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8568U - 地刷 - Google Patents
地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88568U CN217488568U CN202221016061.3U CN202221016061U CN217488568U CN 217488568 U CN217488568 U CN 217488568U CN 202221016061 U CN202221016061 U CN 202221016061U CN 217488568 U CN217488568 U CN 2174885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brush
- positioning
- rod
- axis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清洁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地刷,地刷包括:连接件;地刷头,地刷头可绕第一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上;地刷杆,地刷杆可绕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上,且第二轴线倾斜于第一轴线;以及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于地刷杆,输出端连接于地刷头;其中,地刷杆相对于连接件绕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地刷头相对于连接件绕第一轴线旋转。本申请提供的地刷,可提高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清洁的适应性,且无需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而调整地刷头相对于地刷杆的位置,调整更加便捷且更加卫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刷。
背景技术
地刷通常包括地刷头和连接于地刷头的地刷杆,通过握持地刷杆而使地刷头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相关技术中,地刷杆通常与地刷头固定设置,导致地刷在一些场景下可正常清洁,而在另一些场景下则清洁不便(例如不便清洁角落或缝隙处)。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曾试验将地刷杆设置为与地刷头活动连接,以实现通过调整地刷头与地刷杆的相对位置而适应性清洁不同的场景。但是,发明人发现,在调整地刷头与地刷杆的相对位置时,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并对地刷头进行施力,导致调整地刷头相对于地刷杆的位置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刷,以改善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而导致调整地刷头的位置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刷,所述地刷包括:连接件;地刷头,所述地刷头可绕第一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地刷杆,所述地刷杆可绕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第二轴线倾斜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地刷杆,所述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地刷头;其中,所述地刷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地刷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通过设置连接件、可绕第一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上的地刷头、可绕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上的地刷杆,且第二轴线倾斜于第一轴线,以利于地刷杆倾斜于地刷头,便于通过握持倾斜的地刷杆而操纵地刷头进行清洁,相比于地刷杆垂直于地刷头的情况而言,利于对地刷杆施力而使地刷头更为平稳地清洁物体表面,更加便捷省力;同时,通过设置输入端连接于地刷杆、输出端连接于地刷头的传动结构,地刷杆相对于连接件绕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地刷头相对于连接件绕第一轴线旋转,传动结构即起到在绕不同轴线旋转的两个结构件之间进行变角度动力传递的作用;因此在需要调整地刷头的位置时,可通过握持或抓持连接件,并另外旋转地刷杆,使地刷杆相对于连接件绕第二轴线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地刷头绕第一轴线旋转,即可调整地刷头相对于地刷杆的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场景下的清洁工作,无需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而调整地刷头相对于地刷杆的位置,不仅调整更加便捷,而且更加卫生,可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为万向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节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节叉,所述第一节叉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以及第二节叉,所述第二节叉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节叉具有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节叉具有所述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套筒结构;所述地刷头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所述地刷杆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传动结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的第一套筒段和沿所述第二轴线设置的第二套筒段,所述地刷头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套筒段,所述地刷杆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第二套筒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刷头具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并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套筒结构;所述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凸伸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伸部的外周侧壁凸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地刷还包括销件,所述销件穿设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侧壁并与所述凸缘相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凸伸部脱离所述套筒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结构包括:套筒主体,所述套筒主体具有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套筒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开口;以及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侧开口;其中,所述地刷头位于所述套筒主体的一端,所述地刷杆位于所述套筒主体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传动结构位于所述盖体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刷杆上设有定位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部能够与所述定位配合部相定位配合而阻止所述地刷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刷杆包括:杆主体,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以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杆主体联动配合,以使所述杆主体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联动所述转接件同步旋转,并允许所述杆主体相对于所述转接件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其中,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杆主体上,所述定位部能够随所述杆主体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配合部;所述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转接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主体具有联动部,所述转接件具有联动配合部;所述联动部和所述联动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凸设结构,另一者为凹设结构;所述凸设结构与所述凹设结构相插接配合,以使所述杆主体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联动所述转接件同步旋转,并允许所述杆主体相对于所述转接件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杆主体,用于提供使所述杆主体朝所述定位配合部所在一侧移动的弹力,以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配合部相定位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沿所述杆主体的轴线方向,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同一侧,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同另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主体,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套体件,所述套体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杆主体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套体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套筒结构;所述地刷头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所述杆主体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转接件和所述传动结构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连接件的内周侧壁上凸设有环状结构,所述转接件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和所述杆主体分别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相对两侧;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杆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一端,所述定位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环状结构靠近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能够随所述地刷杆旋转而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卡合或相分离;或,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能够随所述地刷杆旋转而与所述定位槽相卡合或相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刷还包括刷毛,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地刷头上;和/或,所述地刷还包括刮件,所述刮件设置于所述地刷头上;和/或,所述地刷还包括铲件,所述铲件设置于所述地刷头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去除刷毛之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去除刷毛之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去除刷毛和盖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套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套筒主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套筒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件与第一节叉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杆与功能件相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地刷;10、连接件;20、地刷头;30、地刷杆;40、传动结构;401、输入端;402、输出端;41、十字轴;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13、第三端;414、第四端;42、第一节叉;43、第二节叉;101、容置空间;111、第一套筒段;112、第二套筒段;21、凸伸部;211、凸缘;50、销件;11、套筒主体;102、侧开口;12、盖体;61、定位部;62、定位配合部;31、杆主体;311、联动部;32、转接件;321、联动配合部;70、弹性件;81、第一限位部;82、第二限位部;113、环状结构;611、定位槽;621、定位凸起;91、刷毛;92、刮件;93、铲件;312、主杆;313、功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地刷通常包括地刷头和连接于地刷头的地刷杆,通过握持地刷杆而使地刷头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相关技术中,地刷杆通常与地刷头固定设置,地刷杆与地刷头的相对位置即固定,导致地刷在一些场景下可正常清洁,而在另一些场景下则清洁不便(例如不便清洁角落或缝隙处)。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曾试验将地刷杆设置为与地刷头活动连接,以实现通过调整地刷头与地刷杆的相对位置而适应性清洁不同的场景。但是,发明人发现,在调整地刷头与地刷杆的相对位置时,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而对地刷头进行施力,导致调整地刷头相对于地刷杆活动不够方便。
基于此,为改善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而导致调整地刷头的位置不便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100,可用于清洁物体表面。
地刷100包括连接件10、地刷头20、地刷杆30以及传动结构40,其中:
连接件10可供地刷头20和地刷杆30活动设置,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件,例如可以是套筒结构(图1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该种情况)、架体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地刷头20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即地刷头20可活动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并可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一轴线a旋转。
可以理解,地刷头20可以采用各种转动连接的方式与连接件10相配合,例如孔轴转动配合方式、通过旋转连接件(例如轴承)相连接等,但不限于此;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转动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均可应用于地刷头20与连接件10之间的转动配合,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地刷头20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地刷头20,例如板状结构、壳体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地刷杆30可绕第二轴线b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即地刷杆30可活动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并可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二轴线b旋转;且第二轴线b倾斜于第一轴线a,即第二轴线b与第一轴线a之间具有夹角,也即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a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相交或异面的两条直线,例如图2所示。
可以理解,地刷杆30可以采用各种转动连接的方式与连接件10相配合,例如孔轴转动配合方式、通过旋转连接件(例如轴承)相连接等,但不限于此;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转动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均可应用于地刷杆30与连接件10之间的转动配合,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地刷杆30可以是各种形状结构的地刷杆,例如直杆结构、弯杆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传动结构40具有输入端401和输出端402,输入端401连接于地刷杆30,输出端402连接于地刷头20。其中,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能够通过传动结构40带动地刷头2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一轴线a旋转,即传动结构40能够将地刷杆30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力传递至地刷头20并使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因此,传动结构40为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传动结构,即能够在绕不同轴线方向旋转的两个结构件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各种能够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传动结构均可,例如可以是万向节,可以是齿轮传动组件,可以是链传动组件,可以是带传动组件等,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输入端401即为传动结构40的动力输入端,可以是各种能够与地刷杆30相连接的结构,例如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插接结构、卡合结构等,但不限于此;输入端401可以与地刷杆30一体成型设置或分体成型设置。相应地,输出端402即为传动结构40的动力输出端,可以是各种能够与地刷头20相连接的结构,例如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插接结构、卡合结构等,但不限于此;输出端402可以与地刷头20一体成型设置或分体成型设置。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100,通过设置连接件10、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的地刷头20、可绕第二轴线b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的地刷杆30,且第二轴线b倾斜于第一轴线a,以利于地刷杆30倾斜于地刷头20,便于通过握持倾斜的地刷杆30而操纵地刷头20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相比于地刷杆30垂直于地刷头20的情况而言,利于对地刷杆30施力而使地刷头20更为平稳地清洁物体表面,更加便捷省力。
同时,通过设置输入端401连接于地刷杆30、输出端402连接于地刷头20的传动结构40,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能够通过传动结构40带动地刷头2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一轴线a旋转,传动结构40即起到在绕不同轴线旋转的两个结构件之间进行变角度动力传递的作用;因此在需要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通过握持或抓持连接件10,并另外旋转地刷杆30,使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同时通过传动结构40带动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即可调整地刷头20相对于地刷杆30的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场景下的清洁工作,无需人工直接接触地刷头20而调整地刷头20相对于地刷杆30的位置,不仅调整更加便捷,而且更加卫生,可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和图2,在用户需要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以一手握持或抓持连接件10,另一手对地刷杆30进行施力以使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二轴线b旋转,地刷杆30即可将力由输入端401传递至传动结构40,传动结构40则将力经由输出端402传递至地刷头20,以使地刷头20相对于连接件10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刷头20的位置即发生改变。该过程中,连接件10的位置可相对于握持或抓持其的人手保持静止,而地刷杆30和地刷头20则相对于连接件10发生旋转,连接件10即提供了支撑地刷杆30和地刷头20旋转的作用,以及提供了供人手握持或抓持受力以便于另外对地刷杆30施力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传动结构40为万向节;万向节也称万向接头,是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结构,用于改变传动轴线方向。
可以理解,万向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形状结构的万向节或对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节进行改进之后的万向节。
示例性地,万向节可以是不等速万向节(例如十字轴式万向节等)、准等角速万向节(例如双联式万向节、三销轴式万向节等)、等角速万向节(例如球笼式万向节、球叉式万向节、组合式万向节等)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其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而采用其他各种类型的万向节替代传动结构40,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传动结构40为万向节,不仅可实现将地刷杆30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力传递至地刷头20而使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而且结构简单可靠,利于提高传动的稳定性,进而利于提高调整地刷头20位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5,万向节包括十字轴41、第一节叉42以及第二节叉43。十字轴4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以及相对的第三端413和第四端414。第一节叉42与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转动连接;第二节叉43与第三端413和第四端414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节叉42具有输入端401,可选地,输入端401可以是第一节叉42的根部或第一节叉42背离十字轴41的一端;第二节叉43具有输出端402,可选地,输出端402可以是第二节叉43的根部或第二节叉43背离十字轴41的一端。
可以理解,第一端411可以是轴状结构,此时第一节叉42可具有与第一端411相转动配合的孔,例如图3所示;第二端412可以是轴状结构,此时第一节叉42可具有与第二端412相转动配合的孔,例如图3所示。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411可以是孔结构,此时第一节叉42可具有与第一端411相转动配合的轴结构;第二端412可以是孔结构,此时第一节叉42可具有与第二端412相转动配合的轴结构。
如此设置,由于万向节包括十字轴41、与十字轴41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转动连接的第一节叉42、与十字轴41的第三端413和第四端414转动连接的第二节叉43,此时万向节可视为十字轴式万向节;在地刷杆30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可将力通过输入端401传递至第一节叉42(第一节叉42可以随地刷杆30绕第二轴线b旋转),第一节叉42通过十字轴41传递至第二节叉43(该过程即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第二节叉43通过输出端402传递至地刷头20,进而使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第二节叉43可以随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通过十字轴41、第一节叉42以及第二节叉43三个部件即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万向节而言,结构简单而可靠,利于提高传动可靠性,进而利于提高地刷头20位置调整时可靠性。
应理解的是,在万向节为十字轴式万向节时,不限于为上述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结构40不限于为万向节。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0可以是能够代替万向节以起到相同作用的万向销结构。例如,传动结构40可以包括销和孔,销可在孔中进行偏转,销和孔中的一者设置于地刷杆30上、另一者设置于地刷头20上,此时销和孔中设置于地刷杆30上的一者即可视为输入端401、设置于地刷头20上的一者即可视为输出端402;通过销在孔中发生偏转而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0可以是齿轮传动组件。例如,传动结构4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齿轮,齿轮可以是锥齿轮或斜齿轮,两个齿轮相啮合,且两个齿轮的旋转轴线相交(相交的夹角可以为锐角或直角);其中一个齿轮具有输入端401,另一个齿轮具有输出端402。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0可以是链传动组件,例如可以通过传动链和多个齿轮配合而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0可以是带传动组件,例如可以通过传动带和多个带轮配合而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连接件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1的套筒结构。地刷头20位于套筒结构的一端,地刷杆30位于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容置空间101中。传动结构40位于容置空间101中;可选地,十字轴41、第一节叉42以及第二节叉43均位于容置空间101中。
如此设置,由于连接件10为套筒结构,第一方面,利于地刷杆30延伸至套筒结构的内部而与套筒结构转动配合,可提高地刷杆30与连接件10转动配合的稳定性;第二方面,套筒结构可对传动结构40以及地刷杆30与传动结构40的连接处进行防护,以避免外露而易受外界影响(例如避免受灰尘、水渍、异物等作用而影响传动结构40的正常工作),且外部更加美观,更显简洁大方,利于提高用户体验;第三方面,套筒结构更便于人手握持,以利于一手握持套筒结构,另一手旋转地刷杆30,便于施力。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8,套筒结构包括沿第一轴线a设置的第一套筒段111和沿第二轴线b设置的第二套筒段112,套筒结构即大致呈弯管状。第一套筒段111和第二套筒段112即为套筒结构的一部分,第一套筒段111和第二套筒段11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分体成型而相连接。地刷头20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配合于第一套筒段111,地刷杆30可绕第二轴线b旋转地配合于第二套筒段112,地刷杆30可延伸至第二套筒段112内而与第二套筒段112转动配合。
如此设置,地刷头20可以与第一套筒段111转动配合,利于提高两者转动配合的稳定性;地刷杆30可以与第二套筒段112转动配合,利于提高两者转动配合的稳定性;便于传动结构40大致处于第一套筒段111与第二套筒段112之间而对绕不同轴线旋转的地刷头20和地刷杆30进行变角度动力传递,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以利于减小力传递的路径或距离,提高传动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结构也可以为直筒状结构。例如,地刷头20可以旋转配合于套筒结构的一端的端部,此时套筒结构与地刷头20旋转配合的一端的端部可以呈斜切口状,以利于套筒结构倾斜于地刷头20。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地刷头20具有凸伸部21,凸伸部21即向外凸伸的结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例如柱状结构、管状结构、杆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凸伸部21从套筒结构的一端延伸至容置空间101中并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配合于套筒结构;可选地,凸伸部21可以从第一套筒段111的端部延伸至容置空间101中并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地配合于第一套筒段111。输出端402连接于凸伸部21;传动结构40即可将地刷杆30的力传递至凸伸部21,使凸伸部21绕第一轴线a旋转,进而带动地刷头20整体绕第一轴线a旋转。
如此设置,地刷头20的凸伸部21可延伸至套筒结构的内部而与套筒结构相转动配合,不仅可提高地刷头20相对于套筒结构旋转时的稳定性,而且便于地刷头20与传动结构40在套筒结构的内部相连接,使得传动结构40与地刷杆30的连接处、传动结构40与地刷头20的连接处均位于套筒结构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且可提高防护效果。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凸伸部21的外周侧壁凸设有凸缘211,凸缘211位于容置空间101中。地刷100还包括销件50,销件50穿设于套筒结构的侧壁并与凸缘211相限位配合,以限制凸伸部21脱离套筒结构。销件50即延伸至套筒结构的内部并位于凸缘211与套筒结构的开口之间,以限制凸伸部21从套筒结构的开口脱离。销件50即为销结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销结构。
如此设置,通过销件50与凸缘211限位配合,可限制凸伸部21脱离套筒结构,利于提高凸伸部21与套筒结构旋转配合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销件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2和图3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销件50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两个销件50分别位于凸伸部21的两侧,可提高稳定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凸缘211可以可旋转地配合于套筒结构的内周侧壁;具体地,凸缘211可以可旋转地配合于第一套筒段111的内周侧壁。此种情况下,凸伸部21即直接与套筒结构的内壁转动配合,可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结构件,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凸伸部21也可以通过轴承等旋转连接件与套筒结构相连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凸缘211,凸伸部21的外周侧壁可以直接可旋转地配合于套筒结构的内周侧壁,或通过轴承等旋转连接件与套筒结构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地刷头20不限于通过凸伸部21与套筒结构转动配合。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刷头20也可以不具有凸伸部21。例如,地刷头20可以具有孔或槽,套筒结构可以延伸至地刷头20的孔或槽中而与地刷头20转动配合。又例如,地刷头20通过旋转连接件(例如轴承)直接与套筒结构的端部相连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套筒结构包括套筒主体11和盖体12,套筒主体11具有容置空间101,套筒主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于容置空间101的侧开口102,盖体12可拆卸地盖设于侧开口102。其中,地刷头20位于套筒主体11的一端,地刷杆30位于套筒主体11的另一端并延伸至容置空间101中。传动结构40位于盖体12的一侧。
如此设置,侧开口102即提供了在外部对位于套筒结构内部的零件进行操作的窗口,便于在侧开口102处对传动结构40与地刷杆30之间的连接,或对传动结构40与地刷头20之间的连接进行操作,以及便于拆卸传动结构40。
可以理解,盖体12可以通过各种可拆卸地方式盖设于侧开口102。例如,盖体12上设有卡合结构,套筒主体11上设有卡合配合结构,卡合结构与开合配合结构相卡合配合。又例如,盖体12可以通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与套筒主体11可拆卸连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结构也可以不设置盖体12和侧开口102。例如,可以在套筒结构的端部开口处进行操作。又例如,套筒结构包括分体成型而相连接的两个壳部,便于拆装,以利于传动结构40与地刷杆30和地刷头20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地刷杆30上设有定位部61,连接件10上设有定位配合部62,定位部61能够与定位配合部62相定位配合而阻止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旋转。
可以理解,定位部61和定位配合部62可以是各种能够相互配合而阻止地刷杆30旋转的配合结构组。例如可以是卡合配合结构组,通过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相卡合而能够阻止地刷杆30旋转;例如可以是摩擦阻尼结构组,通过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相摩擦配合而能够阻止地刷杆30旋转;例如可以是锁销结构组,定位部61和定位配合部62中的一者可以为插孔,另一者为插销,通过插销插设于插孔而能够阻止地刷杆30旋转;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在不需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通过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相定位配合而阻止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旋转,可防止地刷杆30随意发生旋转,以提高地刷头20位置调整后的位置稳定性。当然,在需要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以解除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的定位配合,以利于旋转地刷杆30。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8,以及图10,定位部61包括多个定位槽611;定位配合部62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621;定位槽611能够随地刷杆30旋转而与定位凸起621相卡合或相分离。
其中,定位凸起6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至图8即示例性地示出了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在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为多个时,定位凸起621的数量可以与定位槽611的数量相同,以利于每一定位凸起621能够与一定位槽611相卡合。当然,当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为一个时,在各定位槽611随地刷杆30旋转的过程中,定位凸起621可以依次与各定位槽611相卡合。
如此设置,当需要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旋转地刷杆30,以带动定位部61的多个定位槽611同时旋转,定位槽611旋转的过程中即可与定位凸起621相卡合或相分离,在地刷头20大致旋转至所需位置时,可使定位槽611与定位凸起621相卡合,即可阻止地刷杆30继续旋转;在需继续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通过对地刷杆30施加能够使定位槽611与定位凸起621相分离的力,即可克服定位槽611与定位凸起621相卡合时的束缚,使得地刷杆30能够继续旋转。因此,定位凸起621与定位槽611的配合,使得地刷杆30每旋转一定角度,定位凸起621由其中一个定位槽611移动至另一个定位槽611,也即移动一个卡位,便于操控地刷杆30的旋转或停止旋转。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定位部61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定位配合部62包括多个定位槽,定位凸起能够随地刷杆30旋转而与定位槽相卡合或相分离。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即定位凸起和定位槽的设置位置进行了互换,同样可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各定位槽611可以沿地刷杆30的周向均匀设置,例如图10所示。相应地,在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定位凸起621也可以大致呈环状周向均匀设置,例如图6至图8所示。
可选地,请参阅图6至图8,以及图10,定位槽611的数量和定位凸起621的数量均为四个,以利于地刷杆30绕第二轴线b每旋转90°时,即移动一个卡位。当然,定位槽611和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
可选地,请参阅图10,定位槽611的内壁可以呈倾斜状,例如定位槽611可以大致呈扩口状(例如V字型槽),以利于定位槽611随地刷杆30旋转时能够更顺畅地相对于定位凸起621滑动,便于定位槽611与定位凸起621脱离卡合。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地刷杆30包括杆主体31和转接件32;杆主体31可绕第二轴线b旋转地设置于连接件10上。转接件32与杆主体31联动配合,以使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能够联动转接件32同步旋转,并允许杆主体31相对于转接件32沿第二轴线b作直线运动。其中,定位部61设置于杆主体31上,定位部61能够随杆主体31沿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而靠近或远离定位配合部62。输入端401连接于转接件32,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即可通过转接件32将力传递至传动结构40。可以理解,转接件32即起到中间传力的作用,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件,例如杆状结构(例如图2和图3所示)、柱状结构、筒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在需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通过握持连接件10,另外对杆主体31施力以使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杆主体31即可联动转接件32绕第二轴线b同步旋转,转接件32即可将力传递至传动结构40,进而使传动结构40传动地刷头20绕第一轴线a旋转。
同时,因杆主体31可相对于转接件32沿第二轴线b作直线运动,杆主体31即可带动定位部61沿第二轴线b作直线运动,以使定位部61能够靠近或远离定位配合部62,定位部61靠近定位配合部62时利于两者相卡合,定位部61远离定位配合部62时利于两者脱离卡合(可以是完全脱离或部分脱离,完全脱离是指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不接触,部分脱离是指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不处于卡合状态但两者相接触),利于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更加便捷地相卡合或相分离,无需对杆主体31施加过大的力而使杆主体31克服定位槽611与定位凸起621相卡合时的束缚。因此,在需使地刷杆30旋转而利于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通过对杆主体31施加力,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的同时可朝远离定位配合部62的一侧移动,利于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脱离卡合,减小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对地刷杆30旋转时的影响;在需使地刷杆30相对于连接件10保持静止时,杆主体31可朝靠近定位配合部62的一侧移动,利于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相卡合,以阻止地刷杆30旋转。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10和图11,杆主体31具有联动部311,转接件32具有联动配合部321。联动部311和联动配合部321中的一者为凸设结构,另一者为凹设结构;即,可以是联动部311为凸设结构、联动配合部321为凹设结构(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也可以是联动部311为凹设结构、联动配合部321为凸设结构。凸设结构与凹设结构相插接配合,以使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能够联动转接件32同步旋转,并允许杆主体31相对于转接件32沿第二轴线b作直线运动。
应理解,由于凸设结构与凹设结构相插接配合能够使杆主体31和转接件32同步旋转,也即可限制杆主体31和转接件32发生相对旋转,所以凸设结构应该为非单一的圆柱结构。
可选地,凸设结构的外表面可以开设有限位槽,凹设结构的内表面可以凸设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起相配合即可限制凸设结构与凹设结构发生相对旋转,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然,也可以是凸设结构的外表面凸设限位凸起,而凹设结构的内表面凹设限位槽。
可选地,凸设结构的横截面(即垂直于凸设结构的凸伸方向的截面)可以是非圆形,例如可以是方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但不限于此;相应地,凹设结构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即垂直于凹设结构的深度方向的截面)可以与凸设结构的横截面相适配,以限制凸设结构与凹设结构发生相对旋转。
可选地,凸设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凸起,凹设结构包括至少至少两个凹槽,各凸起分别与各凹槽相插接,即可限制凸设结构与凹设结构发生相对旋转;此种情况下,凸起可以是圆柱凸起,因为此时凸设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凸起,而非单一的圆柱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件32与杆主体31之间的联动配合方式不限于通过凸设结构和凹设结构相插接配合,还可以是其他任意一种能够使杆主体31绕第二轴线b旋转时联动转接件32同步旋转、并允许杆主体31相对于转接件32沿第二轴线b作直线运动的结构。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地刷100还包括弹性件70,弹性件70作用于杆主体31,用于提供使杆主体31朝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的弹力,以使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相定位配合。可以理解,弹性件70可以是各种能够提供弹力的结构件,例如弹簧、簧片、卷簧、弹性绳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通过弹性件70提供使杆主体31朝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的弹力,杆主体31即可在弹性件70的弹力作用下具有始终朝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的趋势,利于在不额外对杆主体31施加外力时,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保持于相定位配合的状态,可提高地刷杆3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地刷头20的位置稳定性。在需使地刷杆30旋转而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可对杆主体31施加力以克服弹性件70的弹力,使得杆主体31朝背离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以利于定位部61与定位配合部62脱离卡合,进而利于地刷杆30的顺畅旋转。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杆主体3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81,连接件1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82,弹性件70限位于第一限位部81与第二限位部82之间。沿杆主体31的轴线方向(可以视为第二轴线b所在方向),定位部61和定位配合部62位于第一限位部81的同一侧,弹性件70和第二限位部82位于第一限位部81的同另一侧。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限位部81和第二限位部82可对弹性件70进行限位,以利于弹性件70作用于第一限位部81和第二限位部82而提供使第一限位部81朝背离于第二限位部82的一侧移动的弹力,即可使杆主体31朝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
可以理解,第一限位部81可以是各种能够对弹性件70进行限位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凸出结构(图2和图3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限位部81为凸缘的情况)、凹进结构、卡设结构等,但不限于此;第一限位部81可以与杆主体31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而相连接。第二限位部82可以是各种能够对弹性件70进行限位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凸出结构、凹进结构、卡设结构等,但不限于此;第二限位部82可以与杆主体31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而相连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弹性件70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杆主体31,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限位部81和第二限位部82。第二限位部82为套体件,套体件即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套状结构或筒状结构。套体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件10的一端,杆主体31可旋转地穿设于套体件。可以理解,套体件可采用各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连接件10上;例如套体件上可设有卡接结构,连接件10上可设有卡接配合结构,卡接结构与卡接配合结构相卡接;又例如套体件的外壁可设置外螺纹,连接件10的内壁可设置内螺纹,套体件的外螺纹与连接件10的内螺纹相螺纹配合。
如此设置,由于第二限位部82为套体件并设置于连接件10的一端,因此套体件位于连接件10的靠外一侧,第一限位部81和弹性件70即相对于第二限位部82位于连接件10的靠内一侧,可通过第二限位部82对弹性件70和第一限位部81进行限位,以减小弹性件70和第一限位部81脱离连接件10的可能性,并可减小杆主体31脱离连接件10的可能性;且因第二限位部82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件10的一端,便于在将杆主体31及弹性件70与连接件10相配合到位之后再将第一限位部81连接于连接件10的一端,以起到端部限位作用,且利于拆装。此种情况下,在需使地刷杆30旋转而调整地刷头20的位置时,通过对杆主体31施加力,可使杆主体31旋转的同时朝背离连接件10的一侧移动,利于定位部61远离定位配合部62而使定位部61和定位配合部62脱离卡合,以利于杆主体31的顺畅旋转。
当然,第二限位部82的结构及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82可以相对于第一限位部81位于连接件10的靠内一侧,此时,弹性件70也较第一限位部81位于连接件10的靠内一侧,定位部61和定位配合部62则较第一限位部81位于连接件10的靠外一侧;此种情况下,定位配合部62可作为限制杆主体31脱离连接件10的限位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70。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以及图5至图8,连接件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1的套筒结构。地刷头20位于套筒结构的一端,杆主体31位于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容置空间101中。转接件32和传动结构40均位于容置空间101中。连接件10的内周侧壁上凸设有环状结构113,转接件32可旋转地穿设于环状结构113。传动结构40和杆主体31分别位于环状结构113的相对两侧。定位部61设置于杆主体31位于容置空间101中的一端,定位配合部62设置于环状结构113靠近于定位部61的一侧。
如此设置,环状结构113不仅可支撑转接件32旋转,以提高转接件32旋转时的稳定性,而且可为定位配合部62提供支撑;由于定位部61设置于杆主体31位于容置空间101中的一端,相比于定位部61设置于杆主体31的外周侧壁而言,可减小沿套筒结构的径向的体积占用,利于提高结构紧凑度,也更便于杆主体31的外周与套筒结构相旋转配合。
可选地,定位部61可以设置于杆主体31位于容置空间101中的一端的端部。具体地,各定位槽611可以沿杆主体31的周向外沿均匀分布设置;在定位凸起621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定位凸起621可以沿环状结构113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部61不限于设置于杆主体31的一端。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部61也可以设置于杆主体31的外周侧壁;此种情况下,定位配合部62也可以对应设置于连接件10的内周侧壁。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杆主体31包括主杆312和功能件313,主杆312与功能件313可拆卸连接,例如可卡合连接(例如图12所示)、螺纹连接、过盈配合等,但不限于此。定位部61、联动部311以及第一限位部81可以设置于功能件上。功能件313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件,例如可以为杆状结构、管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便于分体制造主杆312和功能件313,然后再相装配,便于生产制造,利于分体包装运输,最后组装,且便于更换主杆312和功能件313。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杆主体3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即主杆和功能件为一体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地刷杆30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杆主体31和转接件32可以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设置。此种情况下,定位部61可以设置于地刷杆30的外周侧壁,定位配合部62也可以对应设置于连接件10的内周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地刷100还包括刷毛91,刷毛91设置于地刷头20上。具体地,刷毛91可以设置于地刷头20的底部。刷毛91可用于清洁物体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地刷100还包括刮件92,刮件92设置于地刷头20上。刮件92可用于对物体表面进行刮的动作,刮件92可以是刮板、刮条、刮齿、刮刀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可通过调整地刷头20相对于地刷杆30的位置,例如可调整至地刷杆30与刮件92相对设置,便于通过握持地刷杆30操作地刷头20,采用刮件92对物体表面进行刮的动作,利于刮水或杂质。
可选地,请参阅图1,刮件92可以设置于地刷头20的侧部。
可选地,地刷头20上可以设置供刮件92安装的刮件安装部,刮件安装部可以具有供刮件92安装的安装槽。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刮件92也可以与地刷头2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刮件9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地刷100还包括铲件93,铲件93设置于地刷头20上。铲件93可用于对物体表面进行铲的动作,可以是板状结构、片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铲件93可以与地刷头2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铲件93也可以与地刷头20分体成型而相连接。
如此设置,可通过调整地刷头20相对于地刷杆30的位置,例如可调整至地刷杆30与铲件93相对设置,便于通过握持地刷杆30操作地刷头20,采用铲件93对物体表面进行铲的动作,利于去除粘附于物体表面的杂质。
可选地,铲件93可以设置于地刷头20的侧部。进一步地,铲件93和刮件92可以分别位于地刷头20的相对两侧。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铲件93和刮件92也可以分别位于地刷头20的相邻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铲件93。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地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100)包括:
连接件(10);
地刷头(20),所述地刷头(20)可绕第一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0)上;
地刷杆(30),所述地刷杆(30)可绕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0)上,且所述第二轴线倾斜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
传动结构(40),所述传动结构(40)具有输入端(401)和输出端(402),所述输入端(401)连接于所述地刷杆(30),所述输出端(402)连接于所述地刷头(20);
其中,所述地刷杆(3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0)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结构(40)带动所述地刷头(2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0)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40)为万向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包括:
十字轴(41),所述十字轴(4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以及相对的第三端(413)和第四端(414);
第一节叉(42),所述第一节叉(42)与所述第一端(411)和所述第二端(412)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节叉(43),所述第二节叉(43)与所述第三端(413)和所述第四端(414)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节叉(42)具有所述输入端(401),所述第二节叉(43)具有所述输出端(40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1)的套筒结构;所述地刷头(20)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所述地刷杆(30)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101)中;所述传动结构(4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的第一套筒段(111)和沿所述第二轴线设置的第二套筒段(112),所述地刷头(20)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套筒段(111),所述地刷杆(30)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第二套筒段(1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头(20)具有凸伸部(21),所述凸伸部(21)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101)中并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配合于所述套筒结构;所述输出端(402)连接于所述凸伸部(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伸部(21)的外周侧壁凸设有凸缘(211),所述凸缘(211)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1)中;所述地刷(100)还包括销件(50),所述销件(50)穿设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侧壁并与所述凸缘(211)相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凸伸部(21)脱离所述套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包括:
套筒主体(11),所述套筒主体(11)具有所述容置空间(101),所述套筒主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101)的侧开口(102);以及
盖体(12),所述盖体(1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侧开口(102);
其中,所述地刷头(20)位于所述套筒主体(11)的一端,所述地刷杆(30)位于所述套筒主体(11)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101)中;所述传动结构(40)位于所述盖体(1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8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杆(30)上设有定位部(61),所述连接件(10)上设有定位配合部(62),所述定位部(61)能够与所述定位配合部(62)相定位配合而阻止所述地刷杆(3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0)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杆(30)包括:
杆主体(31),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0)上;以及
转接件(32),所述转接件(32)与所述杆主体(31)联动配合,以使所述杆主体(31)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联动所述转接件(32)同步旋转,并允许所述杆主体(31)相对于所述转接件(32)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
其中,所述定位部(61)设置于所述杆主体(31)上,所述定位部(61)能够随所述杆主体(31)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配合部(62);所述输入端(401)连接于所述转接件(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主体(31)具有联动部(311),所述转接件(32)具有联动配合部(321);所述联动部(311)和所述联动配合部(321)中的一者为凸设结构,另一者为凹设结构;所述凸设结构与所述凹设结构相插接配合,以使所述杆主体(31)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能够联动所述转接件(32)同步旋转,并允许所述杆主体(31)相对于所述转接件(32)沿所述第二轴线作直线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100)还包括弹性件(70),所述弹性件(70)作用于所述杆主体(31),用于提供使所述杆主体(31)朝所述定位配合部(62)所在一侧移动的弹力,以使所述定位部(61)与所述定位配合部(62)相定位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主体(3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81),所述连接件(1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82),所述弹性件(70)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2)之间;
沿所述杆主体(31)的轴线方向,所述定位部(61)和所述定位配合部(6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1)的同一侧,所述弹性件(7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8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1)的同另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0)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主体(31),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82);
所述第二限位部(82)为套体件,所述套体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0)的一端,所述杆主体(31)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套体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1)的套筒结构;所述地刷头(20)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所述杆主体(31)位于所述套筒结构的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101)中;所述转接件(32)和所述传动结构(40)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1)中;
所述连接件(10)的内周侧壁上凸设有环状结构(113),所述转接件(32)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113);所述传动结构(40)和所述杆主体(31)分别位于所述环状结构(113)的相对两侧;所述定位部(61)设置于所述杆主体(31)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1)中的一端,所述定位配合部(62)设置于所述环状结构(113)靠近于所述定位部(61)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61)包括多个定位槽(611),所述定位配合部(62)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621),所述定位槽(611)能够随所述地刷杆(30)旋转而与所述定位凸起(621)相卡合或相分离;或
所述定位部(61)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配合部(62)包括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能够随所述地刷杆(30)旋转而与所述定位槽相卡合或相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8、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100)还包括刷毛(91),所述刷毛(91)设置于所述地刷头(20)上;和/或
所述地刷(100)还包括刮件(92),所述刮件(92)设置于所述地刷头(20)上;和/或
所述地刷(100)还包括铲件(93),所述铲件(93)设置于所述地刷头(2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16061.3U CN217488568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地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16061.3U CN217488568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地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88568U true CN217488568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5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16061.3U Active CN217488568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地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88568U (zh)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21016061.3U patent/CN2174885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91745B2 (ja) | 電動歯ブラシ用のブラシヘッド取付けシステム | |
US7162764B2 (en) | Toothbrush | |
US5617601A (en) | Brushes for personal hygiene purposes | |
CN1222252C (zh) | 电动牙刷的可替换头部及具有该可替换头部的电动牙刷 | |
EP4041124B1 (en) | Replacement toothbrush head and system for attachment of a replacement toothbrush head onto an electric toothbrush | |
EP2335643B1 (en) | Oral cleaning section of an oral cleaning device and oral cleaning device | |
EP2055442B1 (en) | Cleaning implement | |
US20030154567A1 (en) | Toothbrush | |
CN209750931U (zh) | 滚刷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 |
US6381795B1 (en) | Brush part for electrical toothbrush | |
WO2021219097A1 (zh) | 滚筒刷夹持装置及滚筒刷 | |
CN217488568U (zh) | 地刷 | |
CN219699795U (zh) | 清洁装置的刷头和清洁装置 | |
CN212488964U (zh) | 牙刷头和刷柄连接结构、牙刷 | |
CN210727921U (zh) | 电动牙刷 | |
CN218528642U (zh) | 地刷机构及清洁设备 | |
EP3308741B1 (en) | Oral care tool apparatus | |
EP2883517A1 (en) | Electric toothbrush | |
CN218419738U (zh) | 扫把壳及扫把 | |
JPH08103331A (ja) | 電動式歯ブラシ | |
CN217915146U (zh) | 把手结构及清洁工具 | |
CN216439117U (zh) |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 |
CN218773849U (zh) | 一种清洁头及扫把 | |
CN212521643U (zh) | 一种直驱地刷及清洁设备 | |
KR20210059831A (ko) | 전동칫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