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0856U -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0856U
CN217450856U CN202221518176.2U CN202221518176U CN217450856U CN 217450856 U CN217450856 U CN 217450856U CN 202221518176 U CN202221518176 U CN 202221518176U CN 217450856 U CN217450856 U CN 217450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type
funnel
sieve
net bag
flexible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81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智成
孙涛
王蒙
蔡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81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0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0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0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具体涉及底栖生物筛选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上下依次分布有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网兜、第二柔性网兜、第三柔性网兜,所述第一柔性网兜设在第二漏斗型套筛上方,所述第二柔性网兜设在第三漏斗型套筛上方,两个支撑杆之间底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开设有漏斗型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使底栖动物更加容易被筛选出来,可直接获集中取底栖动物,节约了人力,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同时使得泥土底栖混合物在底栖动物筛选时更加快捷高效,避免造成作业环境受到清洗泥污的污染。

Description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栖生物筛选领域,具体涉及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估计,从而为水体中鱼类的增养殖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6-2007,在获取海洋底栖动物样品的过程中,需要将含有底栖动物的底质沉积物经过套筛滤洗。套筛由3件筛子组成,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网目为:上层2.0mm~5.0mm,中层1.0mm,底层0.5mm)。使用时,将套筛放置好,内放置由采泥器采集到的底质沉积物,再使用经过过滤的海水冲洗沉积物,沉积物随着海水的冲洗逐步经过筛网,依据网目的不同大小,依次保留大小不同的底栖动物和残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集上来的底质泥土,一般粘度较大,杂质较多;现场冲洗的过程中,需要人不断的手动去筛动和搅动均匀,含水泥土重量较重,操作过程中容易损耗体力;泥水冲刷流出易于污染作业环境;在冲洗完毕后,底栖动物会随机分布在网中,与杂质混合进行夹取时易造成遗漏。
在市场上目前应用的传统套筛中,使用较为费时费力;在实际的出海调查过程中,由于海浪等颠簸等因素,现场挑取底栖动物,易导致操作人员身体不适,还容易破坏和遗漏底栖动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底栖动物获取的筛选装置,使底栖动物更加容易被筛选出来,可直接获集中取底栖动物,节约了人力,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同时使得泥土底栖混合物在底栖动物筛选时更加快捷高效,避免造成作业环境受到清洗泥污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上下依次分布有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网兜、第二柔性网兜、第三柔性网兜,所述第一柔性网兜设在第二漏斗型套筛上方,所述第二柔性网兜设在第三漏斗型套筛上方,将沉积物倒入第一漏斗型套筛中,随着水流的冲洗,底栖动物随着个体大小依次会汇聚在不同网目规格的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的漏斗口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与两个支撑杆均通过第一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与第一柔性网兜、第二漏斗型套筛与第二柔性网兜、第三漏斗型套筛与第三柔性网兜均通过第二连接机构连接,便于三个套筛及三个柔性网兜的拆装。
两个支撑杆之间底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底座设在第三柔性网兜下方,所述底座顶端开设有漏斗型排污口,所述底座底端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一端连接至漏斗型排污口底端且与漏斗型排污口内部连通,所述排污管另一端延伸出底座外侧,底座用于排污。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且第一柔性网兜、第二柔性网兜、第三柔性网兜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环,三个第一连接机构上的三个固定环上下依次分布且均固定在两个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第二漏斗型套筛、第三漏斗型套筛顶端外侧均固定设有与固定环适配的连接环,且三个固定环分别套设在三个连接环外侧,所述固定环与连接环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便于套筛的拆装。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内螺纹环和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设在内螺纹环外侧且与内螺纹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与第一柔性网兜间第二连接机构的内螺纹环与第一漏斗型套筛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上的外螺纹环与第一柔性网兜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斗型套筛与第二柔性网兜间第二连接机构的内螺纹环与第二漏斗型套筛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上的外螺纹环与第二柔性网兜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漏斗型套筛与第三柔性网兜间第二连接机构的内螺纹环与第三漏斗型套筛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上的外螺纹环与第三柔性网兜顶端固定连接,螺纹连接便于柔性网兜的拆装。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上固定设有阀门,且阀门设在底座外侧,所述底座底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排污管的安装槽,冲洗时的污水直接落在底座的漏斗型排污口中,打开阀门,污水可从排污管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将沉积物倒入第一漏斗型套筛中,随着水流的冲洗,底栖动物随着个体大小依次会汇聚在不同网目规格的三个套筛的漏斗口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由于套筛采用漏斗型设计,可以快速将沉积物汇集,冲洗时更加方便高效,使底栖动物更加容易被筛选出来,节约了人力,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2、本实用新型通过每一个柔性网兜均可直接拆卸,直接收获所需底栖动物样本,简单实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用于排污的底座,减少了冲洗时的污水污染作业环境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总体具有成本低,可维护性好,实用性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人工挑选底栖动物时的多种问题,具有成本低,易于更换,节约人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漏斗型套筛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漏斗型套筛与第一柔性网兜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底座、固定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杆、2第一漏斗型套筛、3第二漏斗型套筛、4第三漏斗型套筛、5第一柔性网兜、6第二柔性网兜、7第三柔性网兜、8第一连接机构、9第二连接机构、10底座、11漏斗型排污口、12排污管、13固定环、14连接环、15内螺纹环、16外螺纹环、17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1,两个支撑杆1之间上下依次分布有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与国标一致,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所述第一柔性网兜5设在第二漏斗型套筛3上方,所述第二柔性网兜6设在第三漏斗型套筛4上方。
使用时装置时,将沉积物倒入第一漏斗型套筛2中,随着水流的冲洗,底栖动物随着个体大小依次会汇聚在不同网目规格的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的漏斗口处中心位置,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采用漏斗型设计,可以快速将沉积物汇集,冲洗时更加方便高效。
为了便于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的拆卸清洗或更换,如图1-2所示,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两个支撑杆1均通过第一连接机构8连接,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机构8包括固定环13,三个第一连接机构8上的三个固定环13上下依次分布且均固定在两个支撑杆1之间,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顶端外侧均固定设有与固定环13适配的连接环14,且三个固定环13分别套设在三个连接环14外侧,所述固定环13与连接环14螺纹连接,旋转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即可分别将三者取下,方便三者清洗或更换,操作简单。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与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漏斗型套筛3与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第三柔性网兜7均通过第二连接机构9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机构9包括内螺纹环15和外螺纹环16,所述外螺纹环16设在内螺纹环15外侧且与内螺纹环15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与第一柔性网兜5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一漏斗型套筛2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一柔性网兜5顶端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柔性网兜5与第一漏斗型套筛2间的拆装。
所述第二漏斗型套筛3与第二柔性网兜6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二漏斗型套筛3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二柔性网兜6顶端固定连接,便于第二柔性网兜6与第二漏斗型套筛3间的拆装。
所述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第三柔性网兜7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三漏斗型套筛4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三柔性网兜7顶端固定连接,便于第三柔性网兜7与第三漏斗型套筛4间的拆装。
将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上的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旋转取下,即可收获不同分类的大型底栖动物,若需要进一步挑取或去处杂质,也可分别在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内直接进行,收获所需底栖动物样本的方式简单实用。
为了减少冲洗时的污水污染作业环境的现象,如图1、2、5所示,在支撑杆1之间底部固定设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设在第三柔性网兜7下方,所述底座10顶端开设有漏斗型排污口11,所述底座10底端设有排污管12,所述排污管12一端连接至漏斗型排污口11底端且与漏斗型排污口11内部连通,所述排污管12另一端延伸出底座10外侧,所述排污管12上固定设有阀门,且阀门设在底座10外侧,所述底座10底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排污管12的安装槽17,冲洗时的污水直接落在底座10的漏斗型排污口11中,打开阀门,污水可从排污管12排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总体具有成本低,可维护性好,实用性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了人工挑选底栖动物时的多种问题,具有成本低,易于更换,节约人力的特点。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杆(1),两个支撑杆(1)之间上下依次分布有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所述第一柔性网兜(5)设在第二漏斗型套筛(3)上方,所述第二柔性网兜(6)设在第三漏斗型套筛(4)上方;
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两个支撑杆(1)均通过第一连接机构(8)连接,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与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漏斗型套筛(3)与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第三柔性网兜(7)均通过第二连接机构(9)连接;
两个支撑杆(1)之间底部固定设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设在第三柔性网兜(7)下方,所述底座(10)顶端开设有漏斗型排污口(11),所述底座(10)底端设有排污管(12),所述排污管(12)一端连接至漏斗型排污口(11)底端且与漏斗型排污口(11)内部连通,所述排污管(12)另一端延伸出底座(10)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且第一柔性网兜(5)、第二柔性网兜(6)、第三柔性网兜(7)网目分别为2.0mm~5.0mm、1.0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8)包括固定环(13),三个第一连接机构(8)上的三个固定环(13)上下依次分布且均固定在两个支撑杆(1)之间,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第二漏斗型套筛(3)、第三漏斗型套筛(4)顶端外侧均固定设有与固定环(13)适配的连接环(14),且三个固定环(13)分别套设在三个连接环(14)外侧,所述固定环(13)与连接环(1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9)包括内螺纹环(15)和外螺纹环(16),所述外螺纹环(16)设在内螺纹环(15)外侧且与内螺纹环(15)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漏斗型套筛(2)与第一柔性网兜(5)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一漏斗型套筛(2)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一柔性网兜(5)顶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漏斗型套筛(3)与第二柔性网兜(6)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二漏斗型套筛(3)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二柔性网兜(6)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漏斗型套筛(4)与第三柔性网兜(7)间第二连接机构(9)的内螺纹环(15)与第三漏斗型套筛(4)底端固定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机构(9)上的外螺纹环(16)与第三柔性网兜(7)顶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2)上固定设有阀门,且阀门设在底座(10)外侧,所述底座(10)底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排污管(12)的安装槽(17)。
CN202221518176.2U 2022-06-16 2022-06-16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Active CN217450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176.2U CN217450856U (zh) 2022-06-16 2022-06-16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176.2U CN217450856U (zh) 2022-06-16 2022-06-16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0856U true CN217450856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8176.2U Active CN217450856U (zh) 2022-06-16 2022-06-16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08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6692A (zh) * 2023-04-12 2023-05-16 汾西县康瑞莱生物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黄粉虫多功能筛分装置及其筛分方法
CN117232222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江苏惠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元器件风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6692A (zh) * 2023-04-12 2023-05-16 汾西县康瑞莱生物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黄粉虫多功能筛分装置及其筛分方法
CN117232222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江苏惠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元器件风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32222B (zh) * 2023-11-14 2024-02-02 江苏惠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元器件风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50856U (zh) 底栖生物筛选装置
CN209824913U (zh) 一种海洋底栖生物采样装置
CN108719124A (zh) 一种方便清理粪便的养殖鸡笼
CN209498271U (zh) 一种白对虾养殖系统
CN208426735U (zh) 一种养猪场用防堵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10169385A (zh) 一种对虾类家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035494U (zh) 一种便于清理废物的对虾养殖池
CN206909485U (zh) 一种捕捞池塘枝角类的装置
CN207948626U (zh) 一种方便收集杂物的水产养殖用水体清洁处理装置
CN215391165U (zh) 一种海洋底栖生物喷淋筛选设备
CN211793754U (zh) 一种丰年虫培育装置
CN208446425U (zh) 放置式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采集器
Garcia et al. A collecting gear for naturally-spawned milkfish (Chanos chanos Forsskal) eggs in circular floating net cages
CN211020598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净化用藻类捕捞装置
CN208402959U (zh) 一种高效的水产品捕捞设备
CN215422313U (zh) 一种抱卵虾暂养装置
CN108902065B (zh) 放置式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采集器及其应用方法
CN206196699U (zh) 一种养虾池排污装置
CN218736655U (zh) 一种中华原钩虾室内养殖盆
CN104550095B (zh) 一种用于小型底栖动物样品的自动淘洗装置
CN219478924U (zh) 一种受氧均匀的南美白对虾的淡化标粗装置
CN218636734U (zh) 浮游动物大批量自动过滤、分级装置
CN108318316A (zh) 一种改良式底栖动物过滤网
CN218942048U (zh) 一种工业化养鱼自动高效鱼污清除装置
CN214593786U (zh) 一种适用于收集摇蚊蛹蜕的捞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Address after: Room 3013-1, Software South Building, Guangzhou Nansh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rk, No. 2 Huanshi Avenue South,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07-3, Software South Building, Guangzhou Nansh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rk, No. 2 Huanshi Avenue South,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Bishui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