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0505U -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0505U CN217500505U CN202220912624.0U CN202220912624U CN217500505U CN 217500505 U CN217500505 U CN 217500505U CN 202220912624 U CN202220912624 U CN 202220912624U CN 217500505 U CN217500505 U CN 217500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water inlet
- water
- solid slag
- sew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分流井,包括井体、拦阻装置、固渣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装置,井体具有进水前腔、排水腔与收集腔,井体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的进水口;井体还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和排水腔的过水孔,拦阻装置覆盖过水孔;收集腔具有排污口且设置于进水前腔底面的上方和排水腔的上方,固渣提升装置连通进水前腔和收集腔;液体提升装置连通排水腔和收集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采取固液分离的抽排方式,污水中的固渣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污水通过液体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通过拦阻装置的阻隔使得固渣不会堵塞液体提升装置,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替代人工清理固渣,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背景技术
分流井是一种应用于无法通过重力流进行污水截流的排水系统,需要使用潜污泵对截流的污水进行提升排放,但是潜污泵会被水中的悬浮物堵塞,造成水泵无法工作。因此需要对进入潜污泵的流体进行过滤、拦截无法通过的杂物。
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提篮格栅、平板格栅:提篮格栅安装在泵室的过水孔后部(平板格栅安装在过水孔前部),污水流过后,漂浮物和水中大颗粒垃圾会存留在提篮内(平板格栅表面),如不及时进行清理会堵塞提篮网孔(平板格栅间隙),造成上游涌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一场雨后,雨水携带的杂物就会堵塞格栅,就需要人工维护一次。导致维护频率高,市政工人工作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堵塞分流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流井的格栅需要人工频繁清理堵塞的杂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分流井,该防堵塞分流井包括:井体、拦阻装置、固渣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装置,井体具有进水前腔、排水腔与收集腔,井体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的进水口,供污水流入进水前腔;井体还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和排水腔的过水孔,供于进水前腔内的污水流入排水腔,拦阻装置覆盖过水孔供于拦阻污水中的固渣;收集腔具有排污口且设置于进水前腔底面的上方和排水腔的上方,固渣提升装置连通进水前腔和收集腔,供于将进水前腔内的固渣提升至收集腔内;液体提升装置连通排水腔和收集腔,供于将排水腔内的污水提升至收集腔内,并将固渣通过排污口排出。
进一步的,固渣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与提升机构连接的承载部,提升机构连通进水前腔和收集腔,供于带动承载部在进水前腔和收集腔之间移动,承载部供于收集并传输固渣且移动至收集腔时能够朝收集腔输出固渣。
进一步的,提升机构包括动力部以及环状的回转部,动力部与回转部传动连接供于驱动回转部于进水前腔和收集腔之间转动;承载部与回转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动力部包括电机、主动轮以及至少一个从动轮,电机的转动轴与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回转部套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张紧,主动轮供以带动回转部转动。
进一步的,回转部为格栅结构,部分回转部覆盖过水孔以形成拦阻装置。
进一步的,固渣提升装置包括多个间隔布设于回转部的承载部,承载部为能够滤水且用于收集并传输固渣的格栅结构。
进一步的,承载部与回转部铰接,且承载部与其所连接的回转部沿运动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进一步的,液体提升装置包括水泵以及提升管,水泵设置于排水腔内,提升管连通水泵的出水端与收集腔。
进一步的,液体提升装置还包括冲洗管,冲洗管进水端连通提升管,冲洗管的出水端设置于排水腔底部。
进一步的,井体还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的出水口,供污水流出进水前腔,防堵塞分流井还包括供于封闭出水口的截流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采取固液分离的抽排方式,污水中的固渣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污水通过液体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污水和固渣再通过排污口排出;通过拦阻装置的阻隔使得固渣不会堵塞液体提升装置,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替代人工清理固渣,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防堵塞分流井包括井体1、拦阻装置2、固渣提升装置3以及液体提升装置4。
井体1为本分流井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具有进水前腔11、排水腔12与收集腔13。井体1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11的进水口14,进水口14连通城市的雨水管道,下雨时污水就能够通过进水口14流入到进水前腔11内。污水主要由雨水以及随雨水冲刷而来的固渣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固渣指的是会对液体提升装置4造成不良影响的大尺寸固体物,如塑料袋、树枝、树叶等,而不包括悬浮于污水中,能够随着污水一起通过液体提升装置4的小颗粒物,如泥沙等。
井体1还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11和排水腔12的过水孔15,进水前腔11内的污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通过过水孔15流入到排水腔12内。拦阻装置2覆盖过水孔15布置,用于拦阻污水中的固渣,使固渣留在进水前腔11内。收集腔13位于进水前腔11底面的上方和排水腔12上方,因此需要提升装置将污水和固渣提升至收集腔13内。固渣提升装置3连通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用于将进水前腔内11的固渣提升至收集腔13内。液体提升装置4连通排水腔12和收集腔13,供于将排水腔12内的污水提升至收集腔13内。通过固渣提升装置3以及液体提升装置4的提升作用,污水和固渣再收集腔13内再次混合。井体1还形成有连通收集腔13的排污口16,收集腔13内的污水和固渣可以通过排污口16排出。排污口16一般连通外部的截污管7,截污管7用于将污水和固渣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内进行无害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采取固液分离的抽排方式,污水进入到进水前腔11内后,污水通过过水孔15流入到排水腔12内,固渣受到拦阻装置2的阻碍留在进水前腔11内。进水前腔11内的固渣通过固渣提升装置3提升至收集腔13内,排水腔12内的污水通过液体提升装置4提升至收集腔13内,收集腔13内的污水和固渣再通过排污口16排出。通过拦阻装置2的阻隔使得固渣不会堵塞液体提升装置4,通过固渣提升装置3将固渣提升至收集腔13内再通过污水从排污口16冲走,相当于替代人工来清理进水前腔11内的固渣,避免固渣堵塞拦阻装置2,工人无需亲自下井清理,只需要控制固渣提升装置3就可清理进水前腔11内的固渣,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井体1还可以在合适位置开设有观察孔、安装孔、检修孔、下井孔等等,以便于技术人员观察分流井的运行情况;安装拦阻装置2;固渣提升装置3以及液体提升装置4等内部部件,并对损坏的部件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拦阻装置2可以设置于进水前腔11内,也可以设置于排水腔12内,也可以设置于过水孔15内,只要能够实现拦阻固渣的功能即可。拦阻装置2采用格栅结构,以阻隔污水中的固渣。在其他实施例中,拦阻装置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拦阻网,只要能拦阻固渣,避免固渣堵塞液体提升装置4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固渣提升装置3包括提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与提升机构连接的承载部31,提升机构是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作运动的机构,并且连通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用于带动承载部31在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之间移动,在此运动过程中,承载部31用于收集并传输固渣且移动至收集腔13时能够朝收集腔13输出固渣。
提升机构包括动力部32和闭合的回转部33,动力部32与回转部33传动连接并驱动回转部33转动,承载部31与回转部33连接,随着回转部33一起在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之间作回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机构采用传送带机构,动力部32包括合适型号的电机、主动轮以及至少一个从动轮,电机的转动轴与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从动轮布置于合适位置以使回转部33形成所需的形状。回转部33为闭合的环形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轮和若干个从动轮上并张紧,并从进水前腔11延伸至收集腔13内。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回转部33转动。图1只展示了提升机构的部分结构,因传动带为本领域的常规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熟知并且能够直接运用,故不在此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机构可以采取类似水轮的结构,动力部32包括合适型号的电机以及连接件,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连接件与回转部33固定连接,带动回转部33绕转动轴转动。在此实施例中,回转部33的转动轨迹为圆形,带动承载部31在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之间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机构也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缸等常见动力源,带动承载部31在进水前腔11和收集腔13之间往复移动,以收集固渣并运送至收集腔13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渣提升装置3包括多个承载部31,各个承载部31之间等间距布设于回转部33。并且承载部31采用格栅结构,这样承载部31在提升固渣时能够沥出污水。相较于斗型的承载部31,在捞起固渣时不会将污水一起捞起,降低了承载部31的负重,减轻了动力部32的负载。
作为较优实施例,承载部31与回转部33铰接,并且每个承载部31与其连接处的回转部33沿运动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这样在回转部33带动承载部31向上运动捞起固渣时,受到重力和污水阻力的作用,承载部31会张开,即与回转部33之间的夹角处于最大值,以便于捞起固渣。当回转部33带动承载部31向下运动时,受到重力作用,承载部31会向下转动贴合回转部33,即与回转部33之间的夹角处于最小值,以减小所占空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回转部33也采用格栅结构,并且回转部33的部分结构覆盖过水孔15,以替代拦阻装置2实现相同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既采用格栅结构的回转部33,并使回转部33一部分覆盖过水孔15,又设置格栅型的拦阻装置2覆盖过水孔15,两种措施共同确保固渣不会进入到排水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提升装置4包括水泵41以及提升管42,水泵41设置于排水腔12内,排水腔12内的污水可以没过水泵41的进水口,提升管42连通水泵41的出水端与收集腔13。水泵41能够将排水腔12内的污水通过提升管42输送至收集腔13内。
实际上污水中不光有能够被拦阻装置2阻隔的固渣,也含有很多小颗粒固体物,如灰尘、砂石、泥土等。这些小颗粒固渣虽然不会堵塞水泵41,但是容易沉积在排水腔12的底部。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液体提升装置4还包括冲洗管43,冲洗管43进水端连通提升管42,冲洗管43的出水端设置于排水腔12底部。提升管42中的水能够从冲洗管43中流出,冲击沉积在排水腔12底部的砂石泥土,将其激起,以便于水泵将其吸入并通过提升管42输送至收集腔13内,然后一起从排污口16排出。
冲洗管43可以设置机械阀门,工人手动控制其开闭。也可以设置电控阀,使工人无需下井就能远程控制其开闭。
当遭遇极端降雨时,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涌入雨水管道内,流量会远超过分流井的处理能力。此时及时将雨水排出来避免出现城市内涝要比对雨水进行处理排放更加重要。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井体1还形成有连通进水前腔11的出水口17,供污水流出进水前腔11。
出水口17的高度应高于过水孔15,当从进水口14流入的污水流量大于水泵41抽吸流量时,进水前腔11内的水位会不断升高,直至从出水口17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里。出水口17作为行洪通道来避免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防堵塞的分流井还包括用于封闭出水口17的截流设备5以及覆盖出水口17以避免固渣通过出水口17的浮动拦渣装置6。当进水口14流入的污水流量小于或等于水泵41抽吸流量时,截流设备5封闭出水口17,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里。当进水口14流入的污水流量大于水泵41抽吸流量时,截流设备5打开出水口17,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里,加速排水行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分流井采取固液分离的抽排方式,污水中的固渣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污水通过液体提升装置提升至收集腔内,污水和固渣再通过排污口排出;通过拦阻装置的阻隔使得固渣不会堵塞液体提升装置,通过固渣提升装置替代人工清理固渣,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井体、拦阻装置、固渣提升装置以及液体提升装置,所述井体具有进水前腔、排水腔与收集腔,所述井体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前腔的进水口,供污水流入所述进水前腔;所述井体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前腔和所述排水腔的过水孔,供于所述进水前腔内的污水流入所述排水腔,所述拦阻装置覆盖所述过水孔供于拦阻污水中的固渣;所述收集腔具有排污口且设置于所述进水前腔底面的上方和所述排水腔的上方,所述固渣提升装置连通所述进水前腔和所述收集腔,供于将所述进水前腔内的固渣提升至所述收集腔内;所述液体提升装置连通所述排水腔和所述收集腔,供于将所述排水腔内的污水提升至所述收集腔内,并将固渣通过所述排污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渣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提升机构连接的承载部,所述提升机构连通所述进水前腔和所述收集腔,供于带动所述承载部在所述进水前腔和所述收集腔之间移动,所述承载部供于收集并传输固渣且移动至所述收集腔时能够朝所述收集腔输出固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动力部以及环状的回转部,所述动力部与所述回转部传动连接供于驱动所述回转部于所述进水前腔和所述收集腔之间转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回转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电机、主动轮以及至少一个从动轮,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回转部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并张紧,所述主动轮供以带动所述回转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为格栅结构,部分所述回转部覆盖所述过水孔以形成所述拦阻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渣提升装置包括多个间隔布设于所述回转部的所述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为能够滤水且用于收集并传输固渣的格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回转部铰接,且所述承载部与其所连接的所述回转部沿运动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提升装置包括水泵以及提升管,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排水腔内,所述提升管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收集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提升装置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进水端连通所述提升管,所述冲洗管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排水腔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前腔的出水口,供污水流出所述进水前腔,所述防堵塞分流井还包括供于封闭所述出水口的截流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2624.0U CN21750050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2624.0U CN21750050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0505U true CN217500505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4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12624.0U Active CN21750050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0505U (zh) |
-
2022
- 2022-04-15 CN CN202220912624.0U patent/CN2175005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18922B (zh) | 市政地下排水管道自清洁防堵塞装置 | |
CN109944286B (zh) | 一种环保清污系统 | |
CN109853656B (zh) | 一种环保清淤装置 | |
CN108412026A (zh) |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截流污水井 | |
CN112554311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 |
CN214994538U (zh) | 一种智能截流井 | |
CN216275914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增压式水渠淤泥疏通装置 | |
CN105625555B (zh) | 一种合流制的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
CN208792089U (zh) | 道路排水系统 | |
CN105672444B (zh) |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 |
CN215858110U (zh) | 建筑工程雨污分流装置 | |
CN204753798U (zh) |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 |
CN217500505U (zh) | 一种防堵塞分流井 | |
CN112459193B (zh) |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分流处理输送设备 | |
CN117090173A (zh) | 一种塔式水利清污机 | |
CN205475587U (zh) |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105318046B (zh) | 一种单向阀及具有自动调节阀口大小的排泥阀装置 | |
CN106759831A (zh) | 智能抓斗式格栅拦渣清渣一体装置 | |
CN217557847U (zh) | 一种水池池面及池底变流连续清污系统 | |
CN207436237U (zh) | 一种提升式捞渣装置 | |
CN212715267U (zh) | 一种可自动清渣的截流井 | |
CN212790003U (zh) | 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5714912B (zh) | 一种分流制的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
CN113006243B (zh) | 一种市政排水用的雨水井 | |
CN208965676U (zh) | 一种防堵塞排水管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90 Patentee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No. 189, Quqi North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58 Patentee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