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8736U - 一种气浮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浮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8736U
CN217498736U CN202221185708.5U CN202221185708U CN217498736U CN 217498736 U CN217498736 U CN 217498736U CN 202221185708 U CN202221185708 U CN 202221185708U CN 217498736 U CN217498736 U CN 217498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air
area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57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未永成
蒋长松
尚庆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orsun Environ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orsun Environ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orsun Environment Co filed Critical Wuxi Jorsun Environment Co
Priority to CN2022211857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8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8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8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浮池,应用在气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气浮池,包括用于处理污水的气浮池体以及用于向清水内注入加压空气从而净化污水的溶气管路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若干均布排列的分离区以及设于所述分离区一端,用于收集污水中浮渣的集渣区,所述分离区远离所述集渣区的一端设有用于收集经过净化后的清水的清水区,所述分离区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溶气管路系统,实现将溶气水充分混合入污水中并将溶气污水流入所述分离区的混合区,所述混合区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污水初步消能的布水区;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处理能力强,检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气浮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浮池。
背景技术
溶气气浮是目前水处理固液分离领域最常用设备之一。通过加压,使空气溶解于水,然后释放至常压,溶解于水的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将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载浮于水面。再通过刮渣机将其浮于水面的悬浮物刮走,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钢结构气浮,有平流气浮和浅层气浮,分离区溶气水微气泡从进水端向出对端呈渐减趋势,导致负荷相应递减,另分离区水流速大等因素叠导致传统气浮负荷提升受限,近年来有采用建钢砼池,通过降低长宽比来提升表面负荷取得成效,但主要侧重于含固量低水质,而成套装备推广使用也往往受限于运输限制。
目前,公告号为CN21207648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浮池及卷流气浮装置,包括池体,布水器和集水器,布水器和集水器并排设置在池体内并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布水器配置为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布水区,集水器配置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集水区。
现有技术基于设置集水器以及布水器使得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任意平面内均可形成自布水区向集水区的液流从而使得固体负载均匀性更好,使得气浮池内每一处均具备较高的分离效率,从而缓解现有气浮池固体负荷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但是,该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行业应用面窄,检修不便的问题,在对工业废水等水质复杂,固含物浓度高的预处理过程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浮池,其优点是处理能力强,检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浮池,包括用于处理污水的气浮池体以及用于向清水内注入加压空气从而净化污水的溶气管路系统;所述气浮池体包括若干均布排列的分离区以及设于所述分离区一端,用于收集污水中浮渣的集渣区,所述分离区远离所述集渣区的一端设有用于收集经过净化后的清水的清水区,所述分离区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溶气管路系统,实现将溶气水充分混合入污水中并将溶气污水流入所述分离区的混合区,所述混合区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污水初步消能的布水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在分离区一端的集渣区用于收集污水中的浮渣,避免浮渣重新进入分离区内,在分离区远离集渣区的一端设置用于收集净化过后清水的清水区,一方面可以将净化过后的清水可以重新利用用于制备溶气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分离区一侧设置用于连接溶气管理系统的混合区用于实现将加压空气充分混入污水中并且将溶气污水流入分离区,从而增大溶气水与污水接触的区域,进一步使得分离区溶气水微气泡分布均匀,消除了微气泡与污水接触的盲区,提升了污水中杂质的分离效率以及分离效果,在混合区底部设置布水区,用于初步消除污水中的能量,降低污水流速,从而增加污水与溶气水的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水区与所述混合区之间固定连接有布水板,所述布水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调整水流流态从而使污水进入所述混合区更加稳定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布水区与混合区之间固定连接布水板并且在布水板上均匀开设若干通孔实现调整污水水流流态从而使得污水进入混合区更加稳定,从而增加污水与溶气水的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气管路系统包括连接所述清水区用于吸取所述清水区内清水的吸取管路以及连接至所述混合区用于向污水中注入溶气水的若干释放管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取管路连接至清水区用于吸取清水区内的清水,实现处理后的清水回收利用,释放管路连接至混合区内用于向混合区内释放溶气水,从而污水与溶气水的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取管路与所述释放管路之间设有用于从所述清水区内泵取清水的水泵以及用于制备溶气水的溶气腔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在吸取管路与释放管路之间的水泵用于从清水区内吸取处理好的清水并将清水送入溶气腔体内用于将高压气体混合到清水中制备溶气水,再将制备好的溶气水从释放管路释放到混合区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释放管路从所述混合区顶部插入且所述释放管路上均配备有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释放管路从混合区顶部插入并且在释放管路上均配备有阀门,这样可以在池体外部拆解释放器器,实现不停机检修,解决了以往检修前,要停机然后放空整个水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区内设有用于稳定液面状态,从而减少对上浮浮渣扰动的稳流组件,所述稳流组件由若干均匀间隔排列在所述分离区内的稳流板组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分离区内设置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稳流板组成稳流组件,用于稳定液面的状态,降低分离区内水水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少对上浮浮渣的扰动,避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区内底部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污水中污泥的排泥区,所述分离区池体壁上在所述排泥区斜面上方一定距离设有用于向所述清水区输送清水的集水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分离区底部位置设置排泥区用于排出污水中的下沉的污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由于在分离区内,污水中的杂质均分布水面以及水底处,分离区的中间位置为清水,在分离区池壁上在排泥区的斜面上面一定位置设置用于向清水区输送清水的集水管,从而能够获得更加的集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区池体顶端设有用于刮除污水中分离出的浮在水面上的浮渣的刮渣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分离区池体顶端设置刮渣机用于将污水中分离出的浮渣刮到集渣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优化了气浮池结构,在分离区一侧设置用于连接溶气管理系统的混合区用于实现将加压空气充分混入污水中并且将溶气污水流入分离区,从而增大溶气水与污水接触的区域,进一步使得分离区溶气水微气泡分布均匀,消除了微气泡与污水接触的盲区,提升了污水中杂质的分离效率以及分离效果;
2. 在分离区内设置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稳流板组成稳流组件,用于稳定液面的状态,降低分离区内水水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少对上浮浮渣的扰动,避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3. 释放管路从混合区顶部插入并且在释放管路上均配备有阀门,这样可以在池体外部拆解释放器器,实现不停机检修,解决了以往检修前,要停机然后放空整个水池的问题;
4.对进水水质适应更广,单套处理水量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3的沿着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3的沿着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沿着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气浮池体;11、分离区;12、集渣区;13、清水区;14、出水区;15、混合区;16、布水区;161、进水口;17、布水板;18、稳流组件;19、排泥区;110、集水管;2、溶气管路系统;21、吸取管路;22、释放管路;23、水泵;24、溶气腔体;3、刮渣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气浮池,包括用于处理污水的气浮池体1以及用于向清水内注入加压空气从而实现将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载浮于水面的溶气管路系统2,在气浮池体1顶端设置用于刮除污水中分离出的浮在水面上的浮渣的刮渣机3.
参考图1和图2,具体的,气浮池整体为矩形构造,气浮池体1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用于分离污水中杂质的分离区11,在分离区11沿着长边方向的一端设有用于收集污水中的浮渣的集渣区12,集渣区12的出口处设有同于阻挡浮渣重新进入分离区11内的阻挡板,在分离区11远离集渣区12的一端设置用于收集净化后的净水从而实现清水回收利用的清水区13,清水区13远离分离区11的一端设置用于排出多余清水的出水区14。在分离区11长边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溶气管路系统2,实现将溶气水充分混合入污水中并将加了溶气水的溶气污水流入到分离区11的混合区15,在混合区15的底部设置用于进入污水并降低污水流速,实现污水初步消能的布水区16,在布水区16一端设置用于流入污水的进水口161。
参考图4,具体的,在布水区16与混合区15之间固定连接有布水板17,布水板1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降低污水水流流速,调整水流流态从而使得污水进入混合区15与溶气水融合的更加稳定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为圆形孔,同样可以使用多边形型孔等。
参考图1和图3,具体的,在分离区11内设有用于稳定液面状态,从而减少对上浮浮渣扰动的稳流组件18,稳流组件18由若干均匀间隔排列固定在分离区11池壁上的稳流板组成,稳流板用于将分离区11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从而有效的降低分离区11内的液体的流速。
参考图4,具体的,在分离区11池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水中下沉污泥的排泥区 19,排泥区 19呈漏斗型构造,靠近混合区15的一端设有斜面,从而保证污泥能够顺着斜面进入分离区11池底部,在分离区11池体壁上沿着排泥区 19斜面上面一定距离处设有收集分离区11中浮渣与沉泥之间的清水,从而将清水输送入清水区13的集水管110。
参考图1,具体的,溶气管路系统2包括连接至清水区13用于吸取清水区13内的清水的吸取管路21以及连接至混合区15用于向污水中注入溶气水的若干释放管路22,释放管路22均匀排列在混合区15池体顶部并插入混合区15一定深度,在吸取管路21与释放管路22之间设有用于从清水区13泵取清水的水泵23以及连接水泵23用于向清水内加入加压空气从而制备溶气水的溶气腔体24,在每根释放管路22上均配置有阀门,从而可以在池体外部拆解释放器器,实现不停机检修,解决了以往检修前,要停机然后放空整个水池的问题。
使用过程简述:首先水泵23将清水区13内的水泵23入吸取管路21,随后清水经过溶气腔体24向清水内冲入加压空气制备溶气水,随后溶气水经过释放管路22释放到混合区15内,此时污水从进水口161进入布水区16进行初步消能,随后污水经过布水板17流入混合区15与溶气水充分混合,随后溶气污水流入分离区11将污水中的杂质排出,浮渣进入分离区11水体表面,沉泥进入排泥区 19排出,随后刮渣机3将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刮到集渣区12,净化出的污水经过集水管110流入清水区13,部分被溶气管路系统2抽走重新制备溶气水,形成水循环,部分流入区排出气浮池。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气浮池,包括用于处理污水的气浮池体(1)以及用于向清水内注入加压空气从而净化污水的溶气管路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体(1)包括若干均布排列的分离区(11)以及设于所述分离区(11)一端,用于收集污水中浮渣的集渣区(12),所述分离区(11)远离所述集渣区(12)的一端设有用于收集经过净化后的清水的清水区(13),所述分离区(11)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溶气管路系统(2),实现将溶气水充分混合入污水中并将溶气污水流入所述分离区(11)的混合区(15),所述混合区(15)底部设有用于实现污水初步消能的布水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区(16)与所述混合区(15)之间固定连接有布水板(17),所述布水板(1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调整水流流态从而使污水进入所述混合区(15)更加稳定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管路系统(2)包括连接所述清水区(13)用于吸取所述清水区(13)内清水的吸取管路(21)以及连接至所述混合区(15)用于向污水中注入溶气水的若干释放管路(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管路(21)与所述释放管路(22)之间设有用于从所述清水区(13)内泵取清水的水泵(23)以及用于制备溶气水的溶气腔体(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管路(22)从所述混合区(15)顶部插入且所述释放管路(22)上均配备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11)内设有用于稳定液面状态,从而减少对上浮浮渣扰动的稳流组件(18),所述稳流组件(18)由若干均匀间隔排列在所述分离区(11)内的稳流板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11)内底部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污水中污泥的排泥区(19),所述分离区(11)池体壁上在所述排泥区(19)斜面上方一定距离设有用于向所述清水区(13)输送清水的集水管(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11)池体顶端设有用于刮除污水中分离出的浮在水面上的浮渣的刮渣机(3)。
CN202221185708.5U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气浮池 Active CN217498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5708.5U CN217498736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气浮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5708.5U CN217498736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气浮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8736U true CN217498736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5708.5U Active CN217498736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气浮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8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093B (zh) 一种高效溶气气浮系统
CN201334406Y (zh) 一种用于地表水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N208716890U (zh) 一种气浮沉淀一体装置
CN207608351U (zh) 污水处理稳流气浮装置
CN213202475U (zh) 一种石材废水的高效处理装置
CN203794724U (zh) 一种外循环式加压溶气气浮-膜分离水处理装置
CN217498736U (zh) 一种气浮池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08200649U (zh) 高效磁力浮选净化器
CN215102427U (zh) 一种实用的一体化气浮装置
CN214114976U (zh) 一种微气泡气浮机
CN210480920U (zh) 一种带污泥回流的气浮系统
CN201848130U (zh) 一种活性污泥沉淀池
CN209178128U (zh) 一种平流式溶气气浮机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6901821U (zh) 一种油水混合废液分离处理系统
CN207811312U (zh) 一种混合器及气浮溶气装置
CN218909994U (zh) 一种畜禽沼液的预处理系统
CN218860496U (zh) 一种浮沉式净水系统
CN210915400U (zh) 一种溶气气浮机
CN217323660U (zh) 一种废水再利用处理池
CN217437927U (zh) 氧化及溶气气浮装置
CN221093823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气浮设备
CN218025662U (zh) 一种气浮过滤一体机
CN217479153U (zh) 一种好氧沉淀一体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