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338U -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338U
CN217471338U CN202221033573.0U CN202221033573U CN217471338U CN 217471338 U CN217471338 U CN 217471338U CN 202221033573 U CN202221033573 U CN 202221033573U CN 217471338 U CN217471338 U CN 217471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head
air bag
gasbag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35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35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该头部防护气囊包括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首尾相连,且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围合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该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的配合设置,能够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一方面能够对使用者的脸部以及头部后方、侧方进行防护,从而有效避免使用者的头部区域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通过减去使用者头顶部方向的气囊保护,能够优化气囊的结构及用料,减小气囊的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背景技术
人们在行走、活动或比赛等场合,身体容易因摔倒、碰撞而产生伤害,有必要对使用者进行防护,基于此目的,现已出现了安全气囊防护服,使用者将安全气囊气囊防护服穿戴于身上,当使用者摔倒或出现意外时,气囊内快速的充入高压气体而膨胀,该气囊在使用者的身体与地面或其他物体之间进行隔离和缓冲,进而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现有的安全防护气囊主要侧重于对头部、胸部、背部等几个重要部位进行防护,而针对于现有对头部防护的安全防护气囊,主要侧重于对头部后方以及侧方进行防护,针对人体面部区域会留出部分空间以避免造成视线遮挡,因此往往只能防止人们头部后摔及侧摔时进行保护,如果面部受到撞击,可能会对使用者的头部以及容貌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能够对人体头部后方、侧方以及面部区域进行有效防护,有效防止因摔倒或者撞击时对使用者的头部及容貌造成伤害。
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部防护气囊,所述头部防护气囊包括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所述前脸气囊和所述后围气囊首尾相连,且所述前脸气囊和所述后围气囊围合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脸气囊包括第一侧脸气囊和第二侧脸气囊,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连接,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二侧之间相抵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脸气囊和/或所述第二侧脸气囊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头部腔体内外的通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脸气囊的长度大于所述后围气囊的长度,且所述前脸气囊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所述头部腔体的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和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的连接位置的上端部分形成第一开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的下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和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的连接位置的上端部分形成第二开窗。
一种安全防护气囊,所述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躯体防护气囊以及如上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所述后围气囊与所述躯体防护气囊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躯体防护气囊包括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和髋部气囊,所述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各自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围气囊和所述髋部气囊连接并相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以所述后围气囊的中心轴为中心倾斜设置形成正三角结构。
一种气囊防护服,所述气囊防护服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供气装置、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和如上所述的安全防护气囊;所述供气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连通;所述控制电路具有感应元件,且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该头部防护气囊通过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的配合设置,能够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一方面能够对使用者的脸部以及头部后方、侧方进行防护,从而有效避免使用者的头部区域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通过减去使用者头顶部方向的气囊保护,能够优化气囊的结构及用料,减小气囊的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防护服穿戴于使用者身上且安全防护气囊处于充气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防护服穿戴于使用者身上且安全防护气囊处于充气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护气囊处于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防护气囊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囊防护服;
1、安全防护气囊;11、头部防护气囊;111、前脸气囊;112、后围气囊;113、第一侧脸气囊;114、第二侧脸气囊;115、通孔;116、第一开窗;117、第二开窗;12、躯体防护气囊;121、第一后背气囊;122、第二后背气囊;123、髋部气囊;2、本体;3、供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脸气囊111、后围气囊112、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和髋部气囊123代表具体的部位,不代表气囊的数量,也不代表各气囊之间必然进行分割,如前脸气囊111、后围气囊112可以是一个气囊的不同部位,也可以是拼接形成的结构,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部防护气囊11,如图1至图4所示,该头部防护气囊11包括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首尾相连并相互连通,且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围合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即该头部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形状,其中头部腔体的底部开口结构便于使用者穿戴,以适应使用者的脖子位置,使用者头顶处对应头部腔体的顶部开口结构。具体地,该头部防护气囊11能够对使用者的头部进行防护,其中该头部防护气囊11设置于面部时,前脸气囊111对应设置于使用者的脸部,后围气囊112对应设置于使用者的头部后方以及侧方。此外,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的长度应高于使用者头部的高度,该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的长度方向对应于使用者头部的高度方向,从而对使用者的头部进行有效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研究发现,使用者在行走、活动或比赛等场合摔倒或碰撞时,一般是在使用者的脸部、头部后方以及头部侧方等位置受到直接伤害,较难在头顶部的位置造成直接伤害。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头部防护气囊11通过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的配合设置,能够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一方面能够对使用者的脸部以及头部后方、侧方进行防护,从而有效避免使用者的头部区域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通过减去使用者头顶部方向的气囊保护,能够优化气囊的结构及用料,减小气囊的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前脸气囊111包括第一侧脸气囊113和第二侧脸气囊114,第一侧脸气囊113的第一侧与后围气囊112的第一侧连接,第二侧脸气囊114的第一侧与后围气囊112的第二侧连接,第一侧脸气囊113的第二侧和第二侧脸气囊114的第二侧之间相抵靠,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脸气囊113的第二侧和第二侧脸气囊114的第二侧之间部分位置还存在间隙。可以理解地,该第一侧脸气囊113用于对使用者的左侧脸进行防护,第二侧脸气囊114用于对使用者的右侧脸进行防护,故此通过将前脸气囊111分为两个侧脸气囊且边缘处相互抵靠,第一侧脸气囊113和第二侧脸气囊114配合能够对使用者的整个脸部进行有效防护,且第一侧脸气囊113和第二侧脸气囊114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使用者发生窒息现象,此外,第一侧脸气囊113和第二侧脸气囊114之间并非固定连接关系,能够在防护完成并放气后快速分开,有效避免对使用者造成视线遮挡或行动阻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侧脸气囊113和第二侧脸气囊114均开设有连通头部腔体内外的通孔115。可以理解地,该头部防护气囊11设置于使用者头部时,使用者通过该通孔115能够便于观察外部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在防护过程中对使用者的视线造成遮挡。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脸气囊113、第二侧脸气囊114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该通孔115,多个通孔115配合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眼睛位置,提高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前脸气囊111的长度大于后围气囊112的长度,且前脸气囊11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头部腔体的位置。可以理解地,前脸气囊11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头部腔体的位置能够对使用者下巴位置及前脖颈位置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侧脸气囊113的第一侧的下端与后围气囊112的第一侧的下端部分连接,第一侧脸气囊113第一侧和后围气囊112的第一侧的连接位置的上端形成第一开窗116。需要说明的是,该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是对应于第一侧脸气囊113第一侧、后围气囊112第一侧高度方向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仅代表具体部位。可以理解地,该第一侧脸气囊113和后围气囊112之间的第一开窗116一方面便于在充气后形成转弯结构,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气囊物料使用量及供气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侧脸气囊114的第一侧的下端与后围气囊112的第二侧的下端部分连接,第二侧脸气囊114的第一侧和后围气囊112的第二侧的连接位置形成第二开窗117。需要说明的是,该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是对应于第二侧脸气囊114第一侧、后围气囊112第二侧高度方向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仅代表具体部位。可以理解地,该第二侧脸气囊114和后围气囊112之间的第二开窗117一方面便于在充气后形成转弯结构,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气囊物料使用量及供气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囊防护服100,如图1至图4所示,该气囊防护服100包括本体2以及设置于本体2中的供气装置3、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和安全防护气囊1;供气装置3通过控制开关与安全防护气囊1连通;控制电路具有感应元件,且控制电路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具体地,该本体2能够套设于使用者身上形成类似于马甲等衣物,其样式可以按使用者的喜爱进行设计,也可以设计成通用的样式,能够在任意场合下穿戴进行防护。
可以理解地,感应元件用于感应使用者的状态,当感应元件感应到使用者摔倒或者发生意外时,控制电路控制该控制开关打开,以使供气装置3与安全防护气囊1接通,供气装置3对安全防护气囊1供气以使安全防护气囊1鼓起。需要说明的是,该气囊防护服100还具有电源,该电源用于给控制电路、感应元件及其他电性元件进行供电,以使该气囊防护服100能够正常工作。
该安全防护气囊1包括躯体防护气囊12以及如上的头部防护气囊11,后围气囊112与躯体防护气囊12连接。其中该躯体防护气囊12用于防护使用者躯体的重点部位,头部防护气囊11用于防护使用者的头部区域。
可以理解地,该气囊防护服100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者将该气囊防护服100套设于身上,当使用者处于安全状态时,该安全防护气囊1收纳于本体2上,此时气囊防护服100可以形成马甲等衣物套设于使用者身上,便于进行各种作业,当使用者摔倒或者发生意外时,此时感应元件感应到使用者此时的状态,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该控制开关打开,供气装置3与该安全防护气囊1连通,供气装置3对安全防护气囊1的躯体防护气囊12和头部防护气囊11供气,躯体防护气囊12和头部防护气囊11鼓起,对使用者的躯体以及头部进行防护。
综上,该气囊防护服100通过本体2、供气装置3、控制开关、安全防护气囊1和控制电路4相互配合,该气囊防护服100能够穿设于使用者身上,便于使用者进行各种作业操作,当使用者摔倒时,该安全防护气囊1的躯体防护气囊12和头部防护气囊11能够鼓起以防护使用者的躯体和头部,有效避免使用者躯体和头部受到撞击,且该头部防护气囊11通过前脸气囊111和后围气囊112的配合设置,能够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一方面能够对使用者的脸部以及头部后方、侧方进行防护,从而有效避免使用者的头部区域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通过减去使用者头顶部方向的气囊保护,能够优化气囊的结构及用料,减小气囊的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躯体防护气囊12包括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和髋部气囊123,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各自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后围气囊112和髋部气囊123连接。当使用者摔倒时,该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能够鼓起以支撑使用者的背部,对使用者的背部形成有效防护,有效避免使用者背部受到撞击,该髋部气囊123在充气鼓起后围设于使用者的髋部,以能够对使用者的髋部进行保护,有效避免使用者髋部受到撞击。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的第一端均与该髋部气囊123相通,且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的第二端均与后围气囊112相通,后围气囊112与前脸气囊111相通,供气装置3的出气口与髋部气囊123相通,以使同一供气装置3喷出的高压气体能够对髋部气囊123、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后围气囊112和前脸气囊111进行供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气装置3设置有两个,分设于髋部气囊123的两侧,以提高供气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以后围气囊112的中心轴为中心倾斜设置形成正三角结构。可以理解地,通过该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配合设置于使用者背部局部位置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即可形成稳定支撑,能够减少气囊物料使用量,降低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对使用者的行动阻碍,且能够避免影响使用者摔倒或者出现意外后的平衡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2具有内层以及与内层连接的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该安全防护气囊1设于夹层空间中。在遇到意外时,使用者平常均可以穿着该本体2,不影响其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本体2的顶部具有领部,在本体2的领部位置设置有第一爆拆口,头部防护气囊11卷曲地收纳于第一爆拆口内,在通常情况下,头部防护气囊11卷曲之后,通过第一爆拆口收纳于本体2的夹层空间内,当使用者摔倒或受到碰撞时,高压气体充入头部防护气囊11并使头部防护气囊11快速膨胀,并撑开第一爆拆口而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背部沿自身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爆拆口,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各自卷曲地收纳于对应的第二爆拆口内,在通常情况下,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卷曲之后,通过第二爆拆口收纳本体2的夹层空间内,当使用者摔倒或受到碰撞时,高压气体充入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并使第一后背气囊121和第二后背气囊122快速膨胀,并撑开第二爆拆口而对使用者的背部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2背部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三爆拆口,髋部气囊123卷取地收纳于第三爆拆口内,在通常情况下,髋部气囊123卷曲之后,通过第三爆拆口收纳本体2的夹层空间内,当使用者摔倒或受到碰撞时,高压气体充入髋部气囊123并使髋部气囊123快速膨胀,并撑开第三爆拆口与第一后背气囊121、第二后背气囊122共同对使用者的躯体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防护气囊包括前脸气囊和后围气囊;所述前脸气囊和所述后围气囊首尾相连,且所述前脸气囊和所述后围气囊围合形成竖向贯穿的头部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脸气囊包括第一侧脸气囊和第二侧脸气囊,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连接,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二侧之间相抵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脸气囊和/或所述第二侧脸气囊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头部腔体内外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脸气囊的长度大于所述后围气囊的长度,且所述前脸气囊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所述头部腔体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一侧脸气囊的第一侧和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一侧的连接位置的上端形成第一开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的下端部分连接,所述第二侧脸气囊的第一侧和所述后围气囊的第二侧的连接位置的上端形成第二开窗。
7.安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躯体防护气囊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头部防护气囊,所述后围气囊与所述躯体防护气囊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躯体防护气囊包括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和髋部气囊,所述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各自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围气囊和所述髋部气囊连接并相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背气囊、第二后背气囊以所述后围气囊的中心轴为中心倾斜设置形成正三角结构。
10.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防护服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供气装置、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和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安全防护气囊;所述供气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连通;所述控制电路具有感应元件,且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CN202221033573.0U 2022-04-29 2022-04-29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Active CN217471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3573.0U CN217471338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3573.0U CN217471338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338U true CN21747133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3573.0U Active CN217471338U (zh) 2022-04-29 2022-04-29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629B (zh) 用于保护身体部分的系统和方法
US5287562A (en) Helmet to protect cervical spine against axial impact forces
US5390367A (en) Helmet and shoulder pads having inflatable protective means to protect cervical spine
EP2994002B1 (en) Personal protection device
CN212279969U (zh) 躯干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CN213307545U (zh)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CN109008010B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CN213881845U (zh) 一种上半身保护气囊及保护服
CN111466628A (zh)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CN217471338U (zh)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气囊防护服
CN215775831U (zh) 一种护颈及二次护头头盔
CN110290983A (zh) 用于对较大的乘员距离采取安全措施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JPH1136109A (ja) 衝撃吸収用エアバッグ付きウェア
CN108783654A (zh) 一种智能呵护背带
CN108674358B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CN112869282A (zh) 隐形智能充气头盔
CN113498891A (zh)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38532A (zh) 运动头盔
CN206729248U (zh) 充气安全防护服
CN212631494U (zh) 防护安全带
CN115835793A (zh) 可穿戴保护装置
CN210226983U (zh) 一种运动保护服装
CN208452946U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WO2023019483A1 (zh)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79956U (zh) 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