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7138U -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7138U
CN217427138U CN202220636116.4U CN202220636116U CN217427138U CN 217427138 U CN217427138 U CN 217427138U CN 202220636116 U CN202220636116 U CN 202220636116U CN 217427138 U CN217427138 U CN 217427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winding
main body
outlet struct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61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超龄
黄志锋
吴金龙
伍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61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7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7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7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其中出线结构用于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绕组,出线结构包括连接排和固定件,连接排包括主体段和设于主体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于主体段的两端,固定件包括安装主体和设于安装主体的固定部,安装主体用以安装绕组,安装主体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第一端用于连接绕组,主体段固定于过线通道,第二端固定安装于固定部,并用于连接外界的器件,如此即可将连接排的整体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排整体在固定件上的固定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出线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设备连接的外部设备的功率密度提升,导致两者之间的连接仍采用传统的典型焊接线束的话,会导致连接可靠性下降。
而目前电气设备的绕组,在高功率密度的情况下,已大多通过绕组其本身延伸有连接排来与外部设备的线束进行电性连接,并通过固定件来对连接排固定安装,但现有的固定件只对连接排的前段部分进行固定,导致对于连接排整体的固定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旨在通过设置安装主体与设于安装主体的固定部,同时安装主体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第一端用于连接绕组,主体段固定于过线通道,第二端固定安装于固定部,解决了现有的固定件对于连接排整体的固定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线结构,用于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绕组,所述出线结构包括连接排和固定件,所述连接排包括主体段和设于所述主体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于所述主体段的两端,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主体和设于所述安装主体的固定部,所述安装主体用以安装所述绕组,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绕组,所述主体段固定于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二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并用于连接外界的器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主体为基板,所述固定部为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基板的内侧壁,并两者围合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可选地,所述插接块的侧壁面设置有卡位件和卡位槽二者之一,所述基板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卡位件与所述卡位槽二者之另一,所述卡位件卡接于所述卡位槽,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插接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折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侧边,并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插接块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依次穿设有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接块。
可选地,所述插接块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紧固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插接块与所述基板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排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插接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所述插接块对应一所述连接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排与所述插接块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基板包括主体板和多个安装板,多个所述安装板均连接于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用以安装所述绕组,多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多个所述插接块连接,并分别围合形成所述过线通道,一个所述安装板对应一个所述插接块,并对应一个所述连接排,多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相邻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设于所述主体段的所述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绕组,以使设于主体段的所述第二端可相对于所述绕组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或者,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绕组可转动设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使连接于所述绕组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排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出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主体与设于安装主体的固定部,同时安装主体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第一端用于连接绕组,主体段固定于过线通道,第二端固定安装于固定部,如此即可将连接排的整体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排整体在固定件上的固定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出线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气设备隐藏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出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基板与插接块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连接排与绕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设备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出线结构 3131 卡位槽
10 连接排 33 插接块
11 主体段 331 卡位件
13 第一端 333 第二固定孔
15 第二端 335 安装槽
151 第一固定孔 35 加强筋
30 固定件 50 紧固件
30a 过线通道 51 紧固孔
31 基板 300 电气设备
31b 安装空间 310 壳体
311 主体板 330 绕组
313 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线结构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所示,该出线结构100用于电气设备300,电气设备300包括绕组330,出线结构100包括连接排10和固定件30,连接排10包括主体段11和设于主体段11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5,第一端13和第二端15相对设于主体段11的两端,固定件30包括安装主体和设于安装主体的固定部,安装主体用以安装绕组330,安装主体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30a,第一端13用于连接绕组330,主体段11固定于过线通道30a,第二端15固定安装于固定部,并用于连接外界的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出线结构100包括连接排10和固定件30,可以理解的是,主体段11在安装主体上的投影可以为长方形,以使得主体段11的形状相对较为规则而有利于提高主体段11加工成型的便利性,连接排10的材质可以为铝性材质或者铜性材质,在此不对连接排10的材质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使连接排10能够分别电性连接于绕组330和外界线束的材质均可以选用,固定件30通过注塑成型制造,注塑成型的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耐用性较高;连接排10包括主体段11和设于主体段11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5,当第一端13电性连接于绕组330时,第二端15会伸出壳体310的外部,实现与外界线束的连接,因此连接排10若没有进行固定,会有变形等情况发生,导致连接不稳定或者连接排10发生损坏,因此设置有固定件30,通过将主体段11固定于过线通道30a,即可保证主体段11保持稳定连接,并且第一端13连接于绕组330,在绕组330固定安装于安装主体的情况下,第一端13也能保持稳定,而第二端15在固定部的固定下,也能够保持稳定,因此连接排10在固定件30的固定下,能够保持连接排10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此外,固定件30的安装主体在连接绕组330时,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方式对绕组330进行安装固定,保证安装的固定性和拆卸的方便性。同时,电气设备300可以为电抗器、电机或者变压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件30将连接排10进行整体固定,保证了连接排10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亦保证了连接排10的耐用性,不容易因为变形发生损坏,进而保证了电气设备300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该安装主体为基板31,固定部为插接块33,插接块33插设于基板31的内侧壁,并两者围合形成过线通道30a。
在一实施例中,该安装主体为基板31,固定部为插接块33,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块33插设于安装主体上,从而插接块33的内侧壁会与基板31的内侧壁形成过线通道30a,进而使得连接排10的主体段11能固定设于过线通道30a内,同时第二端15会抵接于插接块33的顶面,从而实现插接块33对于第二端15的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基板31和插接块33,实现了对连接排10整体的固定连接效果,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该插接块33的侧壁面设置有卡位件331和卡位槽3131二者之一,基板31的内侧壁设置有卡位件331与卡位槽3131二者之另一,卡位件331卡接于卡位槽3131,以使基板31与插接块33连接。
若插接块33无法稳定插设在基板31上,则可能会使插接块33会发生脱落等情况,造成无法实现对第二端15的固定,即无法实现连接排10的整体固定,因此设置本申请通过在插接块33的侧壁面设有卡位件331,相应在基板31的内侧壁穿设有与卡位件331相适配的卡位槽3131,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当然了,亦可以在插接块33的侧壁面凹设有卡位槽3131,相应在基板31的内侧壁设有与卡位槽3131相适配的卡位件331,实现两者的固定;插接块33和基板31的连接亦可以为焊接固定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具体限定。此外,在此不具体限定插接块33和基板31的连接方式,两者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连接,亦可以为上述的多种分体式可拆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成本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该基板31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加强筋35,多个加强筋35沿基板31的宽度方向排布。
由于基板31整体长度较长,因此设置有加强筋35的情况下,且加强筋35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能够使得基板31的硬性更好,进而使得连接排10的主体段11在装设于过线通道30a内时,稳定性能进一步得到保障,在此不对加强筋35的数量进行限定,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基板31的硬度需求和加工的生产成本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该第二端15折弯连接于主体段11背离第一端13的侧边,并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51,插接块33朝向第二端15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33,第一固定孔151与第二固定孔333依次穿设有连接件,以使第二端15固定连接于插接块33。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螺栓可以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151和第二固定孔333后,再与外界的紧固件50螺纹连接,即与外界的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将第二端15与主体段11进行固定连接,而第二端15的折弯设置,以使得其自身在折弯后,第二端15的表面能够平行于壳体310的表面,且外界线束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平行于壳体310的表面,因此能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二端15与线束两者进行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若一直需要连接件穿设完第一固定孔151与第二固定孔333后再通过外界的紧固件50进行连接,即工作人员则一直需要外带紧固件50,操作十分不便,并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工作效率过低,因此结合图3所示,该插接块33朝向第二端15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335,安装槽335内设有紧固件50,紧固件50开设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紧固孔51,连接件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51、紧固孔51以及第二固定孔333,本申请通过在插接块33的表面凹陷有安放紧固件50的安装槽335,以使紧固件50可以直接安放在安装槽335内,无需通过在外部进行安装,工作人员也能够单手完成第二端15与插接块33的固定连接,亦可以在出厂的时候将紧固件50装设在安装槽335内,实现配套出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该插接块33与基板31呈夹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插接块33与基板31呈夹角设置,可以理解为,夹角可以为0度、30度或者90度等等,当第二端15与主体段11为平行状态,此时插接块33与基板31的夹角为0度,实现将主体段11与第二端15的固定;当第二端15与主体段11为弯折状态,且弯折角度为30度时,此时插接块33与基板31的夹角为30度,实现将主体段11与第二端15的固定;当第二端15与主体段11为弯折状态,且弯折角度为90度时,即垂直状态,此时插接块33与基板31的夹角为90度,实现将竖直的主体段11与水平的第二端15进行整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该连接排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插接块3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插接块33对应一连接排10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排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插接块33的数量相对应亦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等,可以根据出线的数量要求而相对应选择连接排10与插接块33的数量,因此可以实现单个出线或者多个出线,以此保证了出线结构100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6所示,该连接排10与插接块33的数量均为多个,基板31包括主体板311和多个安装板313,多个安装板313均连接于主体板311,主体板311用以安装绕组330,多个安装板313分别与多个插接块33连接,并分别围合形成过线通道30a,一个安装板313对应一个插接块33,并对应一个连接排10,多个安装板313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多个安装板313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安装板313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时,多个安装板313之间的抗扭性更好,整体结构更稳定,而当多个安装板313为分体结构时,两个相邻安装板313之间会形成有走线空间,从而可以便于线束通过走线空间进行走线,从而工作人员更容易处理线束的走线操作,同时美观性也更佳。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该基板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相邻基板3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31b,插接块33位于安装空间31b内。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3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或者六个,且两个相邻基板31之间呈相对设置,且两个各自连接于基板31的插接块33之间会形成安装空间31b,使插接块33位于安装空间31b内,从而可以减少出线结构100在壳体310内的占用体积,进而可以缩小电气设备300的整体体积,在此不对基板31的数量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出线要求和生产成本对基板31的数量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设于主体段11的第一端13可转动连接于绕组330,以使设于主体段11的第二端15可相对于绕组330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排10的材质可以为铜性材质或者铝性材质,因此连接排10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因此可以通过连接排10的弹性形变实现第二端15相对于绕组330进行转动,转动角度范围可以为0度、90度或者360度,可以根据实际出线结构100在壳体310内需要的出线位置进行选择,当需要从壳体310的长边出线时,转动角度即为0度或者360度,当0度时,即连接排10朝向壳体310内,当360度时,即连接排10朝向壳体310外,而当需要从壳体310的宽边出线时,转动角度即为90度;在此说明,壳体310的长边与宽边出线的选择,可以根据外界的线束的连接位置进行选择,通过设置转动角度以使得连接排10更加靠近外界的线束位置,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也无需外界的线束过长,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电气设备300还包括壳体310,绕组330可转动设置设于壳体310的内部,以使连接于绕组330的固定件30与连接排10可相对于壳体310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绕组330在壳体310内的位置以实现连接于绕组330的连接排10的第二端15进行转动,转动角度范围可以为0度、90度或者360度,可以根据实际出线结构100在壳体310内需要的出线位置进行选择,当需要从壳体310的长边出线时,转动角度即为0度或者360度,当0度时,即连接排10朝向壳体310内,当360度时,即连接排10朝向壳体310外,而当需要从壳体310的宽边出线时,转动角度即为90度;在此说明,壳体310的长边与宽边出线的选择,可以根据外界的线束的连接位置进行选择,通过设置转动角度以使得连接排10更加靠近外界的线束位置,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也无需外界的线束过长,降低成本,当然了,也可以根据绕组330在壳体310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选择转动的角度,绕组330不同的安装位置亦会影响出线的位置选择。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300,结合图1所示,电气设备300包括如上所述的出线结构100。
需要说明的是,出线结构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出线结构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300中使用了上述出线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出线结构100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出线结构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出线结构,用于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结构包括:
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包括主体段和设于所述主体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于所述主体段的两端;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主体和设于所述安装主体的固定部,所述安装主体用以安装所述绕组,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绕组,所述主体段固定于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二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并用于连接外界的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为基板,所述固定部为插接块;
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基板的内侧壁,并两者围合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的侧壁面设置有卡位件和卡位槽二者之一,所述基板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卡位件与所述卡位槽二者之另一;
所述卡位件卡接于所述卡位槽,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插接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排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折弯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侧边,并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插接块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依次穿设有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接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朝向所述第二端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紧固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紧固孔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与所述基板呈夹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排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插接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所述插接块对应一所述连接排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排与所述插接块的数量均为多个;
所述基板包括主体板和多个安装板,多个所述安装板均连接于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用以安装所述绕组,多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多个所述插接块连接,并分别围合形成所述过线通道,一个所述安装板对应一个所述插接块,并对应一个所述连接排;
多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相邻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1.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主体段的所述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绕组,以使设于主体段的所述第二端可相对于所述绕组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或者,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绕组可转动设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使连接于所述绕组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排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且转动角度范围值为0度至360度。
12.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出线结构。
CN202220636116.4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Active CN217427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116.4U CN21742713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116.4U CN21742713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7138U true CN217427138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6116.4U Active CN217427138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7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3058B2 (en) Micro plug connector
US8300390B2 (en) Chassis
CN108615997B (zh) 接地电连接器
US6494744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EP2346116B1 (en) Terminal block
CN217427138U (zh) 一种出线结构和电气设备
CN217544807U (zh)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1508126U (zh) 转接头及其与带线槽的线条适配的卡合式接线座
CN210006648U (zh) 电开关底座及具有其的按动开关
CN109307318B (zh)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0298290U (zh) 电控盒、空调及电器
CN217508216U (zh) 易安装母线槽
CN219120733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的连接结构
CN220510650U (zh) 压线夹和空调器
JP3391867B2 (ja) 器具用アース端子装置
CN211045771U (zh) 一种带接地片的连接线和空调内机
JP2005135654A (ja) 端子変換アダプタおよびこの端子変換アダプタを用いた盤
CN216244822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多用途卡线扣
CN216289608U (zh) 一种分层配电柜
CN214899354U (zh) 一种布线工整的工业集成柜组
CN215421211U (zh) 一种应用于标准机箱的线缆引出结构
CN212850151U (zh) 接线端子、电路板以及电机
CN215502030U (zh) 一种衣柜的侧板
CN212486969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器
CN109066527B (zh) 端子电控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