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5110U -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5110U
CN217485110U CN202220974970.1U CN202220974970U CN217485110U CN 217485110 U CN217485110 U CN 217485110U CN 202220974970 U CN202220974970 U CN 202220974970U CN 217485110 U CN217485110 U CN 217485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axial cable
conductor
shielding
low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49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锦仁
王志辉
彭立沙
李锴纯
杨淞涵
周泽乔
罗小琨
江和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nyang Cab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49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5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5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5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其用于传输电信号;内屏蔽层,其包裹于内导体的外侧;外屏蔽层,其包裹于内屏蔽层的外侧,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和编织层,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均为铜线绕包结构,编织层为铜线编织结构,编织层设置在第一外导体层和第二外导体层之间;外护套层,其包裹于外屏蔽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双层外导体层包夹编织层的外屏蔽层结构,可以实现对内导体电信号的屏蔽,而且外导体层采用绕包结构,编织层采用编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相较于传统同轴电缆更易于弯曲。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中的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对于电视传播、长途电话传输、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短距离连接以及局域网组建等远距离信息传输场景,往往会使用电缆作为各个信息节点的互通载体。由于传输距离较长,且信号传输过程中电压或电流可变,容易引起可变电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号质量。因此,在这些长距离信号传输场景中往往会使用低电感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一种电线及信号传输线,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层,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料作为外皮。同轴电缆因为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为同轴关系而得名,其优点在于中心电线发射出来的无线电能够被网状导电层所隔离,网状导电层可以通过接地的方式来控制发射出来的无线电,从而减少电信号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耗散;而且通过网状导电层进行屏蔽,电缆的内部电感降低,也进一步提升了长距离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但是,目前同轴电缆所采用的网状导电层往往不易弯折,当同轴电缆某一段发生比较大的挤压或者扭曲变形时,会造成中心电线和网状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内部的无线电波会被反射回信号发送源,这种效应降低了可接收的信号功率。因此,在设计同轴电缆走线时必须尽量减少对其的弯折,无疑限制了同轴电缆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能够提升同轴电缆的弯曲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包括:
内导体,其用于传输电信号;
内屏蔽层,其包裹于所述内导体的外侧;
外屏蔽层,其包裹于所述内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外导体层、第二外导体层和编织层,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外导体层均为铜线绕包结构,所述编织层为铜线编织结构,所述编织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外导体层之间;
外护套层,其包裹于所述外屏蔽层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包括多根退火铜导体,多根所述退火铜导体相互堆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内屏蔽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由聚乙烯材料或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均由热固性线材绕包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热固性线材的线径为0.1~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所使用的铜线线径为0.05~0.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层为聚乙烯护套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低电感同轴电缆还包括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和所述外护套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层为铜带绕包结构,所述铜带的厚度为0.05~0.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双层外导体层包夹编织层的外屏蔽层结构,可以实现对内导体电信号的屏蔽,而且外导体层采用绕包结构,编织层采用编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相较于传统同轴电缆更易于弯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其主要通过两层外导体层包夹编织层的结构对内导体中的电信号进行屏蔽,且外导体层采用铜线绕包结构,编织层采用铜线编织结构,相较于传统的金属屏蔽层,其更易于弯折,屏蔽层与内导体更为贴合,从而避免了电缆在弯折处发生内导体与屏蔽层脱离的情况。
说明书附图1展示了本低电感同轴电缆的结构图。最内层为内导体1,为电缆的核心导电层,用于传输电力或电信号。为了减少电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内导体1采用退火铜作为导体材料。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都较好,而且相较于导电性能更好的银而言,铜的成本更低,因此被广泛运用于电缆和电线领域。对铜进行退火处理,即将其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后再以适宜速度冷却,能够进一步降低铜的硬度,消除残余应力,减少铜的开裂风险。
在内导体1外层包裹有内屏蔽层2,具体地,内屏蔽层2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1、第二半导体层22和绝缘层23。第一半导体层21、绝缘层23和第二半导体层22依次堆叠包裹在内导体1外,且第一半导体层21和第二半导体层22均由热固性线材绕包而成,对内导体1进行屏蔽。本申请中,绕包结构指的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被包裹件的表面螺旋包裹。第一半导体层21的作用在于均匀内导体1的表面电场,防止内导体1与绝缘层23之间产生间隙而引起局部放电。第二半导体层22的作用则在于均匀绝缘层23的表面电场,对绝缘层23起保护作用。绝缘层23由聚乙烯材料或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而成,起绝缘作用。本申请中,挤包指的是通过挤压机将加热后的绝缘材料通过压力挤压至被包裹件的外层,使得绝缘材料与被包裹件紧密结合,不易松脱。
内屏蔽层2外包裹有外屏蔽层3,具体地,外屏蔽层3包括第一外导体层31、第二外导体层32和编织层33。第一外导体层31、第二外导体层32和编织层33依次堆叠包裹在内屏蔽层2外。第一外导体层31和第二外导体层32均为铜线绕包结构,即将铜线螺旋缠绕而成,具有容易弯曲的特点,缠绕的层数可为多层从而提升屏蔽性能。编织层33为铜线编织结构,即将铜线相互编织而成的一层致密网状结构,相较于绕包结构,其屏蔽性能更佳。通过结合两种屏蔽结构,既能满足电信号屏蔽需求,又能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屏蔽性能,在外屏蔽层3外还可以设置一层金属屏蔽层5,其具体为铜带绕包结构,将铜带螺旋缠绕在外屏蔽层3的外侧。
在本低电感同轴电缆的最外层设有外护套层,其具体由聚乙烯材料以挤出的方式包覆而成,起到防火、绝缘以及保护内部电缆部件的作用。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1、内屏蔽层2、外屏蔽层3和外护套层4。其中,内导体1、内屏蔽层2、外屏蔽层3和外护套层4由内而外依次堆叠包裹。内导体1为核心的导电部件,主要用于传输电信号,具体由多根退火铜导体相互堆叠形成。内屏蔽层2包裹在内导体1的外侧,对内导体1起到第一层屏蔽作用。外屏蔽层3包裹在内屏蔽层2的外侧,对内导体1起到第二层屏蔽作用。其中,外屏蔽层3包括第一外导体层31、第二外导体层32和编织层33。第一外导体层31和第二外导体层32均为铜线绕包结构,编织层33为铜线编织结构,且编织层33设置在第一外导体层31和第二外导体层32之间,从而融合了绕包结构的易弯曲特点和编织结构的高屏蔽性特点。外护套层4设置在最外层,起到防火和绝缘的作用。
进一步地,内屏蔽层2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1、第二半导体层22和绝缘层23,绝缘层23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21和第二半导体层22之间,同样也构成包夹结构。具体地,第一半导体层21和第二半导体层22均由线径为0.1~0.2mm的热固性线材绕包而成,绝缘层23由聚乙烯材料或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而成,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热固性指加热后不发生明显软化变形的性能,防止电缆进行大电流传输发热时导致第一半导体层21和第二半导体层22变形失效。聚乙烯和交联聚烯烃均为绝缘性、防火性较好的材料,因而常作为电缆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编织层33所使用的铜线线径为0.05~0.3mm,采用更细的铜线进行编织能够使得编织层33的网孔更小,从而整个编织层33更为紧密,屏蔽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外护套层4为聚乙烯护套层,采用聚乙烯作为制作材料。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电缆的屏蔽效果,还可以在外屏蔽层3和外护套层4之间设置金属屏蔽层5,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层5为一体式铜管,致密的金属表面能够更好地提升屏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屏蔽层5为铜带绕包结构,所采用的铜带厚度为0.05~0.3mm,采用螺旋绕包结构能够提升金属屏蔽层5的弯曲性能,使得电缆整体更适于弯折。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导体(1),其用于传输电信号;
内屏蔽层(2),其包裹于所述内导体(1)的外侧;
外屏蔽层(3),其包裹于所述内屏蔽层(2)的外侧,所述外屏蔽层(3)包括第一外导体层(31)、第二外导体层(32)和编织层(33),所述第一外导体层(31)和所述第二外导体层(32)均为铜线绕包结构,所述编织层(33)为铜线编织结构,所述编织层(33)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导体层(31)和所述第二外导体层(32)之间;
外护套层(4),其包裹于所述外屏蔽层(3)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包括多根退火铜导体,多根所述退火铜导体相互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层(2)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1)、第二半导体层(22)和绝缘层(23),所述绝缘层(23)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1)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3)由聚乙烯材料或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1)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22)均由热固性线材绕包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线材的线径为0.1~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33)所使用的铜线线径为0.05~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4)为聚乙烯护套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感同轴电缆还包括金属屏蔽层(5),所述金属屏蔽层(5)设置在所述外屏蔽层(3)和所述外护套层(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电感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层(5)为铜带绕包结构,所述铜带的厚度为0.05~0.3mm。
CN202220974970.1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Active CN217485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970.1U CN2174851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970.1U CN2174851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5110U true CN21748511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4970.1U Active CN2174851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5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7161B (zh) 船舰海工闭路电视摄像机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7485110U (zh) 一种低电感同轴电缆
CN209929050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同轴电缆
CN211699754U (zh) 一种连续复合管缆
CN112768146A (zh) 双轴线缆
CN212694888U (zh) 一种抗电磁脉冲小截面高压特种电缆
US20190096546A1 (en) 2-core shielded cable and wire harness
CN103383871A (zh) 一种环保耐高温复合电缆
CN213025489U (zh) 一种高抗拉小截面高压特种电缆
JP7340384B2 (ja) 屈曲性に優れる細径同軸ケーブル
CN210200336U (zh) 一种组合电缆
JP2003187649A (ja) セミフレキシブル同軸線
CN218274031U (zh) 一种组合屏蔽镶嵌地线结构汽车电线
CN220651681U (zh) 一种包覆新型屏蔽材质的高速传输电缆
JP5224843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CN104616814A (zh) 金属丝编织石墨烯复合屏蔽低负载直流高电压柔性电缆
CN104616755A (zh) 一种镀银铜丝屏蔽电机引接软电缆
CN214476510U (zh) 一种直流高压脉冲电缆
CN104505170A (zh) 光伏发电系统用通信电缆
CN104616790A (zh) 一种镀银铝合金带铠装电机引流电缆
CN21949740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线
CN210837283U (zh) 一种DC-150kV低阻抗高电压同轴电缆
CN203150175U (zh) 特种耐高压微型动力电缆
CN217113851U (zh) 一种抗压耐冲击的稳相电缆
CN212694861U (zh) 一种小截面高压特种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