侧壁24;所述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侧壁23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上侧壁24连接于所述侧壁23的上侧边缘;所述进风口22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侧壁23上,所述上侧壁24相对于所述侧壁23向所述管体20的外侧方向凸出并倾斜设置而形成所述挡雨结构30。在本实施例中,当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如果管体20沿竖直方向延伸,则侧壁23可以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壁,也可以为中心轴与管体20的中心轴平行或重合的弧形壁或圆形壁;而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如果管体20沿水平方向延伸,此时侧壁23可以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壁。
但是无论侧壁23为上述哪种结构,在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6所示,侧壁23都具有相对的上侧边缘和上侧边缘,上侧壁24则连接在侧壁23的上侧边缘。上侧壁24相对于侧壁23向管体20的外侧凸出并倾斜设置,挡雨结构30由该上侧壁24形成,进而可以通过上侧壁24挡住可能流到侧壁23上的雨水,也即挡住雨水流到进风口22处。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通过管体20本身的侧壁形状直接形成挡雨结构30,使得挡雨结构30可以和管体20一起直接制造出来,不仅简化了工艺流程,还能够增加挡雨结构30在管体20的上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管体20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具有相对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管体20的侧壁还包括第一弧形壁25和第二弧形壁26,所述第一弧形壁25、所述侧壁23、所述上侧壁24和所述第二弧形壁26自下而上依次衔接;所述进风口22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壁25和所述侧壁23上,所述上侧壁24连接于所述侧壁23和所述第二弧形壁26之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风管10和新风管40一体成型,也即风管10的管体20即由新风管40的管体20形成。因为在新风口空调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引出室外的还有冷媒管、排水管、电连接线等等,所以为了将所有需要引出的管线集成到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20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成管线安装腔42和具有所述风道21的进风腔41,即新风管40内形成有两个腔体,一个是进风腔41,另一个是管线安装腔42,两个腔体大致各占新风管40的一半。冷媒管、排水管、点连接线等等可以安装在新风管40的管线安装腔42内,并随新风管40一起伸出室外。
新风管40沿水平方向延伸,管体20作为新风管40的一部分也沿水平方向延伸,进风腔41的侧壁则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壁25、侧壁23、上侧壁24和第二弧形壁26。管体20的进风口22设置在第一弧形壁25和侧壁23上,也即进风口22部分朝下部分朝向新风管40的左侧或者右侧,如此避免了下雨时雨水倒灌至新风管40内的问题。
上侧壁24连接于侧壁23和第二弧形壁26之间,具体而言是上侧壁24的第一侧31于侧壁23的上侧连接,第二侧32于第二弧形壁26的下侧连接,第二弧形壁26的上侧一直延伸至管体20的顶部。下雨时,新风从第一弧形壁25和侧壁23上的进风口22进入到新风管40的进风腔41内,雨水落到第二弧形壁26上后沿着第二弧形壁26流到上侧壁24的第二侧32,因为第二侧32向下倾斜,雨水不会流到侧壁23上,并且会在第二侧32汇集而自然滴落,有效地避免了雨水流到侧壁23和第一弧形壁25上的进风口22处。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新风管40内设有管线安装腔42和进风腔41”的实施例,新风管40的结构还可以为只设置进风腔41,此时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壁25、侧壁23、上侧壁24和第二弧形壁26可以设有两组,两组该壁面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具体的结构方案可以在实际设计和制造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所述风管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管体20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具有相对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进风口22设于所述管体20的下侧,并具有沿所述管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风口边缘221;所述挡雨结构30位于所述风口边缘221的上侧且沿远离所述进风口22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挡雨结构30沿所述管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进风口22。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雨结构30沿所述管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31位于所述风口边缘221的上侧,所述第二侧32向所述管体20的下侧倾斜。进风口22具有两个相对且分别沿管体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风口边缘221,因为管体20沿水平方向延伸,所以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管体20的周向方向流动,进而容易流到该风口边缘221处。因此,将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设置在该风口边缘221的上侧时,雨水会被挡雨结构30导流到第二侧32,从而避免雨水流到该风口边缘221处。在具体设计时,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可以平行着该风口边缘221而延伸,如此能够更精准地挡住流向进风口22地雨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所述进风口22具有两个所述风口边缘221,每个所述风口边缘221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30。具体地,进风口22设置在管体20地下侧,进风口22的左右两侧的风口边缘221分别位于管体20的两侧,此时通过在每个风口边缘221处对应设置一个挡雨结构30,可以更全面地防止雨水流到进风口22处。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进风口2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22沿所述管体2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此时可以如上一实施例一样每个进风口22的风口边缘221对应设置一个挡雨结构30,也可以多个所述进风口22上的多个所述风口边缘221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30,如此可以简化结构和加工工艺。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5所示,在所述管体2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挡雨结构30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风口边缘221的延伸长度;或者,所述挡雨结构30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管体20的延伸长度相同。可以理解,室外在下雨时通常会伴随着刮风,落在管体20上的雨水在沿着管体20的侧壁流下时,在风吹的作用下,雨水的运动轨迹除了具有在管体20周向方向的运动分量,还会有在管体20轴向方向上的运动分量。此时如果挡雨结构30的长度与进风口22的风口边缘221的长度一样,那么流动方向倾斜的雨水就会流到进风口22处。因此,当使所述挡雨结构30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风口边缘221的延伸长度,或者,使所述挡雨结构30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管体20的延伸长度相同时,挡雨结构30可以更好的避免雨水在刮风的情况下流到进风口22处。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雨结构30在其倾斜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3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32的位置高度;所述风口边缘221的位置高度介于所述第一侧31和所述第二侧32之间。可以理解,如果挡雨结构30的第一侧31与该风口边缘221之间距离太远,雨水很可能落在第一侧31和风口边缘221之间的区域,此时雨水会毫无阻碍的流到进风口22处。因此,风口边缘221的位置高度介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时,可使挡雨结构30的所述第一侧31靠近所述风口边缘221设置,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挡雨结构30地挡雨效果。而对于第一侧31和风口边缘221之间的具体间距,在制作工艺允许的情况下,第一侧31可以设置为无限接近进风口22的风口边缘221,甚至与进风口22的风口边缘221重合,具体制造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间距,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管体20还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27和第二端28,所述第一端27设有与所述风道21连通的出风口281、以及用于与新风管40螺接的螺纹结构282。在本实施例中,风管10为单独的零部件,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新风管40上。具体的,新风管40的进风端可以设有新风入口和外螺纹,管体20的第一端27设有内螺纹,在安装时,管体20套在新风管40的进风端外,并与新风管40螺纹连接,新风管40的新风入口伸入到管体20的风道21内并与风道21连通。可以理解,如此使得风管10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到新风管40上。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28封口设置,此时,管体20便只通过下侧的进风口22吸入新风,进而能够更好的雨水进入到管体20的风道21内。
如图8或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50,该新风空调50包括新风组件51、进风腔组件52和风管10,新风组件51内包括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新风腔组件连通,进风腔组件52再通过风管10或者通过安装有风管10的新风管40与室外连通,其中的风管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新风空调5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风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挡雨结构,所述挡雨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上方且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凸出设置,所述挡雨结构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挡雨片,所述挡雨片相对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管体的外侧方向凸出并倾斜设置而形成所述挡雨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设置有侧壁和上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上侧壁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挡雨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一弧形壁、所述侧壁、所述上侧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自下而上依次衔接;
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侧壁上,所述上侧壁连接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管体的下侧,并具有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风口边缘;
所述挡雨结构位于所述风口边缘的上侧且沿远离所述进风口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挡雨结构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至覆盖所述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具有两个所述风口边缘,每个所述风口边缘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
或者,所述进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进风口上的多个所述风口边缘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挡雨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结构在其倾斜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的位置高度;
所述风口边缘的位置高度介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成管线安装腔和具有所述风道的进风腔。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用于与新风管螺接的螺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端封口设置。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
CN202221194894.9U 2022-05-17 2022-05-17 风管和新风空调 Active CN217541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4894.9U CN217541035U (zh) 2022-05-17 2022-05-17 风管和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4894.9U CN217541035U (zh) 2022-05-17 2022-05-17 风管和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1035U true CN217541035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4894.9U Active CN217541035U (zh) 2022-05-17 2022-05-17 风管和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1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92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11043662A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器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0544820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7541035U (zh) 风管和新风空调
CN2070948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81U (zh) 蜗壳盖及移动空调器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JP2008157530A (ja) 空調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EP3842703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05332445U (zh) 通风管及新风机
CN2106019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3225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431913U (zh) 卡式空调机送风结构
JPH06109302A (ja) 空調換気扇
CN11268285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572159U (zh) 一种室外通风管及具有该室外通风管的空调
CN219735586U (zh) 一种带裙边防雨帽、穿墙管及空调新风管道系统
CN21357778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909718B (zh) 除湿结构、新风管组件和新风空调
CN215337011U (zh) 一种蒸发器导水结构、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1119665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1903079U (zh) 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