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8632U - 一种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8632U
CN217468632U CN202221409126.0U CN202221409126U CN217468632U CN 217468632 U CN217468632 U CN 217468632U CN 202221409126 U CN202221409126 U CN 202221409126U CN 217468632 U CN217468632 U CN 217468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racket
supporting part
supporting
batt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91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艳艳
金朝阳
刘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91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8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8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8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托架和电池箱,电池托架包括电池容置腔,电池容置腔用于承载电池。电池箱靠近电池托架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电池托架,电池托架的电池容置腔至少部分贴合于支撑部。如果电池托架和支撑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即电池托架相对于支撑部悬空设置,当数量较多的电池放置于电池托架上,由于整体重量比较大,导致电池托架可能结构不稳固,并可能会带动电池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电池容置腔至少部分贴合于支撑部,相当于电池托架至少部分直接搭接于支撑部上,增加了电池托架承载电池的承载强度,以保证电池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果电池装置受到外界较大的冲击和碰撞,由于电池装置的电池托架缺少约束和支撑,可能会出现电池托架晃动的情况,影响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提高电池托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电池;
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包括电池容置腔,所述电池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
电池箱,所述电池箱靠近所述电池托架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托架;
其中,所述电池托架的所述电池容置腔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部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通过设置电池托架的电池容置腔,电池托架的电池容置腔用于承载电池,起到对电池容纳和支撑的作用,保证电池的承载和稳定效果。通过电池箱靠近电池托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电池托架,起到对电池托架支撑的作用,保证电池托架的承载和稳定效果。如果电池托架和支撑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即电池托架相对于支撑部悬空设置,当数量较多的电池放置于电池托架上,由于整体重量比较大,导致电池托架可能结构不稳固,并可能会带动电池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电池托架的电池容置腔至少部分贴合于支撑部,相当于电池托架至少部分直接搭接于支撑部上,增加了电池托架承载电池的承载强度,避免电池托架相对于电池箱体出现晃动,以保证电池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中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中凸出部和排气通道配合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中凸出部和排气通道配合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中凸出部和排气通道配合示意图三;
图5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装置中凸出部和排气通道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电池托架;3、电池箱;
21、凸出部;22、电池容置腔;221、排气结构;
31、排气通道;32、支撑部;33、底板组件;34、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托架2、电池和电池箱3,电池托架2包括电池容置腔22,电池容置腔22用于容纳电池。电池箱3靠近电池托架2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32,支撑部32用于支撑电池托架2,电池托架2的电池容置腔22至少部分贴合与支撑部32相贴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通过设置电池托架2的电池容置腔22,电池容置腔22用于承载电池,起到对电池容纳和支撑的作用,保证电池的承载和稳定效果。通过电池箱3靠近电池托架2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32,支撑部32用于支撑电池托架2,起到对电池托架2支撑的作用,保证电池托架2的承载和稳定效果。如果电池托架2和支撑部32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即电池托架2相对于支撑部32悬空设置,当数量较多的电池放置于电池托架2上,由于整体重量比较大,导致电池托架2可能结构不稳固,并可能会带动电池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电池托架2的电池容置腔22至少部分贴合于支撑部32,相当于电池托架2至少部分直接搭接于支撑部32上,增加了电池托架2承载电池的承载强度,避免电池托架2相对于电池箱3体出现晃动,以保证电池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其中,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为叠片式电池,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
具体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可选的,电池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为圆柱电池,圆柱电池采用卷绕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托架2靠近电池的一侧设置有绝缘部,绝缘部起到汇流排隔绝的作用,避免汇流排和其他导电元件之间出现短路的情况,保证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电池托架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电池托架2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形成绝缘部,绝缘涂层起到对汇流排和其他导电元件进行隔绝的作用,避免短路的情况,保证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如果电池托架2上的绝缘涂层容易刮伤,导致绝缘失效。电池托架2具体可以采用绝缘树脂材料制成,如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也可以为由云母等其他材质加工而成。其中,云母具有优良的高温绝缘性能,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云母材质的绝缘板仍可维持正常的绝缘性能,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电池托架2的外形类似于长方体结构,定义电池托架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电池托架2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电池托架2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也为电池的高度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只是代表空间方向并没有实质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箱3包括底板组件33,底板组件33用于承载电池托架2。具体地,底板组件3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底板(图中未示出)、冷却板(图中未示出)及底护板(图中未示出),下底板上设置有电池托架2,在下底板和底护板之间设置有冷却板,底护板用于承载冷却板并对冷却板进行防护的作用,冷却板内的冷却流道用于电池托架2和电池的散热和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箱3还包括边框34,边框34设置于底板组件33上并环设于电池托架2的周围,边框34用于对电池托架2周围进行防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支撑部32抵接于电池托架2的底部。换而言之,在底板组件33的下底板设置有支撑部32。沿第三方向,支撑部32位于电池托架2的下方,支撑部32的顶面抵接于电池托架2的底部,相当于电池托架2的底部和支撑部32直接接触,保证电池托架2和支撑部32几乎不存在间隔,避免电池托架2出现悬空的情况,使得支撑部32能够对电池托架2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从而保证电池托架2的位置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2还可以设置于边框34朝向电池托架2的一侧,此时支撑部32相当于设置于电池托架2的侧面和电池箱3的侧面之间,支撑部32可以对电池托架2的侧面进行良好的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为电池箱3在向靠近电池托架2方向凸设的凸起。换而言之,在沿第三方向,在下底板的顶面上朝向电池托架2的方向凸设有凸起,凸起在起到支撑电池托架2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对下底板结构加强的作用。具体地,下底板可以采用钣金材料制成,满足结构强度的需求。利用下底板进行折弯形成凸起,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比较低。可以理解的是,下底板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采用铝材挤压的方式实现,质量比较轻,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支撑部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形成排气通道31,排气通道31用于排放电池的热量。
通过设置支撑部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部32可以遍及电池托架2的各个位置,多个支撑部32起到共同支撑电池托架2的作用,避免电池托架2出现局部位置偏移的情况,保证电池托架2的稳定性。通过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形成排气通道31,利用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隙作为排气通道31,排气通道31为电池提供热量排放的通道,利用排气通道31实现电池热量的排放,起到及时散热的作用,避免电池温度过高影响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的排气通道31为凹槽结构,则当下底板反复多次进行折弯时,会形成凸起和凹槽结构,采用这种方式,一次就能成型支撑部32和排气通道31,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比较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容置腔22设置有凸出部21,凸出部21卡接于排气通道31。
通过电池容置腔22设置有凸出部21,即在电池托架2上设置有凸出部21,凸出部21卡接于排气通道31,相当于凸出部21卡接于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结构内,增加了电池托架2和电池箱3之间的固定效果,保证两者在安装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出部21设置有连通孔(图中未示出),连通孔连通于排气通道31。
由于凸出部21卡接于排气通道31内,凸出部21相当于在排气通道31内设置的隔板,如果其中一个排气通道31对应多个凸出部21,多个以将排气通道31分割成一个个局部的封闭空间,难以保证电池热量排气的有效性。通过在凸出部21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于排气通道31,即使一个排气通道31对应多个凸出部21,在连通孔的中间连通作用下,多个局部的封闭空间可以实现相互连通,保证整个排气通道31的流通效果,从而保证电池热量排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出部21位于电池容置腔22的中间位置。
通过凸出部21位于电池容置腔22的中间位置,避免电池容置腔22出现较大位置偏移的情况,保证电池容置腔22的平衡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电池容置腔22的底部中心能够为凸出部21提供安装位置,则凸出部21设置于电池容置腔22的底部中心;如果电池容置腔22的底部中心不能够为凸出部21提供安装位置,则凸出部21设置于电池容置腔22的底部位置为能够将电池容置腔22平均分成两部分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电池容置腔22可以是设置于电池托架2上的通孔,通孔的尺寸和形状和电池的尺寸和外形相适配,通孔在起到固定电池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排放电池产生的热量;电池容置腔22还可以是电池托架2上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尺寸和形状和电池的尺寸和外形相适配,容置槽的对槽底起到支撑电池的效果,容置槽的侧壁起到支撑电池的效果,避免电池出现倾倒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容置腔22包括排气结构221,排气结构221用于排放电池的热量。具体地,如果电池容置腔22为设置于电池托架2上的通孔,由于通孔在起到固定电池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排放电池产生的热量,通孔还可以充当排气结构221;如果电池容置腔22为设置于电池托架2上的容置槽,可以在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排放孔,利用排放孔实现电池产生的热量的排放,以达到电池散热的效果,此时排气孔即为排气结构2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气结构221连通于排气通道31。通过设置排气结构221连通于排气通道31,使电池产生的热量排放至排气结构221后,通过排气结构221排放至排气通道31内,排气通道31起到多个电池热量汇集的作用,保证电池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排气结构221至少部分与排气通道31正对设置。
通过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相当于相邻两个支撑部32共同支撑电池容置腔22,每个电池的重量都能通过两个支撑部32进行承担,支撑效果好,此时,相邻两个支撑部32之间的排气通道31与电池容置腔22的排气结构221的至少部分正对,使从排气结构221排放的热量刚好直接排放至排气通道31内,相当于排气结构221和排气通道31直接对接,缩短了热量传递的排放的路径,保证热量排放的及时性,散热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一个支撑部32,位于支撑部32两侧的两个排气通道31分别连通于排气结构221。
通过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一个支撑部32,支撑部32和电池容置腔22正对设置,支撑部32用于承载电池容置腔22和电池。由于支撑部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排气通道31,两个排气通道31分别卡接于两个凸出部21,对于同一个电池容置腔22而言,位于该电池容置腔22两侧的两个凸出部21分别对应一一卡接于两个排气通道31,保证电池容置腔22和电池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通过位于支撑部32两侧的两个排气通道31分别连通于排气结构221,对于同一个电池容置腔22而言,电池排放的热量经过排气结构221之后分成两个支路,分别分流至两个排气通道31内,避免在热失控时出现热量汇集堵塞导致热量排放不通畅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容置腔22的直径大于支撑部32的宽度。
如果电池为圆柱电池,电池容置腔22和排气结构22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通过设置电池容置腔22的直径大于支撑部32的宽度,排气结构221的边缘至少部分超出支撑部32的边缘,即排气结构221的直径至少大于支撑部3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使电池容置腔22超过支撑部32边缘的部分可以形成排放间隙,以实现排气结构221和排气通道31之间的连通,保证热量排放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为圆柱电池,圆柱电池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利用防爆阀可以将电池产生的热量排出,通过排气结构221排放至排气通道3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电池排列形成一组电池单元,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一组电池单元即为一列电池单元。支撑部32为长条结构,支撑部32与电池单元对应设置,支撑部32用于承载与电池单元中多个电池对应的多个电池容置腔22。
通过支撑部32为长条结构,支撑部32与电池单元对应设置,长条结构的支撑部32能够对一组电池单元进行承载,换而言之,支撑部32为连续结构,支撑部32可以同时对多个电池对应的多个电池容置腔22进行承载,多个电池容置腔22能够共用同一个支撑部32,节省装配的时间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池装置还包括粘接区,粘接区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撑部32,粘接区用于电池箱3体和电池托架2之间的固定。
如果电池托架2的尺寸比较大,当电池托架2和电池箱3之间进行粘接时,由于粘接面积比较大,无法保证电池托架2和电池箱3之间的粘接平整度,本实施例通过粘接区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撑部32,涂胶区为电池托架2和电池箱3之间的粘接区域,相当于底板组件33和电池托架2两者在支撑部32这个结构加强处粘接,受力时会更牢固,不易失效。与现有技术两个尺寸较大的板材直接粘接相比,通过涂胶区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撑部32,底板组件33和电池托架2两者粘接位置不是大面积位置而是局部位置,提高涂胶表面的平整度。另外,支撑部32至少对涂胶区的范围进行限定,实现对胶层厚度和用量的调控,减少胶层的重量和使用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可以是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堆叠的电池、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围成框架,多个堆叠的电池设置于端板和侧板围成的框架;电池组也可以无需成组,即取消端板、侧板,多个电池可以直接堆叠后放置电池箱3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
电池托架(2),所述电池托架(2)包括电池容置腔(22),所述电池容置腔(22)用于容纳所述电池;
电池箱(3),所述电池箱(3)靠近所述电池托架(2)的一侧凸设有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托架(2);
其中,所述电池托架(2)的所述电池容置腔(22)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部(32)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抵接于所述电池托架(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32)之间形成排气通道(31),所述排气通道(31)用于排放所述电池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腔(22)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21)卡接于所述排气通道(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1)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于所述排气通道(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1)位于电池容置腔(22)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腔(22)包括排气结构(221),所述排气结构(221)用于排放所述电池的热量;
其中,所述排气结构(221)连通于所述排气通道(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32)之间,所述排气结构(221)至少部分与所述排气通道(31)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腔(22)设置于一个所述支撑部(32),位于所述支撑部(32)两侧的两个所述排气通道(31)分别连通于所述排气结构(2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容置腔(22)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部(32)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区,所述粘接区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支撑部(32),所述粘接区用于所述电池箱(3)和所述电池托架(2)之间的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排列形成一组电池单元,所述支撑部(32)为长条结构,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电池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支撑部(32)用于承载与所述电池单元中多个所述电池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池容置腔(22)。
CN202221409126.0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电池装置 Active CN217468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9126.0U CN21746863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9126.0U CN21746863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8632U true CN21746863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9126.0U Active CN217468632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8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9533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P2571078B1 (en) Battery module
EP2595238B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compact structure
US885278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attery cell holder
EP3723158B1 (en) Battery module
US8669001B2 (en) Device for combining and housing power storage cells
US1095794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cooling channel, and assembling method and frame assembly thereof
JP201519183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WO2019065152A1 (ja) 拘束部材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2952249A (zh) 电池组
CN21698078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46863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KR20220102950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CN217468645U (zh) 一种电池装置
WO2019065197A1 (ja) 拘束部材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22010921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JP7326705B2 (ja) 蓄電装置
CN217468684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788545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9419323U (zh) 电池组
EP4068479A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improved energy densit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220553550U (zh) 电池装置
US20240178497A1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230104566A1 (en) Battery Module Configured to be Easily Assembled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136922U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