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9918U -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9918U
CN217519918U CN202221537453.4U CN202221537453U CN217519918U CN 217519918 U CN217519918 U CN 217519918U CN 202221537453 U CN202221537453 U CN 202221537453U CN 217519918 U CN217519918 U CN 217519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control device
heat
heat transf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74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伟文
刘益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Pufate Electric Applianc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Pufate Electric Applianc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Pufate Electric Applianc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Pufate Electric Applianc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74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9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9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9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包括炉盘,炉盘内设置有炉腔,炉腔内设置有发热体,炉盘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开口部与炉腔连通;控制装置与发热体电性接通、且其检测端与开口部对应。本结构可以使发热体在炉腔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按一定的比例通过开口部进行传递,从而让控制装置的检测端能够对传递的热量进行检测,并模拟出炉腔内部温度,当传递的热量温度达到控制装置的工作阀值后,控制装置可以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最终降低炉腔内部温度,不但保证电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还使得电炉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的普通控制装置也能对发热体实现准确的控制,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炉(如电陶炉)中,其炉盘内的发热体可以快速升温,其在工作时会持续加热,并在很短时间内温度可超过面板(或称晶板)可承受的极限温度,此时面板(或称晶板)会容易发生爆裂或破碎,所以人们会在炉盘上增加各种电子式或机械式的控制元件,如以下几种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一:中国专利号ZL200920064882.2,名称为:一种带温控器的远红外线发热盘,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说明书第0010段:工作时,远红外线发热丝产生远红外线对置于发热盘上的器物进行加热,当发热盘上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温控器探头将信息传递给温控器本体,进而切断电源。该结构俗称机械式温控,其结构安全可靠,但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
现有技术二:中国专利号ZL201921660861.7,名称为: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说明书第0017段-0018段:所述炉盘本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控温的热电偶和温控器,当热电偶控温失效后,根据控制面板的程序设计,再由温控器进行温度的控制,达到双重控温的效果。该结构俗称电子式温控,温控器感应的温度与炉盘本体内部的温度形成不了必然的关联性,容易出现误判或控制不够精准。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包括炉盘,所述炉盘上设置有炉腔,所述炉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盘上设置有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炉腔连通。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体电性接通、且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对应。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内,或者,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外侧,又或者,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内。
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外侧或投影区域内设置有传热腔;所述开口部一端与所述炉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连通;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传热腔内。
所述炉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盖设有板件;所述炉腔通过所述板件形成密封。
所述炉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放置有受热体;所述炉腔通过所述受热体形成密封状态。
所述炉盘侧壁和/或底部对应所述炉腔还设置有隔热件。
所述炉盘侧壁或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盖板;所述传热腔形成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盖板之间、且呈密封设置。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开口部相互对应、且互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盖板上。
所述炉盘侧壁或底部设置有炉盘固定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部、第二支架固定部和第三支架固定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固定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盖板固定部。
所述炉盘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部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炉盘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部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部与所述盖板固定部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或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发热体电性接通。
所述炉腔内部热量依次通过所述开口部、所述连通部后按一定的比例传递至所述传热腔内部,其中,所述传热腔内部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炉腔内部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为机械式控制开关或电控件。
所述机械式控制开关为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正对或错位配合;当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直接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所述电控件为热电偶或NTC,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正对或错位配合,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当所述热电偶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通过所述控制器降低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所述开口部、所述连通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分别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状,其中,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炉盘侧壁或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使发热体在炉腔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按一定的比例通过开口部进行传递,从而让控制装置的检测端能够对传递的热量进行检测,并模拟出炉腔内部温度,当传递的热量温度达到控制装置的工作阀值后,控制装置可以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最终降低炉腔内部温度,不但保证电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还使得电炉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的普通控制装置也能对发热体实现准确的控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电炉的安全结构,包括炉盘1,炉盘1内设置有炉腔2,炉腔2内设置有发热体。
炉盘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3、以及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4。
开口部4与炉腔2连通。
控制装置3与发热体电性接通、且其检测端与开口部4对应。
本实施例可以使发热体在炉腔2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按一定的比例通过开口部4进行传递,从而让控制装置3的检测端能够对传递的热量进行检测,并模拟出炉腔2内部温度,当传递的热量温度达到控制装置3的工作阀值后,控制装置3可以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最终降低炉腔2内部温度,不但保证电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安全隐患包括电炉的烧损、火灾、以及用户受伤等),还使得电炉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的普通控制装置3也能对发热体实现准确的控制,实用性强。
具体地讲,控制装置3设置在开口部4内,或者,控制装置3设置在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
即控制装置3可以在开口部4内,并通过检测端对开口部4内传递的热量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控制装置3也可以在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并通过检测端对从开口部4传递至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的热量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优选将控制装置3设置在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设置有传热腔5。即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传热腔5设置在炉盘1的右侧。
开口部4一端与炉腔2连通,另一端与传热腔5连通;控制装置3设置在传热腔5内。
炉腔2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上方盖设有板件;炉腔2通过板件形成密封状态。其中,板件可以为普通的耐热板,也可以是晶板,当板件为晶板时,控制装置3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炉腔2内部温度,可有效地避免晶板碎裂,进一步地提高电炉的使用安全性。
除此之外,开口上方可放置有受热体,炉腔2通过受热体形成密封状态。其中,受热体可以是普通的受热容器,当受热容器放置在开口上方时,其底部会对开口进行遮挡,使炉腔2形成密封状态。
炉盘1侧壁和/或底部对应炉腔2还设置有隔热件,该隔热件能够阻隔炉腔2内的热量从炉盘1侧壁和/或底部传递,以使得炉腔2内的热量尽可能地从开口部4传递至传热腔5。
传热腔5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以传热腔5设置有一个进行描述。
进一步地讲,炉盘1侧壁设置有支架6,支架6上设置有盖板7;传热腔5形成在支架6与盖板7之间、且呈密封设置。其中,传热腔5的内部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状,本实施例优先将传热腔5的内部设计成长方形。
本实施例的炉腔2和传热腔5均为密封设置,因此炉腔2内的热量可以通过开口部4传递至传热腔5内,处于传热腔5内的热量可以被控制装置3的检测端进行检测。其中,炉腔2内部的温度提高时,传热腔5内部的温度也会按一定的比例线性提高,以使传热腔5内部的温度能够模拟出炉腔2内部的温度。
支架6上设置有连通部8,连通部8与开口部4相互对应、且互相连通,故,炉腔2内部热量依次通过开口部4、连通部8后按一定的比例传递至传热腔5内部,其中,传热腔5内部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炉腔2内部的温度。本实施例优选传热腔5内部的温度小于炉腔2内部的温度。
控制装置3固定设置在支架6和/或盖板7上。
进一步地讲,本实施例的炉盘1侧壁设置有炉盘固定部9;支架6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部10、第二支架固定部11和第三支架固定部14;控制装置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固定部15;盖板7上设置有盖板固定部12。
炉盘固定部9与第一支架固定部10固定配合,以实现炉盘1与支架6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固定部11与控制装置固定部15固定配合,以实现支架6与控制装置3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三支架固定部14与盖板固定部12固定配合,以实现支架6与盖板7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装配时,支架6固定在炉盘1侧壁,随后将控制装置3固定在支架6上,最后将盖板7盖设控制装置3、且固定在支架6上,从而完成炉盘1、支架6、控制装置3、盖板7之间的装配。
支架6或盖板7上设置有缺口13;控制装置3通过缺口13与发热体电性接通。本实施例优选在盖板7上设置有缺口13,控制装置3的电连接端通过缺口13伸出传热腔5外、且与发热体电性接通。
进一步地讲,控制装置3为机械式控制开关或电控件,同时,控制装置3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以控制装置3设置有一个进行描述。
机械式控制开关为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其检测端与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当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的检测端受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直接对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在工作时,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检测到传热腔5内的温度达到工作阀值后,会直接对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以最终降低炉腔2和/或传热腔5的内部温度。当炉腔2和/或传热腔5的内部温度降低至一定温度时,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恢复闭合,使发热体重新工作。
电控件为热电偶或NTC,其检测端与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当热电偶或NTC的检测端受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热电偶或NTC通过控制器降低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在工作时,热电偶或NTC检测到传热腔5内的温度达到工作阀值后,会向控制器发出高温信号,控制器接收高温信号后会降低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以最终降炉腔2和/或传热腔5的内部温度。由于热电偶或NTC不间断监测传热腔5的温度并向控制器传输,当炉腔2和/或传热腔5的内部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时,则控制器会马上接收到热电偶或NTC的信号,并提高发热体的功率、或对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恢复。
机械式控制开关或电控件的检测端还可以与开口部4之间依靠配合,也可以是间隔配合。
开口部4、连通部8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分别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状。
进一步地讲,本实施例的开口部4为圆形、且设置有一个,并贯穿式设置在炉盘1侧壁。连通部8为圆形、且设置有一个,并贯穿式设置在支架6侧壁。同时,开口部4设置的位置与连通部8设置的位置相互对应,故开口部4一端与炉腔2连通,开口部4另一端与连通部8一端连通,连通部8另一端与控制装置3的检测端的表面依靠配合。即,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3设置在炉盘1侧壁。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图8,本电炉的安全结构,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
开口部4为圆形、且设置有一个,并贯穿式设置在炉盘1底部。
支架6固定在炉盘1底部。
控制装置3设置在炉盘1投影区域内。炉盘1投影区域内设置有传热腔5。即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3、传热腔5设置在炉盘1的底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4)

1.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包括炉盘(1),所述炉盘(1)内设置有炉腔(2),所述炉腔(2)内设置有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盘(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3)、以及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4);
所述开口部(4)与所述炉腔(2)连通;
所述控制装置(3)与所述发热体电性接通、且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所述开口部(4)内,或者,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又或者,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或投影区域内设置有传热腔(5);所述开口部(4)一端与所述炉腔(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5)连通;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所述传热腔(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2)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盖设有板件;所述炉腔(2)通过所述板件形成密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2)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放置有受热体;所述炉腔(2)通过所述受热体形成密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侧壁和/或底部对应所述炉腔(2)还设置有隔热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侧壁或底部设置有支架(6),所述支架(6)上设置有盖板(7);所述传热腔(5)形成在所述支架(6)与所述盖板(7)之间、且呈密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上设置有连通部(8),所述连通部(8)与所述开口部(4)相互对应、且互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6)和/或所述盖板(7)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侧壁或底部设置有炉盘固定部(9);所述支架(6)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部(10)、第二支架固定部(11)和第三支架固定部(14);所述控制装置(3)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固定部(15);所述盖板(7)上设置有盖板固定部(12);
所述炉盘固定部(9)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部(10)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炉盘(1)与所述支架(6)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部(11)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部(15)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支架(6)与所述控制装置(3)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部(14)与所述盖板固定部(12)固定配合,以实现所述支架(6)与所述盖板(7)之间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或所述盖板(7)上设置有缺口(13);所述控制装置(3)通过所述缺口(13)与所述发热体电性接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2)内部热量依次通过所述开口部(4)、所述连通部(8)后按一定的比例传递至所述传热腔(5)内部,其中,所述传热腔(5)内部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炉腔(2)内部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3)为机械式控制开关或电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控制开关为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当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直接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所述电控件为热电偶或NTC,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当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通过所述控制器降低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炉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4)、所述连通部(8)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分别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状,其中,所述开口部(4)设置在所述炉盘(1)侧壁或底部。
CN202221537453.4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Active CN217519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453.4U CN217519918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453.4U CN217519918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9918U true CN217519918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7453.4U Active CN217519918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9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97678Y (zh) 可磁电互换加热的炉具
CN101224090A (zh) 锅传感器和热发生单元以及烹饪炉灶及其控制方法
US5176451A (en) Temperature sensor
CN206137862U (zh) 一种智能烹饪控制装置
US4394646A (en) Temperature indicator for a glass ceramic cooking surface
CN217519918U (zh)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
CN201445391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网络电烤箱
CN213514006U (zh) 用于防干烧的装置及灶具
CN109744856B (zh) 无线测温装置、无线测温锅具及无线测温锅灶系统
CN217483281U (zh) 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
CN115076737A (zh) 一种电炉的安全结构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EP2137461B1 (en) Cooking apparatus using a heat detecting device
CN210425147U (zh) 过热温度保护装置及电磁炉
CN208205100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2532558U (zh) 多功能电器
CN208659068U (zh) 控温三合一智能锅具
CN22054613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438232U (zh) 结构简单的机械式电饭煲
CN110798923B (zh) 加热面板及无火灶
WO2019205207A1 (zh) 一种烟灶联动的电磁炉及烟灶联动系统
CN218446491U (zh) 一种电热水袋的控制电路
CN215738501U (zh) 烹饪装置
CN217274298U (zh) 智能灶防过热控制装置与智能灶
CN215305004U (zh) 一种聚热安全型全玻璃壶
CN215502569U (zh) 一种带有振动位移保护的电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