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6966U -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6966U
CN217526966U CN202220964989.8U CN202220964989U CN217526966U CN 217526966 U CN217526966 U CN 217526966U CN 202220964989 U CN202220964989 U CN 202220964989U CN 217526966 U CN217526966 U CN 21752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water droplet
rotating disc
fixedly connected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49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朝辉
囤静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wish Environmental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wish Environmental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wish Environmental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wish Environmental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649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6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属于烟气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中空的壳体、悬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风扇机组、挂接在壳体内壁且置于风扇机组下方的散热片、与散热片下表面固接的冷凝板、制冷片,冷凝板下表面固接有制冷支架,制冷片安装在制冷支架上,制冷片为环形结构,沿环形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水滴成型件,壳体内固接有水滴吸收装置,水滴吸收装置位于水滴成型件的正下方,水滴吸收装置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凝除湿的同时吸收冷凝水滴,避免水滴结冰。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属于烟气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简称CEMS,其主要用于对石油化工企业、轻工业型企业以及重工业型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监测。目前国内烟气CEMS大多采用“大件系统集成”,即主要分析部件采用进口设备,这样对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但是由于大部分检测模块需要暴露于外部环境下,因此当在面对阴雨天气时,烟气监测检测工作很容易因为外部环境中的湿度而导致检测数值异常,故需要一种除湿设备与CEMS相互连通来祛除空气中的水分,并且对烟气监测的空气不产生其他影响。
现有技术中,CEMS中往往采用压缩机除湿的方式来进行除湿操作,但是这种除湿方式通常要求待检测的气体具有恒定的压力,但是恒定压力在实际成产工作中很难保证,另外,在气体压缩过程中,容易形成水滴,当过多的水滴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结冰,当冰块进入CEMS时,容易导致CEMS发生故障,同时该设备体型庞大,占用面积大,实际操作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与CEMS相匹配的除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除湿装置,能够与CEMS相匹配,能够实现冷凝除湿的同时吸收冷凝水滴,避免水滴结冰。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悬空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风扇机组、挂接在壳体内壁且置于风扇机组下方的散热片、与散热片下表面固接的冷凝板、制冷片,冷凝板下表面固接有制冷支架,制冷片安装在制冷支架上,制冷片为环形结构,沿环形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水滴成型件,壳体内固接有水滴吸收装置,水滴吸收装置位于水滴成型件的正下方,水滴吸收装置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
冷凝板通电后进行制冷,而冷气会通过环形制冷片向四周散射,周围湿润的空气会在冷气的作用下凝结成小水滴,而小水滴沿水滴成型件边缘低落到水滴吸收装置上,水滴吸收装置能够吸收小水滴,避免水滴凝结成冰块。
作为优选实例,水滴吸收装置包括悬挂在壳体内部的第一驱动电机、内圈组件、外圈组件,内圈组件包括转动盘,通风孔设置于转动盘上,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盘的中心处固接,转动盘曲面上固接有搅拌装置,外圈组件套接在转动盘的外边缘上,搅拌装置延伸至外圈组件内,外圈组件上与搅拌装置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外圈组件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水滴吸收孔,外圈组件内装有生石灰。
内圈组件与外圈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小水滴尽快通过水滴吸收孔进入到外圈组件内部,进而能够让小水滴快速与生石灰发生反应,进而使得小水滴被生石灰吸收。
作为优选实例,搅拌装置包括与转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环。
搅拌环能够将大块生石灰与水滴反应的产物搅拌粉碎,有利于未发生反应的生石灰与水滴快速发生反应。
作为优选实例,搅拌环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粉碎网。
过滤粉碎网上有多个小孔,随着搅拌环在外圈组件内转动时,能够将较大的块状反应物快速搅碎,进一步加快水滴与生石灰的反应。
作为优选实例,转动盘上设置有卡接槽,冷凝板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卡接槽固定连接。
卡接槽与加强筋的相互配合,能够对转动盘进行加固,避免转动盘在壳体内脱落。
作为优选实例,水滴成型件为椎体结构,椎体顶部为圆弧过渡面。
圆弧过渡面能够使得水滴快速且稳定的跌落到外圈组件上,从而使得水滴快速集中到水滴成型件上,进而使得水滴精准的跌落进入外圈组件内。
作为优选实例,风扇机组的这上方还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震动过滤组件底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壳体上与震动过滤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斜孔,当震动过滤组件震动时,大颗粒杂质能够沿震动过滤组件滑落至斜孔处,并通过斜孔排出壳体外部。
由于壳体为中空结构且气体与外部环境相互接触,因此,壳体内很容易堆积落叶、塑料等垃圾,而这种大型垃圾往往会堵塞壳体内部的各种机械部件,从而使得各机械部件失效,为了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因此,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将落叶、塑料等大型垃圾通过斜孔排出壳体外部,而气体能够通过过滤孔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实例,震动过滤组件包括带有若干小孔的弧形阻挡板,弧形阻挡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震动过滤组件的底部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内,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凸轮与第二支撑杆相互抵持,斜孔位于弧形阻挡板的上方。
弧形阻挡板在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支撑杆的作用下,沿震动过滤组件内壁上下震动,当弧形阻挡板发生震动时,大型垃圾会沿着弧形阻挡板的弧线通过斜孔排出壳体外部,从而避免垃圾进入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凝除湿的目的,并且消除小水滴凝结成冰的风险,避免冰块对机械部件的损伤。
(2)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震动过滤组件防止落叶、塑料等大型垃圾堆积到壳体内部,进而防止垃圾跌落进入CEMS系统中,进而确保CEMS系统的清洁度。
(3)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相互配合,避免生石灰遇水凝结成块,防止水滴吸收装置失效,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滴吸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冷片与制冷支架的连接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橡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风扇机组,3、散热片,4、冷凝板,41、制冷支架,42、加强筋,5、制冷片,51、水滴成型件,6、水滴吸收装置,66、通风孔,61、第一驱动电机,62、内圈组件,621、转动盘,6211、卡接槽,63、外圈组件,631、滑动槽,64、搅拌装置,641、第一支撑杆,642、搅拌环,643、过滤粉碎网,65、密封橡胶,7、震动过滤组件,71、过滤孔,72、斜孔,73、弧形阻挡板,74、第二驱动电机,75、凸轮,76、第二支撑杆,77、接触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纵向”、“末端”、“边沿”、“侧壁”、“上”、“下”、“上部”、“下部”、“正上方”、“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包括包括中空的壳体1、悬空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风扇机组2、挂接在壳体1内壁且置于风扇机组2下方的散热片3、与散热片3下表面固接的冷凝板4、制冷片5,冷凝板4下表面螺栓连接制冷支架41,制冷片5安装在如图5所示的制冷支架41上,制冷片5为环形结构,沿环形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水滴成型件51,壳体1内固接有水滴吸收装置6,水滴吸收装置6位于水滴成型件51的正下方,水滴吸收装置6上设置有若干如图6所示的通风孔66。
其中,风扇机组2包括风扇与风扇电机,其中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于风扇固定连接,风扇电机外接电源,由于风扇机组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累述。
其原理为:冷凝板4通电后进行制冷,而冷气会通过环形制冷片5向四周散射,周围湿润的空气会在冷气的作用下凝结成小水滴,而小水滴沿水滴成型件51边缘低落到水滴吸收装置6上,水滴吸收装置6能够吸收小水滴,避免水滴凝结成冰块。
其中,参考图4、图6、图7,水滴吸收装置6包括悬挂在壳体1内部的第一驱动电机61、内圈组件62、外圈组件63,内圈组件62包括转动盘621,通风孔66设置于转动盘621上,第一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转动盘621的中心处固接,转动盘621曲面上固接有搅拌装置64,外圈组件63套接在转动盘621的外边缘上,具体的,外圈组件63上设置有滑动槽631,搅拌装置64置于滑动槽631内,随着转动盘621转动,搅拌装置64延伸至外圈组件63内,外圈组件63上与搅拌装置64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如图8的密封橡胶65,外圈组件63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水滴吸收孔,外圈组件63内装有生石灰。
其中,密封橡胶65包括左右两片密封橡胶,左右两块相互叠加且相对的叠加密封端能够使得搅拌装置64插入进去,并能够起到防止生石灰跌落到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缝隙中。
其中,内圈组件62与外圈组件63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小水滴尽快通过水滴吸收孔进入到外圈组件63内部,进而能够让小水滴快速与生石灰发生反应,进而使得小水滴被生石灰吸收。
参考图6,搅拌装置64包括与转动盘62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641,第一支撑杆64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环642。
搅拌环642能够将大块生石灰与水滴反应的产物搅拌粉碎,有利于未发生反应的生石灰与水滴快速发生反应。
其中,水滴成型件51为椎体结构,椎体顶部为圆弧过渡面。
圆弧过渡面能够使得水滴快速且稳定的跌落到外圈组件63上,从而使得水滴快速集中到水滴成型件51上,进而使得水滴精准的跌落进入外圈组件63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搅拌环642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粉碎网643。
过滤粉碎网643上有多个小孔,随着搅拌环642在外圈组件63内转动时,能够将较大的块状反应物快速搅碎,进一步加快水滴与生石灰的反应。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转动盘621上设置有卡接槽6211,冷凝板4上设置有加强筋42,加强筋42与卡接槽6211固定连接。
卡接槽6211与加强筋42的相互配合,能够对转动盘621进行加固,避免转动盘621在壳体1内脱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风扇机组2的这上方还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7,震动过滤组件7底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71,壳体1上与震动过滤组件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斜孔72,当震动过滤组件7震动时,大颗粒杂质能够沿震动过滤组件7滑落至斜孔72处,并通过斜孔72排出壳体1外部。
由于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气体与外部环境相互接触,因此,壳体1内很容易堆积落叶、塑料等垃圾,而这种大型垃圾往往会堵塞壳体1内部的各种机械部件,从而使得各机械部件失效,为了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因此,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7,将落叶、塑料等大型垃圾通过斜孔72排出壳体1外部,而气体能够通过过滤孔71相互连通。
参考图3,震动过滤组件7包括带有若干小孔的弧形阻挡板73,弧形阻挡板7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76,第二支撑杆76与震动过滤组件7的底部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4,第二驱动电机74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第二驱动电机7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75,凸轮75与第二支撑杆76相互抵持,斜孔72位于弧形阻挡板73的上方。
其中,在第二支撑杆76与凸轮75接触的地方设置有接触球77,确保凸轮75能够和第二支撑杆76平滑接触,避免第二支撑杆76与凸轮75因摩擦力过大而失效。
弧形阻挡板73在第二驱动电机74与第二支撑杆76的作用下,沿震动过滤组件7内壁上下震动,当弧形阻挡板73发生震动时,大型垃圾会沿着弧形阻挡板73的弧线通过斜孔72排出壳体1外部,从而避免垃圾进入壳体1内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凝除湿的目的,并且消除小水滴凝结成冰的风险,避免冰块对机械部件的损伤;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震动过滤组件7防止落叶、塑料等大型垃圾堆积到壳体1内部,进而防止垃圾跌落进入CEMS系统中,进而确保CEMS系统的清洁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外圈组件63与内圈组件62的相互配合,避免生石灰遇水凝结成块,防止水滴吸收装置6失效,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
CEMS系统在工作时,将本冷凝除湿装置安装在CEMS系统的风口处,外部与内部的通风是通过转动盘621上的通风孔66来实现的,而由于冷凝板通电制冷并将冷气传递给制冷片为现有技术,因此,制冷原理不再累述,另外,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弧形阻挡板73是内置于震动过滤组件7的内壁上且相对于内壁在第二驱动电机74的驱动下沿内壁上下震动。
由于驱动电机需要配备外部电源才能实现动作,而上述动作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默认与外部电源电路连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悬空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风扇机组(2)、挂接在壳体(1)内壁且置于所述风扇机组(2)下方的散热片(3)、与所述散热片(3)下表面固接的冷凝板(4)、制冷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4)下表面固接有制冷支架(41),所述制冷片(5)安装在所述制冷支架(41)上,所述制冷片(5)为环形结构,沿环形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水滴成型件(51),所述壳体(1)内固接有水滴吸收装置(6),所述水滴吸收装置(6)位于所述水滴成型件(51)的正下方,所述水滴吸收装置(6)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滴吸收装置(6)包括悬挂在壳体(1)内部的第一驱动电机(61)、内圈组件(62)、外圈组件(63),所述内圈组件(62)包括转动盘(621),所述通风孔(66)设置于转动盘(621)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盘(621)的中心处固接,所述转动盘(621)曲面上固接有搅拌装置(64),所述外圈组件(63)套接在所述转动盘(621)的外边缘上,所述搅拌装置(64)延伸至所述外圈组件(63)内,所述外圈组件(63)上与所述搅拌装置(64)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橡胶(65),所述外圈组件(63)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水滴吸收孔,所述外圈组件(63)内装有生石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64)包括与转动盘(62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641),所述第一支撑杆(64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环(6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环(642)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粉碎网(6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621)上设置有卡接槽(6211),所述冷凝板(4)上设置有加强筋(42),所述加强筋(42)与所述卡接槽(62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滴成型件(51)为椎体结构,所述椎体顶部为圆弧过渡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机组(2)的这上方还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7),所述震动过滤组件(7)底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71),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震动过滤组件(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斜孔(72),当所述震动过滤组件(7)震动时,大颗粒杂质能够沿震动过滤组件(7)滑落至所述斜孔(72)处,并通过所述斜孔(72)排出壳体(1)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凝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过滤组件(7)包括带有若干小孔的弧形阻挡板(73),所述弧形阻挡板(7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76),所述第二支撑杆(76)与震动过滤组件(7)的底部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4)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75),所述凸轮(7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76)相互抵持,所述斜孔(72)位于所述弧形阻挡板(73)的上方。
CN202220964989.8U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Active CN21752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4989.8U CN217526966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4989.8U CN217526966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6966U true CN217526966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4989.8U Active CN217526966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6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26966U (zh) 一种冷凝除湿装置
CN201569079U (zh) 多功能天花板空调循环机
CN111037975A (zh) 一种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处理装置
CN210373840U (zh) 一种茶包车间中央空调系统
CN211158989U (zh) 一种用于电泳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10440476B (zh) 一种可在线管理的风冷螺杆冷水机及管理系统
CN103480455A (zh) 具有风压循环除尘功能的破碎设备
CN216837863U (zh) 一种芝麻风冷装置
CN215275832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化肥高塔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CN116058705A (zh) 具有分类功能的智能吸尘装置
CN212568710U (zh) 一种配有防侧漏进气阀的气体检测装置
CN211600768U (zh) 一种锅炉污泥落料管
CN218157395U (zh) 一种公共场所粉尘收集检测装置
CN211070423U (zh) 一种机械粉碎闭环系统
CN214513428U (zh) 一种空气干燥器性能自动检测装置
CN220111007U (zh) 一种氧化铝粉体造粒装置
CN211936677U (zh) 一种多向分离系统
CN216926262U (zh) 一种大气污染物数据采集箱装置
CN110918561A (zh) 一种结核病检测设备的内部除尘系统
CN215674653U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环境监测装置
CN218659961U (zh) 一种聚氯乙烯电缆料改性用切粒限位装置
CN214019721U (zh) 一种黄磷生产布袋除尘系统
CN216744596U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内机
CN212309191U (zh) 一种锂吸附剂产品造粒废气回收利用系统
CN218011706U (zh) 一种工业废气排放用高效干式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