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3111U - 差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3111U
CN217463111U CN202221330668.9U CN202221330668U CN217463111U CN 217463111 U CN217463111 U CN 217463111U CN 202221330668 U CN202221330668 U CN 202221330668U CN 217463111 U CN217463111 U CN 217463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gear
final driven
bolt
differential case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06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藤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3306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3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3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3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装置。该差速装置具备在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最终从动齿轮、与最终从动齿轮连接的差速箱、被差速箱支撑的小齿轮轴、被小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的小齿轮、及与小齿轮啮合的同时与驱动轴连接的侧齿轮,最终从动齿轮叠合在差速箱上设置的法兰部上,通过从最终从动齿轮上形成的螺栓孔插入并拧入到差速箱的法兰部上形成的螺栓孔中的螺栓,差速箱与最终从动齿轮被紧固连接,最终从动齿轮的与螺栓的头部相抵接的座面被构成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的径向内侧越向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基于上述结构,将最终从动齿轮与差速箱紧固的螺栓不会发生松动。

Description

差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设置有差速装置。该差速装置用于在允许左右驱动轮间的旋转差的同时向各驱动轮传递驱动力。
差速装置包括最终从动齿轮、差速箱、小齿轮轴、一对小齿轮、及一对侧齿轮。
最终从动齿轮在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绕水平轴旋转。差速箱与最终从动齿轮连接,随着最终从动齿轮的旋转而绕水平轴旋转。小齿轮轴被固定在差速箱上,并在与差速箱的旋转轴心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各小齿轮分别设置于小齿轮轴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并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小齿轮轴上。各侧齿轮与各小齿轮相啮合的同时与驱动轴连接。由此,在因车辆转弯等而左右驱动轮间产生旋转差时,各小齿轮在绕水平轴旋转的差速箱的内部朝着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各侧齿轮间产生旋转差。其结果,在各驱动轴间产生旋转差。
作为最终从动齿轮与差速箱之间的连接结构,最终从动齿轮叠合在差速箱上设置的法兰部上、并由螺栓紧固。更详细而言,最终从动齿轮叠合在差速箱的法兰部上、且在差速箱的法兰部上形成的螺栓孔与在最终从动齿轮上形成的螺栓孔位置对齐,在此状态下,从最终从动齿轮的螺栓孔插入并拧入到差速箱的法兰部上的螺栓孔中的螺栓将最终从动齿轮与差速箱紧固连接。
对于差速装置而言,不能让螺栓因作用于最终从动齿轮的驱动力的变动而松动。为了避免螺栓松动,可以考虑增大螺栓的紧固轴力、或使用专门的松动防止部件。但是,为了增大紧固轴力,需要用高强度材料来制作差速箱和最终从动齿轮,从而会使造价高腾。另外,在使用专门的松动防止部件的情况下,结构会变得复杂,因而缺乏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最终从动齿轮与差速箱紧固连接的螺栓不会发生松动且结构简单的差速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装置,该差速装置具备在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最终从动齿轮、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连接的差速箱、被所述差速箱支撑的小齿轮轴、被所述小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的小齿轮、及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同时与驱动轴连接的侧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叠合在所述差速箱上设置的法兰部上,通过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上形成的螺栓孔插入并拧入到所述差速箱的所述法兰部上形成的螺栓孔中的螺栓,所述差速箱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被紧固连接,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抵接的座面被构成为,越靠近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径向内侧越向所述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差速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将最终从动齿轮与差速箱紧固的螺栓发生松动。具体而言,由于最终从动齿轮的与螺栓的头部相抵接的座面为越靠近径向内侧越向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的倾斜面,所以,施加于最终从动齿轮的驱动力成为朝着将螺栓拧紧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施加在螺栓上,从而能够防止螺栓松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差速装置中,较佳为,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所述座面被构成为,其内周缘(径向内侧的端缘)的位置相对于其外周缘(径向外侧的端缘)的位置向所述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了1.3mm~0.3mm。
基于该结构,最终从动齿轮的座面的倾斜度在较小的范围内,因而,既能有效地发挥防止螺栓松动的效果,又不会导致最终从动齿轮的座面与螺栓的头部之间在内周侧(最终从动齿轮的径向内侧)附近产生较大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差速装置中的差速箱及最终从动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差速装置中的差速箱及最终从动齿轮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最终从动齿轮在图3中的IV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最终从动齿轮的示意图(与图4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1的截面图。图1中,箭头FR表示车身前侧,箭头HR表示车宽度方向的右侧,箭头HL表示车宽度方向的左侧。
如图1所示,差速装置1包括最终从动齿轮7、差速箱6、小齿轮轴10、一对小齿轮9、及一对侧齿轮8。差速装置1被径向轴承3可旋转地支撑在外部壳体2上。
最终从动齿轮7在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绕水平轴旋转。差速箱6与最终从动齿轮7通过多个螺栓B连接,随着最终从动齿轮7的旋转而绕水平轴旋转。在差速箱6中的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圆筒形的内侧部61、内侧部62。在内侧部61、内侧部62各自的外周侧,分别配置有径向轴承3;在内侧部61、内侧部62各自的内周侧分别插有驱动轴4。该驱动轴4的内端部分别与侧齿轮8花键嵌合。此外,在各驱动轴4与外部壳体2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件5。侧齿轮8经由止推垫圈11分别可旋转地配置在差速箱6的左右的内侧部61、内侧部62的安装根部侧。
小齿轮轴10被固定在差速箱6上,并在与差速箱6的旋转轴心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两个小齿轮9分别被设置于小齿轮轴1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齿轮轴10上。两个侧齿轮8分别与两个小齿轮9相啮合的同时与两个驱动轴4连结。这样,在因车辆转弯等而左右驱动轮间产生旋转差时,两个小齿轮9在绕水平轴旋转的差速箱6的内部朝着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在两个侧齿轮8间产生旋转差。其结果,在两个驱动轴4间产生旋转差。
图2是差速箱6和最终从动齿轮7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差速箱6和最终从动齿轮7的截面图(差速箱6与最终从动齿轮7组装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最终从动齿轮7具备齿轮部71、及在该齿轮部71的内周侧形成的环部72。环部72的厚度尺寸(径向厚度尺寸,即,与最终从动齿轮7的旋转轴心X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小于齿轮部71的厚度尺寸。
最终从动齿轮7与差速箱6之间通过多个螺栓B相连。作为最终从动齿轮7与差速箱6之间的连接结构,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叠合在差速箱6上设置的法兰部63上、并由螺栓紧固。更详细而言,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叠合在差速箱6的法兰部63上、且在差速箱6的法兰部63上形成的螺栓孔64与在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上形成的螺栓孔73位置对齐,在此状态下,从最终从动齿轮7的螺栓孔73穿入并拧入差速箱6的法兰部63上的螺栓孔64中的螺栓B将最终从动齿轮7与差速箱6紧固连接。
图4是表示最终从动齿轮7在图3中的IV部分的示意图。图4中左侧为车身前侧。如图4所示,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的与螺栓B的头部B1(图4中用虚线表示)相抵接的座面74被构成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7的径向内侧越向螺栓B的插入方向(图4中的上方)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因而,从动齿轮7的环部72的座面74中,内周缘(远离齿轮部71的一侧的周缘)的位置相对于外周缘(与齿轮部71相连接的一侧的周缘)的位置向螺栓B的插入方向后退了尺寸T。T例如可在1.3mm~0.3mm的范围内,根据环部72的径向尺寸而具体设定。这样,座面74虽为倾斜面,但其倾斜角度非常小。
由于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的座面74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7的径向内侧越向螺栓B的插入方向后退地倾斜、且倾斜角度很小的倾斜面,所以当螺栓B被插入到螺栓孔73内并被拧入到差速箱6的法兰部63上形成的螺栓孔64内之后,座面74会略微倾斜于螺栓B的头部B1的与座面74相向的面。因而,螺栓B的头部B中,靠近齿轮部71侧的部分会紧紧顶着座面74,而远离齿轮部71侧的部分与座面74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换言之,螺栓B作用于座面74的紧固力不是均匀的,而是越靠近齿轮部71侧越大。其结果,能够防止因施加于最终从动齿轮7上的驱动力的变动而引起螺栓B松动。该结果通过实验也得到了验证。能够获得这种效果的理由是,由于座面74为倾斜面,所以,施加于最终从动齿轮7的驱动力成为朝着将螺栓B拧紧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施加在螺栓B上。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防止螺栓B松动的效果。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最终从动齿轮的示意图(与图4对应)。图5所示的最终从动齿轮a的环部b的与螺栓c的头部c1(图5中的虚线所示)相抵接的座面d被构成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a的径向外侧越向螺栓c的插入方向(图5中的上方)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因此,最终从动齿轮a的环部b的座面d的外周缘的位置相对于内周缘的位置向螺栓c的插入方向后退了尺寸t。
采用上述比较例的最终从动齿轮a的情况下,螺栓c作用于座面d的紧固力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a的齿轮部侧越小。其结果,施加于最终从动齿轮a的驱动力的变动会引起螺栓c松动。这一结果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其理由是,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施加于最终从动齿轮a的驱动力会成为朝着将螺栓c拧松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施加在螺栓c上。
如上所述,通过将最终从动齿轮7的环部72的座面74构成为,越靠近最终从动齿轮7的径向内侧越向螺栓B的插入方向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B松动。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可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将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的差速装置1中,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将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车辆(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差速装置。

Claims (2)

1.一种差速装置,具备在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最终从动齿轮、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连接的差速箱、被所述差速箱支撑的小齿轮轴、被所述小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的小齿轮、及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同时与驱动轴连接的侧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从动齿轮叠合在所述差速箱上设置的法兰部上,通过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上形成的螺栓孔插入并拧入到所述差速箱的所述法兰部上形成的螺栓孔中的螺栓,所述差速箱与所述最终从动齿轮被紧固连接,
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抵接的座面被构成为,越靠近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径向内侧越向所述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地倾斜的倾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所述座面被构成为,其内周缘的位置相对于其外周缘的位置向所述螺栓的插入方向后退了1.3mm~0.3mm。
CN202221330668.9U 2022-05-30 2022-05-30 差速装置 Active CN217463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0668.9U CN21746311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差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0668.9U CN21746311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差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3111U true CN217463111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0668.9U Active CN21746311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差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3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329430B2 (en) Final drive mounted motor for track-type tractor
US20060027434A1 (en) Positive clutch with staggered teeth height
US7717678B2 (en) Spindle with overmolded bushing
CN102269210A (zh) 主轴螺帽
CN100471747C (zh) 带式电动转向装置
CA2574465A1 (en) Ribbed cover for drive axle housing
CN217463111U (zh) 差速装置
DE102013202439A1 (de) Fahrzeug-Antriebssystem
JP2013160290A (ja) 終減速装置の組立方法及び治具
EP4305286A1 (fr) Ensemble comprenant des unites de régulation de fluid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20325037A1 (en) Helical gea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H0650396A (ja) 差動機組立体
JP5250942B2 (ja) 車輪用転がり軸受装置
US7708526B2 (en) Propelle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spindle with fins and overmolded bushing
US20200039619A1 (en) Propeller Assembly With Hub Structure Which Reduces Gear Noise During Operation
US9410598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machine
EP3782264B1 (fr) Ensemble statorique
JP6711298B2 (ja) デフケース組立体
CN217056226U (zh) 差速装置
US11959537B2 (en) Differential assembly
US11156283B2 (en) Vehicle drivetrain differential assembly
CN220956703U (zh) 一种变速器输出轴处的单向回转防松结构
KR100620814B1 (ko) 차동장치
JP2018141506A (ja) 締結構造、締結方法、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8386733A (zh) 具有驱动小齿轮和预加载螺母的车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