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1269U - 负压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1269U
CN217431269U CN202221285069.XU CN202221285069U CN217431269U CN 217431269 U CN217431269 U CN 217431269U CN 202221285069 U CN202221285069 U CN 202221285069U CN 217431269 U CN217431269 U CN 217431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ust collecting
side plate
collect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50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维
白银峰
虎绍楠
马林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50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1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1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1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除尘装置,该负压除尘装置包括:聚尘组件,包括聚尘罩和聚尘风机,聚尘罩为筒状结构,聚尘罩的第一端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形成聚尘罩的聚尘进口,聚尘罩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聚尘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的聚尘出口,在聚尘罩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聚尘罩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消尘组件,包括消尘箱以及设置在消尘箱内的消尘件,消尘箱的进口与聚尘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消尘箱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口。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粉尘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负压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喷浆作业产尘量大、浓度高,在对喷浆机进行上料时,容易产出大量粉尘,产出的粉尘包括余气口产尘、上料扬尘、机身余气口产尘、摩擦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产尘等,并且由于水泥掺入,加大了呼吸性粉尘以及其他粉尘的浓度。由于工人需要长时间滞留在作业空间内,因此需要收集处理工作中产生的粉尘,对喷浆机上料处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除尘处理大多数在产尘区域设置喷雾装置,利用喷雾装置喷洒水雾对喷浆机上料处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喷雾装置直接对空间中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导致粉尘治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除尘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粉尘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除尘装置,负压除尘装置包括:聚尘组件,包括聚尘罩和聚尘风机,聚尘罩为筒状结构,聚尘罩的第一端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形成聚尘罩的聚尘进口,聚尘罩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聚尘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的聚尘出口,在聚尘罩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聚尘罩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消尘组件,包括消尘箱以及设置在消尘箱内的消尘件,消尘箱的进口与聚尘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消尘箱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口。
进一步地,聚尘罩包括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依次连接,顶板的三个边沿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连接,顶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边沿、第一侧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边沿以及第三侧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边沿共同围成开口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包括沿竖向设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呈夹角设置,第一板段位于第二板段的上方,第一板段的边沿与顶板的边沿连接,第二板段的边沿与第二侧板的边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结构相同;和/或,顶板倾斜设置,顶板的下边沿与第二侧板的上边沿连接。
进一步地,聚尘罩包括骨架以及设置在骨架上的风筒布。
进一步地,风筒布与骨架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聚尘组件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聚尘罩的聚尘出口和聚尘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消尘件包括多个喷雾件和多个捕尘网,多个捕尘网沿消尘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捕尘网的上方均设置有喷雾件。
进一步地,消尘箱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每个捕尘网均对应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承载架,聚尘组件和消尘组件均设置在承载架上。
进一步地,承载架的下方设置多个移动轮,多个移动轮分别设置在承载架的多个边角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负压除尘装置包括聚尘组件和消尘组件,在进行除尘工作时,粉尘通过聚尘组件中聚尘罩的聚尘进口处进行聚尘,收集到的粉尘在聚尘风机工作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从聚尘罩的聚尘出口进入聚尘风机,聚尘风机具有出风口,粉尘通过聚尘风机的出风口进入消尘组件中的消尘箱,利用消尘箱内的消尘件对收集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除尘处理后的空气经消尘箱的排气口排出。由于聚尘罩为筒状结构,并且在聚尘罩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聚尘罩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进而聚尘罩能够覆盖工作区域内产生的粉尘,提升聚尘组件的聚尘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聚尘罩和聚尘风机对粉尘进行收集,并通过聚尘风机的负压作用将粉尘输送到消尘组件,从而实现该装置的除尘工作过程,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粉尘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除尘装置的聚尘罩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除尘装置的聚尘罩的左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聚尘组件;11、聚尘罩;111、聚尘进口;112、聚尘出口;113、顶板;114、第一侧板;1141、第一板段;1142、第二板段;115、第二侧板;116、第三侧板;117、骨架;118、风筒布;12、聚尘风机;13、连接管;
20、消尘组件;21、消尘箱;211、消尘件;2111、喷雾件;2112、捕尘网;212、排气口;213、排水口;
30、承载架;40、移动轮;
50、喷浆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除尘装置,该负压除尘装置包括聚尘组件10和消尘组件20,聚尘组件10包括聚尘罩11和聚尘风机12,聚尘罩11为筒状结构,聚尘罩11的第一端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形成聚尘罩11的聚尘进口111,聚尘罩1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聚尘风机12的进风口相连通的聚尘出口112,在聚尘罩1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聚尘罩1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消尘组件20包括消尘箱21以及设置在消尘箱21内的消尘件211,消尘箱21的进口与聚尘风机12的出风口相连通,消尘箱21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口212。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除尘装置,该负压除尘装置包括聚尘组件10和消尘组件20,在进行除尘工作时,粉尘通过聚尘组件10中聚尘罩11的聚尘进口111处进行聚尘,收集到的粉尘在聚尘风机12工作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从聚尘罩11的聚尘出口112进入聚尘风机12,聚尘风机12具有出风口,粉尘通过聚尘风机12的出风口进入消尘组件20中的消尘箱21,利用消尘箱21内的消尘件211对收集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除尘处理后的空气经消尘箱21的排气口212排出。由于聚尘罩11为筒状结构,并且在聚尘罩1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聚尘罩1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进而聚尘罩11能够覆盖工作区域内产生的粉尘,提升聚尘组件10的聚尘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聚尘罩11和聚尘风机12对粉尘进行收集,并通过聚尘风机12的负压作用将粉尘输送到消尘组件20,从而实现该装置的除尘工作过程,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粉尘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聚尘风机12作为动力源,经过聚尘罩11从而形成负压流场,改变局部风流流动,使工作中产生的粉尘能够定向流动,将粉尘吸入消尘箱21内,从而大幅度的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对附近作业人员的危害。
如图1和图3所示,聚尘罩11包括顶板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以及第三侧板116,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以及第三侧板116依次连接,顶板113的三个边沿分别与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以及第三侧板116连接,顶板113的远离第二侧板115的边沿、第一侧板114的远离第二侧板115的边沿以及第三侧板116的远离第二侧板115的边沿共同围成开口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以及第三侧板116围成开口结构,能够扩大对粉尘处理的工作区域,充分吸取空气中的粉尘。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侧板114包括沿竖向设置的第一板段1141和第二板段1142,第一板段1141与第二板段1142呈夹角设置,第一板段1141位于第二板段1142的上方,第一板段1141的边沿与顶板113的边沿连接,第二板段1142的边沿与第二侧板115的边沿连接,第一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6的结构相同。将第一侧板114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覆盖工作区域内的粉尘,能够使聚尘罩11的聚尘效果达到最佳,防止粉尘从产尘机器,例如喷浆机50上方及侧方位置扩散到空间中,导致粉尘处理效果不佳。
具体地,顶板113倾斜设置,顶板113的下边沿与第二侧板115的上边沿连接。通过倾斜设置顶板113,顶板113能够延伸至喷浆机50产尘的上方增加聚尘区域,并且能够避免顶板113与产尘位置距离较近,导致粉尘溢出到空气中。
如图3所示,聚尘罩11包括骨架117以及设置在骨架117上的风筒布118。采用上述结构,骨架117起支撑作用,使聚尘罩11结构更加稳固,并且设置风筒布118,便于装配,能对粉尘有更好的阻隔作用。
如图3所示,风筒布118与骨架117粘接连接。通过将风筒布118与骨架117进行粘接连接,使聚尘罩11结构更加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骨架117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保证骨架117不会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聚尘组件10还包括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两端分别与聚尘罩11的聚尘出口112和聚尘风机12的进风口相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管13,连接管13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将聚尘罩11与聚尘风机12相连通,保证连接处的结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13与聚尘风机12的连接处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连接管13和聚尘风机12的连接处设置四个固定螺栓孔,四个固定螺栓孔和四个固定螺栓相连接并进行固定,保证连接管13的封闭效果防止漏风,并能防止粉尘在输送过程中从连接管13中溢出。
具体地,连接管13采用钢板材料制成,能够对聚尘罩11的聚尘出口112和聚尘风机12的进风口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消尘件211包括多个喷雾件2111和多个捕尘网2112,多个捕尘网2112沿消尘箱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捕尘网2112的上方均设置有喷雾件2111。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设置多个喷雾件2111和多个捕尘网2112,对粉尘进行多级除尘处理,提升了该装置的除尘效果。
如图1所示,消尘箱2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口213,每个捕尘网2112均对应设置有排水口213。通过在消尘箱21底部设置多个排水口213,对除尘处理后的水进行排放,防止粉尘与水混合后形成污泥导致消尘箱21内部堵塞,从而影响该装置的除尘效果。
如图1所示,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承载架30,聚尘组件10和消尘组件20均设置在承载架30上。通过设置承载架30,能够对聚尘组件10和消尘组件20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承载架30的下方设置多个移动轮40,多个移动轮40分别设置在承载架30的多个边角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多个移动轮40能够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和运输,进而便于调整聚尘位置,基本上1人至2人即可完成移动运输工作,增加工作效率。
通过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聚尘罩11结构,并且聚尘罩11与聚尘风机12共同作用下进行工作,提升了对粉尘的收集效率,避免了粉尘遗留在空气中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
(2)设置消尘组件20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除尘处理,利用喷雾件2111和捕尘网2112对粉尘进行多级除尘,提升了该装置的除尘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除尘装置包括:
聚尘组件(10),包括聚尘罩(11)和聚尘风机(12),所述聚尘罩(11)为筒状结构,所述聚尘罩(11)的第一端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形成所述聚尘罩(11)的聚尘进口(111),所述聚尘罩(1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聚尘风机(12)的进风口相连通的聚尘出口(112),在所述聚尘罩(11)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聚尘罩(1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消尘组件(20),包括消尘箱(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消尘箱(21)内的消尘件(211),所述消尘箱(21)的进口与所述聚尘风机(12)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消尘箱(21)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口(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尘罩(11)包括顶板(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以及第三侧板(116),所述第一侧板(114)、所述第二侧板(115)以及所述第三侧板(116)依次连接,所述顶板(113)的三个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4)、所述第二侧板(115)以及所述第三侧板(116)连接,所述顶板(113)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5)的边沿、所述第一侧板(114)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5)的边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116)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5)的边沿共同围成所述开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114)包括沿竖向设置的第一板段(1141)和第二板段(1142),所述第一板段(1141)与所述第二板段(1142)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板段(1141)位于所述第二板段(1142)的上方,所述第一板段(1141)的边沿与所述顶板(113)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二板段(1142)的边沿与所述第二侧板(115)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的结构相同;和/或,
所述顶板(113)倾斜设置,所述顶板(113)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侧板(115)的上边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尘罩(11)包括骨架(117)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117)上的风筒布(1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布(118)与所述骨架(117)粘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尘组件(10)还包括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聚尘罩(11)的聚尘出口(112)和所述聚尘风机(12)的进风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尘件(211)包括多个喷雾件(2111)和多个捕尘网(2112),多个所述捕尘网(2112)沿所述消尘箱(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捕尘网(2112)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喷雾件(2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尘箱(2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口(213),每个所述捕尘网(2112)均对应设置有所述排水口(21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承载架(30),所述聚尘组件(10)和所述消尘组件(20)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架(3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30)的下方设置多个移动轮(40),多个所述移动轮(40)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架(30)的多个边角处。
CN202221285069.XU 2022-05-26 2022-05-26 负压除尘装置 Active CN217431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5069.XU CN217431269U (zh) 2022-05-26 2022-05-26 负压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5069.XU CN217431269U (zh) 2022-05-26 2022-05-26 负压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1269U true CN21743126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5069.XU Active CN217431269U (zh) 2022-05-26 2022-05-26 负压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1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31269U (zh) 负压除尘装置
CN214921387U (zh) 一种屏体激光切割烟尘和废料清理组件及清理装置
CN202168791U (zh) 一种工业吸尘器
CN2109054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除尘设备
CN207951001U (zh) 一种化工用环保除尘装置
CN215610121U (zh) 除尘器及除尘焊机设备
CN212585101U (zh) 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1077767U (zh) 封闭式物料输送线收尘罩
CN210456657U (zh) 搅拌站无尘加料系统
CN210170865U (zh) 一种离心喷雾干燥机的产品收集装置
CN209480027U (zh) 投料仓粉尘收集回收装置
CN208865349U (zh) 焊烟净化器
CN113368626A (zh) 除尘器及除尘焊机设备
CN217912073U (zh) 一种新型除尘系统
CN218800012U (zh) 一种桥梁专用移动式焊接防护棚
CN218590030U (zh) 一种碳酸钙生产用的粉尘处理系统
CN210829357U (zh) 一种煤矿通风防尘装置
CN21627170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送料装置
CN212068042U (zh) 一种废气处理降尘设备
CN215027620U (zh) 一种粉尘过滤面罩
CN219253285U (zh) 一种原料风选装置
CN215463027U (zh) 一种带预除尘功能的脉冲除尘器
CN214934291U (zh) 一种袋装水泥用降尘装置
CN212054775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便捷式自动加湿装置
CN209791196U (zh) 健康型多重空气过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