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227U -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227U
CN217467227U CN202220898497.3U CN202220898497U CN217467227U CN 217467227 U CN217467227 U CN 217467227U CN 202220898497 U CN202220898497 U CN 202220898497U CN 217467227 U CN217467227 U CN 217467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optical film
prism structures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84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蔚轩
戴忠勇
吴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光学膜片包含本体、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Description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应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产生较大出光视角的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及使用此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欧盟定义的车用显示器,因考虑到正副驾驶的观看视野角度,故订定有视角规范(Deutsches Flachdisplay Forum),故目前的车载产品规格都参考此规范来设计。
目前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棱镜片主要是用来使光线以正视角的方向集中出光。然而,由于车用显示器装设于视线下方,且中控台(Center Informative Display,CID)需要设计为正副驾驶均能观看。因此视野角规范呈现偏上(上视野角为20度以内,下视野角为15度以内),且左右视野角较为宽广的分布(左右视野角为50度以内),与一般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的视野角需求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虽然可以通过防窥片来缩小视野角,但是防窥片的能量损耗相当大。如果只能透过提高整体辉度,才能让大视角辉度达到期望值,却又有耗电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开发出一种光学膜片,当应用在显示装置时,其符合特定的视野角与辉度,又能达到省电目的,即为本案申请实用新型的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揭露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学膜片与光学膜片组,其可运用在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中,以符合特定的视野角。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学膜片。此光学膜片包含本体、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其中每一个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其中,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排列密度Y与夹角X满足一关系式,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为凹入或凸出于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当一光线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本体中,而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正视方向平行于光学膜片的出光法线,侧视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上述的光学膜片以及膜片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设置在出光面前方。膜片组位于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之间。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膜片。光源包含基板及排列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光学膜片设置在光源前方。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前方。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学膜片组。此光学膜片组包含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具有第一光学面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其中,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且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第二膜片具有第二光学面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其中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且每一第二棱镜结构具有第二延伸方向。其中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排列密度Y与夹角X满足关系式,该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为凹入或凸出于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其中当光线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而从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其中正视方向平行于光学膜片组的出光法线,侧视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光源、上述的光学膜片组以及膜片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出光面前方。膜片组位于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之间。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光源以及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光源包含基板及多个发光单元排列在基板上。光学膜片设置在光源前方。
根据本揭露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前方。
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为Y=(P1-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每一空白部的宽度。
由上述可知,本揭露主要是透过光学膜片或光学膜片组上的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设计,可以把部分直向光转为其他视角方向,藉以提升整体视野范围,不需要增加电流来提高整体辉度,就能符合特定的视野角。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
图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绘示习知的欧盟定义车用显示器的视角规范示意图;
图4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棱镜结构的夹角 (X)与排列密度(Y)的关系曲线图;
图5为分别使用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不同角度与不同排列密度的第一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所产生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的示意图;
图6A为习知的光学膜片的各视角的出光亮度模拟示意图;
图6B为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的各视角的出光亮度模拟示意图;
图7为分别使用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与比较例的光学膜片所模拟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8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
图9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
图10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图11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
图1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主要可应用于如图1与图8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与500中,或是应用于如图9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300中,以增加背光模组200或背光模组300的出光视角。在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200中,光学膜片100设置在光源210的前方。其中,光源210包含基板211以及阵列于基板211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212。藉此,光源210所提供的光线可直接通过光学膜片100,而从光学膜片100出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包含本体110、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20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30。其中,本体110具有第一光学面 111与第二光学面112,第一棱镜结构120设置在第一光学面111上,且第二棱镜结构130设置在第二光学面112上。如图1所示,第一棱镜结构 120具有第一延伸方向D1,第二棱镜结构130具有第二延伸方向D2,其中第一延伸方向D1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D2。藉此,当光线从第一光学面 111进入光学膜片100后,第一棱镜结构120可将部分直向光线转为其他方向的光线,进而使转向后的光线通过第二光学面112上的第二棱镜结构 130出光。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当光线经光学膜片100作用后,一部分的光线(例如光线L1)可通过第一棱镜结构120之间的空白部S1而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光线(例如光线L2)则可经过第一棱镜结构 120的作用而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在此所指的正视方向指光线平行于光学膜片100的法线方向,而侧视方向与正视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更详细地说,该正视方向平行于该光学膜片100的一出光法线,该侧视方向与该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θ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就可以进一步把部分直向光转为其他视角方向,调整水平方向视野角的大小,以扩大视野角,不需要增加电流来提高整体辉度,就能符合特定的视野角与辉度,同时达到省电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120为凸出第一光学面111的条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20亦可为凹入第一光学面111 的条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方向D1与第二延伸方向D2的夹角为90度。另请一并参照图2,图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的局部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20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121与第二侧面122,第一侧面121与第二侧面122 间有夹角X。第一棱镜结构120具有排列密度,且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120之间具有间距P1,且空白部S1具有宽度W1。其中,排列密度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表示如下:Y=(P1-W1)/P1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线经光学膜片100作用后,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光线L2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光线L1出光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 时,也就是需要光学膜片100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为40%以上时,第一棱镜结构120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一关系式:此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请参照图3与表一,图3是绘示习知的欧盟定义车用显示器的视角规范示意图。在一欧盟定义车用显示器的视角规范(Deutsches Flachdisplay Forum)中,为同时考虑到正副驾驶座的观看视角,例如图3所示的区域 A+、区域A与区域B,规定车用显示器的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光线出光量 (也就是区域B的辉度)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光线出光量(也就是区域A+的辉度)的比例至少应大于37.5%。而本实施例采用较欧盟定义车用显示器的视角规范更高的标准,要求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光线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光线出光量的比例大于或等于40%(也就是大于37.5%),故利用本实施例的关系式来设计光学膜片100可扩大出光视角并符合欧盟定义的车用显示器有关辉度的规定。
表一、图3中的各区域的视野角范围与欧盟视角规范
Figure BDA0003602711760000071
另请一并参照图4及图5,其中图4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棱镜结构的夹角(X)与排列密度(Y)的关系曲线图,图5为分别使用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不同角度与不同排列密度的第一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所产生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的示意图。由图 4及图5可知,当需要光学膜片100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为 40%时,可设定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40度且排列密度为54%、或设定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60度且排列密度为43%、或设定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90度且排列密度为33%、或设定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120度且排列密度为59%,以产生特定的出光视角需求。
请同时参照图6A与图6B,图6A为习知的光学膜片的各视角的出光亮度模拟示意图,图6B为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的各视角的出光亮度模拟示意图。比起图6A的习知的光学膜片的亮度模拟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到图6B的实施例的深色区域会分离成两个区域,降低正视角出光亮度以减少正视角出光能量耗损,并提升正、副驾驶座的侧视角亮度,至于一般棱镜片或未符合关系式的膜片比较例,都无法将深色区域分离成两个区域,不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揭露并不限于上述角度与排列密度,利用本揭露的关系式即可依照出光量的比例需求来计算出对应的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与排列密度。举例而言,图4中的曲线表示当光学膜片100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等于40%时,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与排列密度的关系曲线。此曲线以上的范围表示较高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所对应的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与排列密度的关系。以夹角X 为90度的点为例,当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90度时,排列密度为 33%,此时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为40%。当需要较高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时,则可以在第一棱镜结构120的夹角X为90 度的相同条件下,透过增加第一棱镜结构120的排列密度,例如将排列密度设定成大于33%,即可达到增加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的目的。
另请参照图7,图7为分别使用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 与比较例的光学膜片所模拟的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比较例的光学膜片为一般单面棱镜片。由图7可知,当光线通过一般单面棱镜片而出光后,出光视角范围在-40度至+40之间具有较高的出光量;而光线通过本揭露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而出光后,虽然从光学膜片100出光的正视角范围在-30度至+30之间的亮度,相对于比较例的光学膜片的出光正视角亮度来得低,但在超过-40度至+40以外的范围的视角位置出光量则明显提高,例如-50度与+50度视角范围的相对亮度从0.3增加至0.5。这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能够降低正视角出光亮度以减少正视角出光能量耗损,并提升正、副驾驶座的侧视角亮度,以满足车用显示器的使用需求。
另请参照图8,图8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500包含光源 210、扩散膜510、扩散板520以及光学膜片100。在图8所示的背光模组 500中,光学膜片100设置在光源210的前方。扩散膜510与扩散板520 设置在光源210与光学膜片100之间。藉此,光源210所提供的光线可通过扩散膜510与扩散板520,再进入光学膜片100中,而经由光学膜片 100作用形成广视角出光。
另请参照图9,图9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100亦可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300中。其中,背光模组300包含光源310、导光板 320、膜片组330以及光学膜片100。其中,光源310邻设于导光板320的入光面321,光学膜片100设置在导光板320的出光面322的前方。膜片组330设置在导光板320与光学膜片100之间。藉此,光源310所提供的光线可进入导光板320而形成面光源出光后,可通过膜片组330,再进入光学膜片100中,而经由光学膜片100作用形成广视角出光。
另请参照图10,其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400包含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200 以及显示面板410。显示面板410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前方。藉此,显示装置400透过背光模组200中的光学膜片100的设计,同样达到降低正视角出光量并增加侧视角出光量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200应用于显示装置4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前述其他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例如图9所示的背光模组300)均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产生同样的扩大视角的效果。
请参照图11,其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组600主要可应用于如图11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700中,或是应用于如图13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800中,以增加背光模组700或背光模组800的出光视角。在图11所示的背光模组700中,光学膜片组600设置在光源710的前方。其中,光源710包含基板711以及阵列于基板711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712。藉此,光源710所提供的光线可直接通过光学膜片组600,而从光学膜片组600出光。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组600包含第一膜片610与第二膜片620。其中,第一膜片610具有第一光学面612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 611,第二膜片620具有第二光学面622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621,第一棱镜结构611设置在第一光学面612上,且第二棱镜结构621设置在第二光学面622上。如图11所示,第一棱镜结构611具有第一延伸方向D1,第二棱镜结构621具有第二延伸方向D2,其中第一延伸方向D1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D2。藉此,当光线从第一光学面612进入光学膜片组600后,第一棱镜结构611可将部分直向光线转为其他方向的光线,进而使转向后的光线通过第二光学面622上的第二棱镜结构621出光。具体而言,如图11 所示,当光线经光学膜片600作用后,一部分的光线(例如光线L1)可通过第一棱镜结构611之间的空白部S2而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光线(例如光线L2)则可经过第一棱镜结构611的作用而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在此所指的正视方向指光线平行于光学膜片组600的法线方向,而侧视方向与正视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其中。更详细地说,该正视方向平行于光学膜片组600的一出光法线,侧视方向与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θ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组600 就可以进一步把部分直向光转为其他视角方向,调整水平方向视野角的大小,以扩大视野角,不需要增加电流来提高整体辉度,就能符合特定的视野角与辉度,同时达到省电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棱镜结构611为凸出第一光学面612的条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611亦可为凹入第一光学面612 的条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方向D1与第二延伸方向D2的夹角为90度。另请一并参照图12,图12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的局部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611 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611a与第二侧面611b,第一侧面611a与第二侧面611b间有夹角X。第一棱镜结构611具有排列密度Y,且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棱镜结构611之间具有间距P1,且空白部S2具有宽度W1。其中,排列密度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函数表示如下:Y=(P1-W1)/P1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线经光学膜片组600作用后,从侧视方向出光的光线L2出光量与从正视方向出光的光线L1出光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 时,也就是需要光学膜片组600的侧视出光量与正视出光量的比例为40%以上时,第一棱镜结构611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一关系式︰此关系式为Y≥ 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另请参照图13,图13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片组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膜片组600亦可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800中。其中,背光模组800包含光源810、导光板820、膜片组830以及光学膜片组600。其中,光源810邻设于导光板820的入光面821,光学膜片600设置在导光板820的出光面822的前方。膜片组830设置在导光板820与光学膜片600之间。藉此,光源810 所提供的光线可进入导光板820而形成面光源出光后,可通过膜片组 830,再进入光学膜片组600中,而经由光学膜片组600作用形成广视角出光。
另请参照图14,其是绘示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900包含如图11所示的背光模组 700以及显示面板910。显示面板910设置在背光模组700的前方。藉此,显示装置900透过背光模组700中的光学膜片组600的设计,同样达到降低正视角出光量并增加侧视角出光量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以图11所示的背光模组700应用于显示装置9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前述其他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例如图13 所示的背光模组800)均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产生同样的扩大视角的效果。
由上述本揭露实施方式可知,本揭露主要是透过光学膜片或光学膜片组上的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设计,可以把部分直向光转为其他视角方向,藉以提升整体视野范围,不需要增加电流来提高整体辉度,就能符合特定的视野角。另一方面,亦可应用本揭露的关系式来设计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的角度变化与排列密度,以符合不同车载显示装置的视角需求。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学膜片
110:本体
111:第一光学面
112:第二光学面
120:第一棱镜结构
121:第一侧面
122:第二侧面
130:第二棱镜结构
200:背光模组
210:光源
211:基板
212:发光单元
300:背光模组
310:光源
320:导光板
321:入光面
322:出光面
330:膜片组
400:显示装置
410:显示面板
500:背光模组
510:扩散膜
520:扩散板
600:光学膜片组
610:第一膜片
611:第一棱镜结构
611a:第一侧面
611b:第二侧面
612:第一光学面
620:第二膜片
621:第二棱镜结构
622:第二光学面
700:背光模组
710:光源
711:基板
712:发光单元
800:背光模组
810:光源
820:导光板
821:入光面
822:出光面
830:膜片组
900:显示装置
910:显示面板
A:区域
B:区域
A+:区域
D1:第一延伸方向
D2:第二延伸方向
L1:光线
L2:光线
P1:间距
S1:空白部
S2:空白部
W1:宽度
θ:夹角。

Claims (20)

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
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光学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一延伸方向;以及
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二光学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二延伸方向;
其中该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该排列密度Y与该夹角X满足关系式,该关系式为:
Y≥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该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该函数为Y=(P1-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所述多个空白部中的每一者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为凹入或凸出于该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当光线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该本体中,而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该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该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正视方向平行于该光学膜片的出光法线,该侧视方向与该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
光源,邻设于该入光面;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设置在该出光面前方;
膜片组,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导光板之间。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光源,包含基板及排列在该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设置在该光源前方。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的背光模组;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在该背光模组前方。
11.一种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其中:
该第一膜片具有第一光学面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光学面上,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一延伸方向;
该第二膜片具有第二光学面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其中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在该第二光学面上,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以及
其中该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具有排列密度Y,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间有夹角X,其中该排列密度Y与该夹角X满足关系式,该关系式为:
Y≥0.441+0.01249X-3.2875*10-4X2+1.95833*10-6X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之间有空白部,且该排列密度Y根据函数所计算而得,其中该函数为Y=(P1-W1)/P1,其中P1为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W1为所述多个空白部中的每一者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中的每一者为凹入或凸出于该第一光学面的条状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当光线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一者进入,而从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的其中另一者出光后,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正视方向出光,一部分的该光线沿着侧视方向出光,其中从该侧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与从该正视方向出光的出光量的比值大于0.4,包含端点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正视方向平行于该光学膜片组的出光法线,该侧视方向与该出光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包含端点值。
1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
光源,邻设于该入光面;
如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组,设置在该出光面前方;
膜片组,位于该光学膜片组与该导光板之间。
1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光源,包含基板及排列在该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如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组,设置在该光源前方。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8或权利要求19的背光模组;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在该背光模组前方。
CN202220898497.3U 2021-12-21 2022-04-19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4672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5201 2021-12-21
TW110215201 2021-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227U true CN217467227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8497.3U Active CN217467227U (zh) 2021-12-21 2022-04-19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9328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20140376261A1 (en) Back light module
CN102518988B (zh) 背光模块
US1157948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17414A1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238906A1 (zh) 背光结构及lcd显示模组
CN216748370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1134049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7467227U (zh)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70115447A1 (en) Prism sheet and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CN21806473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115764A1 (zh)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635780A (zh)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955885U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60111B2 (en) Backlight for a display having an optical film with first and second prism structures disposed on opposing optical surfaces thereof, or backlight for a display having an optical film set with first and second prism structures disposed on opposing optical films
US20240168217A1 (en) Optical film, optical film se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7847886B2 (en) Parabolic lenticular collimating films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586745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816995U (zh) 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21175204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WO2023206858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4721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2045555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Yagi et al. 14‐3: High Efficiency and Thin Backlight System Using an Advanced Light‐guide with a Multi‐prism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