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2596U - 增压阀 - Google Patents

增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2596U
CN217502596U CN202221397523.0U CN202221397523U CN217502596U CN 217502596 U CN217502596 U CN 217502596U CN 202221397523 U CN202221397523 U CN 202221397523U CN 217502596 U CN217502596 U CN 217502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at
oil inlet
cavity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75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k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k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k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k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75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2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2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2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压阀,包括阀块,阀块内设有阀腔和与阀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阀腔内设置有支撑座、阀座和节流器,阀座收容于支撑座内且位于支撑座的下端,阀座贯穿设有连通进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进油口,支撑座贯穿设有连通出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出油口,节流器设置于阀座的下方,节流器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增压阀还包括设置于阀座上方的阀杆,阀杆可上下移动以打开进油口或密封进油口;阀杆下移时密封进油口,使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不连通;阀杆上移时打开进油口,使进油通道依次通过节流孔、进油口和出油口与出油通道连通。

Description

增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阀。
背景技术
乘用车液压制动系统正在全面向线控化方向转变,以电子机械液压系统为主流型式。当前,线控制动系统主要包含主缸、电缸、轮缸、电磁阀、传感器和ECU;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线控制动系统的ECU检测到与踏板相连的踏板位移传感器的变化值,然后通过该变化值确定需要电缸提供多大的制动压力并要求电机进行工作,进而压缩制动液并建立起液压力并传导至轮缸,达到给车辆提供制动力的要求。
增压阀广泛运用于液压控制系统中,在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中就需要用到增压阀,其主要是增压作用,将进口压力增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但是现有的增压阀,整体结构还是比较复杂,且节流孔一般设置在支撑座中,造成零件的工艺难度较大,成本较高,限制了增压阀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增压阀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比较简单,零件的工艺难度和成本较低的增压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阀,包括阀块,阀块内设有阀腔和与阀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阀腔内设置有支撑座、阀座和节流器,阀座收容于支撑座内且位于支撑座的下端,阀座贯穿设有连通进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进油口,支撑座贯穿设有连通出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出油口,节流器设置于阀座的下方,节流器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增压阀还包括设置于阀座上方的阀杆,阀杆可上下移动以打开进油口或密封进油口;阀杆下移时密封进油口,使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不连通;阀杆上移时打开进油口,使进油通道依次通过节流孔、进油口和出油口与出油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为中空环状,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出油口贯穿支撑座的侧壁设置,支撑座的内部形成第一空腔,阀杆伸入第一空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的上端的内径大于支撑座的下端的内径,支撑座的上端与支撑座的下端之间形成台阶部,出油口贯穿支撑座上端的侧壁设置,出油口位于台阶部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阀腔内于支撑座的外部设有唇形圈,唇形圈位于台阶部下方且夹设于阀腔的内壁与支撑座的外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阀座为倒置的圆筒状,进油口贯穿设置在阀座的顶板的中心位置,阀座的内部形成第二空腔,节流器伸入第二空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节流器包括插入部和端部,端部的直径大于插入部的直径,插入部从阀座的底端插入第二空腔内且与阀座固定连接,端部位于阀座之外,节流孔沿轴向设置于插入部内或端部内;阀杆上移打开进油口时,进油通道依次通过节流孔、第二空腔、进油口、第一空腔和出油口与出油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进油口和节流孔上下对齐,进油通道位于节流孔的正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的底部向内突出设置有法兰面,阀座的底部支撑在法兰面上,法兰面位于阀座的底部与端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阀座的外壁和支撑座下端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插入部的外壁和阀座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节流器为采用塑料制成的注塑件。
在一实施例中,节流器上还固定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进油通道与节流孔之间,阀腔内于出油通道与出油口之间还设置有环滤网。
在一实施例中,增压阀为一个电磁阀,增压阀还包括线圈、定铁和动铁,动铁设置于定铁的上方,定铁固定不动,阀杆穿过定铁,阀杆可在定铁内上下移动,阀杆的上端与动铁固定连接,动铁与定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线圈通电时驱动动铁向下移动,带动阀杆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线圈断电时弹性件通过弹性力推动动铁向上移动并带动阀杆向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定铁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支撑台阶,弹性件收容于凹槽内且夹设于支撑台阶与动铁之间,且弹性件套设在阀杆上。
在一实施例中,增压阀还包括隔磁管,隔磁管的内部为空腔,定铁和动铁收容在隔磁管内,定铁与隔磁管固定连接,支撑座的上端与隔磁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隔磁管下端的外壁和支撑座上端的内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阀,阀块内设有阀腔和与阀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阀腔内设置有支撑座、阀座和节流器,阀座贯穿设有连通进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进油口,支撑座贯穿设有连通出油通道与支撑座内部的出油口,节流器设置于阀座的下方,节流器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该增压阀通过阀杆的上下移动,可使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连通或者被阻断而不连通。该增压阀整体结构比较简单,与节流孔设置在支撑座中的常规设计不一样,支撑座不含节流孔,节流孔设置在节流器上,而节流器可以是注塑件,工艺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压阀在通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增压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压阀在断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此外,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阀,用于增压作用,将进口压力增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具体地,该增压阀可应用于乘用车的液压制动系统中,例如,应用于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controller,ESC)或线控制动系统中,但不限于此,该增压阀还可应用于除此之外的其他液压控制系统中。
请参图1与图2,该增压阀包括阀块10,阀块10内设有阀腔11和与阀腔11连通的进油通道14和出油通道13。阀腔11内设置有支撑座17、阀座18和节流器41。阀座18收容于支撑座17内且位于支撑座17的下端。阀座 18贯穿设有连通进油通道14与支撑座17内部的进油口23。支撑座17贯穿设有连通出油通道13与支撑座17内部的出油口22。节流器41设置于阀座 18的下方,节流器41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42。
具体地,该增压阀为一个电磁阀,该增压阀还包括设置于阀座18上方的阀杆19,阀杆19可上下移动以打开进油口23或密封进油口23。图1所示为该增压阀的通电状态,请参图1,在通电状态下,阀杆19被驱动下移,阀杆 19下移时密封进油口23,使进油通道14与出油通道13不连通。
图3所示为该增压阀的断电状态,请参图3,在断电状态下,阀杆19被驱动上移,阀杆19上移时打开进油口23,使进油通道14依次通过节流孔42、进油口23和出油口22与出油通道13连通。
支撑座17为中空环状,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出油口22贯穿支撑座 17的侧壁设置。支撑座17的内部形成第一空腔51。阀杆19伸入第一空腔 51内,阀杆19的底端用于密封进油口23。具体地,支撑座17的上端的内径大于支撑座17的下端的内径,支撑座17的上端与支撑座17的下端之间形成台阶部25。出油口22贯穿支撑座17上端的侧壁设置,出油口22位于台阶部25上方。阀腔11内于支撑座17的外部设有唇形圈28,唇形圈28位于台阶部25下方且夹设于阀腔11的内壁与支撑座17的外壁之间。
唇形圈28与节流器41为分开的两个部件。节流器41为采用塑料制成的注塑件。唇形圈28为橡胶或硅胶制成的软性材质。通过设置唇形圈28,唇形圈28提供单向导通能力,增压时密封,回油时过油,即进油通道14中的油液不能经由支撑座17的外部而泄漏至出油通道13,而只能经由节流孔42、进油口23、第一空腔51和出油口22导通至出油通道13,但是出油通道13 中的油液在需要回油时可以从支撑座17的外部通过唇形圈28回油至进油通道14。具体地,为便于回油,节流器41的侧壁与阀腔1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过油槽35。
具体地,阀座18为倒置的圆筒状,阀座18包括环状的侧壁和位于侧壁顶端的顶板,进油口23贯穿设置在阀座18的顶板的中心位置。阀座18的内部形成第二空腔52,节流器41伸入第二空腔52内。
节流器41包括插入部43和端部44,端部44的直径大于插入部43的直径,插入部43从阀座18的底端插入第二空腔52内且与阀座18固定连接,端部44位于阀座18之外,节流孔42沿轴向设置于插入部43内或端部44内,在本实施例中,节流孔42沿轴向设置于插入部43内。阀杆19上移打开进油口23时,进油通道14依次通过节流孔42、第二空腔52、进油口23、第一空腔51和出油口22与出油通道13连通。具体地,进油口23和节流孔42上下对齐。出油通道13沿水平方向设置,进油通道14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油通道14位于节流孔42的正下方。
阀座18与支撑座17的下端固定连接,具体地,阀座18和支撑座17的下端过盈压装,即阀座18的外壁和支撑座17下端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为了增加稳定性,阀座18的外壁和支撑座17的内壁之间还可进一步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固定,以防止阀座18因长期受到液压力而相对于支撑座17发生位移。节流器41和阀座18固定连接,具体地,节流器41和阀座18过盈压装,即节流器41的插入部43的外壁和阀座18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节流孔42的孔径在0.3mm至0.6mm之间,长度在0.3mm 至0.4mm之间。若节流孔42的孔径过大,可能会影响节流效果,若节流孔 42的长度过大,可能会造成流量过小。
支撑座17的底部向内突出设置有法兰面31,阀座18的底部支撑在法兰面31上,法兰面31位于阀座18的底部与节流器41的端部44之间,整体结构较紧凑。
进一步地,节流器41上还固定有过滤网47,过滤网47位于进油通道14 与节流孔42之间。另外,阀腔11内于出油通道13与出油口22之间还设置有环滤网32。通过在阀腔11内于进油口23和出油口22位置处设置过滤网47和环滤网32,可以过滤油液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阀腔11内。
具体地,该增压阀为一个电磁阀,该增压阀还包括线圈37、定铁15和动铁38,动铁38设置于定铁15的上方,定铁15固定不动,阀杆19穿过定铁15,阀杆19可在定铁15内上下移动,阀杆19的上端与动铁38固定连接,具体地,阀杆19和动铁38过盈装配。动铁38与定铁1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24,弹性件24的一端与动铁38相抵靠,弹性件24的另一端与定铁15相抵靠。线圈37通电时驱动动铁38向下移动,带动阀杆19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24,线圈37断电时弹性件24通过弹性力推动动铁38向上移动并带动阀杆19向上移动。
具体地,弹性件24可以是弹簧,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定铁15 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20,凹槽20内设有支撑台阶21,弹性件24收容于凹槽 20内且夹设于支撑台阶21与动铁38之间,且弹性件24套设在阀杆19上。
进一步地,该增压阀还包括隔磁管39,隔磁管39的上端可以密封,下端为开口,隔磁管39的内部为空腔,动铁38和定铁15经由隔磁管39下端的开口收容在隔磁管39内。线圈37设置在隔磁管39的外部。定铁15与隔磁管39固定连接,具体地,定铁15的外壁和隔磁管39的内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支撑座17的上端与隔磁管39的下端固定连接,具体地,隔磁管 39下端的外壁和支撑座17上端的内壁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线圈37通电时,动铁38和定铁15被磁化而产生吸力,由于定铁15和隔磁管39通过焊接固定而不能移动,动铁38就因电磁力被吸合而朝向定铁 15向下移动,并克服弹簧力而将弹簧压缩,最终动铁38带动阀杆19下移,阀杆19的底端与阀座18的顶板贴紧并密封进油口23,使进油通道14与出油通道13被阻断而不连通,如图1所示。
线圈37断电时,弹簧利用弹性力将动铁38往下推,最终动铁38带动阀杆19上移而打开进油口23,使进油通道14依次通过节流孔42、第二空腔 52、进油口23、第一空腔51和出油口22与出油通道13实现连通,制动液往上流动,实现增压功能,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阀块10可以采用铝,定铁15、动铁38可以采用低碳钢,支撑座17、阀座18、隔磁管39可以采用易切削不锈钢。阀杆19、节流器41 可以为采用塑料制成的注塑件。
节流孔42设置在节流器41中,而节流器41是注塑件,节流器41的节流孔42工艺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同时,由于支撑座17本身没有节流孔,形状简单,工艺难度降低,成本也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压阀,阀块10内设有阀腔11和与阀腔11连通的进油通道14和出油通道13,阀腔11内设置有支撑座17、阀座18和节流器41,阀座18贯穿设有连通进油通道14与支撑座17内部的进油口23,支撑座17贯穿设有连通出油通道13与支撑座17内部的出油口22,节流器 41设置于阀座18的下方,节流器41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42。该增压阀通过阀杆19的上下移动,可使进油通道14与出油通道13连通或者被阻断而不连通。该增压阀整体结构比较简单,与节流孔设置在支撑座中的常规设计不一样,支撑座不含节流孔,节流孔设置在节流器上,而节流器可以是注塑件,工艺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增压阀,包括阀块,所述阀块内设有阀腔和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内设置有支撑座、阀座和节流器,所述阀座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且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所述阀座贯穿设有连通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支撑座内部的进油口,所述支撑座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支撑座内部的出油口,所述节流器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下方,所述节流器沿轴向贯穿设有节流孔;所述增压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座上方的阀杆,所述阀杆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所述进油口或密封所述进油口;所述阀杆下移时密封所述进油口,使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出油通道不连通;所述阀杆上移时打开所述进油口,使所述进油通道依次通过所述节流孔、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中空环状,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所述出油口贯穿所述支撑座的侧壁设置,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阀杆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的内径,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出油口贯穿所述支撑座上端的侧壁设置,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台阶部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内于所述支撑座的外部设有唇形圈,所述唇形圈位于所述台阶部下方且夹设于所述阀腔的内壁与所述支撑座的外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为倒置的圆筒状,所述进油口贯穿设置在所述阀座的顶板的中心位置,所述阀座的内部形成第二空腔,所述节流器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包括插入部和端部,所述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入部的直径,所述插入部从所述阀座的底端插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所述端部位于所述阀座之外,所述节流孔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插入部内或所述端部内;所述阀杆上移打开所述进油口时,所述进油通道依次通过所述节流孔、所述第二空腔、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节流孔上下对齐,所述进油通道位于所述节流孔的正下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向内突出设置有法兰面,所述阀座的底部支撑在所述法兰面上,所述法兰面位于所述阀座的底部与所述端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座下端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所述插入部的外壁和所述阀座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为采用塑料制成的注塑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上还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节流孔之间,所述阀腔内于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还设置有环滤网。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为一个电磁阀,所述增压阀还包括线圈、定铁和动铁,所述动铁设置于所述定铁的上方,所述定铁固定不动,所述阀杆穿过所述定铁,所述阀杆可在所述定铁内上下移动,所述阀杆的上端与所述动铁固定连接,所述动铁与所述定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线圈通电时驱动所述动铁向下移动,带动所述阀杆向下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线圈断电时所述弹性件通过弹性力推动所述动铁向上移动并带动所述阀杆向上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铁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台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夹设于所述支撑台阶与所述动铁之间,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阀杆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阀还包括隔磁管,所述隔磁管的内部为空腔,所述定铁和所述动铁收容在所述隔磁管内,所述定铁与所述隔磁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隔磁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管下端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座上端的内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CN202221397523.0U 2022-06-07 2022-06-07 增压阀 Active CN217502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7523.0U CN217502596U (zh) 2022-06-07 2022-06-07 增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7523.0U CN217502596U (zh) 2022-06-07 2022-06-07 增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2596U true CN217502596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8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7523.0U Active CN217502596U (zh) 2022-06-07 2022-06-07 增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2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97363B1 (en) Supply valve for a hydraulic control unit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KR101362031B1 (ko) 솔레노이드 밸브
US20100059698A1 (en) Solenoid valve
US20080203343A1 (en) Magnetic Valve
US20030201418A1 (en) Anti-lock brake equipment solenoid valve
US20100051839A1 (en) Magnet valve
CN101583524B (zh) 电磁阀
US20040011981A1 (en) Solenoid controlled valve of anti-lock brake system
CN101687495A (zh) 电磁阀
US20100187457A1 (en) Solenoid valve
US10598295B2 (en) Valve rotor for a solenoid valve, and valve cartridge for a solenoid valve
CN217502596U (zh) 增压阀
CN112145753B (zh) 一种汽车气制动abs电磁阀阀芯总成
EP1967778A1 (en) Biased actuator systems
CN217502595U (zh) 减压阀
CN217502737U (zh) 减压阀
CN116518085A (zh) 增压阀
JPH11500678A (ja) 特に自動車におけるスリップ制御される液圧ブレーキ装置のための電磁操作される弁
CN217502665U (zh) 三通阀及线控制动系统
CN217502666U (zh) 三通阀及线控制动系统
CN116518087A (zh) 减压阀
CN116518086A (zh) 减压阀
CN116518114A (zh) 三通阀及线控制动系统
CN116518115A (zh) 三通阀及线控制动系统
KR101996853B1 (ko) 솔레노이드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