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0102U -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0102U
CN217520102U CN202221614255.3U CN202221614255U CN217520102U CN 217520102 U CN217520102 U CN 217520102U CN 202221614255 U CN202221614255 U CN 202221614255U CN 217520102 U CN217520102 U CN 217520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eparation
separation device
liquid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4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4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0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0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0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该气液分离装置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空调系统的车辆,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气液分离腔和消音腔,所述气液分离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消音腔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消音腔和所述气液分离腔间隔开并适于换热,以利用流经所述消音腔的介质加热所述气液分离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将气液态冷媒分离,并可以过滤压缩机排气产生的脉冲噪音,还可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液态冷媒,使液态冷媒气化,从而提高空调的性能。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该气液分离装置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空调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空调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进行分离,但对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利用率低,另外,压缩机排气产生的脉冲噪声可以通过消音器进行过滤,但是消音器会占用车舱内的部分空间,并且压缩机排气中的余热直接释放,造成热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可以将气液态冷媒分离,并可以过滤压缩机排气产生的噪音,还可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液态冷媒,使液态冷媒气化,从而提高空调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前述气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气液分离腔和消音腔,所述气液分离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消音腔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消音腔和所述气液分离腔间隔开并适于换热,以利用流经所述消音腔的介质加热所述气液分离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将气液态冷媒分离,并可以过滤压缩机排气产生的噪音,还可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液态冷媒,使液态冷媒气化,从而提高空调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隔板,所述换热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出位于上侧的气液分离腔和位于下侧的消音腔。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腔内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接通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上部且下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腔内的底部,所述出气通道的下端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下端连通且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体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二管体内构造出所述出气通道,且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构造出所述进气通道。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镂空区,以适于壳体内的冷媒流通。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的底壁上设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用于过滤通往所述通孔的冷媒。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外侧包裹有设有加热膜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口处设有第二过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其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第二进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或,前述的空调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图2实施例的剖视图A-A。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液分离装置100,壳体10,气液分离腔11,第一进口111,第一出口112,进气通道113,通孔113a,出气通道114,第一过滤件115,消音腔12,第二进口121,第二出口122,第二过滤件123,换热隔板13,第一管体14,第二管体15,第一支撑件16,第二支撑件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该气液分离装置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空调系统的车辆,该气液分离装置可以将气液态冷媒分离,并可以过滤压缩机排气产生的脉冲噪音,还可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液态冷媒,使液态冷媒气化,从而提高空调的性能。
气液分离器的作用:车用气液分离器通常布置在压缩机前蒸发器后,它的作用是防止冷媒在蒸发器中不能完全气化,将气态与液态冷媒分离,留下液态冷媒,保证进入压缩机冷媒为气态;(气液混合态或者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液击损坏,液态冷媒无法压缩)同时气液分离器又称为集液器,可以储存一部分冷媒,避免过多冷媒对压缩机油的稀释,使足够的冷媒和机油返回压缩机。
气液分离的工作原理:饱和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过程中,一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气液分离器就是处理含有少量凝液的气体,实现凝液回收。其结构一般就是一个压力容器,内部有相关进气构件、液滴捕集构件。一般气体由上部出,液相由下部收集。气液分离罐是利用丝网除沫,或折流挡板之类的内部构件,将气体中夹带的液体进一步凝结,以去除液体的效果。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液比重不同,在一个突然扩大的容器中,流速降低后,在主流体转向的过程中,气相中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或利用旋风分离器,气相中细微的液滴被进口高速气流甩到器壁上,碰撞后失去动能而与转向气体分离。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气液分离装置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具有气液分离腔11,气液分离腔11具有第一进口111和第一出口112,可以用于分离混合冷媒(由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混合而成),使进入压缩机的大部分冷媒为气态,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中,造成压缩机液击损坏等现象。
另外,壳体10内还具有消音腔12,消音腔12具有第二进口121和第二出口122,消音腔12和气液分离腔11间隔开并适用于换热,以利用流经消音腔12的介质加热气液分离腔11,也就是说,消音腔12中的气体的热量可以从消音腔12中传递至气液分离腔11中,提高空调系统的热量利用率,从而加强空调系统的性能。
具体地,气液分离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气液比重的不同,在一个突然扩大的容器中,流速降低后,在主流体转向的过程中,气相中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因此,在气液分离腔11中,混合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受到重力的作用下沉,使得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分离,并聚集在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可以从第一出口112流出,从而实现气液分离腔11对混合冷媒的分离,而在消音腔12中,高温气体从消音腔12的第二进口121进入,并从消音腔12的第二出口122流出,其中,高温气体由压缩机排出;在高温气体通过消音腔12的过程中,高温气体可以将自身的热量从消音腔12传递至气液分离腔11,并可以使气液分离腔11中的液态冷媒气化,从而可以提高液态冷媒的利用效率。因此,气液分离装置100在实现混合冷媒气液分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消音腔12中高温气体的余热气化液态冷媒,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并且消音腔12可以过滤高温气体的脉冲噪音,避免噪音传递至车辆内部,使驾驶者产生不良的驾驶体验,另外,消音器与气液分离器集成为同一装置,即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安装体积,从而减少空调系统空间的占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该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将混合冷媒气液分离,并可以过滤压缩机排气产生的脉冲噪音,同时还可以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气液分离腔11中的液态冷媒,使液态冷媒气化,提高热回收率,从而提高空调的性能,另外气液分离装置100同时集成了消音器和气液分离器,节约了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液分离腔11和消音腔12可以具有不同的排布形式,例如,将消音腔12设置成沿围绕气液分离腔11的方向布置;或将气液分离腔11设置成沿围绕气液分离腔11的方向布置;或将气液分离腔11和消音腔12设置成沿上下方向排布的形式等。本实用新型主要以沿上下方向排布气液分离腔11和消音腔12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这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设置有换热隔板13,该换热隔板13在壳体10内分隔出位于上侧的气液分离腔11和位于下侧的消音腔12,可以便于消音腔12与气液分离腔11在换热过程中,对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进行气化,从而提高热回收率,减少液态冷媒对压缩机的液击损坏现象。
其中,混合冷媒通过第一进口111进入气液分离腔11中,混合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分离,且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下沉到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由于换热隔板13将壳体10分为上侧的气液分离腔11和下侧的消音腔12,因此,通过消音腔12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换热隔板13将自身热量传递至气液分离腔11中,并由于液态冷媒下沉于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所以液态冷媒可以与换热隔板13充分接触,被换热隔板13所加热气化为气态冷媒,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中的热回收率,减少进入压缩机中的液态冷媒,避免压缩机发生液击损坏的现象。
另外,在换热的过程中,换热隔板13可以使气液分离腔11底部受热均匀,同时,换热隔板13还可以阻挡部分的热量,使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可以避免气态冷媒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回油。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腔11内设置有进气通道113和出气通道114,进气通道113和出气通道11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进气通道113的上端接通气液分离腔11内的上部且下端延伸至气液分离腔11内的底部,出气通道114的下端与进气通道113的下端连通,且出气通道114的上端连通第一出口112,因此,在气液分离腔11中,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可以沿进气通道113流动至出气通道114,最后从第一出口112流出,进气通道113与出气通道114可以将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隔离在通道外,保证从第一出口112流出的大部分冷媒为气态,又因为从第一出口112流出的冷媒会进入到压缩机中,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压缩机的液击损坏现象,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设有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管体15设置于第一管体14内,第二管体15内构造出出气通道114,且第二管体15和第一管体14之间构造出进气通道113。
具体地,混合冷媒在进入气液分离腔11后,被分离为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并可以储存在第一管体14与壳体10之间,而气态冷媒则流向气液分离腔11的顶部,由于,第二管体15的内部构造出出气通道114,以及第一管体14与第二管体15之间构造出进气通道113,所以,在顶部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进气通道113的上端进入第一管体14中,由于进气通道113的下端与出气通道114的下端连通,气态冷媒在通过进气通道113后,可以进入第二管体15中,并最终通过出气通道114从第一出口112流出,实现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的分流,减少流进压缩机中液态冷媒的量,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中液击损坏的现象,最终可以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
其中,第一管体14的进口端可以设置成扩口的形式,而第二管体15的出口端设置成平口的形式,从而可以在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之间构造出变尺寸的进气口,以提高通气效果。另外,第二管体15在第一管体14内可以偏心设置,并可以在第二管体15与第一管体14之间间隙较大的地方设置支撑部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支撑件16,该第一支撑件16可以支撑于第一管体14和壳体10之间,第一支撑件16上设有镂空区,以适用于壳体10内的冷媒流通,可以加强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使气液分离装置100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具体地,第一管体14外设置有第一支撑件16,该第一支撑件16连接第一管体14,并对第一管体14和壳体10均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加强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例如,连接在第一管体14外表面的第一支撑件16可以对壳体1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气液分离装置100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凹陷变形,再者,第一支撑件16可以对壳体10内的第一管体14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一管体14在壳体10内部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另外,第一支撑件16在壳体10内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设置有镂空区域,可以便于分离出来的冷媒在气液分离腔11中顺利流通,保证气液分离腔11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件16可以包括内环、外环和连接筋条,内环可以套接于第一管体14的外周,外环可以嵌套于壳体10的内周,且内环和外环间隔开,由连接筋条分别与内环和外环相连,使第一支撑件16可以对壳体10和第一管体14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第一支撑件16中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筋条,多个连接筋条沿围绕第一管体14的方向周向间隔排布,以便于形成镂空区,便于壳体10内的冷媒流通。
其中,第一支撑件16与第一管体1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套接等,且第一支撑件16可以设置多个,可以提高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使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各部分受力均匀,从而避免冲击损坏。
如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件17,第二支撑件17支撑于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之间,使第一管体14与第二管体15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正常运行,且第二支撑件17可以对第一管体14以及第二管体15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加强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支撑件17分别连接在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之间,且第二支撑件17上也可以设置镂空区域,以便于进气通道113中的冷媒可以顺利通过,从而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气液分离效果。
另外,第二支撑件17可以是连接筋条、连接筋板等,例如,连接筋条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之间,以对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起到支撑作用,且连接筋条在设置的同时还能保证冷媒可以顺利通过进气通道113。优选地,可以使用连接筋板作为第二支撑件17,并分别连接在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之间,使连接筋板可以支撑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从而加强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结构强度,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13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113a,该通孔113a可以使气化后的液态冷媒通过,从可以提升空调的性能。
其中,在气液分离腔11底部的液态冷媒,在加热气化变成气态冷媒后,可以从通孔113a中通过并进入进气通道113,该从液态冷媒气化的气态冷媒可以与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混合,并从出气通道114通过,最后从第一出口112流出。在通孔113a与换热隔板13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储存在气液分离腔11底部的液态冷媒气化,并由于从第一出口112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中,因此,可以提高进入到压缩机中的气态冷媒的占比,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可以降低压缩机的功耗。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件115,第一过滤件115可以用于过滤通往通孔113a的冷媒,可以将液态冷媒中的杂质过滤出来,避免杂质堵塞空调系统中的管路,或者是避免杂质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
具体地,混合冷媒分离后产生的液态冷媒下沉聚集在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设置在气液分离腔11底部的第一过滤件115可以将液态冷媒中的杂质过滤,被过滤杂质后的液态冷媒被换热隔板13加热气化变成气态冷媒,并通过通孔113a进入进气通道113中,与混合冷媒分离后产生的气态冷媒混合进入出气通道114中,最后通过第一出口112流出,因此,可以减少流入压缩机中的气态冷媒中的杂质,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100外侧包裹有设有加热膜片,该加热膜片可以对气液分离腔11中的液态冷媒加热,使液态冷媒气化变成气态冷媒,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并且该加热膜片还可以对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外部温度实现精准控制,使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外部温度在预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空调系统的良好运行。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口122处设有第二过滤件123,该第二过滤件123可以过滤压缩机中排出的气态冷媒中的部分杂质,有效地防止杂质堵塞膨胀阀,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压缩机具有排气口,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二进口121与排气口连通,因此,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对压缩机排气进行消音过滤的同时,还可以对进入压缩机之前的混合冷媒进行分离处理,并且将消音器和气液分离器集成一体,可以减少空调系统内部的占用空间,另外,压缩机中排到消音腔12中的排气还可以与气液分离腔11进行换热,使气液分离腔11中的液态冷媒气化变成气态冷媒,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压缩机之前连接气液分离装置100,混合冷媒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先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00,在气液分离装置100之中,混合冷媒被分离产生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使进入压缩机中的大部分冷媒为气态,可以减少进入压缩机中的液态冷媒占比,避免发生压缩机液击损坏现象。
另外,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第二进口121连接,也就是说,压缩机中排出的气态冷媒通过第二进口121进入消音腔12中,消音腔12可以对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的脉冲噪声进行过滤,避免压缩机排气产生的噪声传递至车辆内部,从而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再者,从压缩机排出并进入消音腔12中的气态冷媒有一定的余热,可以通过设置在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的换热隔板13进行换热,从而对气液分离腔11中的液态冷媒进行加热气化,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并降低压缩机的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气液分离装置100,或,前述的空调系统,该气液分离装置100或空调系统可以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并且该空调系统内部集成了消音器和气液分离器,使得该空调系统的占用体积较小,另外,由于空调系统的内部集成了消音器和气液分离器,使得压缩机中的气态冷媒的余热可以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的换热隔板13对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进行加热气化,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降低车辆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例,将压缩机排气管消音器集成到气液分离器底部,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给气液分离器加温,增加液态冷媒气化,提升冷媒利用率,增加空调效率。常规设计消音器是单独的,消音器也会与空气热交换损失掉部分能量,我们恰好将这部分余热再利用。
进气口压板(即第二进口121)连接压缩机排气,将高温气体导入消音器腔体(即消音腔12),通过预热板(即换热隔板13)对气液分离器(即气液分离腔11)升温,其中,压缩机排气温度近80℃,预热板(即换热隔板13)的作用是使底部受热均匀同时又起到阻挡部分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压缩机机油循环,高温气体通过排口压板(即第二出口122)排出,此时经过过滤网(即第二过滤件123)过滤掉部分杂质,能有效的防止杂质堵塞膨胀阀。上部气液分离器(即气液分离腔11)结构没变,气液混合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进口(即第一进口111)进入腔体(即气液分离腔11),利用重力将气液分离,经过干燥过滤,经过排气管路(即第二管体15),由气液分离器出口(即第一出口112)排出气态冷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减少单独布置占用的空间,尤其热泵空调需要大量零部件布置在机舱,机舱的空间有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通过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对气液分离腔11进行加温,使液态冷媒气化,从而可以提升空调性能,也就是说,该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对本该释放的热量进行回收,提高了空调系统的热回收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初步过滤压缩机排气中的杂质,保证压缩机排气的洁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
气液分离腔(11),所述气液分离腔(11)具有第一进口(111)和第一出口(112);
消音腔(12),所述消音腔(12)具有第二进口(121)和第二出口(122),所述消音腔(12)和所述气液分离腔(11)间隔开并适于换热,以利用流经所述消音腔(12)的介质加热所述气液分离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换热隔板(13),所述换热隔板(13)在所述壳体(10)内分隔出位于上侧的气液分离腔(11)和位于下侧的消音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设有进气通道(113)和出气通道(114),所述进气通道(113)和所述出气通道(11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进气通道(113)的上端接通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上部且下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腔(11)内的底部,所述出气通道(114)的下端与所述进气通道(113)的下端连通且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所述第一管体(14)和所述第二管体(15)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体(15)设于所述第一管体(14)内,所述第二管体(15)内构造出所述出气通道(114),且所述第二管体(15)和所述第一管体(14)之间构造出所述进气通道(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支撑件(16),所述第一支撑件(16)支撑于所述第一管体(14)和所述壳体(10)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16)上设有镂空区,以适于壳体(10)内的冷媒流通;
或,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第二支撑件(17),所述第二支撑件(17)支撑于所述第一管体(14)和所述第二管体(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13)的底壁上设有通孔(113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11)的底部设有第一过滤件(115),所述第一过滤件(115)用于过滤通往所述通孔(113a)的冷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外侧包裹有设有加热膜片;
或,所述第二出口(122)处设有第二过滤件(123)。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第二进口(121)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221614255.3U 2022-06-24 2022-06-24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7520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4255.3U CN217520102U (zh) 2022-06-24 2022-06-24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4255.3U CN217520102U (zh) 2022-06-24 2022-06-24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0102U true CN217520102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4255.3U Active CN217520102U (zh) 2022-06-24 2022-06-24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0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5673B2 (en)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water in exhaust fluid and silencer for fuel cell vehicle
JP2527892B2 (ja) 一体型オイル分離装置及びマフラ
US3420052A (en) Combination exhaust muffler and heater
CN1157035A (zh) 汽车空调装置的内设储液器的冷凝器
WO2009066856A1 (en) Oil separator
JP2009542948A (ja) 自動車用排気具
CN101975493A (zh)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CN217520102U (zh) 气液分离装置、空调系统和车辆
KR102484155B1 (ko) 증발기 및 증발기에서 물질을 증발시키기 위한 방법
CN103134249B (zh) 高效油分离器
CN101149195A (zh)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
CN102878735A (zh) 高效油气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202370618U (zh) 用于步履式挖掘机发动机上的排气消音装置
CN1702403A (zh) 一种压缩机用高效油气分离器
US20200309471A1 (en) Flow path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CN207920702U (zh) 一种净化式汽车消声装置
US20030145728A1 (en) Method for separating fuel vapour-air mixtures and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CN201676624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JP2009202692A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10139196A (ja) 熱交換器
CN205876450U (zh) 一种scr系统用催化转化器
KR20170004812A (ko) 냉매 회로의 액상 냉매 분리 및 집수 장치
CN110067679B (zh) 一种沙漠空气滤清装置
WO2003069136A1 (en) Pollu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9120821U (zh) 内置油分、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