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2840U -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2840U
CN217482840U CN202221540669.6U CN202221540669U CN217482840U CN 217482840 U CN217482840 U CN 217482840U CN 202221540669 U CN202221540669 U CN 202221540669U CN 217482840 U CN217482840 U CN 217482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vertical plate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06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风
王梦豪
王瑞红
王志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5406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2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2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2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炉体和田字框架结构,田字框架结构安装在炉体内将炉体内腔分隔为四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在下部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在上部连通,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在下部连通。在炉体内腔中形成三回程式气道,该种气道构造大幅增加了整个行程,保证了气流畅通性,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热量保留更多,减少烟雾产生,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背景技术
在一些没有集中供暖及不具备燃气取暖条件的地区,取暖炉成为人们冬季常用的取暖设备。清洁环保可再生燃料代替煤炭等传统燃料是一种必然。生物颗粒特别是一些高密度的生物颗粒常用于燃烧取暖。但是,市场上多数颗粒取暖炉,燃烧为开放式,热量散失快,燃烧不充分,造成浪费;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环境;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窄,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颗粒取暖炉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采用三回程式燃烧方式,保证燃烧充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包括炉体和田字框架结构,田字框架结构安装在炉体内将炉体内腔分隔为四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在下部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在上部连通,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在下部连通。在炉体内腔中形成三回程式气道(参见附图中的气流流向示意A),该种气道构造大幅增加了整个行程,保证了气流畅通性,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热量保留更多,减少烟雾产生,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田字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导风口,导风口使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在上部连通,导风口处安装有引导风门。引导风门上连接有把手,通过抽拉引导风门上的把手,可控制导风口的开关,进而影响内部风道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田字框架结构通过板与板之间的焊接和插接方式形成,田字框架结构包括前后立板、左右立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前侧下部的方形风口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上部通过左右立板左侧上部的方形风口连通,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后侧下部的方形风口连通,从而上部四个腔室组成三回程式气道。前后立板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均带有方形缺口,左右立板的左侧带上部带有方形缺口,此缺口为连通腔室的方形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立板上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圆孔位于左右立板方形风口的下方,圆孔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此圆孔为连接腔室的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田字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中间平板,四个腔室位于中间平板的上部,中间平板的下部设置有烤箱腔室和接灰腔室,烤箱腔室处安装有烤箱门,接灰腔室处安装有接灰盒,烤箱腔室和接灰腔室分隔开,可以是实用独立的板进行分隔,也可以是通过左右立板延伸到中间平板的下方分隔成两腔室。烤箱门通过铰链安装在左侧板的烤箱出口处;烤箱门的面板上有若干圆形出气孔,并焊接有开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平板的前侧部分设置有矩形口,该矩形口中放置有炉桥,底部用边框衬板支撑,炉桥具有多个桥孔,桥孔为圆孔,炉桥位于接灰腔室的上方,接灰盒的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圆孔,炉桥可拆卸更换,空气能够通过接灰盒面板上的圆孔进入接灰盒内,再通过炉桥上的圆孔从底部进入第二腔室,形成一条进气路线。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进气道安装口,进气道安装口为三角口,进气道为三角形角钢,顶端焊接有堵板,其放置在中间平板和底板的三角口内,开口面贴合在左右立板上,正对其上的圆进气孔;通过焊接方式将三角形角钢边缘与左右立板焊接,形成密闭进气道。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一侧安装有旋转风门,旋转风门位于炉体的下部进风口处,具体的,旋转风门为安装组件,包括风门板、调整把手、螺栓轴和防松螺母;通过螺栓轴和防松螺母安装在前侧板的下部进风口处,可通过把手调整风门开启的大小。旋转风门处进气、底部进气道处进气、接灰盒上的圆孔进气共同构成三次进气,炉体内燃料在三次进气状态下进行二次燃烧,一部分空气由底部进气道从炉体底部进入,并通过左右立板上的圆孔进入第二腔室;另一部分空气通过接灰盒面板上的圆孔进入接灰盒内,再通过炉桥上的圆孔从底部进入第二腔室,加上前面板上旋转风门主进气,三者共同构成三次进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在三次进气和高温的作用下,进行二次燃烧,内部燃烧处于稳定状态,且基本无烟。
进一步的,所述田字框架结构还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这四个侧板将与前后立板、左右立板配合连接将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这四个腔室围合成型。具体的,前后立板和左右立板的竖直方向中心均带有插口,二者反向插接,插接后,两块立板的上边缘齐平,形成“十”字型立架;左右立板的下部水平方向带有插口,中间平板的水平方向中心带有插口,二者插接,插接后,中间平板上平面与前后立板的前端下边框齐平,前、后边缘与前后立板的前、后边缘齐平,左、右边缘与左右立板的左、右边缘齐平。左侧板与右侧板的边缘带均若干个插口,前侧板与后侧板的边缘处带有与插口相同数量的插肩,此四块侧板通过插肩与插口连接,形成“口”字型立式边框,进而在边框底部形成支腿。通过插接形成的“十”字型立架与中间平板插接后,一起放置于“口”字型立式边框内,从而形成田字框架结构;通过焊接方式,田字框架结构牢固固定。后侧板上的圆形出气口处焊接固定有排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田字框架结构外边缘焊接固定有四个支撑方管,田字框架结构外包围有四个面板,面板与支撑方管固连,这四个面板分别为前面板、后面板、左侧面和右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的内折边分别包围在两件支撑方管上,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内折边分别包围在左面板和右面板的折边外,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固定,四个面板上均有与四个侧板各功能口相对应的开口;由于支撑方管的作用,在面板与田字框架侧板之间形成较大间隙,在燃烧过程中,外部空气通过此间隙由下向上流动,将部分热量通过面板上部回形纹及面板与上部加热板之间的缝隙带出,使得整个上部炉体四周及上加热板均匀散热,进而促进室内炉体周围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增加取暖区域范围;同时,由于间隙内气流的流动,外面板始终保持低温,从而防止接触烫伤。进一步的,四个面板上均设置有回形纹,美观大方,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上部安装有主加热板,主加热板位于田字框架结构的上方,主加热板一侧带有圆形出火口,圆加热板放置在此出火口内,底部用圆形边框垫支撑,二者上平面齐平;主加热板另一侧带有方形入料口,方加热板放置在此方形口内,底部用边框垫支撑;此三块形成整体方形上加热板,共同放置在田字框架上边缘,主加热板与田字框架结构上边缘焊接固定。整个燃烧过程中,可随时打开方加热板添加颗粒燃料;打开圆加热板出火,可加热暖水壶等;可打开烤箱门,放置烧烤物品;燃烧完成后,抽出接灰盒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玻璃观察门,玻璃观察门为安装组件,包括玻璃门边框、观察玻璃、密封垫和玻璃门盖板;通过焊接和螺丝紧固方式将边框固定在前侧板下部的矩形观察口内。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整体结构紧凑,安装调整方便,占用空间小;三次进气供氧,三回程式燃烧,燃烧充分,大幅降低烟雾产生,节能环保;顶部加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能有效的节省燃料,节能减排;顶部出火口可加热水壶等,整个炉体散热取暖,底部带有烤箱,功能多样;外面板具有防烫功能,且带有镂空祥云图案及回形纹,造型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田字框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田字框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气及内部风道流通示意图。
图中,1、前后立板,2、左右立板,3、中间平板,4、前侧板,5、右侧板,6、后侧板,7、左侧板,8、底板,9、支撑方管,10、炉桥,11、前面板,12、右面板,13、后面板,14、左面板,15、方加热板,16、主加热板,17、圆加热板,18、烤箱门,19、接灰盒,20、进气道,21、玻璃观察门,22、旋转风门,23、引导风门,24、排气管,a、第一腔室,b、第二腔室,c、第三腔室,d、第四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包括田字框架结构板、底板、支撑方管、炉桥、外面板、上加热板、烤箱门、接灰盒、底部进气道、玻璃观察门、旋转风门、引导风门、排气管。
其中,田字框架结构包括前后立板1和左右立板2,前后立板1和左右立板2的竖直方向中心均带有插口,二者反向插接,插接后,两块立板的上边缘齐平,形成“十”字型立架;左右立板2的下部水平方向带有插口,中间平板3的水平方向中心带有插口,二者插接,插接后,中间平板3上平面与前后立板1的前端下边框齐平,前、后边缘与前后立板1的前、后边缘齐平,左、右边缘与左右立板2的左、右边缘齐平。左侧板7与右侧板5的边缘带均若干个插口,前侧板4与后侧板6的边缘处带有与插口相同数量的插肩,此四块侧板通过插肩与插口连接,形成“口”字型立式边框,进而在边框底部形成支腿,通过插接形成的“十”字型立架与中间平板3插接后,一起放置于“口”字型立式边框内,从而形成田字框架结构;通过焊接方式,田字框架结构牢固固定;此田字框架机构共形成四个方形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在下部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在上部连通,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在下部连通。前后立板1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均带有方形缺口,左右立板2的左侧带上部带有方形缺口,缺口下部有两列圆孔,此缺口为连通腔室的方形风口,此圆孔为连接腔室的进气孔;中间平板3的一侧有放置炉桥10的矩形口,另一侧有安装底部进气道20的三角口,前侧板4的下部带有矩形观察口和风门进风口;后侧板6上部带有圆形出气口;左侧板7下部带有两个矩形出口,用于烤箱门18的安装和接灰盒19的进出。底板8放置于在“口”字型立式边框内,其上平面与左右立板2的下边缘齐平,通过焊接方式将边框与四侧板焊接,四件支撑方管9分别放置于“口”字型立式边框的外缺口处,用于外面板的固定,炉桥10放置在中间平板3上的矩形口内,底部用边框衬板支撑,炉桥10可拆卸更换。四块面板均带有向内的折边,其中左面板14和右面板12的内折边分别包围在两件支撑方管9上,前面板11和后面板13的内折边分别包围在左面板14和右面板12的折边外,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固定,四个面板上均有与四个侧板各功能口相对应的开口。上加热板中,主加热板16一侧带有圆形出火口,圆加热板17放置在此出火口内,底部用圆形边框垫支撑,二者上平面齐平;主加热板16另一侧带有方形入料口,方加热板15放置在此方形口内,底部用边框垫支撑;此三块形成整体方形上加热板,共同放置在田字框架上边缘,主加热板16与田字框架结构上边缘焊接固定。烤箱门18通过铰链安装在左侧板7的烤箱出口处;烤箱门18面板上有若干圆形出气孔,并焊接有开门把手。接灰盒19安装在前端腔室的下部,上口正对炉桥10;接灰盒19可通过把手从腔室内取出;接灰盒19面板上带有若干进气圆孔;底部进气道20为三角形角钢,顶端焊接有堵板,其放置在中间平板3和底板8的三角口内,开口面贴合在左右立板2上,正对其上的圆进气孔,通过焊接方式将三角形角钢边缘与左右立板2焊接,形成密闭进气道。玻璃观察门21为安装组件,包括玻璃门边框、观察玻璃、密封垫和玻璃门盖板;通过焊接和螺丝紧固方式将边框固定在前侧板4下部的矩形观察口内。旋转风门22为安装组件,包括风门板、调整把手、螺栓轴和防松螺母;通过螺栓轴和防松螺母安装在前侧板4的下部进风口处,可通过把手调整风门开启的大小。引导风门23为安装组件,包括圆头把手、长杆、方形风门板;长杆的一端与方形风门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圆头把手连接,推拉把手可控制其开关。排气管24焊接于后侧板6上的圆形出气口处。
本方案中,田字框架结构通过插接和焊接的方式,组成四个方腔室(如图6中的a、b、c、d),其中a、b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1前侧下部的方形风口连通,b、c的上部通过左右立板2左侧上部的方形风口连通,c、d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1后侧下部的方形口连通,从而四个腔室组成三回程式气道(见图8中气流示意A);中间平板3下方设置烤箱腔室和接灰腔室,烤箱腔室与接灰腔室由左右立板2的下部隔开,烤箱底部即为底板8,出口处安装有烤箱门18,拉动门上把手可随时开启,底部由底板8整体封闭,上部腔室的顶部放置上加热板,从而形成密闭空间。田字框架结构外边缘焊接固定四个支撑方管9,支撑方管9外包围有外面板;由于支撑方管9的作用,在面板与田字框架侧板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炉桥10板放置在中间平板3的矩形口内,颗粒在炉桥10孔板上燃烧。接灰盒19放置于a、b腔室下部的接灰仓内,正对炉桥10;颗粒燃烧的炉灰通过炉桥10上的圆孔落入接灰盒19内;接灰盒19可抽拉取出。上加热板整体覆盖田字框架上边缘,内部颗粒燃烧时对上加热板加热;方加热板15为进料口,可随时打开用来添加颗粒燃料;圆加热板17为出火口,整个上加热板整体散热取暖。玻璃观察门21固定在前侧板4上,可观察内部颗粒燃烧状况。通过调节旋转风门22上的把手,可调整主进风口的大小,从而控制颗粒燃烧状况。通过抽拉引导风门23上的把手,可控制前后立板1上部方形风口的开关,进而影响内部风道的连通。底部进气道20从炉体底部进气,气体再通过左右立板2上的圆孔进入第二腔室。接灰盒19面板上开有进气圆孔,气体通过圆孔接灰盒,再通过炉桥10上的圆孔进入第二腔室。烤箱门18上开有圆孔,用于烤箱内热气的排放。旋转风门22前面板进气、底部进气道20底部进气、接灰盒19上圆孔进气共同构成三次进气,炉体内燃料在三次进气状态下进行二次燃烧。排气管24焊接在第四腔室的后侧板6上,为总气体排放口。
其工作原理为:1.打开方加热板15,在腔体a的底部炉桥10上放置生物颗粒,调整旋转风门22至合适位置,点燃颗粒,此时,颗粒燃烧不充分,在腔体内产生烟雾,通过前后立板1前侧底部的方形风口进入腔体b。2.当颗粒刚点燃时,炉体温度不高,容易在进料口处造成返烟,特别是通过左右立板2左侧上部方形风口进去腔体c后,气体无法向下流动,此时,抽拉引导风门23把手,打开前后立板1后侧上部方形风口,腔体c的上部与腔体d连通,由于腔体d上出气口的抽力作用,使得气体直接由腔体c上部进入腔体d,进而在腔体a,b内形成上升气流。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短时间内燃烧加速,炉体温度升高,腔体内气体流动加快。然后,推动引导风门23把手,关闭前后立板1后侧上部方形风口。3.一部分空气由底部进气道20从炉体底部进入,并通过左右立板2上的圆孔,进入腔体b;另一部分空气通过接灰盒19面板上的圆孔进入接灰盒内,再通过炉桥10上的圆孔从底部进入腔体b,加上前面板上风门主进气,三者共同构成三次进气。a,b腔体内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在三次进气和高温的作用下,进行二次燃烧,内部燃烧处于稳定状态,且基本无烟。4.在腔体b内,热气流向上,通过左右立板2左侧上部的方形风口,进入腔体c上端;由于此时气流速度快,出风口抽力大,在腔体c内,气流向下,通过前后立板1后侧底部的方形风口进入通过腔体d;在腔体d内,气流向上流动,最后通过后侧板6上的排气管24排出,整个行程大大增加,燃烧更加充分,热量保留更多,且无烟雾产生。5.整个燃烧过程中,可随时打开方加热板15添加颗粒燃料;打开圆加热板17出火,可加热暖水壶等;可打开烤箱门18,放置烧烤物品;燃烧完成后,抽出接灰盒19进行清理。6.由于外面板与田字框架结构之间有较大间隙,在燃烧过程中,外部空气通过此间隙由下向上流动,将部分热量通过面板上部回形纹及面板与上部加热板之间的缝隙带出,使得整个上部炉体四周及上加热板均匀散热,进而促进室内炉体周围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增加取暖区域范围;同时,由于间隙内气流的流动,外面板始终保持低温,从而防止接触烫伤。7.外面板为彩色不锈钢材质,通过激光切割下料,前面板上带有祥云镂空图案,四块面板上均带有回形纹,美观大方。
图8中为A、B、C三条进气方位示意,其中A为主进气道,示意腔体内气流的主要流通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田字框架结构,田字框架结构安装在炉体内将炉体内腔分隔为四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在下部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在上部连通,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在下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导风口,导风口使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在上部连通,导风口处安装有引导风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框架结构包括前后立板、左右立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前侧下部的方形风口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上部通过左右立板左侧上部的方形风口连通,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底部通过前后立板后侧下部的方形风口连通;所述左右立板上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圆孔位于左右立板方形风口的下方,圆孔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中间平板,四个腔室位于中间平板的上部,中间平板的下部设置有烤箱腔室和接灰腔室,烤箱腔室处安装有烤箱门,接灰腔室处安装有接灰盒,烤箱腔室和接灰腔室分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板的前侧部分设置有矩形口,该矩形口中放置有炉桥,炉桥具有多个桥孔,炉桥位于接灰腔室的上方,接灰盒的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圆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底板,底板和中间平板上设置有进气道安装口,左右立板上固定有进气道,进气道安装于进气道安装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安装有旋转风门,旋转风门位于炉体的下部进风口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框架结构还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这四个侧板与前后立板、左右立板配合连接将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这四个腔室围合成型,后侧板上的圆形出气口处固定有排气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框架结构外边缘固定有四个支撑方管,田字框架结构外包围有四个面板,面板与支撑方管固连。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上部安装有主加热板,主加热板位于田字框架结构的上方,主加热板一侧设置有出火口和入料口,出火口上部盖有圆加热板,入料口上部盖有方加热板;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玻璃观察门。
CN202221540669.6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Active CN217482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0669.6U CN217482840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0669.6U CN217482840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2840U true CN21748284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0669.6U Active CN217482840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2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56465A1 (en) Wood-Burning Appliance
US5413089A (en) Wood and coal burning stove
CN217482840U (zh) 一种田字框架式颗粒取暖炉
US6213116B1 (en) Wood and multi-fuel burning stove
CN102954497B (zh) 便携式生物质炊事炉
WO2013053108A1 (zh) 一种具有封闭式热交换区的炉具
CN104930554B (zh) 一种嵌入式燃气灶
CN112856487B (zh) 正反烧高温生物质煤采暖炉
US4223659A (en) Forced air heater
US4883044A (en) Fireplace assembly
CN220186876U (zh) 一种吹风壁炉
CN213746868U (zh) 一种燃气取暖炉
CN213178420U (zh) 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木壁炉
CN214949208U (zh) 一种热风采暖炉
CN210463096U (zh) 一种带有二次调风功能的家用柴火炉
CN2470751Y (zh) 一种燃煤锅炉
CN212618448U (zh) 柴、炭双燃料炉
CN201034331Y (zh) 一种煤气灶
CN101270884B (zh) 中式取暖炊事观火一体生物质炉具
CN206131074U (zh) 多位点火多段返烧节能炉灶
CN201318696Y (zh) 高效节能回风气化炉
CN209230006U (zh) 反烟节能锅炉
CN2851867Y (zh) 高效环保强化燃烧锅炉
CN2660395Y (zh) 燃煤水炉
CN2182337Y (zh) 家用采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