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8831U -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8831U
CN217518831U CN202220550765.2U CN202220550765U CN217518831U CN 217518831 U CN217518831 U CN 217518831U CN 202220550765 U CN202220550765 U CN 202220550765U CN 217518831 U CN217518831 U CN 217518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peristaltic pump
roller
distribute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07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强
崔俊文
陈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l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l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l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07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8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8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8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其中,该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包括底座、滚轮组件、软管和齿轮组件。底座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环形轨道,环形轨道设有转轴;滚轮组件包括滚轮;齿轮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驱动轴;驱动轴装配于底座的中心位置,驱动轴与主动齿轮驱动连接;从动齿轮与转轴连接,主动齿轮啮合多个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滚轮绕转轴转动;软管设有多根,各环形轨道内设有至少一根软管,软管贴靠于环形轨道的侧壁,滚轮能够间歇性地挤压软管,各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容纳腔。该行星分布式蠕动泵集成多个子蠕动泵,可提供多个相互独立且流量均匀的液体输送管路。

Description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背景技术
蠕动泵是继转子泵、离心泵、隔膜泵等之后的一种新型流体输送泵,它在医疗、医药、食品、饮料、化工、冶炼等各行业正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蠕动泵主要通过转子交替挤压和释放弹性输送软管来实现液体的传送。由于单管路输送分叉给多个管路时内部压力不均匀,导致液体流量不均匀,进而造成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蠕动泵输送液体时流量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包括底座、滚轮组件、软管、齿轮组件;
所述底座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的圆心位置设有转轴;
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嵌入所述环形轨道内;
所述齿轮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装配于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多个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滚轮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软管设有多根,各所述环形轨道内设有至少一根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贴靠于所述环形轨道的侧壁,所述滚轮能够间歇性地挤压所述软管,各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环形轨道均匀分布在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轮盘,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偏心设置在轮盘上,所述轮盘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轮盘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轮盘可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或者,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轮盘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轨道设有朝向所述底座中心位置的开口,所述软管的两端均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环形轨道围成的空间后伸出所述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底座,多个所述底座层叠设置,各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结构相同,并且,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主动齿轮共用所述驱动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转子以及上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设有线圈组,一个所述线圈组由一根空心漆包线绕制而成,一个所述线圈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所述空心漆包线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出液端口连通,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第一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软管的进液端口与外部的第二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漆包线的两端均电连接有一根实心漆包线,所述线圈组通过所述实心漆包线接入到电路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绕组设有多个线圈组,不同线圈组通过所述实心漆包线串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外径为0.6mm至2.0mm,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内径为0.1mm至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通过设置多个环形轨道以在单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上集成了多个子蠕动泵,多个子蠕动泵之间共用同一根驱动轴,各子蠕动泵通过齿轮组件带动下同步运转,可以提供多个相互独立且流量均匀的液体输送管路,满足了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结构紧凑,实现了较高的空间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与定子绕组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与定子绕组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与定子绕组的连接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漆包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底座;11-容纳腔;12-环形轨道;121-开口;13-转轴;14-第一缺口;15-第一通孔;20-滚轮组件;21-滚轮;22-轮盘;23-连接轴;30-软管;40-齿轮组件;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驱动轴;50-蠕动泵后盖;51-第二缺口;52-第二通孔;1000-电机;200-定子;210-定子绕组;211-线圈组;2111-空心漆包线;21111-绝缘层;212-实心漆包线;220-定子铁芯;300-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进行说明。该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包括底座10、滚轮组件20、软管30以及齿轮组件40。
底座10为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各部件的主要承载体,该底座10内设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底壁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环形轨道12。该环形轨道12为圆筒状,环形轨道12的圆心位置设有与底座10连接的转轴13。
滚轮组件20包括滚轮21,滚轮21嵌入环形轨道12内。
齿轮组件40容纳于容纳腔11内;齿轮组件40包括主动齿轮41、从动齿轮42以及驱动轴43;驱动轴43装配于底座10的中心位置,驱动轴43与主动齿轮41驱动连接;从动齿轮42与转轴13连接,主动齿轮41啮合多个从动齿轮42,从动齿轮42带动滚轮21绕转轴13转动;
软管30设有多根,各环形轨道12内设有至少一根软管30,不同环形轨道12内的软管30相互独立。
软管30贴靠于环形轨道12的侧壁,滚轮21能够间歇性地挤压软管30,各软管30的两端分别伸出容纳腔11。该软管30的一端连接进液端口,在滚轮21和环形轨道12的相互挤压作用下,软管30内的液体能够向前流动,并从软管30的另一端流出。
具体地,驱动轴43带动主动齿轮41转动,进而带动多个从动齿轮42同时转动。从动齿轮42同时带动多个环形轨道12内的滚轮21绕转轴13转动,进而通过滚轮21驱动软管30内的液体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在底座10内设置多个环形轨道12,每一环形轨道12内相当于设置一个独立的子蠕动泵,不同子蠕动泵内的软管30相互独立,由此在一个底座10上集成了多个子蠕动泵。通过主动齿轮41带动多个从动齿轮42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多个子蠕动泵同时工作。多个不同的子蠕动泵之间可以独立运行、同时工作且互不干扰,可以提供多个相互独立且流量均匀的液体输送管路,同时可以实现较高的空间利用效率,结构紧凑,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环形轨道12均匀分布在底座10上。具体地,底座10内可设有三个环形轨道12,三个环形轨道12沿周向均匀分布,即三个环形轨道1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圆心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滚轮21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23,滚轮21通过连接轴23与从动齿轮42连接。该滚轮21设有多个,偏心设置在从动齿轮42的圆周上。具体地,一个从动齿轮42可以连接三个滚轮21,三个滚轮21沿着从动齿轮42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滚轮21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的连接轴23。从动齿轮42带动滚轮21绕转轴13转动时,滚轮21通过挤压软管30的方式来驱动软管30内的液体向前流动。若滚轮21不能绕其连接轴23转动,则滚轮21与软管30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滑动摩檫。滚轮21与软管30之间的滑动摩檫方式会对软管30造成较大损耗,降低软管30的使用寿命。若滚轮21可以绕连接轴23转动,则在环形轨道12内的滚轮21在绕转轴13进行公转时,还可以绕其连接轴23进行自转。此时,滚轮21与软管30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滚动摩檫。滚轮21与软管30之间的滚动摩檫方式可以降低对软管30造成的损耗,增加软管3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滚轮组件20还包括轮盘22,滚轮21通过连接轴23偏心设置在轮盘22上,轮盘22与转轴13连接,从动齿轮42带动轮盘22转动。该轮盘22主要用于承载滚轮21,并对滚轮21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避免滚轮21在挤压软管30时发生侧移、变形,增加滚轮21及连接轴23的使用寿命,保证滚轮21对软管30的挤压效果。
进一步地,滚轮21的侧面与轮盘22的侧边之间可预留一定空间,用来置放软管30。在滚轮21挤压软管30过程中,轮盘22可以托住软管30,确保软管30可以精准挤压软管30,防止软管30在被挤压过程中走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轴13固定连接于底座10,从动齿轮42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13,轮盘22可相对于转轴13转动。此时,滚轮21在从动齿轮42的直接带动下绕转轴13进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转轴13与底座10转动连接,从动齿轮42与转轴13固定连接,轮盘22与转轴13固定连接。此时,从动齿轮42、转轴13、及轮盘22连接成一体,并在从动齿轮42的带动下同时绕转轴13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7,环形轨道12设有朝向底座10中心位置的开口121,软管30的两端均从开口121伸出环形轨道12围成的空间后伸出容纳腔11。若从动齿轮42嵌入环形轨道12与滚轮21连接,该开口121为从动齿轮42和主动齿轮41的啮合接触提供空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一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还包括多个底座10,多个底座10上下层叠设置,各底座10的容纳腔11内的结构相同,即个底座10的容纳腔11内均设有滚轮组件20、软管30以及齿轮组件40。并且,各容纳腔11内的主动齿轮41共用驱动轴43。如此设置,可以在不增加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的整体外径,只增加少量轴向长度的情况下,增加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内的子蠕动泵的数量,各子蠕动泵通过同一驱动轴43的带动下同时运转,可以轻易地增加单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内液体输送管路的数量。该设置结构简单,叠加方便,结构紧凑,可以满足多个应用场景的需求
具体地,若一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上下堆叠两个底座10,每个底座10内设有三个环形轨道12,即每个底座10集成三个子蠕动泵,每个环形轨道12内配置一根独立软管30,则该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一共可以提供6条独立的液体管路,可以满足多个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7,底座10的底壁设有供软管30伸出的第一缺口14,且在底座10的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供驱动轴43伸出的第一通孔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7,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还包括蠕动泵后盖50,蠕动泵后盖50覆盖于底座10的敞口端,蠕动泵后盖50设有供软管30伸出的的第二缺口51,且在蠕动泵后盖50的中心位置设有供驱动轴43伸出的第二通孔52。该蠕动泵后盖50可以固定齿轮组件40,并避免外界物体对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内部的干扰。蠕动泵后盖50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安装在底座10上。
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及时对电机进行冷却散热,会导致电机温度过高而损坏,从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此外,现有的硬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其中电机的转矩和功率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电机的额定扭矩和功率可以通过增强电机散热的方式来实现。将电机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保持电机本体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即可确保电机进行高转矩和高功率的运转。
传统的电机散热方式有需要添加额外的冷却结构,例如在电机外壳部署流道,通过冷却水或者冷却油带走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的机械结构复杂并需要考虑密封性等问题,难以用在电驱足式机器人等对电机有极高轻量化、小型化要求的场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1000,包括定子200、转子300以及上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定子200包括定子绕组210和定子铁芯220,定子绕组210设有线圈组211,一个线圈组211由一根空心漆包线2111绕制而成,一个线圈组211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空心漆包线2111的一端与软管30的出液端口连通,空心漆包线2111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第一储液箱相连通,软管30的进液端口与外部的第二储液箱相连通,转子300与驱动轴43驱动连接。较佳地,电机1000的输出轴与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的驱动轴43同轴设置。较佳地,空心漆包线2111为空心漆包铜导线。
第二储液箱的液体经软管30的进液端口进入软管30内部,软管30内的液体经滚轮21的挤压作用下加速向前流动,并进入线圈组211的空心漆包线2111内,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来对线圈组211进行散热,空心漆包线2111的液体最后经出液端口流入第一储液箱内。
将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应用于电机冷却,线圈组211的空心漆包线2111作为冷却液通道,冷却液直接从电机1000的热源内部进行冷却,极大提高了冷却效率,所需的冷却液量少,无额外的附件结构。
此外,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利用电机自身动力,通过同一根驱动轴43带动多个子蠕动泵同时工作,电机1000转速越快,冷却液的流量越大,冷却液在线圈组211内部循环时带走更多热量。单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集成多个子蠕动泵,它可以同时向定子绕组210的多个线圈组211的管路输送冷却液,每个管路之间的冷却液流速均匀,流量稳定,增加冷却效率。此外,通过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上下叠加多个底座10,可以进一步增加独立的冷却液输送管路,可对更多的线圈组211进行冷却。
具体地,一个单层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若集成三个子蠕动泵,每个子蠕动泵设置一根软管30,可以给三个线圈组211输送冷却液。单个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若上下堆叠两个底座10,每个底座10内集成三个子蠕动泵,且每个子蠕动泵设置一根软管30,便可以同时给六个线圈组211输送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空心漆包线2111的两端均电连接有一根实心漆包线212,线圈组211通过实心漆包线212接入到电路中。其中,空心漆包线2111一端连接的实心漆包线212与电路的正极连接,空心漆包线2111另一端连接的实心漆包线212与电路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以及图6,定子绕组210设有多个线圈组211,不同线圈组211通过实心漆包线212串联。一个定子绕组210上串联多个线圈组211,并通过实心漆包线212接入到电机1000的电路中。每个线圈组211内的空心漆包线2111与行星分布式蠕动泵100的一个子蠕动泵的一根软管30连通,即每个线圈组211与一个独立的冷却液输送管路连通。如此设置,在一个定子绕组210上设置多个独立的冷却液输送管路,可以提高单个定子绕组210的冷却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心漆包线2111的外径为0.6mm至2.0mm,空心漆包线2111的内径为0.1mm至1.0mm。尺寸较细小的空心漆包线2111可以方便缠绕,使线圈组211有较多圈数,以此来产生更强电磁场强度,从而提高电机1000扭矩。
请参阅图8,该空心漆包线2111外圈设有绝缘层21111,可以让线圈组211的导线之间紧密接触并防止导线间产生短接触,同时接触式绕组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线圈组211具有较多圈数,提高电磁场强度进而提高扭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包括底座、滚轮组件、软管、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设有多个周向排布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的圆心位置设有转轴;
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嵌入所述环形轨道内;
所述齿轮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装配于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多个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滚轮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软管设有多根,各所述环形轨道内设有至少一根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贴靠于所述环形轨道的侧壁,所述滚轮能够间歇性地挤压所述软管,各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容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轨道均匀分布在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轮盘,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轴偏心设置在轮盘上,所述轮盘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轮盘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轮盘可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或者,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轮盘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设有朝向所述底座中心位置的开口,所述软管的两端均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环形轨道围成的空间后伸出所述容纳腔。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底座,多个所述底座层叠设置,各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纳腔内的结构相同,并且,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主动齿轮共用所述驱动轴。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转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分布式蠕动泵,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设有线圈组,一个所述线圈组由一根空心漆包线绕制而成,一个所述线圈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所述空心漆包线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出液端口连通,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的第一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软管的进液端口与外部的第二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漆包线的两端均电连接有一根实心漆包线,所述线圈组通过所述实心漆包线接入到电路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设有多个线圈组,不同线圈组通过所述实心漆包线串联。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外径为0.6mm至2.0mm,所述空心漆包线的内径为0.1mm至1.0mm。
CN202220550765.2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Active CN217518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0765.2U CN217518831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0765.2U CN217518831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8831U true CN217518831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6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0765.2U Active CN217518831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8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50821A (en) Multiple magnet drive pump
US6447270B1 (en) Brushless coolant pump and cooling system
CN111969792B (zh) 永磁无铁芯低扭矩微阻电机
JP2012034481A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217518831U (zh)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CN114607588A (zh) 一种行星分布式蠕动泵以及电机
CN114744831B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机
CN113675980B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电机、动力总成
CN2523102Y (zh) 外转子式直流无刷马达冷却装置
CN114033670A (zh) 一种自驱动式电机泵
CN210093081U (zh) 一种单向同步发电机转子自动滴漆机
CN211930441U (zh) 油冷电机直驱式摆线泵
CN210378599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10715794U (zh) 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
CN211573745U (zh) 一种结构紧凑且运行平稳的蠕动泵
CN114337114A (zh) 一种具有油液驱动喷淋结构的油冷扁线电机
CN210397089U (zh) 一种电机和泵体一体化的新型罗茨泵
CN215481199U (zh) 一种效果好的铜线镀锡装置
CN113883065B (zh) 一种双转子屏蔽电机
CN213808098U (zh) 一种套冷式真空泵
CN213298261U (zh) 一种凸轮转子泵
CN218243259U (zh) 电机油冷系统
CN219204265U (zh) 一种电机
TW202406274A (zh) 電機及電動載具
TW202406273A (zh) 電機及電動載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201800 area J, 12 / F, building 1, 399 Zhongre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anx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733, No. 15, Lane 201, Jinxiang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il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