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0040U -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0040U
CN217420040U CN202120889762.7U CN202120889762U CN217420040U CN 217420040 U CN217420040 U CN 217420040U CN 202120889762 U CN202120889762 U CN 202120889762U CN 217420040 U CN217420040 U CN 217420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ing
piece
support
position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97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Wenqi
Zhang Yongz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8897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0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0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0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连接件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外端设置有外穿出部,所述外穿出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的内端设置有内穿出部,所述内穿出部的外侧设置有内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片、限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第一定位片、限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位于外穿出部和内穿出部之间。保温板结构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以及保温板。墙体结构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基层墙体、保温板、钢丝网、防护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支撑管的内、外两个端面顶在内、外模板上进行支撑会导致浇筑混凝土后在支撑管孔口地方形成漏洞或堆积使墙面不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另外,还涉及一种保温板结构及一种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SC自保温系统是以SC保温板为保温层,通过连接管件将SC板置于模板内侧并与钢丝网片及两侧模板进行拉结、固定,在SC板内外侧同时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结构墙体,也称为SC钢丝网片组合保温板现浇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连接管件两端的端面顶在内、外模板上进行支撑,然后在连接管件中穿过对拉螺栓用于对内、外模板进行固定,使它们之间不会发生位移。
但是,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对拉螺栓与连接管件之间存在空隙,两者之间具有活动空间,混凝土往下倾泻会给连接管件带来向下的冲击力以及给模板带来向外的冲击力,会使连接管件的端部偏移模板,导致浇筑混凝土后在支撑管件端部孔口处形成漏洞或堆积,拆模后存在墙面不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支撑管的内、外两个端面顶在内、外模板上进行支撑会导致浇筑混凝土后在支撑管孔口地方形成漏洞或堆积使墙面不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外端设置有外穿出部,所述外穿出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的内端设置有内穿出部,所述内穿出部的外侧设置有内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片、限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第一定位片、限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位于外穿出部和内穿出部之间。本方案通过在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穿出部和外穿出部,使用时穿出内、外模板,利用内限位结构和外限位结构对内外、模板支撑和定位,浇筑混凝土时支撑管支撑在模板上难以发生偏移并且支撑管的端部孔口在模板外,避免了拆模后出现墙面不平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外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外穿出部的外径。当外穿出部穿出模板后,利用限位凸起进行阻挡定位,起到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内穿出部的外径。当内穿出部穿出模板后,利用限位凸起进行阻挡定位,起到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的外端设置有端部螺纹段,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分别螺纹连接在端部螺纹段上。通过在支撑杆的端部螺纹段上螺纹连接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一方面,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可在端部螺纹段上向内侧或外侧旋动,当向外侧旋动时,第一定位片支撑在外模板内侧面上,由于第一定位片与外模板接触面积更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支撑管的端面支撑在外模板内侧面上的方案,这样设置更利于外模板的定位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之间安装钢丝网,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的可拆卸安装便于钢丝网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螺纹段位于外穿出部的内侧,所述端部螺纹段的外径大于外穿出部的外径,所述外限位结构为端部螺纹段的外端面。螺纹段具备两个功能,即可作为第一定位片和限位片的连接段,同时又能够作为限位结构,省去了另行设置限位结构,便于制造,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位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片位于限位片的外侧,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咬合结构,所述咬合结构位于第二定位片的内侧。通过咬合结构能够提高支撑管与墙体的结合牢固度。
进一步的,所述咬合结构的外径大于内穿出部的外径,所述内限位结构为咬合结构的内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咬合结构包括多个倒刺凸起,倒刺凸起朝向于支撑管的外端。增大与墙体的咬合力,防止外部受力后从墙体中脱落,增强保温板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限位片的外侧,所述加强板设置有多个且沿限位片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能够与第一定位片配合固定钢丝网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第一定位片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起到加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上的最内侧端面与第一定位片上的最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1+d2为4-6cm,优选为5cm。限位片上的最外侧端面与最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cm,所述第一定位片上的最外侧端面与最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1为1.5cm。直接限定了钢丝网的位置,以及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层厚度5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中部螺纹段,所述第二定位片螺纹连接在中部螺纹段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温板结构,包括前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保温板,所述支撑管穿过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位于第二定位片与限位片之间,所述第二定位片抵靠在保温板的内侧,所述限位片抵靠在保温板的外侧。易于安装,保证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墙面平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前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保温板、防护层,所述支撑管穿过基层墙体,所述保温板位于第二定位片与限位片之间,所述限位片与第一定位片之间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位于防护层中。提供了一种墙面平整、易于施工的墙体结构。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通过在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穿出部和外穿出部,使用时穿出内、外模板,利用内限位结构和外限位结构对内外、模板支撑和定位,浇筑混凝土时支撑管支撑在模板上难以发生偏移并且支撑管的端部孔口在模板外,避免了拆模后出现墙面不平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易于保温板的安装及墙体施工,能够保证拆模后墙面平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与钢丝网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管,2、第一定位片,3、限位片,4、第二定位片, 5、咬合结构,6、端部螺纹段,7、中部螺纹段,11、外穿出部,12、内穿出部,31、加强板,100、保温板,200、基层墙体,300、钢丝网, 400、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支撑管1呈一根直管状结构,支撑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的外限位结构和内限位结构,外限位结构的外侧为外穿出部11,内限位结构的内侧为内穿出部12,外穿出部11和内穿出部12用于穿出外摸板和内模板,故其长短应适应外模板及内模板的厚度,本方案中外穿出部11和内穿出部 12设置为1.5cm左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限位结构和内限位结构为单独设置的限位凸起即可。支撑管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片2、限位片3 和第二定位片4,第一定位片2、限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位于外穿出部11和内穿出部12之间。通过在支撑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穿出部12 和外穿出部11,使用时穿出内、外模板,利用内限位结构和外限位结构对内外、模板支撑和定位,浇筑混凝土时支撑管1支撑在模板上难以发生偏移并且支撑管1的端部孔口在模板外,避免了拆模后出现墙面不平的问题。
其中,限位片3位于第一定位片2和第二定位片4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片2位于限位片3的外侧,支撑管1的外端设置有端部螺纹段6,第一定位片2和限位片3分别螺纹连接在端部螺纹段6上,端部螺纹段 6位于外穿出部11的内侧,所述端部螺纹段6的外径大于外穿出部11 的外径,所述外限位结构为端部螺纹段6的外端面,端部螺纹段6具备两个功能,其一为,由于第一定位片2和限位片3之间安装钢丝网300,第一定位片2和限位片3两者在端部螺纹段6可拆卸便于钢丝网300片的安装和夹紧,第一定位片2和限位片3可在端部螺纹段6上向内侧或外侧旋动,当向外侧旋动时,第一定位片2支撑在外模板内侧面上,由于第一定位片2与外模板接触面积更大,这样设置更利于外模板的定位稳定性;其二为,能够作为限位结构,省去了另行设置限位结构,便于制造,节省成本。另外,限位片3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板31,所述加强板31位于限位片3的外侧,所述加强板31设置有多个且沿限位片3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能够与第一定位片2配合固定钢丝网300片。第一定位片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第一定位片2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限位片3上的最内侧端面与第一定位片2上的最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1+d2为4-6cm,优选为5cm。限位片3上的最外侧端面与最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cm,所述第一定位片2上的最外侧端面与最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1为 1.5cm。直接限定了钢丝网300的位置,以及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层400 厚度5cm。
进一步的,支撑管1上设置有中部螺纹段7,所述第二定位片4螺纹连接在中部螺纹段7上;支撑管1上还设置有咬合结构5,所述咬合结构5位于第二定位片4的内侧,通过咬合结构5能够提高支撑管1与墙体的结合牢固度。具体的,咬合结构5包括多个倒刺凸起,倒刺凸起朝向于支撑管1的外端,包括多个倒刺凸起,倒刺凸起朝向于支撑管1 的外端,增大与墙体的咬合力,防止外部受力后从墙体中脱落,增强保温板100的支撑作用,同时,倒刺凸起的内端部可以作为内限位结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板100结构,包括实施例1 中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保温板100,所述支撑管1穿过保温板100,所述保温板100位于第二定位片4与限位片3之间,所述第二定位片4 抵靠在保温板100的内侧,所述限位片3抵靠在保温板100的外侧。具有易于安装、保证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墙面平整的功能。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于施工、墙面平整的墙体结构,包括实施例1中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200、保温板100、防护层400,所述支撑管1的外端穿出基层墙体 200位于基层墙体200外侧,所述保温板100位于第二定位片4与限位片3之间,所述限位片3与第一定位片2之间设置有钢丝网300,所述钢丝网300位于防护层400中。
该墙体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保温板100上开设通孔,通孔到保温板100边缘的距离至少为10厘米,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和60厘米中任一值;
S2,将支撑管1穿过通孔,第二定位片4和限位片3抵靠在保温板 100两侧对保温板100进行限位,布置钢丝网300,并利用限位片3与第一定位片2将钢丝网300固定;该过程通过拆卸或旋动第一定位片2、限位片3、第二定位片4来实现。
S3,将内模板和外模板设置在保温板100两侧,支撑管1上的外穿出部11穿过外模板,内穿出部12穿过内模板,将对拉螺栓穿过支撑管 1,使用对拉螺栓与支撑管1配合将内模板和外模板固定;
S4,向保温板100与内模板之间以及保温板100与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
S5,混凝土凝固后拆下对拉螺栓,拆除内模板和外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所述支撑管(1)的外端设置有外穿出部(11),所述外穿出部(11)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1)的内端设置有内穿出部(12),所述内穿出部(12)的外侧设置有内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管(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片(2)、限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第一定位片(2)、限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位于外穿出部(11)和内穿出部(1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外穿出部(11)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内穿出部(12)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的外端设置有端部螺纹段(6),第一定位片(2)和限位片(3)分别螺纹连接在端部螺纹段(6)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螺纹段(6)位于外穿出部(11)的内侧,所述端部螺纹段(6)的外径大于外穿出部(11)的外径,所述外限位结构为端部螺纹段(6)的外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3)位于第一定位片(2)和第二定位片(4)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片(2)位于限位片(3)的外侧,所述支撑管(1)上设置有咬合结构(5),所述咬合结构(5)位于第二定位片(4)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5)的外径大于内穿出部(12)的外径,所述内限位结构为咬合结构(5)的内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结构(5)包括多个倒刺凸起,倒刺凸起朝向于支撑管(1)的外端。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3)上设置有凸起的加强板(31),所述加强板(31)位于限位片(3)的外侧,所述加强板(31)设置有多个且沿限位片(3)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片(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第一定位片(2)的圆周呈径向辐射状布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3)上的最内侧端面与第一定位片(2)上的最外侧端面之间的距离d1+d2为4-6cm。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上设置有中部螺纹段(7),所述第二定位片(4)螺纹连接在中部螺纹段(7)上。
13.一种保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保温板(100),所述支撑管(1)穿过保温板(100),所述保温板(100)位于第二定位片(4)与限位片(3)之间,所述第二定位片(4)抵靠在保温板(100)的内侧,所述限位片(3)抵靠在保温板(100)的外侧。
14.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限位支撑连接件,还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200)、保温板(100)、防护层(400),所述支撑管(1)穿过基层墙体(200),所述保温板(100)位于第二定位片(4)与限位片(3)之间,所述限位片(3)与第一定位片(2)之间设置有钢丝网(300),所述钢丝网(300)位于防护层(400)中。
CN202120889762.7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Active CN217420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762.7U CN217420040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9762.7U CN217420040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0040U true CN21742004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6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9762.7U Active CN217420040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0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A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7327050B (zh) 一种免拆式地下室外墙翻边单侧支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143136A (zh) 充气芯模腔拦阻后浇带施工方法
CN217420040U (zh) 一种限位支撑连接件及保温板结构及墙体结构
CN104153573B (zh)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及施工方法
KR101082995B1 (ko) 지하실 외벽 공사용 매립형 pc 띠장 및 이를 이용한 매립형 pc 띠장 합벽 일체화 공법
CN111456105B (zh) 地下车库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
CN216405835U (zh) 管状连接件及保温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
CN209195425U (zh) 既有隧道衬砌加固结构
CN209653365U (zh) 工具式连墙件
CN207761183U (zh) 筒仓滑模施工中的钢筋定位装置
CN216446254U (zh) 一种现浇保温模板支撑固定件及墙体结构
CN211038665U (zh) 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套衬钢筋结构
CN106677795B (zh) 临海高水压隧道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及安装工艺
CN110080439B (zh) 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CN212801565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支撑与冠梁的连接节点和支撑系统
CN213897633U (zh)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
CN210459234U (zh) 钢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
CN209958541U (zh) 钢丝网架板定位支撑件及含有它的墙体
CN111636597A (zh) 一种带肋网架叠合墙构造及施工方法
KR20100033165A (ko) 슬라브용 단열 데크플레이트
CN110565953A (zh) 一种预留管道洞口的施工方法
CN109322485B (zh) 一种组合预制装配式楼梯施工工艺
CN112575932A (zh) 管状连接件、保温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及墙体施工方法
CN220644876U (zh) 一种稳定强化型后增芯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8

Address after: 250000 5-604, huikewangyuan community, Honglou South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 Wenq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Zhang Yongzheng

Address before: 250000 5-604, huikewangyuan community, Honglou South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Wenq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