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466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4668U
CN217444668U CN202220695489.9U CN202220695489U CN217444668U CN 217444668 U CN217444668 U CN 217444668U CN 202220695489 U CN202220695489 U CN 202220695489U CN 217444668 U CN217444668 U CN 217444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main body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ove
gu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54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54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4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4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4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上设有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基部、主体部、第一弹臂、第二弹臂、接触部、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主体部位于基部的前方且前后相对设置,第一弹臂连接基部和接触部,第二弹臂连接主体部和接触部,由基部向下延伸第一焊脚,由主体部向下延伸第二焊脚,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共同夹持焊料,第一弹臂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第一弹臂向一侧偏移的偏移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位于基部和主体部的同一侧。相对现有技术,第二弹臂设置偏移部与上弹臂左右错位,方便导电端子冲压成型;接触部位于基部和主体部前后方向同一侧,增加弹臂的长度,使导电端子和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备双通道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通过其上的导电端子形成双导电路径,从而降低阻抗,改善导电端子的高频性能,其中导电端子具有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顶端分别连接一弹臂,两个弹臂的顶端通过一接触部彼此连接,其中两个弹臂前后正对设置,接触部位于两个夹持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
然而由于两个弹臂前后正对设置,对于业界常规的冲压工艺而言制造难度较高,且因接触部位于两个夹持部前后中间位置的正上方,导致导电端子的弹性不佳,在两个弹臂受到芯片模块向下压接的情况下,两个弹臂的压缩变形量小,受震动接触部易脱离接触芯片模块。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便于具有双通道的导电端子弯折成型以及增加导电端子的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上下贯穿的收容槽;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一主体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和所述主体部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基部的上方和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接触部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槽;一第一弹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一第二弹臂,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一第一焊脚,由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焊脚,由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用以共同夹持一焊料;其中,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偏移部,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弹臂向一侧偏移。
进一步地,从上往下看,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臂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偏移部,所述接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偏移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偏移部相对所述连接部向后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为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最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竖直延伸,且呈平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自所述基部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顶缘低于所述基部的顶缘。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收容槽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连接所述收容槽的左右两侧的槽壁,将所述收容槽分割成前后设置的一第一槽与一第二槽,所述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槽,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导引面与一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位于所述挡块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引面位于所述第一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引面位于所述第二槽的一侧,用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收容槽,定义一假想平面,所述假想平面过所述挡块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相交,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所述第二导引面的顶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与所述收容槽相互干涉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收容槽相互干涉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脚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焊脚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焊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二弹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臂沿左右方向相互偏移的所述偏移部,使所述导电端子在冲压过程中方便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之间的折弯工艺。所述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位于所述基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在压接状态下向下且向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增加弹性变形量,使所述导电端子与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导电端子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导电端子从前往后看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倒置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收容槽11
第一槽111 第二槽112 挡块12
第一导引面121 第二导引面122 假想平面P
导电端子2 基部21 第一凸部211
主体部22 第二凸部221 接触部23
第一弹臂24 第二弹臂25 偏移部251
连接部252 弯折部253 第一焊脚26
第一夹持部261 第二焊脚27 第二夹持部271
焊料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导电端子2,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未图示)和一电路板(未图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可以仅设置一个,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导电端子2。
参阅图1、图5和图6,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多个所述收容槽11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置,且相邻两排的所述收容槽11前后错位设置。所述绝缘本体1对应所述收容槽11设有一挡块12,所述挡块12连接所述收容槽11的左右两侧的槽壁,所述挡块12将所述收容槽11分割成前后设置的一第一槽111和一第二槽112,即所述第一槽111与所述第二槽112分布于所述挡块12的前后两侧。所述挡块12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导引面121与一第二导引面122,所述第一导引面121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位于所述挡块12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引面121位于所述第一槽11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引面122位于所述第二槽1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面121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均为相对上下方向倾斜设置的平面,所述第一导引面121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在所述挡块12的顶端相交。定义一假想平面P,所述假想平面P过所述挡块1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所述假想平面P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相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可以仅设置一个,其数量对应所述导电端子2的数量。
参阅图1和图6,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从上往下插入多个所述收容槽11,其中所述第一导引面121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均用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2插入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1,所述导电端子2通过金属板材裁切出毛坯,再对毛坯进行在板面的折弯形成。
参阅图2、图3和图6,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一基部21及一主体部22,所述主体部22位于所述基部21的前方。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接触部23、连接所述接触部23与所述基部21的一第一弹臂24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3与所述主体部22的一第二弹臂25,所述接触部23位于所述基部21和所述主体部22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且所述接触部23位于所述基部21的上方和所述主体部2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3在前后方向位于所述基部21的前方和所述主体部22的前方,所述接触部23连接所述第一弹臂24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弹臂25的顶端,此时所述第二弹臂25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4的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3也可以位于所述基部21的后方以及所述主体部22的后方,此时所述第二弹臂25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4的上方。
参阅图2和图7,所述基部21收容于所述第一槽111,所述基部21为竖直平板状结构,其中所述基部21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凸部211,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收容槽11的所述第一槽111干涉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基部21的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凸部211,而另一侧未设置所述第一凸部211;也可以在所述基部21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都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凸部211;也可以在所述基部21的左右两侧设置数量不同的所述第一凸部211,例如一侧设置一个,另一侧设置多个。
参阅图3、图4和图8,所述主体部22收容于所述第二槽112,所述主体部22为竖直平板状结构,所述主体部22的顶缘低于所述基部21的顶缘。所述主体部22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凸部221,所述第二凸部221与所述收容槽11的所述第二槽112干涉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主体部22的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凸部221,而另一侧未设置所述第二凸部221;也可以在所述主体部22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都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凸部221;也可以在所述主体部22的左右两侧设置数量不同的所述第二凸部221,例如一侧设置一个,另一侧设置多个。
参阅图2、图4和图6,所述第一弹臂24由所述基部21的上边缘左右方向的其中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25由所述主体部22的上边缘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形成,即所述第一弹臂24和所述第二弹臂25分别对应由所述基部21的上边缘和所述主体部22的上边缘的左右方向的不同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4自所述基部21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4在向后弯折时在前后方向超过所述基部21的后方,在向前弯折时在前后方向超过所述主体部22的前方;所述第二弹臂25自所述主体部22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25在向后弯折时在前后方向不超过所述基部21的后方,在向前弯折时在前后方向超过所述主体部22的前方,所述第二弹臂25与所述主体部22的连接处低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的顶端设置。
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第二弹臂25包括一偏移部251,所述偏移部25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弹臂24向一侧偏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移部251连接所述主体部22,从上往下看,所述偏移部251在左右方向上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4的一侧。
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第二弹臂25还包括一连接部252,所述连接部252连接所述偏移部251与所述接触部23,所述接触部23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5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偏移部251设有一弯折部253,所述弯折部253与所述连接部252连接,所述弯折部253使得所述偏移部251相对所述连接部252向后弯折,即所述弯折部253由所述偏移部251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253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臂25的其他部分在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弯折部253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5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弯折部253和所述连接部252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接触部23和所述弯折部253连接部252的连接位置上下错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52竖直延伸,为具有前后两个板面的一竖直平板状结构。
参阅图2、图3和图9,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自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一焊脚26,所述第一焊脚26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261。所述导电端子2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22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二焊脚27,所述第二焊脚27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271,所述第一夹持部26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71向下伸出所述收容槽11的下端开口,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61和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271共同夹持一焊料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料3为一锡球,当加热后,所述焊料3融化,将所述第一夹持部26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71与所述电路板焊接在一起,如此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双通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二弹臂25的所述偏移部25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弹臂24向一侧偏移,方便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第一弹臂24与所述第二弹臂25之间的弯折,提高生产效率。
(2)所述接触部23位于所述基部21和所述主体部22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故所述接触部23与所述芯片模块弹性压接时,所述第一弹臂24和所述第二弹臂25同时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增加弹性变形量,使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芯片模块连接更稳定。
(3)所述弯折部253为所述第二弹臂2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最窄位置,易于弯折及发生弹性变形。
(4)所述绝缘本体1对应所述收容槽11设有所述挡块12,可有效减少所述基部21和所述主体部22的晃动范围,有利于所述导电端子2在对应所述收容槽11中的固定,保证所述导电端子2安装稳定性。
(5)所述第一焊脚2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61和所述第二焊脚27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271共同夹持所述焊料3,可有效避免所述导电端子2漏焊的问题,同时,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双通道;另外所述焊料3装设于所述导电端子2后,对所述绝缘本体1没有产生较多的应力,所述绝缘本体1当受热后不会产生过大的翘曲。
(6)所述主体部22的顶缘低于所述基部21的顶缘,有利于增加所述第二弹臂25的长度,增加其弹性。
(7)所述第二导引面122位于所述第二槽112的一侧,过所述挡块1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的所述假想平面P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相交,所述第二弹臂25与所述主体部22的连接处低于所述第二导引面122的顶端设置,如此所述第二导引面122可以让位所述第二弹臂25的所述弯折部253,便于所述第二弹臂25的弹性变形。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上下贯穿的收容槽;
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基部;
一主体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
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和所述主体部在前后方向的同一侧,以及位于所述基部的上方和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接触部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槽;
一第一弹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
一第二弹臂,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
一第一焊脚,由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
一第二焊脚,由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用以共同夹持一焊料;
其中,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偏移部,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弹臂向一侧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看,所述偏移部在左右方向上全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偏移部,所述接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偏移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偏移部相对所述连接部向后弯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最窄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竖直延伸,且呈平板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自所述基部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弯折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缘低于所述基部的顶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收容槽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连接所述收容槽的左右两侧的槽壁,将所述收容槽分割成前后设置的一第一槽与一第二槽,所述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槽,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上端设有一第一导引面与一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位于所述挡块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导引面位于所述第一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引面位于所述第二槽的一侧,用以导引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收容槽,定义一假想平面,所述假想平面过所述挡块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所述假想平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相交,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所述第二导引面的顶端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所述收容槽相互干涉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收容槽相互干涉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焊脚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焊料。
CN202220695489.9U 2022-03-28 2022-03-28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444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5489.9U CN217444668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5489.9U CN217444668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4668U true CN217444668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5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5489.9U Active CN217444668U (zh) 2022-03-28 2022-03-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4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5237B (zh) 电连接器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CN109361094B (zh) 电连接器
CN108711688B (zh) 电连接器
CN108429035B (zh) 电连接器
CN109687186B (zh) 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CN11295242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03681B (zh) 电连接器
CN111555058B (zh) 电连接器
CN109713477B (zh) 电连接器
CN111064026A (zh) 电连接器
CN109786999B (zh) 电连接器
CN108879162B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0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0866579U (zh) 电连接器
CN110277674B (zh) 电连接器
CN217444668U (zh) 电连接器
CN109037988B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7B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081U (zh) 电连接器
CN221150347U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192B (zh) 电连接器
CN10956039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7656088U (zh) 电连接器
CN112366484A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