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709U -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709U
CN217435709U CN202220570013.2U CN202220570013U CN217435709U CN 217435709 U CN217435709 U CN 217435709U CN 202220570013 U CN202220570013 U CN 202220570013U CN 217435709 U CN217435709 U CN 21743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group
track
suspension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0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忠
刘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orldarter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orldarter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orldarter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orldarter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0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架桥梁(1)、车辆系统(2)、直线电机系统(3)和悬浮轨道(4);所述高架桥梁(1)为双通道结构;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包括:定子;在每个通道结构的上部,安装有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定子;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动子部分(2.1),设置在所述车辆系统(2)的顶部;在每个通道结构的底部,安装有所述悬浮轨道(4)。该方案,通过在车辆顶部采用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电磁力作为主要的悬浮力、在车辆底部采用永磁体与弧形金属板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斥力来悬浮车辆,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方案中,轨道交通的轨道形式,有轮轨式、高速磁悬浮、中低速磁悬浮、高温超导磁悬浮、低温超导磁悬浮、永磁被动磁悬浮等;其中,轮轨式的轨道交通典型代表为高铁,其受轮轨间摩擦系数限制,驱动力、爬坡能力受限;高速磁悬浮由于实现原理的限制,其车辆与轨道的间隙较小,对轨道精度要求较高,运行中控制风险也较高;中低速磁悬浮是由感应电机驱动,无法实现较高速度;高温超导磁悬浮和低温超导磁悬浮都采用超导方案,存在失温的风险,同时高温超导磁悬浮中的轨道要用永磁体辅设,工程应用难度较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以解决轨道交通的不同轨道形式均存在不足,会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可靠性的问题,达到通过在车辆顶部采用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电磁力作为主要的悬浮力、在车辆底部采用永磁体与弧形金属板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斥力来悬浮车辆,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可靠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包括:高架桥梁、车辆系统、直线电机系统和悬浮轨道;所述高架桥梁为双通道结构;所述直线电机系统,包括:定子;在每个通道结构的上部,安装有所述直线电机系统的定子;所述直线电机系统的动子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系统的顶部;在每个通道结构的底部,安装有所述悬浮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系统,包括:车辆本体、悬浮架;所述车辆本体,能够在所述双通道结构中运行;所述直线电机系统,还包括:动子部分;所述直线电机系统的动子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顶部;所述悬浮架,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电机系统的动子部分,包括:动子、气隙调节器、防撞轮和安装架;其中,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动子的底部;所述气隙调节器和所述防撞轮为四组;四组所述气隙调节器和所述防撞轮,分为两对;两对所述气隙调节器和所述防撞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个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轨道,包括:直线部分和道岔部分;其中,所述直线部分,包括: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第三组直线轨道组;所述道岔部分,具有本体和端部;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具有未分岔部、第一分岔部和第二分岔部;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位于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之间;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道岔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未分岔部与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第一分岔部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第二分岔部与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形成分岔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包括:直线轨道;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所述直线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线轨道之间间隔设定距离、且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直线轨道的横截面,具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直线轨道,包括:铝制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包括:所述悬浮导板、所述直行导向磁钢、所述换轨导向磁钢;其中,所述直行导向磁钢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直线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的直线方向,所述直行导向磁钢,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一个直线轨道、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一个直线轨道之间;所述换轨导向磁钢,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分岔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弧线方向,所述换轨导向磁钢,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另一个直线轨道、以及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另一个直线轨道之间;所述悬浮导板,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底板,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磁钢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行导向磁钢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均为铁制轨道;所述铁制轨道,包括:钢板;所述悬浮导板,包括:铝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架,包括:低速轮、刹车系统、气弹簧悬架、架体、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换轨电磁铁和侧防撞轮;其中,所述低速轮、所述刹车系统、所述气弹簧悬架、所述架体、所述换轨电磁铁和所述侧防撞轮为两组;两组所述低速轮、所述刹车系统、所述气弹簧悬架、所述架体、所述换轨电磁铁和所述侧防撞轮,对称设置在一对连杆的两端;所述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设置在两组所述低速轮、所述刹车系统、所述气弹簧悬架、所述架体、所述换轨电磁铁和所述侧防撞轮的端部;其中,所述气弹簧悬架连接于所述车辆本体,所述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与所述悬浮轨道中的所述直线轨道、所述悬浮导板相互作用,以悬浮所述车辆系统;所述侧防撞轮通过与所述直线轨道、所述直行导向磁钢、所述换轨导向磁钢作用,以防止所述车辆系统与所述悬浮轨道摩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隙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螺母、光杠、第二螺母、第二固定座、伺服电机、第一连杆、丝杠、连接座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对称设置在所述光杠的两端;所述丝杠与所述光杠平行,且所述丝杠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所述气隙调节器中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车辆本体,通过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丝杠以改变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的间距,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座;安装架上固接有所述动子;通过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能够调节所述动子与所述车辆本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整所述电机系统中所述动子与所述定子的气隙。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采用顶置直线电机驱动,同时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电磁力作为主要的悬浮力,作为一部分车辆的悬浮力;底部用永磁体与弧形铝板或铜板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斥力来悬浮车辆;当正常行驶时,直线电机动子与定子间吸力作为主要悬浮力,以降低磁阻力;车底永磁体与弧形铝板或铜板间的斥力,主要为车辆高速运行时出现紧急情况下备用,以增加安全性;从而,通过在车辆顶部采用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电磁力作为主要的悬浮力、在车辆底部采用永磁体与弧形金属板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斥力来悬浮车辆,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车辆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悬浮轨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动子部分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悬浮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直线轨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气隙调节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高架桥梁;2-车辆系统;2.1-动子部分;2.1.1-动子;2.1.2-气隙调节器;2.1.2.1-第一固定座;2.1.2.2-第一螺母;2.1.2.3-光杠;2.1.2.4-第二螺母;2.1.2.5- 第二固定座;2.1.2.6-伺服电机;2.1.2.7-第一连杆;2.1.2.8-丝杠;2.1.2.9-连接座;2.1.2.10-第二连杆;2.1.3-防撞轮;2.1.4-安装架;2.2-车辆本体;2.3-悬浮架;2.3.1-低速轮;2.3.2-刹车系统;2.3.3-气弹簧悬架;2.3.4-架体;2.3.5-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Array)永磁体;2.3.6-换轨电磁铁;2.3.7-侧防撞轮;3-直线电机系统;4-悬浮轨道;4.1-直线轨道;4.2-直行导向磁钢;4.3-换轨导向磁钢;4.4-悬浮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相关方案中轨道交通型式的优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供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具体是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包括:高架桥梁1、车辆系统2、直线电机系统3和悬浮轨道4。直线电机系统3,包括:定子和动子部分2.1。该高架桥梁1为双通道结构,每个通道结构上,分别安装有直线电机系统3的定子和悬浮轨道4。车辆系统2能够在每个通道结构中运行。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车辆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车辆系统2包括直线电机系统的动子部分2.1、车辆本体2.2、悬浮架2.3。动子部分2.1,位于车辆本体2.2的顶部。悬浮架2.3,位于车辆本体2.2的底部。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动子部分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直线电机系统3的动子部分2.1,包括:动子2.1.1、气隙调节器2.1.2、防撞轮2.1.3和安装架2.1.4。安装架2.1.4位于动子2.1.1的底部。气隙调节器2.1.2和防撞轮2.1.3为四组。四组气隙调节器2.1.2和防撞轮2.1.3,分为两对。两对气隙调节器2.1.2和防撞轮2.1.3,设置在安装架2.1.4 的两个端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悬浮轨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直线轨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6所示,悬浮轨道4,包括:直线部分和道岔部分。
其中,所述直线部分,包括: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第三组直线轨道组。所述道岔部分,具有本体和端部;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具有未分岔部、第一分岔部和第二分岔部;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位于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之间。
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道岔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未分岔部与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第一分岔部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第二分岔部与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形成分岔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包括:直线轨道4.1;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所述直线轨道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线轨道4.1之间间隔设定距离、且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直线轨道4.1的横截面,具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弧形结构;和/或,所述直线轨道4.1,包括:铝制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包括:所述悬浮导板4.4、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
其中,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直线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的直线方向,所述直行导向磁钢 4.2,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一个直线轨道4.1、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一个直线轨道4.1之间。
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分岔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弧线方向,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另一个直线轨道4.1、以及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另一个直线轨道4.1之间。
所述悬浮导板4.4,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底板,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之间。
其中,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均为铁制轨道;所述铁制轨道,包括:钢板;所述悬浮导板4.4,包括:铝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悬浮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悬浮架2.3上设有低速轮2.3.1、刹车系统2.3.2、气弹簧悬架2.3.3、架体2.3.4、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阵列永磁体2.3.5、换轨电磁铁2.3.6和侧防撞轮2.3.7。低速轮2.3.1、刹车系统2.3.2、气弹簧悬架 2.3.3、架体2.3.4、换轨电磁铁2.3.6和侧防撞轮2.3.7为两组。两组低速轮2.3.1、刹车系统2.3.2、气弹簧悬架2.3.3、架体2.3.4、换轨电磁铁2.3.6和侧防撞轮 2.3.7,对称设置在一对连杆的两端。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Array)阵列永磁体2.3.5,设置在两组低速轮2.3.1、刹车系统2.3.2、气弹簧悬架2.3.3、架体2.3.4、换轨电磁铁2.3.6和侧防撞轮2.3.7的端部。
其中,气弹簧悬架2.3.3连接于车辆本体2.2,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 阵列永磁体2.3.5与悬浮轨道4中的直线轨道4.1、悬浮导板4.4相互作用,以悬浮车辆系统2;侧防撞轮2.3.7通过与直线轨道4.1、直行导向磁钢4.2、换轨导向磁钢4.3作用,以防止车辆系统2与悬浮轨道4摩擦。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型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气隙调节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气隙调节器2.1.2,包括:第一固定座2.1.2.1、第一螺母2.1.2.2、光杠2.1.2.3、第二螺母2.1.2.4、第二固定座2.1.2.5、伺服电机2.1.2.6、第一连杆2.1.2.7、丝杠2.1.2.8、连接座2.1.2.9和第二连杆2.1.2.10。
其中,第一固定座2.1.2.1和第一螺母2.1.2.2,与第二螺母2.1.2.4和第二固定座2.1.2.5,对称设置在光杠2.1.2.3的两端。丝杠2.1.2.8与光杠2.1.2.3平行,且丝杠2.1.2.8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1.2.1和第二固定座2.1.2.5之间。第二连杆2.1.2.10和第一连杆2.1.2.7,设置在第一螺母2.1.2.2与第二螺母2.1.2.4 之间。连接座2.1.2.9设置在第二连杆2.1.2.10和第一连杆2.1.2.7之间。
气隙调节器2.1.2中第一固定座2.1.2.1、第二固定座2.1.2.5连接于安装架2.1.4,连接座2.1.2.9连接于车辆本体2.2,通过伺服电机2.1.2.6驱动丝杠2.1.2.8 以改变第一螺母2.1.2.2和第二螺母2.1.2.4的间距,第二连杆2.1.2.10和第二连杆2.1.2.7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2.1.2.2和第二螺母2.1.2.4,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座2.1.2.9;安装架上固接有动子2.1.1;通过控制伺服电机2.1.2.6即可调节动子2.1.1与车辆本体2.2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间接达到调整电机系统3 中动子2.1.1与定子的气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顶置直线电机驱动,同时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电磁力作为主要的悬浮力,作为一部分车辆的悬浮力;底部用永磁体与弧形铝板或铜板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斥力来悬浮车辆。当正常行驶时,直线电机动子与定子间吸力作为主要悬浮力,以降低磁阻力;车底永磁体与弧形铝板或铜板间的斥力,主要为车辆高速运行时出现紧急情况下备用,以增加安全性;直线电机动子与车辆连接,其间的相对位置可以主动调节,以间接调整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间的气隙或吸力。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架桥梁(1)、车辆系统(2)、直线电机系统(3)和悬浮轨道(4);所述高架桥梁(1)为双通道结构;
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包括:定子;在每个通道结构的上部,安装有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定子;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动子部分(2.1),设置在所述车辆系统(2)的顶部;
在每个通道结构的底部,安装有所述悬浮轨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系统(2),包括:车辆本体(2.2)、悬浮架(2.3);所述车辆本体(2.2),能够在所述双通道结构中运行;
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还包括:动子部分(2.1);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动子部分(2.1),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2.2)的顶部;所述悬浮架(2.3),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2.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系统(3)的动子部分(2.1),包括:动子(2.1.1)、气隙调节器(2.1.2)、防撞轮(2.1.3)和安装架(2.1.4);其中,
所述安装架(2.1.4)位于所述动子(2.1.1)的底部;
所述气隙调节器(2.1.2)和所述防撞轮(2.1.3)为四组;四组所述气隙调节器(2.1.2)和所述防撞轮(2.1.3),分为两对;两对所述气隙调节器(2.1.2)和所述防撞轮(2.1.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1.4)的两个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轨道(4),包括:直线部分和道岔部分;其中,
所述直线部分,包括: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第三组直线轨道组;
所述道岔部分,具有本体和端部;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具有未分岔部、第一分岔部和第二分岔部;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位于所述道岔部分的端部之间;
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道岔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未分岔部与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所述第一分岔部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所述道岔部分的第二分岔部与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相接触;
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沿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与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形成分岔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和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包括:直线轨道(4.1);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所述直线轨道(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直线轨道(4.1)之间间隔设定距离、且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直线轨道(4.1)的横截面,具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两侧向中心凹陷的弧形结构;
和/或,
所述直线轨道(4.1),包括:铝制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包括:悬浮导板(4.4)、直行导向磁钢(4.2)、换轨导向磁钢(4.3);其中,
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直线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的直线方向,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一个直线轨道(4.1)、以及所述第二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一个直线轨道(4.1)之间;
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分岔部;沿自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至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的弧线方向,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直线轨道组中的另一个直线轨道(4.1)、以及所述第三组直线轨道组中同侧的另一个直线轨道(4.1)之间;
所述悬浮导板(4.4),作为所述道岔部分的本体的底板,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与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均为铁制轨道;所述铁制轨道,包括:钢板;
所述悬浮导板(4.4),包括: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架(2.3),包括:低速轮(2.3.1)、刹车系统(2.3.2)、气弹簧悬架(2.3.3)、架体(2.3.4)、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2.3.5)、换轨电磁铁(2.3.6)和侧防撞轮(2.3.7);其中,
所述低速轮(2.3.1)、所述刹车系统(2.3.2)、所述气弹簧悬架(2.3.3)、所述架体(2.3.4)、所述换轨电磁铁(2.3.6)和所述侧防撞轮(2.3.7)为两组;
两组所述低速轮(2.3.1)、所述刹车系统(2.3.2)、所述气弹簧悬架(2.3.3)、所述架体(2.3.4)、所述换轨电磁铁(2.3.6)和所述侧防撞轮(2.3.7),对称设置在一对连杆的两端;
所述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2.3.5),设置在两组所述低速轮(2.3.1)、所述刹车系统(2.3.2)、所述气弹簧悬架(2.3.3)、所述架体(2.3.4)、所述换轨电磁铁(2.3.6)和所述侧防撞轮(2.3.7)的端部;
其中,所述气弹簧悬架(2.3.3)连接于所述车辆本体(2.2),所述海尔贝克阵列永磁体(2.3.5)与所述悬浮轨道(4)中的所述直线轨道(4.1)、所述悬浮导板(4.4)相互作用,以悬浮所述车辆系统(2);所述侧防撞轮(2.3.7)通过与所述直线轨道(4.1)、所述直行导向磁钢(4.2)、所述换轨导向磁钢(4.3)作用,以防止所述车辆系统(2)与所述悬浮轨道(4)摩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调节器(2.1.2),包括:第一固定座(2.1.2.1)、第一螺母(2.1.2.2)、光杠(2.1.2.3)、第二螺母(2.1.2.4)、第二固定座(2.1.2.5)、伺服电机(2.1.2.6)、第一连杆(2.1.2.7)、丝杠(2.1.2.8)、连接座(2.1.2.9)和第二连杆(2.1.2.10);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座(2.1.2.1)和所述第一螺母(2.1.2.2),与所述第二螺母(2.1.2.4)和所述第二固定座(2.1.2.5),对称设置在所述光杠(2.1.2.3)的两端;所述丝杠(2.1.2.8)与所述光杠(2.1.2.3)平行,且所述丝杠(2.1.2.8)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2.1.2.1)和所述第二固定座(2.1.2.5)之间;所述第二连杆(2.1.2.10)和所述第一连杆(2.1.2.7),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2.1.2.2)与所述第二螺母(2.1.2.4)之间;所述连接座(2.1.2.9)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2.1.2.10)和所述第一连杆(2.1.2.7)之间;
所述气隙调节器(2.1.2)中所述第一固定座(2.1.2.1)、所述第二固定座(2.1.2.5)连接于所述安装架(2.1.4),所述连接座(2.1.2.9)连接于所述车辆本体(2.2),通过所述伺服电机(2.1.2.6)驱动所述丝杠(2.1.2.8)以改变所述第一螺母(2.1.2.2)和所述第二螺母(2.1.2.4)的间距,所述第一连杆(2.1.2.7)和所述第二连杆(2.1.2.10)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螺母(2.1.2.2)和所述第二螺母(2.1.2.4),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座(2.1.2.9);安装架上固接有所述动子(2.1.1);通过控制所述伺服电机(2.1.2.6),能够调节所述动子(2.1.1)与所述车辆本体(2.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整所述电机系统(3)中所述动子(2.1.1)与所述定子的气隙。
CN202220570013.2U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Active CN21743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0013.2U CN217435709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0013.2U CN217435709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709U true CN21743570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6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0013.2U Active CN217435709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9686A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组件
US11801756B2 (en) Permanent magnet 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 and guidance method therefor
CN111373097B (zh) 采用无源低频电磁稳定化的永磁磁悬浮列车
CN108454455B (zh) 一种六悬浮模块中速磁浮车辆走行机构
CN1291146A (zh) 运行具有磁悬浮车辆的运输系统的装置
CN114834255B (zh) 一种涡流制动装置及其制动方法
CN111891140A (zh) 一种吊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CN113914156A (zh) 一种磁浮系统与一种悬浮列车
CN100431890C (zh) 城轨磁浮车辆走行机构搭接装置
CN113352903A (zh) 一种轮轨-永磁悬浮混合承载转向架
CN215420055U (zh) 一种长定子直线电机导向的高速磁浮结构
JP2595405B2 (ja) 超電導磁気浮上式鉄道の可撓式分岐装置
CN217435709U (zh) 一种混合磁悬浮交通系统
US3548751A (en) Electric linear locomotive
CN1257022A (zh) 双向电磁铁控制永磁悬浮及导向装置
US3847088A (en) Magnetically suspended railway system
US3612395A (en) Linear motor reaction rail assembly
CN210337593U (zh) 一种永磁悬浮列车的转向装置
CN114293415B (zh) 提升车辆运行性能的永磁磁浮轨道系统及同步直线电机
CN114537152B (zh) 一种磁浮车辆系统
US4038928A (en) Lateral magnetic truck wheel positioning assembly
CN116198334A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43340U (zh) 一种吊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JP2012044774A (ja) 磁気浮上式列車の超電導磁石の起磁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16495016A (zh) 一种悬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