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1019U -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1019U
CN217461019U CN202221633470.8U CN202221633470U CN217461019U CN 217461019 U CN217461019 U CN 217461019U CN 202221633470 U CN202221633470 U CN 202221633470U CN 217461019 U CN217461019 U CN 217461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eel plate
outer sleeve
cross
restrained b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34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好
宫海
尹雷
郭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u Fabricated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ju Fabricated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ju Fabricated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ju Fabricated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34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1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1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1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外套筒位于底板一端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摩擦阻尼器,位于外套筒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个摩擦阻尼器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加强板相连,摩擦阻尼器包括固定钢板、外部钢板及滑动板体,固定钢板与外套筒的外壁相连,固定钢板远离底板一端通过垫板与外部钢板相连,固定钢板及外部钢板之间且靠近底板一端活动设置有滑动板体,固定钢板及外部钢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还穿设于滑动板体的长圆孔,滑动板体与底板相连,该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扩大减震支撑的抗震范围,小震作用下由摩擦阻尼部分吸收地震能量,摩擦阻尼部分屈服后由屈曲约束支撑部分起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用的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大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即使是等级较低的地震也会造成房屋不同程度的破损。作为做常见的耗能装置,屈曲约束支撑克服了传统支撑受压时易发生屈曲的缺点,在拉压双向外力下均能达到屈服,且滞回曲线饱满。但标准屈曲约束支撑只能在中震和大震情况下吸收地震能量,在小震微位移情况下仍处于弹性阶段,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提出双阶屈曲约束支撑来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扩大减震支撑的抗震范围,小震作用下由摩擦阻尼部分吸收地震能量,摩擦阻尼部分屈服后由屈曲约束支撑部分起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屈曲约束支撑及摩擦阻尼器;
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外套筒、芯板、十字端板、封堵板及混凝土填充料,所述外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外套筒内部设置有芯板,所述外套筒内部还填充有混凝土填充料,所述芯板两端均设置有十字端板,所述芯板两端的十字端板分别穿设于外套筒两端的封堵板,其中一个所述十字端板且远离芯板一端与底板相连,所述外套筒位于底板一端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摩擦阻尼器,位于外套筒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个所述摩擦阻尼器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加强板相连,所述加强板与外套筒的内壁相接;
所述摩擦阻尼器包括固定钢板、外部钢板及滑动板体,所述固定钢板与外套筒的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钢板远离底板一端通过垫板与外部钢板相连,所述固定钢板及外部钢板之间且靠近底板一端活动设置有滑动板体,所述滑动板体开设有长圆孔,所述固定钢板、垫板及外部钢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所述固定钢板及外部钢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还穿设于滑动板体的长圆孔,所述滑动板体与底板相连。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中,所述封堵板开设有十字孔,所述十字端板与十字孔配合。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中,靠近底板一端的所述十字端板与对应的封堵板焊接,远离底板一端的所述十字端板与对应的封堵板通过发泡剂进行封堵。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中,所述固定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套筒相连。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中,所述底板与对应的十字端板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中,所述滑动板体位于同一直线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长圆孔,所述定位螺栓与长圆孔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以保证滑动板体稳定的沿两个对应的定位螺栓移动,保证其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扩大减震支撑的抗震范围,小震作用下由摩擦阻尼部分吸收地震能量,摩擦阻尼部分屈服后由屈曲约束支撑部分起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效果。
(2)摩擦阻尼器为新增结构,可直接安装在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上,适用性及便捷性大大提高。
(3)摩擦阻尼器主要由固定板、外部钢板及滑动板体构成,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中标识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附图4中标识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附图4中截面A-A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附图4中截面B-B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附图4中截面C-C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附图4中截面D-D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套筒1、芯板2、十字端板3、封堵板4、混凝土填充料5、底板6、加强板7、固定钢板8、外部钢板9、滑动板体10、垫板11、固定螺栓12、定位螺栓13、长圆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屈曲约束支撑及摩擦阻尼器;
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外套筒1、芯板2、十字端板3、封堵板4及混凝土填充料5,外套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板4,外套筒1内部设置有芯板2,外套筒1内部还填充有混凝土填充料5,芯板2两端均设置有十字端板3,芯板2两端的十字端板3分别穿设于外套筒1两端的封堵板4,封堵板4开设有十字孔,十字端板3与十字孔配合,其中一个十字端板3且远离芯板2一端与底板6相连,底板6与对应的十字端板3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靠近底板6一端的十字端板3与对应的封堵板4焊接,远离底板6一端的十字端板3与对应的封堵板4通过发泡剂进行封堵,外套筒1位于底板6一端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摩擦阻尼器,位于外套筒1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个摩擦阻尼器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加强板7相连,加强板7与外套筒1的内壁相接;摩擦阻尼器包括固定钢板8、外部钢板9及滑动板体10,固定钢板8与外套筒1的外壁相连,固定钢板8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套筒1相连,固定钢板8远离底板6一端通过垫板11与外部钢板9相连,固定钢板8及外部钢板9之间且靠近底板6一端活动设置有滑动板体10,滑动板体10开设有长圆孔14,固定钢板8、垫板11及外部钢板9通过固定螺栓12相连,固定钢板8及外部钢板9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定位螺栓13,定位螺栓13还穿设于滑动板体10的长圆孔14,滑动板体10位于同一直线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长圆孔14,定位螺栓13与长圆孔14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滑动板体10与底板6相连。
组装方法及使用原理:将芯板2两端分别设置十字端板3,十字端板3即是在芯板2两端设置横板以得到十字形结构的端板。将其中一个封堵板4焊接在外套筒1一端,将十字端板3穿过该封堵板4,随后将混凝土填充料5填充到外套筒1内,再盖上另一个封堵板4,并将后一个封堵板4与另一端的十字端板3配合。待混凝土填充料5凝固后,将其中一端的十字端板3与封堵板4焊接,另一端的十字端板3与封堵板4通过发泡剂进行封堵。接着将十字端板3与封堵板4焊接一端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焊接固定钢板8,在将固定钢板8两侧通过加强板7相连。随后将垫板11及外部钢板9通过固定螺栓12与固定钢板8相连,同时将滑动板体10放置于固定钢板8和外部钢板9之间,将定位螺栓13穿过外部钢板9、滑动板体10的长圆孔14并与固定钢板8相连,此时,滑动板体10可沿定位螺栓13前后移动。最后将底板6与对应一端的十字端板3焊接,再将滑动板体10与底板6焊接,完成组装。使用时,将底板6及远离底板6一端的十字端板3分别焊接在对应位置,实现支撑。震动过程中,由于滑动板体10不直接与外套筒1硬性连接,因此,小震作用下由摩擦阻尼部分吸收地震能量。外套筒1及芯板2作为传统支撑,作为其中一阶屈曲约束支撑,新增的摩擦阻尼器则作为另一阶屈曲约束支撑,固为双阶屈曲约束支撑。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扩大减震支撑的抗震范围,小震作用下由摩擦阻尼部分吸收地震能量,摩擦阻尼部分屈服后由屈曲约束支撑部分起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效果;摩擦阻尼器为新增结构,可直接安装在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上,适用性及便捷性大大提高;摩擦阻尼器主要由固定钢板8、外部钢板9及滑动板体10构成,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组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屈曲约束支撑及摩擦阻尼器;
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外套筒(1)、芯板(2)、十字端板(3)、封堵板(4)及混凝土填充料(5),所述外套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堵板(4),所述外套筒(1)内部设置有芯板(2),所述外套筒(1)内部还填充有混凝土填充料(5),所述芯板(2)两端均设置有十字端板(3),所述芯板(2)两端的十字端板(3)分别穿设于外套筒(1)两端的封堵板(4),其中一个所述十字端板(3)且远离芯板(2)一端与底板(6)相连,所述外套筒(1)位于底板(6)一端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设置有摩擦阻尼器,位于外套筒(1)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个所述摩擦阻尼器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加强板(7)相连,所述加强板(7)与外套筒(1)的内壁相接;
所述摩擦阻尼器包括固定钢板(8)、外部钢板(9)及滑动板体(10),所述固定钢板(8)与外套筒(1)的外壁相连,所述固定钢板(8)远离底板(6)一端通过垫板(11)与外部钢板(9)相连,所述固定钢板(8)及外部钢板(9)之间且靠近底板(6)一端活动设置有滑动板体(10),所述滑动板体(10)开设有长圆孔(14),所述固定钢板(8)、垫板(11)及外部钢板(9)通过固定螺栓(12)相连,所述固定钢板(8)及外部钢板(9)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定位螺栓(13),所述定位螺栓(13)还穿设于滑动板体(10)的长圆孔(14),所述滑动板体(10)与底板(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4)开设有十字孔,所述十字端板(3)与十字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靠近底板(6)一端的所述十字端板(3)与对应的封堵板(4)焊接,远离底板(6)一端的所述十字端板(3)与对应的封堵板(4)通过发泡剂进行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板(8)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套筒(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与对应的十字端板(3)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体(10)位于同一直线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长圆孔(14),所述定位螺栓(13)与长圆孔(14)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
CN202221633470.8U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Active CN217461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3470.8U CN217461019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3470.8U CN217461019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1019U true CN21746101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3470.8U Active CN217461019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1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5645U (zh) 一种抗震钢梁结构
CN213626139U (zh) 一种弹性减震效果好的建筑钢结构
CN217461019U (zh) 一种双阶屈曲约束支撑
CN210914870U (zh) 一种高稳定性环保电梯导轨支架
CN21977293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底部加固装置
CN110145155B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机构及其生产方法
CN21159716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110761338B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结构
CN21588869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组合隔震减震设计结构
CN210014977U (zh) 一种全自动抗折抗压检测设备
CN212533702U (zh) 一种隔震桥梁支架
CN215564709U (zh) 一种建筑增层抗震改造装置
CN209989940U (zh) 一种建筑施工钢结构支撑梁
CN220620549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底座
CN201635178U (zh) 拉压组合减震隔震部件
CN220486804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建筑结构
CN212153474U (zh) 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
CN111719800B (zh) 一种绿色节能混凝土预制外墙与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217837988U (zh) 一种电梯用缓冲桩
CN217631594U (zh) 一种具有抗震减震机构的房屋建筑
CN215369008U (zh) 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
CN213576401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支撑装置
CN218374515U (zh) 一种高层抗震阻尼器
CN220580249U (zh) 一种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
CN21453125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Jianhao

Inventor after: Gong Hai

Inventor after: Yin Lei

Inventor after: Lu Jiahui

Inventor before: Guo Jianhao

Inventor before: Gong Hai

Inventor before: Yin Lei

Inventor before: Guo Jia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