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6704U -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6704U
CN217446704U CN202220420067.0U CN202220420067U CN217446704U CN 217446704 U CN217446704 U CN 217446704U CN 202220420067 U CN202220420067 U CN 202220420067U CN 217446704 U CN217446704 U CN 217446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solid substrate
substrate
aeroso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00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00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6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6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6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加热器包括:基体,内部形成有用于接收固体基质的腔室;所述基体具有近端以及远端,所述固体基质可通过所述近端接收于所述腔室内或从所述腔室内移除;红外发热组件,被配置为接受电源的电力以产生红外线并辐射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固体基质,进而生成气溶胶;微孔部,具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部靠近所述远端设置且与所述基体一体形成。本申请通过红外辐射方式加热固体基质,固体基质受热均匀,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粉尘,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微孔部可防止固体基质或其加热后的残渣颗粒从基体的远端掉落,空气也可从微孔部中的多个微孔中进入,将固体基质的挥发物质从基体的近端带出去。

Description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是采用陶瓷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方式对固体基质进行加热,例如:烟草类、中草药类、香料类等半成品或成品。
该加热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陶瓷加热器经多次高温加热后表面会脱落形成细微的粉尘,该粉尘若被吸入人体,将对人体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另一方面,固体基质受热不均匀,甚至可能出现在固体基质的中心部分尚未生成气溶胶时,外围部分却已经烤焦的情形,进而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存在的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粉尘以及固体基质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包括:
基体,内部形成有用于接收固体基质的腔室;所述基体具有近端以及远端,所述固体基质可通过所述近端接收于所述腔室内或从所述腔室内移除;
红外发热组件,被配置为接受电源的电力以产生红外线并辐射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固体基质,进而生成气溶胶;
微孔部,具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部靠近所述远端设置且与所述基体一体形成。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所述的加热器、以及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电力的电源。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红外辐射方式加热固体基质,固体基质受热均匀,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粉尘,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微孔部可防止固体基质或其加热后的残渣颗粒从基体的远端掉落,空气也可从微孔部中的多个微孔中进入,将固体基质的挥发物质从基体的近端带出去。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中基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器中的基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器中的基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加热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加热器11和电源20。可选的,加热器11可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拆卸下来或者提取出来。
加热器11用于接受电源20的电力以产生红外线并辐射加热固体基质,进而生成可吸食的气溶胶。
固体基质可以是卷烟、烟丝、烟块、烟梗、烟膏等固体发烟物质,也可以是烟草类、中草药类、香料类等半成品或成品。固体基质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可以是颗粒状、条状、片状等等。
电源20包括电芯21和电路22。
电芯21提供用于操作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电力。电芯21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芯或一次性电芯。
电路22可以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电路22不仅控制电芯21和加热器11的操作,而且还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与图1示例不同的是,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雾化器12。
雾化器12包括雾化组件(未示出)以及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未示出),雾化组件在电源20提供的电力作用下,雾化液态基质形成可吸食的气溶胶。
雾化组件包括未示出的加热元件。加热方式可以为电磁感应加热、红外辐射加热、电阻加热(例如导电轨迹、电阻丝)等等。
雾化组件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液体传递单元。液体传递单元可以为如棉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多孔陶瓷等,通过毛细作用,可将储液腔存储的液态基质传递至雾化组件。
雾化器12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作限定,现有的结构都可以适用。
雾化器12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经过加热器11,与加热器11生成的气溶胶一起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嘴端流出,进而被用户吸食。
图3-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示意图。
如图3-图5所示,加热器11包括基体111、微孔部112以及红外发热组件(未示出)。
基体111内部形成有适于接收固体基质的腔室。
具体地,基体111具有近端以及相对的远端,基体111沿近端和远端之间纵向延伸并且内部中空形成有适于接收固体基质的腔室;固体基质可通过近端接收于腔室内或从腔室内移除。基体111可以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或者其他柱体状。基体111优选为圆柱体状,腔室即为贯穿基体111中部的圆柱体状孔。
基体111可以由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的透红外线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例如:红外线透过率在95%以上的耐高温材料,具体地在此不作限定。透红外线材料与一般的塑料材料不同,可避免有害物质产生。
红外发热组件,被配置为接受电源20的电力以产生红外线并辐射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固体基质,进而生成气溶胶。
优选的,红外发热组件包括红外电热涂层和导电模块。
红外电热涂层涂覆在基体111的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可以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涂覆在基体111的内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在通电情况下能够产生热能,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
导电模块包括间隔设置在基体111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地与红外电热涂层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流可以经由红外电热涂层从其中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优选的将红外电热涂层设置在基体111的外表面,至少部分第一电极设于基体111靠近近端的外表面,至少部分第二电极设于基体111靠近远端的外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为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的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均呈圆环状,即电流从基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纵向流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均呈条形状,即电流沿着基体的周向方向流动。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可以为环形电极与条形电极的组合、或者弧形电极与条形电极的组合。当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均设置在基体的同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发热组件并不限于红外电热涂层的形式,也可以是热激发的红外辐射层。
微孔部112具有多个微孔112a;微孔部112靠近基体111的远端设置且与基体111一体形成。
具体地,微孔部112呈板状,其外周形状与基体11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微孔部112的材质与基体111的材质不相同,优选的采用金属制成。基体111的内壁设有保持部111a,微孔部111保持在该保持部111a上。保持部111a包括形成在基体111的内壁上的凹槽,微孔部112卡接在凹槽内;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熔融等工艺与基体111一体形成。多个微孔112a形成阵列结构,例如:放射形状、网状、方形阵列、菱形阵列等等。微孔112a的尺寸大小一般的是0.1mm左右,但不作限定,只要可防止固体基质或其加热后的残渣颗粒从基体的远端掉落即可。微孔112a的形状不作限定,优选的是圆形。
在其它示例中,保持部111a可以为自基体111的内壁上凸出的凸块,微孔部112抵接在凸块上,然后通过胶粘、焊接、熔融等工艺与基体111一体形成;进一步地,凸块可使得基体111的内径逐步减小,这样微孔部112可以卡紧在凸块中,同样的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熔融等工艺与基体111一体形成。凸块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凸块可以沿着基体的周向方向布置。
这样,微孔部112一方面可防止固体基质或其加热后的残渣颗粒从基体的远端掉落,另一方面空气也可从微孔部112中的多个微孔112a中进入,将固体基质的挥发物质从基体111的近端带出去。
图6-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器示意图。
与图3-图5示例不同的是,在加热器110中,微孔部1120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基体1110的远端的部分端部朝向基体1110的近端凹陷以形成台阶部1110a;所述第一面抵接在台阶部1110a上、且所述第二面与基体1110的远端的另一部分端部保持齐平。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熔融等工艺与基体1110一体形成。微孔部1120的多个微孔1120a与前述类似。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加热器示意图。
与图6-图8示例不同的是,在加热器1100中,微孔部11200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抵接在基体11100的远端的端部上。微孔部11200与基体11100一体形成。一体形成可以存在多种方式,例如:基体11100的远端为封闭端,该封闭端界定或者形成微孔部11200,然后在微孔部11200上制备多个微孔11200a;或者,微孔部11200通过胶粘、焊接、熔融等工艺与基体11100的远端的端部一体形成。
在该示例中,微孔部11020的多个微孔11200a呈网状。
在该示例中,微孔部11200与基体11100的材质优选的采用相同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内部形成有用于接收固体基质的腔室;所述基体具有近端以及远端,所述固体基质可通过所述近端接收于所述腔室内或从所述腔室内移除;
红外发热组件,被配置为接受电源的电力以产生红外线并辐射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固体基质,进而生成气溶胶;
微孔部,具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部靠近所述远端设置且与所述基体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部呈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部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所述远端的部分端部朝向所述近端凹陷以形成台阶部;所述第一面抵接在所述台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远端的另一部分端部保持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内壁设有保持部,所述微孔部保持在该保持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内壁上的凹槽;或者,自所述基体的内壁上凸出的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孔形成阵列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部的材质与所述基体的材质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包括:
红外电热涂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用于产生红外线以辐射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内的固体基质;
导电模块,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电连接,以将所述电源的电力馈送至所述红外电热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液态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所述雾化组件生成的气溶胶穿过所述多个微孔后,与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生成的气溶胶一起流出。
1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加热器、以及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电力的电源。
CN202220420067.0U 2022-02-28 2022-02-28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446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067.0U CN2174467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067.0U CN2174467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6704U true CN21744670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0067.0U Active CN217446704U (zh) 2022-02-28 2022-02-28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6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7103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аэрозоля
EP3146857B1 (en) Heating assembl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EP3188570B1 (en) Atomizer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ceramic heating atomizing core and ceramic heater therein
CN108135274B (zh) 包括可振动元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JP7478728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そのための加熱チャンバ
CN107205491A (zh) 具有锚定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JP2019122372A (ja) 液体貯蔵体および蒸発器として使用するための多孔性焼結体
UA108870C2 (xx) Електронагрівна система утворення аерозолю
WO2020074612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21191054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3109532A1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JP2023530247A (ja) 直接堆積された輸送材料を有する流体浸透性のヒーターを有するヒーター組立品
JP2023512057A (ja) 周囲環境適合型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JP7285913B2 (ja) 個別に起動可能な発熱体を備える改善された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CN21744670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190608A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07536108A (zh) 多线螺纹连接器和具有多线螺纹连接器的电子烟
WO2022021037A1 (zh) 加热片、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5835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5013608U (zh) 加热片、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CN22010915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089633U (zh)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5873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807352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RU2796954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аэрозо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