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738U - 扫把壳及扫把 - Google Patents
扫把壳及扫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19738U CN218419738U CN202220723130.8U CN202220723130U CN218419738U CN 218419738 U CN218419738 U CN 218419738U CN 202220723130 U CN202220723130 U CN 202220723130U CN 218419738 U CN218419738 U CN 2184197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connecting piece
- broom
- main body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扫把壳及扫把,扫把壳包括:壳主体,具有刷毛安装部和刮件设置部;以及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连接件具有相对于壳主体转动至与刷毛安装部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壳主体转动至与刮件设置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连接件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其中,壳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在连接件转动至扫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的一侧,第二限位部用于在连接件转动至刮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的另一侧。本申请提供的扫把壳,可提高扫把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便捷性,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把壳及扫把。
背景技术
扫把通常包括扫把壳和设置于扫把壳上的刷毛。相关技术中,扫把通常只具有通过刷毛清扫物体表面的功能,因此功能单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曾试验在扫把壳上设置刷毛和刮件,以实现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但是,发明人发现在扫把使用过程中,难以便捷地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把壳及扫把,以改善扫把难以便捷地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把壳,所述扫把壳包括: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具有用于安装刷毛的刷毛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刮件的刮件设置部,所述刮件设置部位于所述刷毛安装部的一侧;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主体;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主体转动至与所述刷毛安装部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主体转动至与所述刮件设置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所述连接件由所述扫地位置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其中,所述壳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连接件转动至所述扫地位置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连接件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壳,通过设置壳主体和连接件,壳主体具有刷毛安装部和位于刷毛安装部一侧的刮件设置部,因此可在扫把壳上设置刷毛和刮件,以实现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由于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且具有相对于壳主体转动至与刷毛安装部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壳主体转动至与刮件设置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因此通过使连接件相对于壳主体转动即可切换至扫地位置以实现扫地功能或切换至刮地位置以实现刮地功能,更加灵活方便,而且连接件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旋转角度较小,利于便捷地转动至扫地位置或刮地位置;同时,通过在壳主体上设置分别位于连接件两侧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在连接件转动至扫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的一侧,第二限位部用于在连接件转动至刮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的另一侧,因此只需直接使连接件相对于壳主体朝一侧转动直至抵接于第一限位部即说明已处于扫地位置,或直接使连接件相对于壳主体朝另一侧转动直至抵接于第二限位部即说明已处于刮地位置,无需进行人工准确掌握连接件相对于壳主体转动的角度,更加简单和准确,可提高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便捷性,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而且,当连接件处于扫地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可对连接件的一侧提供抵靠,以利于扫把壳在实现扫地功能时连接件与壳主体之间不易发生相对偏摆,当连接件处于刮地位置时,第二限位部可对连接件的另一侧提供抵靠,以利于扫把壳在实现刮地功能时连接件与壳主体之间不易发生相对偏摆,可提高扫把在进行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上开设有凹槽结构,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开口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的外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槽开口的一侧的边沿,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槽开口的另一侧的边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毛安装部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底部,所述刮件设置部位于所述壳主体的一侧的侧部,所述槽开口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另一侧的侧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位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主体;以及凸伸部,所述凸伸部连接于所述转轴部,所述凸伸部穿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开口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的外部;其中,在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扫地位置时,所述刷毛安装部与所述凸伸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部的相对两侧;和/或,在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刮地位置时,所述刮件设置部与所述凸伸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部的相对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转轴孔;所述连接件具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转动配合于所述转轴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具有支撑部;所述连接件具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部通过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于所述支撑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上设有卡合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卡合配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卡合配合部相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主体转动、以及能够与所述卡合配合部相分离以允许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主体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上开设有凹槽结构,所述转轴部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所述卡合部为凸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壁的凸出结构,所述卡合配合部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所述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所述转轴部的外壁上,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与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或,所述卡合部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所述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壁上,所述卡合配合部为凸设于所述转轴部的外壁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与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部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转轴部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转轴部的轴线与所述转轴部的外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扫地位置时,所述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和/或,在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刮地位置时,所述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所述刮件设置部;以及板体,所述板体扣合于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板体具有所述刷毛安装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壳体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板体;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板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转轴部和连接于所述转轴部的凸伸部,所述转轴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凸伸部穿设于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板体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孔贯通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于所述板体的一端的边沿,所述转轴部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和/或,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二转轴孔贯通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边沿,所述转轴部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二转轴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由所述扫地位置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扫把,所述扫把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扫把壳;刷毛,所述刷毛连接于所述刷毛安装部;以及刮件,所述刮件设置于所述刮件设置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件背离于所述壳主体延伸的方向与所述刷毛背离于所述壳主体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壳(连接件处于扫地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扫把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扫把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7为图5中的扫把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壳(连接件处于刮地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连接件处于扫地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连接件处于刮地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扫把壳;10、壳主体;101、刷毛安装部;102、刮件设置部;20、连接件;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03、凹槽结构;1030、槽开口;21、转轴部;22、凸伸部;113、支撑部;1130、转轴孔;114、卡合部;211、卡合配合部;2101、通孔;11、壳体;12、板体;1131、第一支撑部;11310、第一转轴孔;1132、第二支撑部;11320、第二转轴孔;212、主体段;213、连接段;1020、安装槽;121、插接部;115、插接配合部;
1000、扫把;200、刷毛;300、刮件;400、扫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扫把通常包括扫把壳和设置于扫把壳上的刷毛。相关技术中,扫把通常只具有通过刷毛清扫物体表面的功能,因此功能单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曾试验在扫把壳上设置刷毛和刮件,以实现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并将扫把的连接件活动设置于扫把壳上,通过使连接件相对于扫把壳转动,即可切换至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但是,发明人发现在扫把使用过程中,连接件难以准确地相对于扫把壳转动至可实现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的位置,需要人为把控转动角度,不够便捷,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为改善扫把难以便捷地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把壳100,应用于扫把上。扫把壳100包括壳主体10和连接件20,其中:
壳主体10具有用于安装刷毛的刷毛安装部101和用于设置刮件的刮件设置部102;刮件设置部102位于刷毛安装部101的一侧。壳主体10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壳状结构、架体结构、块状结构、板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刷毛安装部101即可供刷毛安装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孔结构、槽结构、凸出结构、卡合结构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扫把上的各种用于供刷毛安装的结构。
应理解,刮件设置部102用于设置刮件,即刮件可以安装于刮件设置部102上或一体成型于刮件设置部102上;当刮件与刮件设置部102为分体成型时,刮件可安装于刮件设置部102上,此时刮件设置部102可以是各种可供刮件安装的结构,例如可以是槽结构、孔结构、插接结构、卡合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当刮件与刮件设置部102为一体成型时,刮件设置部102即相当于刮件。其中,刮件是指用于对物体表面(例如物体表面可以是地面、地砖表面、地板表面、桌面、工作台面等,但不限于此)进行刮的动作的结构件,例如刮件可以是刮板、刮条、刮齿、刮刀等,但不限于此。
连接件2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连接件20具有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至与刷毛安装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至与刮件设置部102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应理解,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与刷毛安装部101的位置相对应,是指当刷毛安装部101上设有刷毛时,通过连接件20即可操纵扫把壳100以使刷毛扫地而实现扫地功能,例如此时刷毛安装部101可以位于连接件20的下方;相应地,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与刮件设置部102的位置相对应,是指当刮件设置部102上设有刮件时,通过连接件20即可操纵扫把壳100以使刮件刮地而实现刮地功能,例如此时刮件设置部102可以位于连接件20的下方。连接件20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可以理解,连接件20可以采用各种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壳主体10。例如,连接件2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其中转轴结构可以是与连接件20一体成型的转轴结构,此时转轴结构可以视为连接件20的一部分;转轴结构也可以是与壳主体10一体成型的转轴结构;当然,转轴结构也可以是与连接件20和壳主体10分体成型设置的独立结构件。
其中,壳主体1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分别位于连接件20的两侧。第一限位部111用于在连接件20转动至扫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20的一侧,第二限位部112用于在连接件20转动至刮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20的另一侧。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可以采用各种能够抵挡连接件20的形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块状结构、条状结构、板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可以与壳主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壳主体10分体成型而设置于壳主体10上。
应理解,第一限位部111即用于限制连接件20在转动至扫地位置时继续朝第一限位部111所在一侧发生转动,即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而非特指第一限位部111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需与连接件20保持接触,当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1与连接件20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12即用于限制连接件20在转动至刮地位置时继续朝第二限位部112所在一侧发生转动,即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而非特指第二限位部112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需与连接件20保持接触,当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2与连接件20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壳100,通过设置壳主体10和连接件20,壳主体10具有刷毛安装部101和位于刷毛安装部101一侧的刮件设置部102,因此可在扫把壳100上设置刷毛和刮件,以实现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由于连接件2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且具有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至与刷毛安装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至与刮件设置部102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因此通过使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即可切换至扫地位置以实现扫地功能或切换至刮地位置以实现刮地功能,更加灵活方便,而且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旋转角度较小,利于便捷地转动至扫地位置或刮地位置。
同时,通过在壳主体10上设置分别位于连接件20两侧的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11用于在连接件20转动至扫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20的一侧,第二限位部112用于在连接件20转动至刮地位置时抵接于连接件20的另一侧,因此只需直接使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朝一侧转动直至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1即说明已处于扫地位置,或直接使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朝另一侧转动直至抵接于第二限位部112即说明已处于刮地位置,无需进行人工准确把握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的角度,更加简单和准确,可提高在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便捷性,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而且,当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1可对连接件20的一侧提供抵靠,以利于扫把壳100在实现扫地功能时连接件20与壳主体10之间不易发生相对偏摆;当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2可对连接件20的另一侧提供抵靠,以利于扫把壳100在实现刮地功能时连接件20与壳主体10之间不易发生相对偏摆;因此可提高扫把在进行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主体10上开设有凹槽结构103,可以是各种形状的凹槽结构;连接件20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即连接件20可以全部位于凹槽结构103内,或者部分位于凹槽结构103内而部分位于凹槽结构103外。
如此设置,由于连接件20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主体10上开设的凹槽结构103内,因此,第一方面可以便于连接件20安装于壳主体10内,利于提高两者的安装便捷度和连接可靠性,并可减少连接件20露于壳主体10外部的体积,使结构更加紧凑,并具有一定的隐藏效果,可提高外部美观度;第二方面连接件20可以可转动地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相比于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的外部而言,更利于连接件20转动至与刷毛安装部101的位置相对以及转动至与刮件设置部102的位置相对,从而更利于通过连接件20操纵扫把壳100进行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图8和图9,连接件20穿设于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凹槽结构103的外部。第一限位部111为槽开口1030的一侧的边沿,第二限位部112为槽开口1030的另一侧的边沿。槽开口1030即具有供连接件20在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之间进行转动的大小。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限位部111为槽开口1030的一侧的边沿,第二限位部112为槽开口1030的另一侧的边沿,连接件20即可在凹槽结构103中转动至槽开口1030的一侧而达到扫地位置,或转动至槽开口1030的另一侧而达到刮地位置,使得对连接件20的转动的定位更加便捷,而且以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相对两侧的边沿分别作为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可有效简化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的结构,无需另外设置凸出的结构,使得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具有一定的隐形功能,可在不额外增加结构复杂度的情况下实现对连接件20的转动进行定位,可提高美观度和用户体验。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11也可以是除槽开口1030的边沿之外的其他结构,例如第一限位部111可以是凸出设置的凸出结构;第二限位部112也可以是除槽开口1030的边沿之外的其他结构,例如第二限位部112可以是凸出设置的凸出结构。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图8和图9,刷毛安装部101位于壳主体10的底部,刮件设置部102位于壳主体10的一侧的侧部,槽开口1030位于壳主体10的另一侧的侧部。
如此设置,由于刷毛安装部101位于壳主体10的底部,刮件设置部102和槽开口1030分别位于壳主体10的两个侧部,刷毛安装部101、刮件设置部102和槽开口1030即分别位于壳主体10的三个不同的方位,连接件20即可在壳主体10的一侧的槽开口1030处进行转动,当连接件20转动至槽开口1030靠近于壳主体10的顶部的一侧时即处于扫地位置(例如图1和图5所示),当连接件20转动至槽开口1030靠近于壳主体10的底部的一侧时即处于刮地位置(例如图8和图9所示),利于转动角度设置相对较小,且在具有扫把壳100的扫把进行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时,壳主体10未设置槽开口1030的另一侧可为连接件20提供依靠,利于提高作业稳定性;而且,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而使具有扫把壳100的扫把进行扫地功能时,刮件设置部102即位于一侧而不易干扰刷毛安装部101和刷毛,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而使具有扫把壳100的扫把进行刮地功能时,刷毛安装部101即位于一侧而不易干扰刮件设置部102和刮件,进而可提高扫把作业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刷毛安装部101、刮件设置部102以及槽开口1030的位置设置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刷毛安装部101位于壳主体10的底部,刮件设置部102位于壳主体10的一侧的侧部,槽开口1030由壳主体10的另一侧的侧部延伸至刮件设置部102所在一侧的侧部。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刮件设置部102位于壳主体10的底部,刷毛安装部101位于壳主体10的一侧的侧部,槽开口1030位于壳主体10的另一侧的侧部,或槽开口1030由壳主体10的另一侧的侧部延伸至刮件设置部102所在一侧的侧部。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和图9,连接件20包括转轴部21和凸伸部22。转轴部21可以位于凹槽结构103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转轴部21是用于与壳主体10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轴状结构、柱状结构、筒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凸伸部22连接于转轴部21,凸伸部22穿设于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凹槽结构103的外部;凸伸部22即背离于转轴部21向外延伸的结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结构,凸伸部22可以用于与外部结构件(例如扫把杆)相连接,当然凸伸部22也可以为扫把杆。凸伸部22与转轴部2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当然两者也可以分体成型而相连接。其中,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刷毛安装部101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例如图5所示;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刮件设置部102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例如图9所示。
如此设置,由于转轴部21位于凹槽结构103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利于连接件20与壳主体10之间的转动连接,而凸伸部22穿设于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凹槽结构103的外部,利于在外部通过凸伸部22操纵壳主体10;由于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刷毛安装部101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因此在刷毛安装部101朝向物体表面时,凸伸部22即背离于物体表面并位于刷毛安装部101的正上方,更利于通过凸伸部22操纵壳主体10而使安装于刷毛安装部101上的刷毛进行扫地功能;由于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刮件设置部102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因此在刮件设置部102朝向物体表面时,凸伸部22即背离于物体表面并位于刮件设置部102的正上方,更利于通过凸伸部22操纵壳主体10而使设置于刮件设置部102上的刮件进行刮地功能。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刷毛安装部101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而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刮件设置部102偏离于转轴部21而使刮件设置部102与凸伸部22不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刮件设置部102与凸伸部22分别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而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刷毛安装部101偏离于转轴部21而使刷毛安装部101与凸伸部22不位于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主体10上也可以不开设凹槽结构103,例如连接件20可以全部位于壳主体10的外部而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壳主体10具有支撑部113,支撑部113上开设有转轴孔1130。转轴孔1130可以是通孔;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孔1130也可以是盲孔。连接件20具有转轴部21,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转轴孔1130,转轴部21即可转动地伸入于转轴孔1130中。可选地,转轴部21可以大致呈轴状结构或柱状结构,但不限于此,转轴部21还可以是其他各种能够与孔转动配合的结构。支撑部113可以是各种能够开设转轴孔1130并可支撑转轴部21的结构,例如板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座体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转轴部21即可与转轴孔1130相转动配合而实现连接件20与壳主体10之间的转动连接,而且连接件20的一部分直接与壳主体10的一部分上的转轴孔1130转动配合,结构简单且可靠,可无需另外设置转轴。
可选地,请参阅图4,支撑部113可以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转轴部21可以位于凹槽结构103内并转动配合于转轴孔1130。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连接件20全部位于壳主体10的外部而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10,支撑部113可以位于壳主体10的外部。
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7,转轴部21可以包括主体段212和连接于主体段212的连接段213,连接段213的外径小于主体段212的外径,连接段213转动配合于转轴孔1130。
如此设置,主体段212可以具有较大的外径而利于与壳主体10相配合,而连接段213可以具有较小的外径而利于与转轴孔1130相配合,转轴孔1130即可无需设置较大的内径。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部21的各处的外径也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壳主体10具有支撑部113,连接件20具有转轴部21,转轴部21上开设有转动孔,转轴部21通过转动孔转动配合于支撑部113;即支撑部113可转动地伸入于转动孔中。转动孔可以是通孔或盲孔。
如此设置,即相当于轴和孔的位置互换,同样可实现连接件20与壳主体10之间的转动连接,而且连接件20的一部分上的转动孔直接与壳主体10的一部分转动配合,结构简单且可靠,也可无需另外设置转轴。
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20不限于通过上述方式与壳主体10转动连接。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也可以通过独立于连接件20和壳主体10的转轴与壳主体10转动配合。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以及图9,壳主体10上设有卡合部114,连接件20上设有卡合配合部211,卡合部114能够与卡合配合部211相卡合配合以限制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以及能够与卡合配合部211相分离以允许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转动。可以理解,卡合部114与卡合配合部211可以是各种形式结构的卡合结构组,只要两者能够相卡合配合以及能够相分离即可。
如此设置,在需要转动连接件20时,可以通过使卡合部114与卡合配合部211相分离而允许连接件20转动;而在需要使连接件20相对于壳主体10保持静止时,可以通过使卡合部114与卡合配合部211相卡合配合而限制连接件20转动,以避免连接件20随意转动而影响采用扫把壳100的扫把进行扫地功能或刮地功能,利于提高工作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以及图9,壳主体10上开设有凹槽结构103,转轴部21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卡合部114为凸设于凹槽结构103的内壁的凸出结构;卡合配合部211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转轴部21的外壁上,凸出结构能够与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其中,凹进结构可以是槽结构、孔结构等。各凹进结构可以依次间隔设置,以在转轴部21转动的过程中,凸出结构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
如此设置,由于卡合部114为凸设于凹槽结构103的内壁的凸出结构,卡合配合部211包括多个凹设于转轴部21的外壁上的凹进结构,且转轴部21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因此卡合部114和卡合配合部211即可位于壳主体10的内部,不仅可避免受外界干扰,且可提高整体美观度,以利于提高客户体验;而且卡合部114和卡合配合部211结构简单而可靠,无需设置弹性件等其他部件,可减少结构冗余,提高结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卡合部114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凹槽结构103的内壁上;卡合配合部211为凸设于转轴部21的外壁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能够与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即凸出结构和凹进结构的设置位置互换,同样可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以及图9,转轴部2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2101,通孔2101沿转轴部2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通孔2101位于转轴部21的轴线与转轴部21的外壁之间。
如此设置,由于转轴部21的内部于转轴部21的轴线与转轴部21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沿转轴部21的轴线设置的多个通孔2101,因此转轴部21的外壁在受力时可发生弹性形变,以利于转轴部21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外壁发生弹性形变而使凹进结构与凸出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而且,通孔2101的设置可减轻转轴部21的重量,利于减轻扫把壳100整体重量,并可节省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部21也可以不开设通孔2101。
可选地,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例如图5所示,凸出结构恰好与各凹进结构中位于首位的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例如图9所示,凸出结构恰好与各凹进结构中位于末位的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
如此设置,由于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的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可提高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的稳定性;由于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的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可提高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而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凹进结构相分离;也可以仅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而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时,凸出结构与凹进结构相分离。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和刮地位置时,凸出结构均与凹进结构相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卡合部114和卡合配合部211的结构及设置位置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14可以是设置于第一限位部111上的卡合凸起结构,卡合配合部211可以是设置于连接件20靠近于第一限位部111的一侧的卡合凹设结构;或者卡合部114可以是设置于第一限位部111上的卡合凹设结构,卡合配合部211可以是设置于连接件20靠近于第一限位部111的一侧的卡合凸起结构;在连接件20转动至扫地位置时,卡合凸起结构可以与卡合凹设结构相卡合配合。当然,第二限位部112上也可以设置卡合部114,连接件20靠近于第二限位部112的一侧可以设置卡合配合部211。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壳主体10不设置凹槽结构103时,连接件20可以转动连接于壳主体10的外部;此时,卡合部114和卡合配合部211可以位于壳主体10的外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卡合部114和卡合配合部211。可选地,转轴部21的外壁与凹槽结构103的内壁可以相摩擦配合,以为转轴部21的转动提供阻尼而提高连接件20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7,壳主体10包括壳体11和板体12,壳体11具有刮件设置部102;板体12扣合于壳体11的开口,板体12具有刷毛安装部101。其中,连接件2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1,例如壳体11上可以开设凹槽结构103,连接件20可以设置于凹槽结构103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1,例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111设于壳体11上,第二限位部112设于壳体11或板体12上,图5和图6即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限位部112设于壳体11上的情况。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上也可以不开设凹槽结构103,连接件20可以位于壳体11的外部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1。或者,连接件20穿设于壳体11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板体12,例如壳体11上可以开设凹槽结构103,连接件20可以穿设于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板体12。
如此设置,因壳主体10包括壳体11和板体12,便于两者分体成型设置,利于壳主体10的加工制造,也便于连接件20设置于壳主体10上。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和板体1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此时壳主体10即为一个独立的结构件。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7,连接件20包括转轴部21和连接于转轴部21的凸伸部22,转轴部21位于壳体11的内部,凸伸部22穿设于壳体11并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可选地,壳体11上可以开设凹槽结构103,转轴部21位于凹槽结构103的内部,凸伸部22可以穿设于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板体12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支撑部1131,第一支撑部1131上开设有第一转轴孔11310,第一转轴孔11310贯通第一支撑部1131背离于板体12的一端的边沿,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第一转轴孔11310。壳体11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支撑部1132,第二支撑部1132上开设有第二转轴孔11320,第二转轴孔11320贯通第二支撑部1132背离于壳体11的一端的边沿,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第二转轴孔11320。
如此设置,由于板体12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支撑部1131,第一支撑部1131上开设有第一转轴孔11310,第一转轴孔11310贯通第一支撑部1131背离于板体12的一端的边沿,壳体11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支撑部1132,第二支撑部1132上开设有第二转轴孔11320,第二转轴孔11320贯通第二支撑部1132背离于壳体11的一端的边沿,且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第一转轴孔11310和第二转轴孔11320,因此第一支撑部1131和第二支撑部1132即可分别从两侧支撑转轴部21而进行限位,可提高对转轴部21的支撑稳定性,并可提高转轴部21转动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1131和第二支撑部1132可以视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部113的一部分,即支撑部113包括第一支撑部1131和第二支撑部1132。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支撑部1131,而不设置第二支撑部1132;或者,仅设置第二支撑部1132,而不设置第一支撑部1131。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2上可以设置插接部121,壳体11上可以设置插接配合部115,插接部121与插接配合部115相插接配合。其中,插接部121和插接配合部115中的一者为凸设结构,另一者为插槽结构。如此设置,便于板体12与壳体11之间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板体12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12与壳体11也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相连接。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12与壳体11也可以相卡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9,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因此,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例如,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可以是100°、105°、110°、115°、120°、125°、130°、140°、150°、159°、163°、170°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由于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因此利于刷毛安装部101与刮件设置部10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而使具有扫把壳100的扫把对物体表面进行扫地功能时,刮件设置部102和设于刮件设置部102上的刮件与物体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易干扰扫地功能的进行,以及使得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而使具有扫把壳100的扫把对物体表面进行刮地功能时,刷毛安装部101和设于刷毛安装部101上的刷毛与物体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易干扰刮地功能的进行;因此,可实现在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较小以利于便捷切换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的同时,减小刮件对扫地功能的干扰以及减小刷毛对刮地功能的干扰,可提高扫地和刮地的作业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且小于140°,例如可以是100°、105°、110°、115°、120°、125°、130°、135°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小刮件对扫地功能的干扰以及减小刷毛对刮地功能的干扰,提高扫地和刮地的作业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且小于120°,例如可以是100°、105°、110°、115°、120°等,但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减小刮件对扫地功能的干扰以及减小刷毛对刮地功能的干扰,提高扫地和刮地的作业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由扫地位置转动至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也可以小于9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刮件设置部102为凸伸结构,刮件设置部102上开设有供刮件安装的安装槽1020,刮件可以安装于安装槽1020中,例如插接或卡接于安装槽1020中。
如此设置,便于刮件的安装和拆卸,利于更换刮件,更加便捷。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刮件设置部102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槽1020,刮件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固定于刮件设置部102上,此时刮件设置部102可以是板状结构、条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刮件设置部102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供刮件安装的结构均可。当然,在刮件与刮件设置部102为一体式结构时,刮件设置部102即相当于刮件,此时刮件设置部102即为刮件的形状和结构。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把1000,扫把1000包括刷毛200、刮件3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扫把壳100;刷毛200连接于刷毛安装部101;刮件300设置于刮件设置部102。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把10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扫把壳100,因而其同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扫把壳100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刮件3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与刷毛2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a大于90°,例如可以是100°、105°、110°、115°、120°、125°、130°、135°等,但不限于此。当然,刮件3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与刷毛2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a小于180°。
如此设置,在连接件20处于扫地位置而使扫把1000通过刷毛200对物体表面进行扫地功能时,刮件300即朝背离于刷毛200的一侧向上倾斜,不仅不易干扰刷毛200进行扫地功能,而且可减小刮件300与壳主体10连接处的应力,避免出现裂纹;在连接件20处于刮地位置而使扫把1000通过刮件300对物体表面进行刮地功能时,刷毛200即朝背离于刮件300的一侧向上倾斜,不仅不易干扰刮件300进行刮地功能,而且可减小刷毛200与壳主体10连接处的应力,避免出现裂纹;因此,可提高扫把1000进行扫地功能和刮地功能时的作业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刮件3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与刷毛200背离于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a也可以等于或小于9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扫把1000包括扫把杆400,扫把杆40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20。
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扫把杆400操作扫把壳100,更加便捷。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0可以为扫把杆,此时即无需再另外设置扫把杆。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扫把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把壳(100)包括:
壳主体(10),所述壳主体(10)具有用于安装刷毛的刷毛安装部(101)和用于设置刮件的刮件设置部(102),所述刮件设置部(102)位于所述刷毛安装部(101)的一侧;以及
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主体(10);所述连接件(20)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主体(10)转动至与所述刷毛安装部(101)的位置相对应的扫地位置、以及相对于所述壳主体(10)转动至与所述刮件设置部(102)的位置相对应的刮地位置;所述连接件(20)由所述扫地位置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小于180°;
其中,所述壳主体(1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1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20)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111)用于在所述连接件(20)转动至所述扫地位置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20)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112)用于在所述连接件(20)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时抵接于所述连接件(20)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0)上开设有凹槽结构(103),所述连接件(20)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10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穿设于所述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103)的外部;所述第一限位部(111)为所述槽开口(1030)的一侧的边沿,所述第二限位部(112)为所述槽开口(1030)的另一侧的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安装部(101)位于所述壳主体(10)的底部,所述刮件设置部(102)位于所述壳主体(10)的一侧的侧部,所述槽开口(1030)位于所述壳主体(10)的另一侧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
转轴部(21),所述转轴部(21)位于所述凹槽结构(103)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主体(10);以及
凸伸部(22),所述凸伸部(22)连接于所述转轴部(21),所述凸伸部(22)穿设于所述凹槽结构(103)的槽开口(1030)并延伸至所述凹槽结构(103)的外部;
其中,在所述连接件(20)处于所述扫地位置时,所述刷毛安装部(101)与所述凸伸部(22)分别位于所述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和/或,在所述连接件(20)处于所述刮地位置时,所述刮件设置部(102)与所述凸伸部(22)分别位于所述转轴部(21)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0)具有支撑部(113),所述支撑部(113)上开设有转轴孔(1130);所述连接件(20)具有转轴部(21),所述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所述转轴孔(1130);或
所述壳主体(10)具有支撑部(113);所述连接件(20)具有转轴部(21),所述转轴部(21)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部(21)通过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于所述支撑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0)上设有卡合部(114),所述连接件(20)上设有卡合配合部(211),所述卡合部(114)能够与所述卡合配合部(211)相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件(20)相对于所述壳主体(10)转动、以及能够与所述卡合配合部(211)相分离以允许所述连接件(20)相对于所述壳主体(1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0)上开设有凹槽结构(103),所述转轴部(21)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103)内;
所述卡合部(114)为凸设于所述凹槽结构(103)的内壁的凸出结构,所述卡合配合部(211)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所述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所述转轴部(21)的外壁上,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与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或,所述卡合部(114)包括多个凹进结构,各所述凹进结构依次凹设于所述凹槽结构(103)的内壁上,所述卡合配合部(211)为凸设于所述转轴部(21)的外壁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与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或相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部(2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2101),所述通孔(2101)沿所述转轴部(2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所述通孔(2101)位于所述转轴部(21)的轴线与所述转轴部(21)的外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件(20)处于所述扫地位置时,所述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和/或
在所述连接件(20)处于所述刮地位置时,所述凸出结构与其中一个所述凹进结构相卡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0)包括:
壳体(11),所述壳体(11)具有所述刮件设置部(102);以及
板体(12),所述板体(12)扣合于所述壳体(11)的开口,所述板体(12)具有所述刷毛安装部(101);
其中,所述连接件(2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1),或,所述连接件(20)穿设于所述壳体(11)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板体(12);所述第一限位部(111)设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第二限位部(112)设于所述壳体(11)或所述板体(1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转轴部(21)和连接于所述转轴部(21)的凸伸部(22),所述转轴部(21)位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所述凸伸部(22)穿设于所述壳体(1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1)的外部;
所述板体(12)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支撑部(1131),所述第一支撑部(1131)上开设有第一转轴孔(11310),所述第一转轴孔(11310)贯通所述第一支撑部(1131)背离于所述板体(12)的一端的边沿,所述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转轴孔(11310);和/或,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支撑部(1132),所述第二支撑部(1132)上开设有第二转轴孔(11320),所述第二转轴孔(11320)贯通所述第二支撑部(1132)背离于所述壳体(11)的一端的边沿,所述转轴部(21)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二转轴孔(1132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7至10、12任一项所述的扫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由所述扫地位置转动至所述刮地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90°。
14.一种扫把(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把(1000)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扫把壳(100);
刷毛(200),所述刷毛(200)连接于所述刷毛安装部(101);以及
刮件(300),所述刮件(300)设置于所述刮件设置部(10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刮件(300)背离于所述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与所述刷毛(200)背离于所述壳主体(10)延伸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23130.8U CN21841973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扫把壳及扫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23130.8U CN21841973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扫把壳及扫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19738U true CN218419738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8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23130.8U Active CN21841973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扫把壳及扫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19738U (zh)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23130.8U patent/CN2184197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85787B1 (en) | Robotic cleaner | |
JP5291745B2 (ja) | 電動歯ブラシ用のブラシヘッド取付けシステム | |
KR101960816B1 (ko) | 로봇청소기 | |
CN111434300A (zh) | 地刷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8419738U (zh) | 扫把壳及扫把 | |
CN107874704B (zh) | 刮板、具有该刮板的地刷、以及具有该地刷的吸尘器 | |
CN111434299A (zh) | 地刷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7090621U (zh) | 拖把 | |
CN216090354U (zh) | 一种可拆卸的清洁扫把 | |
CN218009602U (zh) | 一种毛刷滚筒及配置毛刷滚筒的洗地机 | |
CN212140347U (zh) | 一种拖把 | |
CN216454838U (zh) | 地刷及清洁设备 | |
CN216439118U (zh) | 滚刷组件、地刷及清洁设备 | |
CN114668348A (zh) | 一种毛刷滚筒及配置该毛刷滚筒的洗地机 | |
CN217488568U (zh) | 地刷 | |
CN218773849U (zh) | 一种清洁头及扫把 | |
CN220695188U (zh) | 一种带清洁刷的拖把 | |
CN210408254U (zh) | 一种刮水器 | |
CN214157243U (zh) | 一种新型平板拖把 | |
CN216876217U (zh) | 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18165161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清洁装置 | |
CN219976528U (zh) | 折叠油杯及吸油烟机 | |
CN221060603U (zh) | 一种清洁刮 | |
CN217488570U (zh) | 地刷壳及地刷 | |
CN117503002A (zh) | 一种清洁头及扫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