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0599U -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40599U CN217440599U CN202221058696.XU CN202221058696U CN217440599U CN 217440599 U CN217440599 U CN 217440599U CN 202221058696 U CN202221058696 U CN 202221058696U CN 217440599 U CN217440599 U CN 2174405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flexible
- housing
- output shaft
- bear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包括:壳体;第一轴承座,其周向设置有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活动搭设于所述壳体后端上;输出轴,其活动穿设所述壳体,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过盈配合;壳盖,其与所述壳体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并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夹紧,所述壳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第一轴承座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轴承不会松动,同时保证轴承寿命,确保机器的回转精度,减少噪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大量的电机等旋转机械结构中,轴承与轴承座采用间隙配合,轴承端面采用弹簧压紧,在机器运转过程中且负载过重时,弹簧并不能将轴承完全压不动,轴承与轴承座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随着温度变化,可能松动会更加恶化,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产生磨损,减小轴承寿命,影响机器回转精度,而且由于间隙的存在,还会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包括:
壳体;
第一轴承座,其周向设置有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活动搭设于所述壳体后端上;
输出轴,其活动穿设所述壳体,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过盈配合;
壳盖,其与所述壳体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并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夹紧,所述壳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顶。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壳体后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壳盖上设置有抵靠部,所述柔性连接部活动搭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通过所述抵靠部活动抵紧。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壳盖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端面抵顶。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输出轴的尾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输出轴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卡槽中。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输出轴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在上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中,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板抵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轴承座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轴承不会松动,同时保证轴承寿命,确保机器的回转精度,减少噪音的产生。
2、壳盖内端面上的弹性件为第一轴承座增加了轴向力,由于第一轴承座上设置的柔性连接部,柔性连接部为金属薄壁,在压力的作用下,弹性件会对第一轴承座产生轴向位移,而由于第一轴承座径向刚性又比较强,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仅轴向产生了位移,消除了第一轴承轴向游隙,且又保证了径向不会产生位移,从而保证了机器的回转精度。
3、另外在不同工况下,输出轴与壳体由于膨胀率及温度不同,产生的轴向膨胀也不同,此结构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掉此误差,且保证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座不会松动,且轴承游隙也得到了消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第一轴承座;3、柔性连接部;4、输出轴;5、第一轴承;6、壳盖;7、弹性件;8、第一限位槽;9、第二限位槽;10、定位板;11、螺栓;12、第一卡接部;13、第二卡接部;14、第二轴承座; 15、第二轴承;1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柔性轴承座结构,包括:壳体1;第一轴承座2,其周向设置有柔性连接部3,柔性连接部3活动搭设于壳体1后端上;输出轴4,其活动穿设壳体1,输出轴4上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与第一轴承座2过盈配合;壳盖6,其与壳体1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并将柔性连接部3夹紧,壳盖6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7,弹性件7与第一轴承座2抵顶。
本柔性轴承座结构为电机内的结构,第一轴承座2周向设置有柔性连接部3,人工将柔性连接部3搭设在壳体1后端上,接着壳盖6与壳体1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并将柔性连接部3夹紧实现紧固,该柔性连接部3为金属薄壁,具体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来计算给定,第一轴承座2与第一轴承5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电机驱动输出轴4转动时,第一轴承5不会松动,进而保证轴承寿命及机器的回转精度,并减少噪音的产生,壳盖6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7,弹性件7与第一轴承座2抵顶,进而输出轴4被外部设备拉紧时能够消除轴承轴向游隙。
第一轴承5的外圈与第一轴承座2过盈配合,第一轴承5的内圈与输出轴4连接。
壳盖6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7,弹性件7为预紧方式,本申请中弹性件7为碟簧即弹簧中的一种,但不限于弹簧,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预紧,比如气体,流体或电磁力,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替换,弹性件7与第一轴承座2抵顶,在非工作状态下,弹性件7因为压力会推动第一轴承5的外圈产生轴向位移,而在工作状态下时,电机的输出轴4被外部设备轴向拉紧,第一轴承5的内圈也会产生轴向位移,通过第一轴承座2上设置柔性连接部3及壳盖6内端面上设置的弹性件7能够消除第一轴承5在工作情况下产生的轴向游隙,第一轴承座2径向刚性又比较强,又保证了径向不会产生位移,从而保证了机器的回转精度,并且,电机在工作状态下,输出轴4 与壳体1由于膨胀率及温度不同,产生的轴向膨胀也不同,此结构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掉此误差,且保证第一轴承5与第二轴承座14不会松动,且轴承游隙也得到了消除。
壳体1后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8,壳盖6上设置有抵靠部,柔性连接部3活动搭设于第一限位槽8上通过抵靠部活动抵紧。
人工将柔性连接部3搭设在第一限位槽8上,接着将壳盖6放置于壳体1后端上并通过螺钉拧紧,使抵靠部将柔性连接部3抵紧在第一限位槽8 中,确保第一轴承座2不会出现晃动,提升第一轴承座2与第一轴承5的稳定性。
壳盖6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弹性件7设置于第二限位槽9 中且与第一轴承座2的端面抵顶。
第二限位槽9能够对弹性件7起到一个位置限定的作用,防止弹性件7 出现左右摆动,确保弹性件7只能轴向施压,对第一轴承座2的端面起到有效抵顶。
输出轴4的尾部通过螺栓11连接有定位板10,定位板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输出轴4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3,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13形成有卡槽,第一轴承5的内圈设置于卡槽中。
第一轴承5的内圈安装在输出轴4的第二卡接部13上,人工通过拧紧螺栓11从而带动定位板10轴向移动,通过第一卡接部12与第二卡接部13 配合,对第一轴承5的内圈进行锁定,进而电机在工作状态下能有效消除轴向游隙。
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4,输出轴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 15,第二轴承15与第二轴承15连接。
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4,输出轴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 15,通过第二轴承座14与第二轴承15的配合,电机在工作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机回转精度。
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二轴承座14连接,第二轴承15的内圈设置于输出轴4上。
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二轴承座14连接,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现有常规的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二轴承座14间隙配合,另一种是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二轴承座14过盈配合,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适配。
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板16,第二轴承15的外圈的侧壁与限位板16抵靠。
限位板16对第二轴承15的外圈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轴承15脱离第二轴承座14。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轴承座,其周向设置有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活动搭设于所述壳体后端上;
输出轴,其活动穿设所述壳体,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过盈配合;
壳盖,其与所述壳体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并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夹紧,所述壳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壳盖上设置有抵靠部,所述柔性连接部活动搭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通过所述抵靠部活动抵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端面抵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尾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输出轴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输出轴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板抵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58696.XU CN217440599U (zh) | 2022-04-30 | 2022-04-30 |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58696.XU CN217440599U (zh) | 2022-04-30 | 2022-04-30 |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40599U true CN217440599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9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58696.XU Active CN217440599U (zh) | 2022-04-30 | 2022-04-30 |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40599U (zh) |
-
2022
- 2022-04-30 CN CN202221058696.XU patent/CN2174405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76722B2 (en) | Electric compressor | |
EP3926171B1 (en) | Scroll compress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and vehicle | |
CN217440599U (zh) | 一种柔性轴承座结构 | |
CN203589903U (zh) | 具有平衡块的电机转子组件及包括该转子组件的压缩机 | |
CN213350855U (zh) | 一种机床刹车尾座 | |
CN215817790U (zh) | 一种空压机用电机转轴安装结构 | |
CN216519577U (zh) | 一种便于更换密封圈的机械密封件 | |
WO2018043338A1 (ja) | 回転機械 | |
CN211296392U (zh) | 谐波减速机和电机的一体化结构 | |
CN220006950U (zh) | 一种单臂力矩电机五轴头结构 | |
CN220857797U (zh) | 一种油烟机电机 | |
CN113513499A (zh) | 一种装配精度自矫正式压缩机 | |
CN212615417U (zh) | 一种水泵 | |
CN210517949U (zh) | 电机组件、无油涡旋空压机及空调器 | |
CN211202288U (zh) | 高密封增压泵 | |
CN220488230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abs齿圈装配结构 | |
CN218913725U (zh) | 一种电机转轴的机械密封结构 | |
CN214626619U (zh) | 一种新型高精度直流力矩电机结构 | |
CN210068937U (zh) | 机械密封件 | |
CN214007480U (zh) | 一种泵的连接头及泵 | |
CN218325845U (zh) | 轴承预紧结构及使用其的自隔离式转子组件 | |
CN219611497U (zh) | 电机和机器人 | |
CN221074511U (zh) | 一种变桨轴承组件、变桨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8771547U (zh) | 一种高速电机的轴承结构及高速离心风机 | |
CN218216920U (zh) | 一种振动电机的外轴承座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