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889U -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889U
CN217426889U CN202221039030.XU CN202221039030U CN217426889U CN 217426889 U CN217426889 U CN 217426889U CN 202221039030 U CN202221039030 U CN 202221039030U CN 217426889 U CN217426889 U CN 217426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du
shell
casing
heat dissipation
sh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90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有明
高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90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该BDU壳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本体,壳本体的顶部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若干上散热孔,以及挡置于上散热孔下方的防护体,且防护体和壳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上散热孔和容腔的连通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BDU壳体,通过在壳本体的顶部设置上散热孔,利于BDU散热效果的提高,并通过挡置于上散热孔下方的防护体,能够提高BDU壳体的防护效果,而利于满足防尘和IPXXB标准的要求,且利于提高BDU使用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DU壳体。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BDU壳体的BDU,以及设有该BDU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因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要产业。电池包作为电池汽车的动力源,其安装性显得尤为重要。
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的简称)作为电池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电气件容易因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热量而使BDU的温度升高。而BDU需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对BDU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BDU的壳体上开设散热孔,但散热孔的设置虽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但不能满足防尘和IPXXB标准的防护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BDU壳体,以在利于散热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BDU壳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若干上散热孔,以及挡置于所述上散热孔下方的防护体,且所述防护体和所述壳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上散热孔和容腔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体呈“L”形,并具有与所述壳本体相连的垂直部分,以及挡置于所述上散热孔下方的水平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下散热孔,和/或,所述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外凸的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散热孔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卡接结构卡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体与所述上壳体一体加工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BDU壳体,通过在壳本体的顶部设置上散热孔,利于BDU散热效果的提高,并通过挡置于上散热孔下方的防护体,能够提高BDU壳体的防护效果,而利于满足防尘和IPXXB标准的要求。
此外,“L”形的防护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在壳本体上加工成型。下散热孔能够提高壳本体的散热效果,筋条利于提高壳本体的强度,以及进一步提高下散热孔的散热效果。
另外,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电气件在容腔内的布置安装。上壳体通过卡接结构与下壳体卡接相连,便于提高壳本体安装的便利性。而防护体与上壳体一体加工成型,则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BDU,包括如上所述的BDU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本体上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输出正极和所述输出负极之间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输出正极和所述输出负极之间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上设有形状不同的两个连接端子,两所述连接端子分别连接高压线束的正极和高压线束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BDU,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BDU壳体,而具有较好的散热和防护效果。另外,凸起的设置利于将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分隔开,而利于提高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爬电距离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连接端子的形状不同,利于防止两个连接端子发生错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内设有如上所述的BDU。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通过设置如上的BDU,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BDU壳体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BDU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方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2、下壳体;
101、上散热孔;102、卡接臂;1021、卡接孔;103、防护体;
201、下散热孔;202、卡接头;203、安装孔;204、筋条;205、凸起;206、导向凸起;207、正极连接端子;208、负极连接端子;209、输出极块;210、输出负极;211、输出正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BDU壳体,整体结构上,该BDU壳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本体,壳本体的顶部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若干上散热孔101,以及挡置于上散热孔101下方的防护体103,且防护体103和壳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上散热孔101和容腔的连通通道。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BDU壳体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两者扣合连接而能够围构形成上述的容腔。此处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电气件在容腔内的布置安装。
上述的上散热孔101设于上壳体1的顶部。为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上散热孔101为沿上壳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上壳体1顶面上的多个,多个上散热孔101构成一组上散热单元,沿上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组上散热单元。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上散热孔101沿着上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散热效果较好。
当然,具体实施时,多组上散热单元还可采用其他的布置方式,上散热孔101亦可沿其他方向延伸,只要能够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即可。为针对性的提高上散热孔101的使用效果,具体实施时,在布置空间允许的前提下,上散热孔101对应于熔断器和/或接触器等易于产热的电气件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防护体103呈“L”形,该防护体103具有与壳本体相连的垂直部分,以及挡置于上散热孔101下方的水平部分。具体结构上,如图4和图5中所示,垂直部分的顶端与上散热孔101一侧边缘的上壳体1相连,垂直部分的底端与水平部分相连,且水平部分对应于上散热孔101设置。如此通过对上散热孔101下方的电气件进行遮挡,而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散热孔101在上壳体1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水平部分时,防护体103上的水平部分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当然,若加长水平部分则会增大防护体103对容腔内电气件的遮挡面积,而进一步提高防护性能。但考虑到此时防护体103与上壳体1之间形成的连通通道的长度也会增大,气流在通过上散热孔101,并经由连通通道流入容腔过程中的阻力会增大。
因此,具体实施时,防护体103水平部分的宽度仍应当根据满足IPXXB标准的需求进行设置。另外,防护体103优选与上壳体1一体加工成型,如此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且利于防护体103的加工成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护体103的形状除了采用上述的“L”形外,还可采用其他形状,例如防护体103呈“一”字型,此时防护体103倾斜设置,也能够实现对上散热孔101下方的遮挡,而起到防护的作用。具体实施时,均可根据使用需求对防护体103的形状进行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BDU的散热效果,壳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下散热孔201。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散热孔201为沿下壳体2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多个下散热孔201构成一组下散热单元,沿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组下散热单元。作为优选的,下散热孔201也沿着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布置空间允许的前提下,上散热孔101对应于熔断器和/或接触器等易于产热的电气件设置。如此设置,上散热孔101和下散热孔201能够配合而利于气流在容腔内的流通效果,并通过气流带走电气件产生的热量。
另外,仍参照图2中所示,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外凸的筋条204,筋条204包括沿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向筋条,以及沿下壳体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向筋条。作为优选的,纵向筋条为沿下壳体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筋条为沿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且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正交而能够形成框型结构,从而利于将下壳体2与电池包的壳体之间形成间距,而利于提高下散热孔201的散热效果。同时,筋条204的设置还利于提高壳本体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下散热孔201或筋条204的方案也是可行的,只不过在不设置下散热孔201时,流入容腔内的气流只能通过上散热孔101流出,在散热效率上相较于设置下散热孔201的方案会差些。而当BDU在电池包内安装时,如果能够确保下壳体2的底部与电池包的底部形成有间距,则不设置筋条204,容腔内的气流仍可通过下散热孔201流出。另外,筋条204的延伸方向亦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而不仅仅局限于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只要能够起到支撑的效果即可。
为便于BDU在电池包内的安装,在下壳体2底部的四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孔203,下壳体2通过穿经安装孔203的连接件安装在电池包的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卡接结构卡接相连。具体结构上如图1、图6及图7中所示,在上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沿上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多个向下延伸的卡接臂102,各卡接臂102均呈U形,且卡接臂102和上壳体1之间限定出卡接孔1021。对应于各卡接孔1021,在下壳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外凸的卡接头202,在上壳体1扣合在下壳体2上,随着卡接臂102的滑动,卡接头202能够卡接在卡接孔1021内,从而实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
为进一步提高卡接的便利性,如图7中所示,在下壳体2两侧的顶部设有位于卡接头202两侧的两个导向凸起206,两个导向凸起206能够限定出导向槽。导向槽的顶部的宽度沿着卡接臂102的滑入方向渐小设置,卡接臂102能够在导向槽的引导下与卡接头202卡接相连。本实施例中卡接臂102、卡接头202以及导向凸起206的结构简单,便于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加工成型,且操作便利,使用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除了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易于实施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BDU壳体,通过在壳本体的顶部设置上散热孔101利于BDU散热效果的提高,并通过挡置于上散热孔101下方的防护体103,能够提高BDU壳体的防护效果,而利于满足防尘和IPXXB标准的要求,而利于提高BDU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BDU,该BDU包括如上的BDU壳体,以及设于壳本体上的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其中,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设于下壳体2的端部,BDU内电气件的布置及安装方式均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为提高BDU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在下壳体2上设有位于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之间的凸起205,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被凸起205隔开。BDU的输出极块209位于凸起205上,并与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相连。同时,凸起205的设置还利于提高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爬电距离的要求。
此外,壳本体上设有形状不同的两个连接端子,两连接端子分别连接高压线束的正极和高压线束的负极。如图3中所示,两个连接端子中与高压线束的正极相连的为正极连接端子207,与高压线束的负极相连的为负极连接端子208。通过正极连接端子207和负极连接端子208采用不同的形状,利于防止错装。
具体来说,连接端子均包括具有通孔的连接片,以及与连接片相连的连接头,其中,连接片用于连接在下壳体2上,连接头用于和高压线束相连。本实施例中,正极连接端子207上连接片的外轮廓呈圆形,连接片与连接头的相接处形成有弧形的过渡面。
而负极连接端子208上连接片的外轮廓则呈长方形,连接片与连接头的相接处形成有倾斜的过渡面。当然,除了连接片的外轮廓,以及连接片和连接头相接处过渡的形状不同外,还可通过在不同的连接端子上设置正极标识和负极标识的方式来起到防错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BDU,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BDU壳体,而具有较好的散热和防护效果。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内设有如上所述的BDU。该电池包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BDU,与BDU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BDU壳体,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若干上散热孔(101),以及挡置于所述上散热孔(101)下方的防护体(103),且所述防护体(103)和所述壳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上散热孔(101)和容腔的连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DU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体(103)呈“L”形,并具有与所述壳本体相连的垂直部分,以及挡置于所述上散热孔(101)下方的水平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DU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下散热孔(201),和/或,
所述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外凸的筋条(20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BDU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
所述上散热孔(101)设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DU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通过卡接结构卡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DU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体(103)与所述上壳体(1)一体加工成型。
7.一种BDU,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BDU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本体上的输出正极(211)和输出负极(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DU,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输出正极(211)和所述输出负极(210)之间的凸起(2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DU,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本体上设有形状不同的两个连接端子,两所述连接端子分别连接高压线束的正极和高压线束的负极。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设有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BDU。
CN202221039030.XU 2022-04-28 2022-04-28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426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9030.XU CN217426889U (zh) 2022-04-28 2022-04-28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9030.XU CN217426889U (zh) 2022-04-28 2022-04-28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889U true CN217426889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9030.XU Active CN217426889U (zh) 2022-04-28 2022-04-28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9594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Bdu箱体、bdu单元及pack箱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9594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Bdu箱体、bdu单元及pack箱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8237B (zh)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支架
CN209822775U (zh) 端子保护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7426889U (zh) Bdu壳体和bdu及电池包
JP2001143678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
US20200194756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0123775U (zh)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0982272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芯组件
CN115764180B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7532477U (zh) 大功率ptc液体加热器
CN21667561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1655232U (zh) 一种车载冰箱的内置保险丝的直流插座
CN214411418U (zh) 储能模组
CN21037917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含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0535733U (zh) 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CN210092384U (zh) 一种并联插线连接器
CN111969154A (zh) 电化学装置及无人机
CN213185203U (zh) 一种便于均匀散热的配电柜
CN220914036U (zh) 一种零序互感器模块
CN213425067U (zh) 一种包含液冷结构的电池模块
CN214799410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光伏接线盒
CN218867011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断路器
CN114056138B (zh) 车用插座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026036U (zh) 散热式外壳
CN215523042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平板灯
CN212879140U (zh)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