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7545U -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7545U
CN213307545U CN202021370166.XU CN202021370166U CN213307545U CN 213307545 U CN213307545 U CN 213307545U CN 202021370166 U CN202021370166 U CN 202021370166U CN 213307545 U CN213307545 U CN 213307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der
chest
airbag
airbag body
utric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01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an Zhin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01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7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7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7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该安全气囊防护服包括高压气瓶、控制电路及安全防护气囊,高压气瓶具有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具有传感元件,控制电路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高压气瓶通过其控制开关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相通;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背部囊体、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背部囊体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均与背部囊体连接相通。该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针对摩托车骑乘者进行设计,考虑对摩托车骑乘者重点部位的保护,同时减少对摩托车骑乘者灵活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背景技术
人们在行走、活动或比赛等场合,身体容易因摔倒、碰撞而产生伤害,有必要对人体进行防护,基于此目的,现已出现了安全气囊防护服,在安全气囊防护服内设有安全防护气囊。
使用者将安全气囊防护服穿戴于身上,当使用者摔倒或出现意外时,气囊内快速的充入高压气体而膨胀,该气囊在使用者的身体与地面或其他物体之间进行隔离和缓冲,进而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
现有的安全气囊防护服主要面对的是老人等人群,而对于其他特殊场景的考虑有限,如:对于摩托车骑乘者而言,在乘坐摩托车时,速度较快,并且需要考虑摩托车骑乘者在使用时的重点保护部位,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安全气囊防护服对于摩托车骑乘者的灵活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该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针对摩托车骑乘者进行设计,考虑对摩托车骑乘者重点部位的保护,同时减少对摩托车骑乘者灵活性的影响。
其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防护服,包括:高压气瓶、控制电路及安全防护气囊,高压气瓶具有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具有传感元件,控制电路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高压气瓶通过其控制开关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相通;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背部囊体、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背部囊体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均与背部囊体连接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侧部囊体、第二侧部囊体,第一侧部囊体与第一前胸囊体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二侧部囊体与第二前胸囊体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一侧部囊体偏向于第一前胸囊体的第一侧方向,第二侧部囊体偏向于第二前胸囊体的第二侧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均呈条状,所述背部囊体下部的第一侧通过第一下摆囊体与所述第一前胸囊体连接且相通,背部囊体下部的第二侧通过第二下摆囊体与所述第二前胸囊体连接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及电池,所述传感元件位于控制单元内;电池、高压气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括控制单元设于所述背部囊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肩部囊体、第二肩部囊体与背部囊体的上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肩部囊体、第二肩部囊体分别向两侧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部囊体的上部向两侧及前侧延伸而形成颈部囊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外套,该外套具有内层及外层,所述安全防护气囊设于内层与外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背部囊体、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背部囊体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均与背部囊体连接相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摩托车骑乘者在骑乘摩托车时,将该安全气囊防护服穿戴于身上,由于摩托车骑乘者在行车方向上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撞击,所以,对于摩托车骑乘者的前胸及后背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该安全防护气囊的背部囊体可以对摩托车骑乘者的后背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颈部至尾椎这一段区域,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设置于安全气囊防护服的左、右两侧,在穿戴扣合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连接在一起并对前胸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该安全防护气囊可以为摩托车骑乘者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对骑乘者的灵活性造成影响。
第一侧部囊体、第二侧部囊体向侧部凸出,可以对骑乘者两侧的肋骨进行保护,以免骑乘者在发生危险时伤及内脏,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防护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防护气囊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全防护气囊,101、压合点,111、第一前胸囊体,112、第二前胸囊体,12、背部囊体,131、第一侧部囊体,132、第二侧部囊体,141、第一下摆囊体,142、第二下摆囊体,151、第一肩部囊体,152、第二肩部囊体,16、颈部囊体,20、高压气瓶,201、控制开关,21、控制电路,211、控制单元,212、电池,213、传感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安全气囊防护服,包括:外套、高压气瓶20、控制电路21及安全防护气囊10,该外套具有内层及外层,安全防护气囊10 设于外套的内层与外层之间。高压气瓶20具有控制开关201,控制电路21具有传感元件213,控制电路21与控制开关201电性连接,高压气瓶20通过其控制开关201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10相通;安全防护气囊10包括背部囊体12、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背部囊体12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 111、第二前胸囊体112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均与背部囊体12连接相通。
摩托车骑乘者在骑乘摩托车时,将该安全气囊防护服穿戴于身上,通过传感元件213感测摩托车骑乘者的运动状态,如果摩托车骑乘者遇到摔倒、被撞击、人车分离等情况,传感元件213向控制电路21发出信号,并使控制开关 201打开,高压气瓶20的压缩气体进入安全防护气囊10,安全防护气囊10膨胀而对摩托车骑乘者起到保护作用。由于摩托车骑乘者在行车方向上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撞击,所以,对于摩托车骑乘者的前胸及后背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该安全防护气囊10的背部囊体12可以对摩托车骑乘者的后背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颈部至尾椎这一段区域,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分别设置于安全气囊防护服的左、右两侧,在穿戴扣合时,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连接在一起并对前胸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该安全防护气囊10可以为摩托车骑乘者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对骑乘者的灵活性造成影响。
该安全防护气囊10还包括有第一侧部囊体131、第二侧部囊体132,第一下摆囊体141、第二下摆囊体142,第一侧部囊体131与第一前胸囊体111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二侧部囊体132与第二前胸囊体112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一侧部囊体131偏向于第一前胸囊体111的第一侧方向,第二侧部囊体132偏向于第二前胸囊体112的第二侧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反。第一下摆囊体 141、第二下摆囊体142均呈条状,所述背部囊体12下部的第一侧通过第一下摆囊体141与所述第一前胸囊体111连接且相通,背部囊体12下部的第二侧通过第二下摆囊体142与所述第二前胸囊体112连接且相通。第一侧部囊体 131、第二侧部囊体132向侧部凸出,可以对骑乘者两侧的肋骨进行保护,以免骑乘者在发生危险时伤及内脏,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第一侧部囊体131、第二侧部囊体132的上方及下方均具有活动间隙,安全防护气囊10在对骑乘者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安全防护气囊10对于骑乘者灵活性的影响。
所述控制电路21包括控制单元211及电池212,所述传感元件213位于控制单元211内;电池212、高压气瓶2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下摆囊体141、第二下摆囊体142上,所述括控制单元211设于所述背部囊体12上。由于电池212 及高压气瓶20相对较硬且会占用一定空间,将电池212、高压气瓶20分别设置于第一下摆囊体141、第二下摆囊体142上,高压气瓶20与第二下摆囊体 142上的进气口相通。避免在发生碰撞时与人体产生磕碰,而将控制单元211设置于背部囊体12上,可以较准确的感测到骑乘者身体的状态,优选的,可以设置于背部囊体12的下部。
所述第一前胸囊体111、第二前胸囊体112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肩部囊体 151、第二肩部囊体152与背部囊体12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肩部囊体151、第二肩部囊体152分别向两侧凸出,所述背部囊体12的上部向两侧及前侧延伸而形成颈部囊体16。在充气状态时,第一肩部囊体151、第二肩部囊体152 可以对人体肩部起到保护,颈部囊体16可以围在骑乘者的颈部,避免骑乘者颈部出现扭折。
在气囊10上设有多处压合点101,以免气囊鼓胀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10并不限于摩托车骑乘者使用。
前述气囊的各个囊体之间相通,可以是直接相通,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囊体相通。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气瓶、控制电路及安全防护气囊,高压气瓶具有控制开关,控制电路具有传感元件,控制电路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高压气瓶通过其控制开关与所述安全防护气囊相通;安全防护气囊包括背部囊体、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背部囊体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均与背部囊体连接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侧部囊体、第二侧部囊体,第一侧部囊体与第一前胸囊体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二侧部囊体与第二前胸囊体中段连接且相通,第一侧部囊体偏向于第一前胸囊体的第一侧方向,第二侧部囊体偏向于第二前胸囊体的第二侧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均呈条状,所述背部囊体下部的第一侧通过第一下摆囊体与所述第一前胸囊体连接且相通,背部囊体下部的第二侧通过第二下摆囊体与所述第二前胸囊体连接且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及电池,所述传感元件位于控制单元内;电池、高压气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下摆囊体、第二下摆囊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括控制单元设于所述背部囊体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肩部囊体、第二肩部囊体与背部囊体的上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部囊体、第二肩部囊体分别向两侧凸出。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囊体的上部向两侧及前侧延伸而形成颈部囊体。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安全气囊防护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套,该外套具有内层及外层,所述安全防护气囊设于内层与外层之间。
10.安全防护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囊体、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背部囊体位于背部中轴线区域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呈条状,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分别位于胸部中轴线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前胸囊体、第二前胸囊体均与背部囊体连接相通。
CN202021370166.XU 2020-07-13 2020-07-13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Active CN213307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166.XU CN213307545U (zh) 2020-07-13 2020-07-13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166.XU CN213307545U (zh) 2020-07-13 2020-07-13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7545U true CN213307545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0166.XU Active CN213307545U (zh) 2020-07-13 2020-07-13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75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9321A (zh) * 2021-08-30 2021-12-07 苏州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保护气囊
CN113768214A (zh) * 2021-08-30 2021-12-10 苏州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气囊服及拆卸方法
WO2023019483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广州市信安智囊科技有限公司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9483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广州市信安智囊科技有限公司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49321A (zh) * 2021-08-30 2021-12-07 苏州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保护气囊
CN113768214A (zh) * 2021-08-30 2021-12-10 苏州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气囊服及拆卸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07545U (zh) 安全气囊防护服及安全防护气囊
CN101296629B (zh) 用于保护身体部分的系统和方法
AU2013261071B2 (en) Standalone wearable protector and protective clothing assembly
CN212279969U (zh) 躯干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EP3326476B1 (en) Airbag that can be adapted to a helmet
CN111466628A (zh) 头部防护气囊、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US20210329986A1 (en) Garment comprising an inflatable protection device
JPH1136109A (ja) 衝撃吸収用エアバッグ付きウェア
CN115835793A (zh) 可穿戴保护装置
CN212279956U (zh) 安全防护气囊及防护服
CN117016887A (zh) 一种施工人员防护服
CN215231701U (zh) 安全防护穿戴装置
KR20230103277A (ko) 이륜차 탑승자의 백팩형 에어백 장치
KR20050000273A (ko) 입는 에어백
JP2023553551A (ja) 個人用衝撃保護システム
CN109123838A (zh) 贴背式头部保护装置及外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