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3547U -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3547U
CN217463547U CN202220683045.3U CN202220683045U CN217463547U CN 217463547 U CN217463547 U CN 217463547U CN 202220683045 U CN202220683045 U CN 202220683045U CN 217463547 U CN217463547 U CN 217463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lamp plate
pipe
press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30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天焱
张琦
廖程亮
樊华春
徐炜
何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30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3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3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3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分别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的对接件,对接件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二压板,第一管路靠近第一压板一端外向延伸出卡接部,第一压板套设于第一管路上并与卡接部抵靠,第二管路嵌设于第二压板内并与第一管路连通,其中通过对接件,将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进行一百八十度平行对接安装,能够有效降低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内液体流通阻力,进而降低液体对管路内壁的冲击和减缓管路受冲击所产生的震动噪声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管路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管路是指液压系统中传输工作流体的管道。相对于管道而言,管路是一种合理安排的管道系统。因为管路的灵活性,管路常被用于液压系统等靠液体驱动的机械设备。
目前汽车管路通过压板对接时,管路与接管件之间所呈角度为九十度夹角,导致管路内液体每经过管路与压板对接位置时,易对管路弯曲部位产生冲击从而增大流动阻力并导致管路产生震动,引发管路噪声情况,进而增大后续汽车NVH数值,实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路与接管件呈九十度安装,易引发管路噪声情况实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路总成,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管路靠近所述第一压板一端外向延伸出卡接部,所述第一压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上并与所述卡接部抵靠,所述第二管路嵌设于所述第二压板内并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上述,管路总成,通过对接件用于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对接件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套设于第一管路上并与卡接部抵靠,第二管路嵌设于第二压板内并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从而保证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能进行一百八十度平行对接安装,由于其间没有弯曲部位,在进行液体流通时,不会因液体对对接件的内壁产生冲击而增大流动阻力并导致管路产生震动的问题,进而降低液体对管路内壁的冲击和减缓管路受冲击所产生的震动噪声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路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第二接管槽,所述第二接管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压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适配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件为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采用分段式螺栓设计,可提高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压板一端向外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嵌入所述第二接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管槽的内壁向外延伸出限位部,当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限位部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时,所述密封圈挤压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管路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出的管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出的管路总成中对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出的管路总成中对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出的管路总成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7072481000002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7072481000003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管路总成,该管路总成包括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以及分别与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连接的对接件1,对接件1包括第一压板11以及设置在第一压板11一侧的第二压板12,第一管路2靠近第一压板11一端外向延伸出卡接部21,第一压板11套设于第一管路2上并与卡接部21抵靠,第二管路3嵌设于第二压板12内并与第一管路2连通,第二压板12上开设有第二接管槽120,第二接管槽1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22,第二管路3上设有与内螺纹122适配的外螺纹31,第二管路3 与第二压板12螺纹连接,第一压板11上设有第一螺栓孔111,第二压板上设有与第一螺栓孔111适配的第二螺栓孔121,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螺栓件为双头螺栓4,双头螺栓4采用分段式螺栓设计,可提高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连接牢固,卡接部21靠近第二压板12一端向外延伸出连接部22,连接部22用于嵌入第二接管槽120内,第二接管槽120的内壁向外延伸出限位部123,当第二管路3与第二压板12连接至预设位置,第一管路 2与限位部123抵靠,连接部22与第二压板1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3,当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连接时,密封圈13挤压在连接部22与限位部123之间。
在具体实施时,将第一压板11沿第一管路2一端套入至第一管路2另一端卡接部21处进行卡固,同时将第二管路3上的外螺纹31与第二压板12上第二接管槽120内的第二螺栓孔121进行螺纹对接,最后将第二压板12与第一压板 11贴合,并通过双头螺栓4沿第一螺栓孔111旋入第一压板11内至第二螺栓孔 121处并穿出第二压板12,完成对对接件1固定的目的,进而达到快速通过对接件1将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进行固定安装的作用,且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快速对管路组件的拆卸更换和定期围护工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性。
另外,第一管路2靠近第一压板11处向外延伸出卡接部21,且第一压板 11套设与第一管路2上与卡接部21相互抵靠,同时卡接部21靠近第二压板12 一端向外延伸出连接部22,且连接部22用于嵌入第二接管槽120内,第二接管槽120的内壁向外延伸出限位部123,当第二管路3与第二压板12连接至预设位置,第一管路2与限位部123抵靠,达到连通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的目的,使得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之间呈一百八十度平行排列,该方式对现有管路对接时,对接件通常采用九十度对接方式将两侧管路进行交错式对接,且对接安装方式相对本实施例较为麻烦问题做出改进,同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一百八十度管路对接方式,能够有效减缓管路中液体在流通传导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液体在管路中的通畅程度,同时可以理解的,在管路中液体阻力降低后,液体对管路内造成冲击所产生的管路噪声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有效降低管路噪声情况,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程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还包括在通过对接件1固定安装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时,可分别在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之间添加密封圈13(如图3所示),通过密封圈13能够有效确保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在导液过程中,第一压板11与第二压板12连接处有液体溢出,造成漏液现象降低管路组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密封圈13在起到对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进行密封的同时,根据其采用橡胶制成的材料特性,能够对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内起到一定的缓震目的,防止其内部液体传导时与管内结构产生一定冲击,导致管路整体发生轻微震动情况,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管路震动,并配合上述对接件1采用对管路进行一百八十度对接时能够减小噪声,进一步提高对管路使用过程中的减震降噪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管路总成,安装人员可依次将第一压板11套接在第一管路2安装端,将第二压板12套接在第二管路3安装端,之后再将上述两者对接并将双头螺栓4插入第一压板11上的第一螺栓孔111至第二压板12上的第二螺栓孔121内,完成对对接件1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之间的安装工作,安装方式简单快捷,且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定期对对接件1进行拆卸围护或更换管路部件工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性,同时通过对接件1 将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进行一百八十度对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第一管路2 与第二管路3内液体流通阻力,进而降低液体对管路内壁的冲击和减缓管路受冲击所产生的震动噪声的目的,最后在配合设置在对接件1中间的密封圈13,能够起到对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进行密封的同时,根据其采用橡胶制成的材料特性,能够对第一管路2与第二管路3内起到一定的缓震目的,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一侧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管路靠近所述第一压板一端外向延伸出卡接部,所述第一压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上并与所述卡接部抵靠,所述第二管路嵌设于所述第二压板内并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第二接管槽,所述第二接管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压板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适配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件为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采用分段式螺栓设计,可提高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牢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压板一端向外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嵌入所述第二接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槽的内壁向外延伸出限位部,当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限位部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时,所述密封圈挤压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总成。
CN202220683045.3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7463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045.3U CN21746354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3045.3U CN21746354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3547U true CN217463547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3045.3U Active CN21746354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3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63547U (zh) 一种管路总成及汽车
WO2023035847A1 (zh) 防拆连接件
CN203784324U (zh) 空调截止阀
CN210830865U (zh) 柔性卡箍式离心排水管安装结构
CN203517054U (zh) 一种h管的斜接管的连接结构
CN2921524Y (zh) 内螺纹变径接头
CN202065588U (zh) 一种卡套式等径管件弯头
CN203857156U (zh) 连接阀
CN205716105U (zh) 一种卡套接头装置
CN209587419U (zh) 一种带法兰盘接头
CN201162896Y (zh) 铝塑管接头
CN216923526U (zh) 一种钢管清洗用快速安装过渡接头
CN218178189U (zh) 沟槽式快速连接消防管件接头
CN216643367U (zh) 管件接头组件
CN209569427U (zh) 一种粉尘收集管接头
CN210219008U (zh) 一种高密封贴合排气管
CN214222286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模块式水管接头结构
CN217482276U (zh) 一种用于阀管加强密封性的管接件
CN212616602U (zh) 一种止回阀的多种连接结构
CN211501965U (zh) 一种石油储运管道用连接装置
CN220706700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连接装置
CN214037251U (zh) 一种暖通用管道连接装置
CN211525746U (zh) 一种气密性好的硅胶密封圈
CN216382963U (zh) 发动机进气管弹性密封结构
CN212584462U (zh) 一种组合式pvc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