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2172U -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2172U
CN217442172U CN202221114976.8U CN202221114976U CN217442172U CN 217442172 U CN217442172 U CN 217442172U CN 202221114976 U CN202221114976 U CN 202221114976U CN 217442172 U CN217442172 U CN 217442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hot air
cavity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49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徹永
金相贤
徐蒋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jiekelanz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jiekelanz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jiekelanz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jiekelanz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49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2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2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2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机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加热件和过滤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管道,所述其中一个腔室内的进风口与另一个腔室内的出风口通过管道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腔室内,将出风口吹出的空气进行加热和过滤后通入进风口,然后进风口与另一个腔室的出风口通过管道相通,因此构成热风交叉式循环,将薄膜在管道中间进行运输,管道中吹出来的热气可以使薄膜干燥的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机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背景技术
通常,干燥室的全长根据输送速度和处理被干燥物的处理条件来决定。腔室通过连接多个单位腔室而构成,这些单元腔室具有通过将整个长度分成相等的部分而获得的长度。在传统干燥机中干燥薄膜的薄膜拉幅机的情况下,设置了上下热风管道,以便在薄膜在其中输送的同时从薄膜的上下两侧喷射热空气,并且上下热风吹出上侧设有用于向管道内部供给热风的加热区的结构。
然而,在现有的薄膜拉幅装置中,加热器和鼓风机的布置位置以及每个加热器和鼓风机的性能不同时,风扇,性能会发生微小的差异。此外,在放置加热器的左侧或右侧的热空气中,左侧、中间和右侧各部分的温度可能会发生偏差,在干燥薄膜片材过程中,薄膜可能会因受热不平衡而变形。
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加热件和过滤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管道,所述其中一个腔室内的进风口与另一个腔室内的出风口通过管道相互贯通。
所述腔室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腔室分为加热空间和过滤空间,所述加热件将加热空间分为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所述过滤件将过滤空间分为第一过滤空间和第二过滤空间,所述第二加热空间与第一过滤空间之间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与第一过滤空间通过通孔相通,设置分隔壁是为了只将加热过后的气体进行过滤。
所述第二加热空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一侧设有送风马达,所述鼓风机通过送风马达控制转动,所述鼓风机与加热件配合设置,利用鼓风机将加热后的气体从第二加热空间通过通孔进入到第一过滤空间内,最后通过过滤件进入进风口。
所述第二过滤空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一侧设有送风马达,所述鼓风机通过送风马达控制转动,所述鼓风机与过滤件配合设置,利用鼓风机将加热后的气体从第二加热空间通过通孔到第一过滤空间,最后通过过滤件进入进风口。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均设有管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开孔相通,设置开孔便于薄膜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运输,同时设置隔板是为了在薄膜运输时有一个支撑力。
所述管道包括分配管道、上热吹风管道、下热吹风管道、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所述分配管道一端与腔室内的进风口相通,另一端分别与上热风管道和下热风管道相通,所述上热吹风管道与第一回流管道配合设置,所述下热吹风管道与第二回流管道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一端与腔室内的出风口相通,气体经过加热和过滤后通入上下热风管道,薄膜设置在上下热风管道之间进行干燥,上下热风管道中的气体最后通过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进入腔室内的出风口进行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同一个腔室内,将出风口吹出的空气进行加热和过滤后通入进风口,然后进风口与另一个腔室的出风口通过管道相通,因此构成热风交叉式循环,将薄膜在管道中间进行运输,管道中吹出来的热气可以使薄膜干燥的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五;
其中标号:110为第一壳体,120为第二壳体,200和300为腔室,205和305为出风口,250和350为进风口,240和340为过滤件,220和320为加热件,230和330为鼓风机,235和335为送风马达,210和310为分隔壁,215和315为通孔,200a和300a为第一加热空间,200b和300b为第一过滤空间,20为第二加热空间, 30为第二过滤空间,450为分配管道,52为上热吹风管道,54为下热吹风管道,410为第一回流管道,420为第二回流管道,55为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包括壳体,壳体顶部的两侧设有腔室(200和300),腔室(200和300)内设有进风口(250和350)、出风口(205和305)、加热件(220和320)和过滤件(240和340),壳体内设有管道,其中一个腔室(200和300)内的进风口(250和350)与另一个腔室(200和300)内的出风口(205和305)通过管道相互贯通。
腔室(200和300)内设有分隔壁(210和310),分隔壁(210和310)将腔室(200和300)分为加热空间和过滤空间,加热件(220和320)将加热空间分为第一加热空间(200a和300a)和第二加热空间(20),过滤件(240和340)将过滤空间分为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和第二过滤空间(30),第二加热空间(20)与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之间设有通孔(215和315),且第二加热空间(20)与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通过通孔(215和315)相通,设置分隔壁(210和310)是为了只将加热过后的气体进行过滤。
第二加热空间(20)内设有鼓风机(230和330),鼓风机(230和330)一侧设有送风马达(235和335),鼓风机(230和330)通过送风马达(235和335)控制转动,鼓风机(230和330)与加热件(220和320)配合设置,利用鼓风机(230和330)将加热后的气体从第二加热空间(20)通过通孔(215和315)进入到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内,最后通过过滤件(240和340)进入进风口(250和350)。第二过滤空间(30)内设有鼓风机(230和330),鼓风机(230和330)一侧设有送风马达(235和335),鼓风机(230和330)通过送风马达(235和335)控制转动,鼓风机(230和330)与过滤件配合设置,利用鼓风机(230和330)将加热后的气体从第二加热空间(20)通过通孔(215和315)到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最后通过过滤件(240和340)进入进风口(250和350)。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内均设有管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设有隔板(55),隔板(55)上设有开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开孔相通,设置开孔便于薄膜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运输,同时设置隔板(55)是为了在薄膜运输时有一个支撑力。
管道包括分配管道(450)、上热吹风管道(52)、下热吹风管道(54)、第一回流管道(410)和第二回流管道(420),分配管道(450)一端与腔室内的进风口(250和350)相通,另一端分别与上热风管道(52)和下热风管道(54)相通,上热吹风管道(52)与第一回流管道(410)配合设置,下热吹风管道(54)与第二回流管道(420)配合设置,第一回流管道(410)和第二回流管道(420)一端与腔室内的出风口(305和205)相通,气体经过加热和过滤后通入上下热风管道,薄膜设置在上下热风管道之间进行干燥,上下热风管道中的气体最后通过第一回流管道(410)和第二回流管道(420)进入腔室(200和300)内的出风口(305和205)进行循环流动。
具体操作步骤为:
首先,打开两侧腔室上的鼓风机(230和330)(鼓风机(230和330)可以安装在第二加热空间(20),与加热件(220和320)配合设置,如图1;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过滤空间(30),与过滤件(240和340)配合设置,如图5),鼓风机(230和330)会带动出风口(305和205)处的气体经过加热件(220和320)加热后,由于加热空间和过滤空间之间存在分隔壁(210和310),所以加热后的气体只能通过通孔(215和315)从第二加热空间(20)吹到第一过滤空间(200b和300b),然后把加热后的气体通过过滤件(240和340)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再通过进风口(250和350)进入管道内。
由于管道(管道可以只设置一条,如图2;也可以设置多条,如图6)分为分配管道(450)、上热吹风管道(52)、下热吹风管道(54)、第一回流管道(410)和第二回流管道(420),所以加热后的气体被分配管道分别运输到上热吹风管道(52)和下热吹风管道(54)内,上热吹风管道(52)和下热吹风管道(54)之间设有薄膜运输通道,薄膜从第一壳体(110)中的薄膜运输通道传输到第二壳体(120)中的薄膜运输通道(或者从第二壳体(120)中的薄膜运输通道传输到第一壳体(110)中的薄膜运输通道),经过上下热吹风管道吹出的热风均匀干燥后,运输到壳体外待用,上下热吹风管道中多余的气体最后会进入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一回流管道(410)和第二回流管道(420)内,重新输送到腔室内的出风口(305和205)进行循环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加热件和过滤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管道,所述其中一个腔室内的进风口与另一个腔室内的出风口通过管道相互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腔室分为加热空间和过滤空间,所述加热件将加热空间分为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所述过滤件将过滤空间分为第一过滤空间和第二过滤空间,所述第二加热空间与第一过滤空间之间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与第一过滤空间通过通孔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空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一侧设有送风马达,所述鼓风机通过送风马达控制转动,所述鼓风机与加热件配合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空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一侧设有送风马达,所述鼓风机通过送风马达控制转动,所述鼓风机与过滤件配合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均设有管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开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开孔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分配管道、上热吹风管道、下热吹风管道、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所述分配管道一端与腔室内的进风口相通,另一端分别与上热风管道和下热风管道相通,所述上热吹风管道与第一回流管道配合设置,所述下热吹风管道与第二回流管道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和第二回流管道一端与腔室内的出风口相通。
CN202221114976.8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Active CN217442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976.8U CN21744217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976.8U CN21744217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2172U true CN217442172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0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4976.8U Active CN21744217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2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3439B (zh) 一种节能型烘干装置
US5784804A (en) Yankee hood with integral air heating system
CN217442172U (zh) 一种热风交叉循环式薄膜干燥机
CN113418367B (zh) 一种基于多级循环的链式烘干机
CN104790161A (zh) 一种节能循环拉幅定型机用烘箱
CN108677492A (zh) 具有干衣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N216573998U (zh) 一种气浮干燥箱
CN111854338B (zh) 一种真空烤箱
CN212431541U (zh) 一种智能化多层汽电双用烘干设备
CN219572604U (zh) 高效干燥箱
CN111163592A (zh) 一种pcb烘烤装置
CN206262827U (zh) 一种涂布干燥装置
CN220153191U (zh) 一种网带式烘干机送风装置及烘干机
CN111928623A (zh) 一种带热循环的烘干器风机及风管系统
CN211739769U (zh) 一种纸张烘箱
CN219368204U (zh) 一种竹木材智能热风干燥设备
CN213020616U (zh) 一种洁净型烘房新型加热系统
CN216694247U (zh) 集成热风机组的烘干机
KR200212658Y1 (ko) 열풍건조기
CN218002051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滚筒烘干机
CN217526971U (zh) 一种用于鼓风热吸附式干燥机的空压机送风系统
CN215289331U (zh) 一种用于布料后整理的压光机
CN216522941U (zh) 一种物料干燥装置
CN217423784U (zh) 一种热风循环式箱式烘干机
CN220321915U (zh) 一种锂电池烘干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