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8927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8927U
CN217468927U CN202221172780.4U CN202221172780U CN217468927U CN 217468927 U CN217468927 U CN 217468927U CN 202221172780 U CN202221172780 U CN 202221172780U CN 217468927 U CN217468927 U CN 217468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shell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27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茆玉龙
胡兵波
谢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Chip Micr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Chip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Chip Micr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Chip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27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8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8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8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连的电路板组件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反向排布,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与所述金属壳体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及线缆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与后壳,所述金属壳体、前壳及后壳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屏蔽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连的电路板组件及线缆,电路板组件上通常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组件相连接的部位和/或电路板组件和线缆包覆形成有塑胶内模,以将连接部位固定,但是如此以来,不仅需要增加充制塑胶内模的工艺,而且塑胶内模对插头连接器的高频性能也会产生影响。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及屏蔽性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连的电路板组件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反向排布,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与所述金属壳体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及线缆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与后壳,所述金属壳体、前壳及后壳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的内部呈中空状以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具有基体部及自所述基体部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延展部,所述前壳包括前后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包覆于所述延展部外并与其相焊接,所述后壳包覆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外并与其相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包括屏蔽部及自所述屏蔽部向后延伸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相较于所述屏蔽部呈收缩状以将所述线缆收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部整体呈扁平状,所述压紧部呈圆筒状,且所述屏蔽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芯片及电子元件,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缘露出并与所述电路板前部相连,所述电路板前端形成的凸舌伸入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的凹陷部内并被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夹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后侧的线夹,所述线夹用以收容所述线缆的芯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屏蔽部将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后端及所述线夹均收纳于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具有位于其前侧的若干第一焊垫及位于其后侧的若干第二焊垫,所述第一焊垫与所述导电端子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焊垫与所述线缆机械及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壳将所述芯片及电子元件遮罩于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与金属壳体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及线缆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并将所述金属壳体、遮蔽壳体的前壳及后壳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如此,以使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强度高并且屏蔽性能好;同时,还可省掉传统制程中充塑胶内模的工艺,使得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另外,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塑胶内模,可避免传统塑胶内模对高频性能的影响,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频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绝缘外模移除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移除后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连的电路板组件200及线缆300。
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对接腔101,以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未图示)正向或反向插入。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反向排布。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接触部(未图示)在绝缘本体1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与所述金属壳体3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及线缆300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400,所述遮蔽壳体400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41与后壳42,所述金属壳体3、前壳41及后壳4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如此,以使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强度高并且屏蔽性能好;同时,还可省掉传统制程中充塑胶内模的工艺,使得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另外,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塑胶内模,可避免传统塑胶内模对高频性能的影响,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频性能更好。
所述遮蔽壳体400的内部呈中空状以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200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金属壳体3具有基体部31及自所述基体部31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延展部32,所述前壳41包括前后相连的第一连接段412及第二连接段413,所述第一连接段412包覆于所述延展部32外并与其相焊接,所述后壳42包覆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13外并与其相焊接。
所述后壳42包括屏蔽部421及自所述屏蔽部421向后延伸的压紧部422,所述压紧部相较于所述屏蔽部呈收缩状以将所述线缆收紧。
所述屏蔽部421整体呈扁平状,所述压紧部422呈圆筒状,且所述屏蔽部42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1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屏蔽部42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远大于所述压紧部42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413的后端面位于所述屏蔽部42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前侧,所述电路板201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第二连接段413。
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电路板201、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1上的芯片202及电子元件203,所述前壳41将所述芯片202及电子元件203遮罩于其中。
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缘露出并与所述电路板201前部相连,所述电路板201前端形成的凸舌2012伸入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的凹陷部内并被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23夹持。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后侧的线夹500,所述线夹500用以收容所述线缆300的芯线。所述屏蔽部421将所述电路板组件200的后端及所述线夹500均收纳于其中。
所述线夹50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理线槽501,所述芯线向前插入相应的理线槽501并将其突露出所述线夹500的部分与所述电路板201相连。
所述电路板201具有位于其前侧的若干第一焊垫204及位于其后侧的若干第二焊垫205,所述第一焊垫204与所述导电端子2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焊垫205与所述线缆300机械及电性连接,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焊垫204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01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与所述电路板201电性连接的锁扣件5。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包覆成型于所述遮蔽壳体400外的绝缘外模600,所述绝缘外模600将所述前壳41及后壳42完全包覆于其中。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后壳42的两种实施方式,区别仅在于后壳42的外形差异,具体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后壳42均设有位于所述屏蔽部421和压紧部422之间的衔接部423,图6中的衔接部42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压紧部422的长度要长,且该衔接部423的外表面呈向外拱出的弧线形结构;图7中衔接部42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压紧部422的长度要短,且该衔接部423的外表面在后侧靠近压紧部422的位置呈现前凹趋势。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与金属壳体3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及线缆300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400,并将所述金属壳体3、遮蔽壳体400的前壳41及后壳4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如此,以使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强度高并且屏蔽性能好;同时,还可省掉传统制程中充塑胶内模的工艺,使得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另外,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塑胶内模,可避免传统塑胶内模对高频性能的影响,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频性能更好。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连的电路板组件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反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与所述金属壳体相连接并将所述电路板组件及线缆前端遮罩于其中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与后壳,所述金属壳体、前壳及后壳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两两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部呈中空状以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基体部及自所述基体部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延展部,所述前壳包括前后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包覆于所述延展部外并与其相焊接,所述后壳包覆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外并与其相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屏蔽部及自所述屏蔽部向后延伸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相较于所述屏蔽部呈收缩状以将所述线缆收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部整体呈扁平状,所述压紧部呈圆筒状,且所述屏蔽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芯片及电子元件,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缘露出并与所述电路板前部相连,所述电路板前端形成的凸舌伸入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的凹陷部内并被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夹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后侧的线夹,所述线夹用以收容所述线缆的芯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屏蔽部将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后端及所述线夹均收纳于其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位于其前侧的若干第一焊垫及位于其后侧的若干第二焊垫,所述第一焊垫与所述导电端子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焊垫与所述线缆机械及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将所述芯片及电子元件遮罩于其中。
CN202221172780.4U 2022-05-16 2022-05-16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7468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2780.4U CN217468927U (zh) 2022-05-16 2022-05-16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2780.4U CN217468927U (zh) 2022-05-16 2022-05-16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8927U true CN217468927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2780.4U Active CN217468927U (zh) 2022-05-16 2022-05-16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8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6475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109253B1 (en) Cable wafer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strain relief
US7651375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outer cover robustly supported
US7137848B1 (en) Modular connector family for board mounting and cable applications
US8052430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connector with interi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facilitating termination
KR101294607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US7367820B2 (en)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nection improved in protection against a noise trouble
US765485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train relief member for cable
US2006023455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943798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O2005083850A1 (ja) コネクタ組立品及びコネクタ組立品の製造方法
US9990320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two-section special terminals
KR20100129739A (ko) 후프 부재, 내부 전도체 터미널 및 동축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CN1144212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201308794A (zh) 線纜連接器
CN11011263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US70409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8146954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21746892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755782B (zh) 连接器装置
KR20070090704A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KR101014947B1 (ko)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080849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6700066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