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2659U -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2659U
CN217422659U CN202221665427.XU CN202221665427U CN217422659U CN 217422659 U CN217422659 U CN 217422659U CN 202221665427 U CN202221665427 U CN 202221665427U CN 217422659 U CN217422659 U CN 217422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eat
engine supporting
shock
hol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54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Puyuan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hangk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hangk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hangk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54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2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2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26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发动机支撑座下表面与防震垫相连,防震垫安装于固定板上表面,固定板安装于底座上,固定板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杆组件,限位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及限位杆,限位杆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发动机支撑座底端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限位杆上端穿设于发动机支撑座所开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杆组件,限位杆与发动机支撑座所开的通孔相配合,可有效防止机组运输时急停造成发动机由于惯性拉坏减震垫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并且便于进行改造,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不会影响减震垫的减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发动机支撑座一般直接通过防震垫进行支撑,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震垫可实现防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但是安装了防震垫后,一般不会对发动机再进行额外的固定,从而影响防震效果,所以,当发动机受到撞击后,极易对防震垫造成惯性拉坏,从而大大影响防震垫的使用寿命,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通过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杆组件,并且通过限位杆与发动机支撑座所开的通孔相配合,可有效防止机组运输时急停造成发动机由于惯性拉坏减震垫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在现有的发动机支撑座进行改造,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不会影响减震垫的减震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包括发动机支撑座、限位杆组件、固定板,所述发动机支撑座下表面与防震垫相连,所述防震垫安装于固定板上表面,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杆组件,所述限位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及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发动机支撑座底端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杆上端穿设于发动机支撑座所开的通孔内、且所述限位杆与通孔位于同一轴芯线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发动机支撑座所开通孔的内径大于限位杆的外径、且所述通孔的内径部限位杆的外径大2~4mm,正常使用时,保证限位杆不和通孔内壁发生撞击,从而保证限位杆及发动机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限位杆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通孔的高度并低于发动机支撑座顶端的水平高度,保证发生撞击时,限位杆能完全与通孔进行配合。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及若干第二连接孔,分别用于固定限位杆组件及防震垫。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开的第三连接孔与固定板所开的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便于限位杆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防震垫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开的第四连接孔与固定板所开的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便于防震垫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中,所述防震垫上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发动机支撑座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与防震垫上表面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相连,便于发动机支撑座和防震垫的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杆组件,并且通过限位杆与发动机支撑座所开的通孔相配合,可有效防止机组运输时急停造成发动机由于惯性拉坏减震垫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
(2)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在现有的发动机支撑座进行改造,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不会影响减震垫的减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发动机支撑座1、固定板2、防震垫3、底座4、第一连接板5、限位杆6、通孔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第三连接孔10、第二连接板11、第四连接孔12、第五连接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包括发动机支撑座1、限位杆组件、固定板2,发动机支撑座1下表面与防震垫3相连,防震垫3安装于固定板2上表面,固定板2安装于底座4上,固定板2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杆组件,限位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5及限位杆6,限位杆6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板5的上表面,发动机支撑座1底端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7,限位杆6上端穿设于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的通孔7内、且限位杆6与通孔7位于同一轴芯线上,限位杆6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通孔7的高度并低于发动机支撑座1顶端的水平高度,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通孔7的内径大于限位杆6的外径、且通孔7的内径部限位杆6的外径大2~4mm。
固定板2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8及若干第二连接孔9,第一连接板5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10,第一连接板5所开的第三连接孔10与固定板2所开的第一连接孔8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4上,防震垫3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1开设有若干第四连接孔12,第二连接板11所开的第四连接孔12与固定板2所开的第二连接孔9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4上。
防震垫3上表面开设有螺孔,发动机支撑座1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13,第五连接孔13与防震垫3上表面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相连。
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首先将限位杆组件放置于固定板2上,并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5与固定板2相连,随后将防震垫3放置于固定板2上,并通过螺栓将防震垫3底端的第二连接板11以及固定板2均与底座4相连,从而实现防震垫3和限位杆组件的固定,接着将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的第四连接孔12与防震垫3上表面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将发动机支撑座1固定于防震垫3上表面,此时限位杆6穿过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的通孔7,完成发动机支撑座1的安装固定。使用时,将发动机底端与发动机支撑座1相连,有效防止机组运输时急停造成发动机由于惯性拉坏减震垫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在固定板2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杆组件,并且通过限位杆6与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的通孔7相配合,可有效防止机组运输时急停造成发动机由于惯性拉坏减震垫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在现有的发动机支撑座1进行改造,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不会影响减震垫的减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支撑座(1)、限位杆组件、固定板(2),所述发动机支撑座(1)下表面与防震垫(3)相连,所述防震垫(3)安装于固定板(2)上表面,所述固定板(2)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固定板(2)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杆组件,所述限位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5)及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板(5)的上表面,所述发动机支撑座(1)底端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7),所述限位杆(6)上端穿设于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的通孔(7)内、且所述限位杆(6)与通孔(7)位于同一轴芯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座(1)所开通孔(7)的内径大于限位杆(6)的外径、且所述通孔(7)的内径部限位杆(6)的外径大2~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通孔(7)的高度并低于发动机支撑座(1)顶端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8)及若干第二连接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10),所述第一连接板(5)所开的第三连接孔(10)与固定板(2)所开的第一连接孔(8)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3)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开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13),所述第二连接板(11)所开的第五连接孔(13)与固定板(2)所开的第二连接孔(9)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3)上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发动机支撑座(1)底端开设有若干第四连接孔(12),所述第四连接孔(12)与防震垫(3)上表面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相连。
CN202221665427.X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22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5427.XU CN217422659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5427.XU CN217422659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2659U true CN217422659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54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22659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2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362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17422659U (zh) 一种发动机支撑座减震零部件结构
CN211118312U (zh) 用于内燃机发电机组安装的减震机架
CN203010162U (zh) 核电站乏池一体化电接点水位温度测量装置的安装机构
CN212967873U (zh) 一种锂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CN210074551U (zh) 一种防震式开关柜
CN214428906U (zh) 一种智能电网用避雷器
CN215406696U (zh) 一种高空连廊减震支座
CN221688444U (zh) 一种新结构橡胶减震垫
CN211037002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1050228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can总线组合仪表
CN221081775U (zh) 一种汽车电控箱的防护结构
CN21571943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预埋式泵组底座
CN210972233U (zh) 一种顶板转运架用燃料电池外壳抗晃动结构
CN221467748U (zh) 一种家用路由器固定支架
CN214012739U (zh) 一种电力设备隔振安装装置
CN214314891U (zh) 一种可以隔音降噪的电机外壳
CN211830645U (zh) 一种防震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20086673U (zh) 一种配电箱用支架
CN210898168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变电站
CN221072843U (zh) 一种低噪音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21609662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输电铁塔
CN221281857U (zh) 一种室外变压器用防震结构
CN217421992U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光伏柔性支架
CN215928943U (zh) 一种摄像头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2

Address after: Group 19, Liujiaqiao Village, Xinlian Community, Liuqiao Town,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Puyuan Metal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7, Building 1, No. 105, Dingmo Road, Motou Town, Rugao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500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Shangkun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