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7400U -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7400U CN217507400U CN202123391933.2U CN202123391933U CN217507400U CN 217507400 U CN217507400 U CN 217507400U CN 202123391933 U CN202123391933 U CN 202123391933U CN 217507400 U CN217507400 U CN 2175074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shell
- cavity
- heat exchange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包括外侧设置的壳体,壳体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的进液管以及壳体靠近另一角位置处设置的出液管,还包括安装耳、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壳体一侧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耳,壳体的中部安装有芯体,壳体对应进液管位置处设置有进液腔,壳体对应出液管位置处设置有排液腔,壳体后侧的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壳体后侧的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换热效率高,换热器芯体内部高温压缩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逆流的流向,只需要计算传热对数平均温差,而不用考虑温差修正系数了,从而整体散热面积可以小些,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具体为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氢能的发展必然会需要配套的中冷器或者换热器,燃料电池专用换热器就应用而生产,现有的燃料电池用换热器体积较大,因此重量也相应的变大,较为笨重,且采用交叉流布置,即通过间隔安装挡板使得流道呈蛇形流动,常规换热器的交叉流布置需要进行温度修正,修正系数在0.8~1,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燃料电池用换热器体积较大,因此重量也相应的变大,较为笨重,且采用交叉流布置,即通过间隔安装挡板使得流道呈蛇形流动,常规交叉流布置需要温度修正,修正系数在0.8~1,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外侧设置的壳体,壳体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的进液管以及壳体靠近另一角位置处设置的出液管,还包括安装耳、芯体、进液腔、排液腔、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出口、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壳体一侧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耳,壳体的中部安装有芯体,壳体对应进液管位置处设置有进液腔,壳体对应出液管位置处设置有排液腔,壳体后侧的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壳体后侧的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壳体对应压缩空气进口位置处设置有进气腔,壳体对应压缩空气出口位置处设置有排气腔;
所述芯体包括换热壳体、进气管、排气管、进水管、出水管、分流管、换热管和合流管,换热壳体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换热壳体与进气管对角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换热壳体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水管,换热壳体与进水管对角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换热壳体内部一侧设置有分流管,分流管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合流管。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与分流管连接,且排气管位于排气腔内。
优选的,所述合流管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位于进气腔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耳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排液腔内。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位于进液腔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冷却液经进液管输入到进液腔的内部,高温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进口进入到进气腔内,进入到进液腔内的冷却液经进水管进入到换热管的内部,再经换热管一端的合流管合流,在经过换热管时,由压缩空气进口进入到进气腔内的高温压缩空气经过换热管的外侧,从而使得经过换热管内部的冷却液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液再经出水管排出至排液腔,经排液腔一侧的出液管排出用来对氢气进行加热使用,换热器芯体内部高温压缩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逆流的流向,这样就只需要计算传热对数平均温差,而不用考虑温差修正系数了,从而整体散热面积可以小些,这样最终可以把产品外形尺寸缩小,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换热效率高,换热器芯体内部高温压缩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逆流的流向,只需要计算传热对数平均温差,而不用考虑温差修正系数了,从而整体散热面积可以小些,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进液管;3、出液管;4、安装耳;5、芯体;51、换热壳体;52、进气管;53、排气管;54、进水管;55、出水管;56、分流管;57、换热管;58、合流管;6、进液腔;7、排液腔;8、压缩空气进口; 9、压缩空气出口;10、进气腔;11、排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包括外侧设置的壳体1,壳体1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的进液管2以及壳体1靠近另一角位置处设置的出液管3,还包括安装耳4、芯体5、进液腔 6、排液腔7、压缩空气进口8、压缩空气出口9、进气腔10和排气腔11,壳体1一侧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耳4,壳体1的中部安装有芯体5,壳体 1对应进液管2位置处设置有进液腔6,壳体1对应出液管3位置处设置有排液腔7,壳体1后侧的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8,壳体1后侧的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9,壳体1对应压缩空气进口8位置处设置有进气腔10,壳体1对应压缩空气出口9位置处设置有排气腔11;
芯体5包括换热壳体51、进气管52、排气管53、进水管54、出水管55、分流管56、换热管57和合流管58,换热壳体51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52,换热壳体51与进气管52对角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53,换热壳体51 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水管54,换热壳体51与进水管54对角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55,换热壳体51内部一侧设置有分流管56,分流管56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管57,换热管57的一端设置有合流管58。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冷却液经进液管2输入到进液腔6 的内部,高温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进口8进入到进气腔10内,进入到进液腔 6内的冷却液经进水管54进入到换热管57的内部,再经换热管57一端的合流管58合流,在经过换热管57时,由压缩空气进口8进入到进气腔10内的高温压缩空气经过换热管57的外侧,从而使得经过换热管57内部的冷却液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液再经出水管55排出至排液腔7,经排液腔7一侧的出液管3排出用来对氢气进行加热使用,换热器芯体5内部高温压缩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逆流的流向,这样就只需要计算传热对数平均温差,而不用考虑温差修正系数了,从而整体散热面积可以小些,这样最终可以把产品外形尺寸缩小,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使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换热效率高,换热器芯体5 内部高温压缩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逆流的流向,只需要计算传热对数平均温差,而不用考虑温差修正系数了,从而整体散热面积可以小些,降低产品重量,有利于使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排气管53与分流管56配合不便,参照图4,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排气管53与分流管56连接,且排气管53位于排气腔11内,便于排气管53与分流管56的配合使用。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中合流管58与进气管52配合不便,参照图4,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合流管58与进气管52连接,进气管52位于进气腔10内,便于合流管58与进气管52的配合使用。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中安装耳4和壳体1固定不便,参照图1和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安装耳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便于安装耳4和壳体1的安装固定。
实施例五
实施例一中出水管55使用不便,参照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水管55位于排液腔7内,便于出水管55的使用。
实施例六
实施例一中进水管54使用不便,参照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水管54位于进液腔6内,便于进水管54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包括外侧设置的壳体(1),壳体(1)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的进液管(2)以及壳体(1)靠近另一角位置处设置的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耳(4)、芯体(5)、进液腔(6)、排液腔(7)、压缩空气进口(8)、压缩空气出口(9)、进气腔(10)和排气腔(11),所述壳体(1)一侧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耳(4),壳体(1)的中部安装有芯体(5),壳体(1)对应进液管(2)位置处设置有进液腔(6),壳体(1)对应出液管(3)位置处设置有排液腔(7),壳体(1)后侧的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8),壳体(1)后侧的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9),壳体(1)对应压缩空气进口(8)位置处设置有进气腔(10),壳体(1)对应压缩空气出口(9)位置处设置有排气腔(11);
所述芯体(5)包括换热壳体(51)、进气管(52)、排气管(53)、进水管(54)、出水管(55)、分流管(56)、换热管(57)和合流管(58),换热壳体(51)靠近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气管(52),换热壳体(51)与进气管(52)对角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53),换热壳体(51)另一角位置处设置有进水管(54),换热壳体(51)与进水管(54)对角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55),换热壳体(51)内部一侧设置有分流管(56),分流管(56)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管(57),换热管(57)的一端设置有合流管(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53)与分流管(56)连接,且排气管(53)位于排气腔(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管(58)与进气管(52)连接,进气管(52)位于进气腔(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耳(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5)位于排液腔(7)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4)位于进液腔(6)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1933.2U CN217507400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1933.2U CN217507400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7400U true CN217507400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44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91933.2U Active CN217507400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7400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91933.2U patent/CN2175074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55043B (zh) | 电池和电池模块 | |
CN110010996A (zh) | 一种高效风冷电池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 |
CN211265669U (zh) | 一种全并联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 |
CN208723049U (zh) |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 |
CN215109685U (zh) | 一种压缩机蜗壳水冷装置 | |
CN217507400U (zh) | 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
CN212934737U (zh) | 一种带水冷装置的phev动力电池系统 | |
CN219959153U (zh) | 风冷式电池包及包括该风冷式电池包的储能系统 | |
CN209249601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叉车用锂电池 | |
CN218103932U (zh) | 一种铁路用大功率模块的多通路水冷装置 | |
CN208127372U (zh) | 一种流量可控的智能动力电池水冷板 | |
CN216589333U (zh) | 一种液压油集成散热油箱 | |
CN215451475U (zh) | 一种高效、集成式氢燃料电堆散热器模块 | |
CN212479395U (zh) | 一种用于柴油机发动机的辅助降温箱体 | |
CN211287873U (zh) | 一种发动机散热冷却装置 | |
CN110471513A (zh) | 一种散热器组件、风冷散热器以及空调设备 | |
CN106767086A (zh) | 一种换热器结构 | |
CN210346419U (zh) | 一种换热冷却装置 | |
CN221783086U (zh) | 一种新型感应加热电源谐振电容的冷却系统 | |
CN208128726U (zh) | 一种水冷板 | |
CN208139632U (zh) | 冷媒分配盒及集热板 | |
CN216518264U (zh) | 一种新型板翅式水冷式中冷器 | |
CN109037852A (zh) |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 |
CN211118954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舞台灯 | |
CN217361658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