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1626U -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1626U
CN217421626U CN202221287565.9U CN202221287565U CN217421626U CN 217421626 U CN217421626 U CN 217421626U CN 202221287565 U CN202221287565 U CN 202221287565U CN 217421626 U CN217421626 U CN 217421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mixed flow
inner shell
impeller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75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晓龙
张一帆
丁绍军
夏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2875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1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1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1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流风机以及风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流风机噪音较大的问题。混流风机包括蜗壳;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所述内壳内部形成有消音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机及风管机,在混流风机的内部设置内壳,并在内壳上设置消音孔,使混流风机内部的气流与内壳的内部连通而使内壳内部形成一个消音腔,在混流风机做功时,高速气流经过内壳时,消音孔会将一部分低频噪音转化为高频噪音,并与风机气流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抵消实现消音的效果,而且在内壳内部设置消音结构(消音棉)对进入消音腔内的高频噪音进行稀释和消除,从而增加消音效果。

Description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是空调的一种,为了提高舒适性,有些风管机采用上出冷风,下出热风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瀑布式制冷和地毯式暖风,为了实现这种出风方式,需要风管机的出风可逆,现有出风可逆的风管机中,通常采用贯流风机、离心风机,但是这种风机由于风机扇叶的设置方式的问题,反转后风向不能可逆,因此,只能在设置至少两个风机,一个负责正向出风,一个负责逆向出风,这样不仅风管机结构会更大,成本更高。
为了减小成本,需要将风机缩小,而混流风机是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风机,混流风机的叶轮让空气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蜗壳内的气流运动混合了轴流与离心两种运动形式,所以叫“混流”。而且,混流风机不仅可以将体积做小,而且可以保证气流的流向和风压。
然而现有的混流风机的消音效果差,造成混流风机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混流风机以及风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流风机噪音较大的问题。
一种混流风机,包括:
蜗壳;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所述内壳内部形成有消音腔。
所述内壳的外表面和所述蜗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内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消音腔和所述环形风道的通孔。
所述环形风道内设置有导叶。
所述通孔的直径R为所述导叶的高度H的0.05倍至0.2倍。
所述消音腔内填充有消音结构。
所述消音结构到所述叶轮的距离小于所述通孔到所述叶轮的最小距离。
所述混流风机还包括叶轮驱动机构,所述叶轮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内壳,且所述叶轮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突出所述内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叶轮驱动机构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壳的内表面之间围成所述消音腔。
所述保护罩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消音材料。
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混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流风机及风管机,在混流风机的内部设置内壳,并在内壳上设置消音孔,使混流风机内部的气流与内壳的内部连通而使内壳内部形成一个消音腔,在混流风机做功时,高速气流经过内壳时,消音孔会将一部分低频噪音转化为高频噪音,并与风机气流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抵消实现消音的效果,而且在内壳内部设置消音结构(消音棉)对进入消音腔内的高频噪音进行稀释和消除,从而增加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混流风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壳及导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壳及导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蜗壳;2、叶轮;4、内壳;5、消音腔;41、通孔;33、导叶;6、叶轮驱动机构;61、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混流风机采用在壳体内部形成风道,并在风道内设置叶轮,通过叶轮的转动将壳体外部的气体吸入风道并从风道排出,而在气体的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使得混流风机的噪音增加,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在混流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单独设置消音结构进行消音降噪,而不会考虑对混流风机的结构进行改进来进行消音,经过实用新型人的研究以及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混流风机的壳体内部进行消音设计是能够有效的改善混流风机的噪音的改进点。
因此,为了避免在混流风机的外部额外设置消音结果的前提下来降低混流风机的噪音,如图1至图3所示的混流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所述叶轮2设置于所述蜗壳1内;内壳4,所述内壳4设置于所述蜗壳1内,且所述内壳4内部形成有消音腔5。通过在混流风机的内部设置内壳4,使混流风机内部的气流与内壳4的内部连通而使内壳4内部形成一个消音腔5,在混流风机做功时,高速气流经过内壳4时,消音孔会将一部分低频噪音转化为高频噪音,并与风机气流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抵消实现消音的效果。
所述内壳4的外表面和所述蜗壳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内壳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消音腔5和所述环形风道的通孔41。优选的,所述内壳4设置于所述叶轮2的一侧,叶轮2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该环形风道排出蜗壳1。也可以说,内壳4上的通孔41及内壳4内部形成的消音腔5能够与叶轮2的出风(混流风机即将排出的气体)配合进行消音,从而实现了对混流风机降噪的目的。
所述环形风道内设置有导叶33,通过设置导叶33能够对环形风道内的气流(也可以说是叶轮2的出风)进行导流,从而提高混流风机的出风效果。
所述通孔41的直径R为所述导叶33的高度H的0.05倍至0.2倍。其中导叶33的高度H是指在叶轮2的轴线方向上导叶33的尺寸,导叶33可以根据内壳4的尺寸进行确定,在保证消音腔5的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内壳4的高度越高,导叶33的高度H也越大,此时内壳4的最大直径也越小,蜗壳1内的风道对气流的阻力越小,反之,内壳4的高度越小,导叶33的高度H也越小,此时内壳4的最大直径也越大,蜗壳1内的风道对气流的阻力越大。
经实用新型人研究以及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通孔41及消音腔5对混流风机进行消音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通孔41的直径是影响消音效果的重要尺寸,对本例的混流风机进行仿真试验,改变R/H的范围,仿真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3665180480000041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R/H为0.12时,风量达到最大值,内功率和噪音达到最小值,当R/H增大到0.20时,风量开始减小,内功率和噪音开始增加,当R/H继续增大到0.22时,风量继续减小,内功率和噪音继续增加,也即R/H继续增大不利于混流风机的风量和噪音的;当R/H减小到0.05时,风量开始减小,内功率和噪音开始增加,当R/H继续减小到0.01时,风量继续减小,内功率虽然相较于R/H为0.05时没有变化,但是噪音还在增加,也即在相同的叶轮2转速的情况下,当R/H的数值偏大时,对混流风机的降噪效果并不好,而且通孔41的直径过大或者导叶33的高度越小,都会影响蜗壳1内的风道的顺滑程度,不利于气体的流动,反而会造成额外的噪音,但是当通孔41的直径过小时,通孔41并不能对气流产生降噪的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R/H的数值能够更好的实现混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所述消音腔5内填充有消音结构。所述消音结构优选为消音棉,通过消音棉在消音腔5内部对噪音稀释与消除,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混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所述消音结构到所述叶轮2的距离小于所述通孔41到所述叶轮2的最小距离。也即消音结构能够对内壳4内部的所有存在通孔41的位置均进行遮覆,从而保证消音结构能够对所有通孔41引入的噪音均进行稀释和消除,最大限度的增加混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所述混流风机还包括叶轮驱动机构6,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内壳4,且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的输出轴突出所述内壳4,所述叶轮2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通过将叶轮驱动机构6设置在内壳4内,能够尽可能的减小混流风机的体积。优选的,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为电机。
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还包括保护罩61,所述保护罩61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壳4的内表面之间围成所述消音腔5。通过保护罩61避免混流风机的气流和叶轮驱动机构6相互产生影响。
所述保护罩6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消音材料,进一步利用消音材料增加对混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混流风机。
所述导叶33的边沿处设置有消音齿。
所述导叶33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1);
叶轮(2),所述叶轮(2)设置于所述蜗壳(1)内;
内壳(4),所述内壳(4)设置于所述蜗壳(1)内,且所述内壳(4)内部形成有消音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的外表面和所述蜗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内壳(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消音腔(5)和所述环形风道的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内设置有导叶(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的直径R为所述导叶(33)的高度H的0.05倍至0.2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5)内填充有消音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结构到所述叶轮(2)的距离小于所述通孔(41)到所述叶轮(2)的最小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机还包括叶轮驱动机构(6),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内壳(4)内,且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的输出轴突出所述内壳(4),所述叶轮(2)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驱动机构(6)还包括保护罩(61),所述保护罩(61)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壳(4)的内表面之间围成所述消音腔(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6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消音材料。
10.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混流风机。
CN202221287565.9U 2022-05-27 2022-05-27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Active CN217421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7565.9U CN217421626U (zh) 2022-05-27 2022-05-27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7565.9U CN217421626U (zh) 2022-05-27 2022-05-27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1626U true CN217421626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9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7565.9U Active CN217421626U (zh) 2022-05-27 2022-05-27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1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22852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7421626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1449211U (zh) 一种消音风机
CN216922616U (zh) 风扇罩和风扇
CN114909326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7421632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7582590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114909329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CN114909328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5109624U (zh) 组合风机以及烹饪器具
CN217582586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7401261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114962331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09976854U (zh) 一种小体积高速风机
CN215336772U (zh) 空调外机机壳及空调外机
CN218913272U (zh) 一种用于高效离心式鼓风机的外壳结构
CN212155198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114776638B (zh) 一种低噪声柜式离心风机
JP2000179496A (ja) 多翼送風機
CN218844621U (zh) 低噪声离心风机
CN220118350U (zh) 一种小外径集中出风吹风机
CN217423430U (zh) 风管机
CN215214109U (zh) 一种压气机消音蜗壳
CN219754837U (zh) 一种永磁电机驱动两级风叶局部通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