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9377U -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9377U
CN217409377U CN202220584772.4U CN202220584772U CN217409377U CN 217409377 U CN217409377 U CN 217409377U CN 202220584772 U CN202220584772 U CN 202220584772U CN 217409377 U CN217409377 U CN 217409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chamber
box chamber
suction opening
circulat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847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坤
苏自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847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9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9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9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箱体和内箱室。外箱体为封闭的壳体结构,其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内箱室。外箱体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内箱室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与循环排风口。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和循环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杀菌除臭处理模块的耦合作用,实现了对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的恶臭气体、细菌、病毒以及蚊虫等进行消杀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的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厢房是为了解决垃圾分类和收集问题而设计生产的封闭式厢房,垃圾厢房内放置有多个垃圾桶,通过厢房壁预留的垃圾投放孔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垃圾桶。垃圾厢房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垃圾投放孔安装了感应式自开门机构,当居民接近投放孔投放垃圾时,投放孔小门自动打开,居民投放垃圾离开后,小门自动关闭。当垃圾桶内垃圾较多时,保洁环卫人员通过垃圾厢房的侧门进入厢房内更换垃圾桶;当垃圾桶内装满垃圾后,保洁环卫人员进入垃圾厢房,将垃圾桶内垃圾倒入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清运车。垃圾厢房的密闭式结构避免了垃圾长期暴露在居民生活空间中,实现了生活垃圾的集中堆放,以及与居民生活空间的隔离。虽然通过垃圾厢房实现了对生活垃圾的集中与隔离,但生活垃圾产生的异味并没有消除,反而因为垃圾的集中堆放导致垃圾厢房内空气质量急速恶化,严重影响保洁环卫人员的工作环境。此外,在垃圾投放过程中,厢房内的恶臭气体还会通过垃圾投放口外溢出去,大大影响居民投放垃圾的热情。因此,在垃圾厢房内配备杀菌除臭设备已成为了垃圾厢房正常运营的必然选择。
现有的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杀菌除臭设备主要采用活性炭、紫外灯、等离子等单一的技术手段,通过空气过滤或消杀的模式实现对室内空间空气的净化,单一的杀菌除臭模式存在除臭效率低、处理的臭气成分单一等问题,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空气污染问题,如室内臭氧浓度严重超标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的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通过设置独立的竖向循环净化风道,以及在竖向循环净化风道中分别布置高能离子管、紫外灯以及植物香氛模块等,通过多种杀菌除臭处理模块的耦合作用,实现了对室内空间内的恶臭气体、细菌、病毒以及蚊虫等进行消杀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箱体和内箱室。外箱体为封闭的壳体结构,其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内箱室。外箱体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内箱室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与循环排风口。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和循环风机。
作为优选,内箱室内自下而上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下箱室、鼓风室以及上箱室。下箱室的顶端与鼓风室的底端相连通,鼓风室的顶端与上箱室的底端相连通。循环吸风口设置在下箱室的侧壁上,并连通下箱室与箱室外部空间。循环排风口设置在上箱室的侧壁上,并连通上箱室与箱室外部空间。下箱室与鼓风室共同构成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循环净化机构设置在下箱室内,循环风机设置在鼓风室内。
作为优选,在下箱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吸风口,优选为在下箱室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循环吸风口。
作为优选,在上箱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排风口。优选为在上箱室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循环排风口。优选,所述循环排风口为球形喷口。
作为优选,鼓风室的口径小于下箱室的口径。下箱室的顶端通过隔板形成向上缩口的喇叭结构。隔板的顶端固定在鼓风室的底部,隔板的底端固定在下箱室的内壁上,并且隔板底端与下箱室侧壁的连接位置位于循环吸风口上缘的上方。
作为优选,循环吸风口为栅板式进风口,并且栅板沿循环吸风口的进风端向其出风端向上倾斜。循环吸风口的出风端口上还罩设有过滤装置。优选,所述过滤装置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净化机构包括紫外灯模块以及高能离子管模块。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与高能离子管模块自下而上串联设置在下箱室内。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净化机构包括有多个紫外灯模块以及多个高能离子管模块。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均位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的下方。或者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自下而上依次呈间隔式分布设置。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香氛模块。所述香氛模块设置在上箱室内。优选,所述香氛模块为植物香氛模块,并设置在上箱室内靠近鼓风室的排风口处。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面板、监控显示屏以及wifi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外箱体的侧壁上。监控显示屏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在外箱体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的电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在外箱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设备门锁。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杀菌除臭设备主要采用活性炭、紫外灯、等离子等单一的技术手段,通过空气过滤或消杀的模式实现对室内空间内空气的净化,单一的杀菌除臭模式存在除臭效率低、处理的臭气成分单一等问题,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空气污染问题,如室内臭氧浓度严重超标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为由金属材质的外壳构成的封闭式箱体结构。包括外箱体和内箱室,外箱体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内箱室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与循环排风口。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和循环风机。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从系统的下部将室内的污染风输送至内箱室内,然后在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经由循环净化机构净化处理后再从系统的上部将净化后富含等离子和植物香氛颗粒的净化风送回至室内。通过下进上出的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式设计,既实现了对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间内空气的杀菌除臭处理,同时也能够快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优化人员的工作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箱室内自下而上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下箱室、鼓风室以及上箱室,下箱室的顶端与鼓风室的底端相连通,鼓风室的顶端与上箱室的底端相连通。下箱室与鼓风室共同构成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循环净化机构设置在下箱室内,循环风机设置在鼓风室内。所述循环净化机构包括紫外灯模块以及高能离子管模块。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与高能离子管模块自下而上串联设置在下箱室内。也就是说,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位于高能离子管模块的上游(风流的来源方向)。通过循环吸风口将室内的恶臭气体收集起来送入下箱室中,依次经过紫外灯模块的杀菌除臭和高能离子管模块处理后,再通过循环排风口排送回室内。内循环的净化机制,既避免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的空气污染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还配备有环境监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TVOC、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浓度。该系统还配备有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面板、监控显示屏以及wifi无线通信模块,在监控显示屏上可以显示环境质量数据,并可通过监控显示屏和控制面板设置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启停时间。wifi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环境质量数据的外传和工作模式的设定,以及对系统的远程启停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吸风口为栅板式进风口,并且栅板沿循环吸风口的进风端向其出风端向上倾斜。栅板式进风口可以初步过滤掉室内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循环吸风口的出风端口上还罩设有含有过滤纱网的过滤装置,过滤纱网可以进一步滤出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降低后续循环净化机构的净化负荷,有效保证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净化机构可以包括有多个紫外灯模块和多个高能离子管模块和,根据环境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反馈信息,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在下箱室中紫外灯模块和高能离子管模块的开启数量,进而有效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向被处理空间内同时吸风和排风的内循环净化机制。通过下进上出的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设计,可有效避免如厕所、垃圾厢房、生产车间等室内空气污染室外新鲜空气,既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杀菌除臭处理,同时也能够快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优化人员的工作环境。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控便捷,同时通过数据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相耦合,可自主实现室内空气的内循环净化处理。并且还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实现系统环境质量数据的外传和工作模式的设定,可同时对布置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多个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同时进行远程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的正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的左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的右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外箱体;101:循环吸风口;102:循环排风口;2:内箱室;201:下箱室;202:鼓风室;203:上箱室;3:循环净化机构;301:紫外灯模块;302:高能离子管模块;4:循环风机;5:隔板;6:过滤装置;7:香氛模块;8:控制面板;9:监控显示屏;10:wifi无线通信模块;11:环境监测传感器;12:电源开关;13:设备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箱体1和内箱室2。外箱体1为封闭的壳体结构,其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内箱室2。外箱体1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101,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102,内箱室2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101与循环排风口102。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3和循环风机4。
作为优选,内箱室2内自下而上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下箱室201、鼓风室202以及上箱室203。下箱室201的顶端与鼓风室202的底端相连通,鼓风室202的顶端与上箱室203的底端相连通。循环吸风口101设置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并连通下箱室201与箱室外部空间。循环排风口102设置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并连通上箱室203与箱室外部空间。下箱室201与鼓风室202共同构成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循环净化机构3设置在下箱室201内,循环风机4设置在鼓风室202内。
作为优选,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吸风口101,优选为在下箱室201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循环吸风口101。
作为优选,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排风口102。优选为在上箱室203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循环排风口102。优选,所述循环排风口102为球形喷口。
作为优选,鼓风室202的口径小于下箱室201的口径。下箱室201的顶端通过隔板5形成向上缩口的喇叭结构。隔板5的顶端固定在鼓风室202的底部,隔板5的底端固定在下箱室201的内壁上,并且隔板5底端与下箱室201侧壁的连接位置位于循环吸风口101上缘的上方。
作为优选,循环吸风口101为栅板式进风口,并且栅板沿循环吸风口101的进风端向其出风端向上倾斜。循环吸风口101的出风端口上还罩设有过滤装置6。优选,所述过滤装置6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紫外灯模块301以及高能离子管模块302。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301与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串联设置在下箱室201内。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有多个紫外灯模块301以及多个高能离子管模块302。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均位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的下方。或者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依次呈间隔式分布设置。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香氛模块7。所述香氛模块7设置在上箱室203内。优选,所述香氛模块7为植物香氛模块,并设置在上箱室203内靠近鼓风室202的排风口处。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面板8、监控显示屏9以及wifi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控制面板8设置在外箱体1的侧壁上。监控显示屏9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10均设置在控制面板8上。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环境监测传感器11,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设置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与控制面板8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的电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12和设备门锁13。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箱体1和内箱室2。外箱体1为封闭的壳体结构,其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内箱室2。外箱体1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101,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102,内箱室2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101与循环排风口102。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3和循环风机4。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内箱室2内自下而上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下箱室201、鼓风室202以及上箱室203。下箱室201的顶端与鼓风室202的底端相连通,鼓风室202的顶端与上箱室203的底端相连通。循环吸风口101设置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并连通下箱室201与箱室外部空间。循环排风口102设置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并连通上箱室203与箱室外部空间。下箱室201与鼓风室202共同构成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循环净化机构3设置在下箱室201内,循环风机4设置在鼓风室202内。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吸风口101。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2,只是在下箱室201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循环吸风口101。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排风口102。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在上箱室203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循环排风口102。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循环排风口102为球形喷口。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鼓风室202的口径小于下箱室201的口径。下箱室201的顶端通过隔板5形成向上缩口的喇叭结构。隔板5的顶端固定在鼓风室202的底部,隔板5的底端固定在下箱室201的内壁上,并且隔板5底端与下箱室201侧壁的连接位置位于循环吸风口101上缘的上方。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循环吸风口101为栅板式进风口,并且栅板沿循环吸风口101的进风端向其出风端向上倾斜。循环吸风口101的出风端口上还罩设有过滤装置6。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所述过滤装置6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10,只是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紫外灯模块301以及高能离子管模块302。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301与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串联设置在下箱室201内。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1,只是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有多个紫外灯模块301以及多个高能离子管模块302。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均位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的下方。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依次呈间隔式分布设置。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3,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香氛模块7。所述香氛模块7设置在上箱室203内。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4,只是所述香氛模块7为植物香氛模块,并设置在上箱室203内靠近鼓风室202的排风口处。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面板8、监控显示屏9以及wifi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控制面板8设置在外箱体1的侧壁上。监控显示屏9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10均设置在控制面板8上。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16,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环境监测传感器11,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设置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与控制面板8之间进行无线的电信号连接。
实施例18
重复实施例17,只是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12和设备门锁13。

Claims (14)

1.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外箱体(1)和内箱室(2);外箱体(1)为封闭的壳体结构,其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内箱室(2);外箱体(1)的下部开设有循环吸风口(101),其上部开设有循环排风口(102),内箱室(2)内设置有竖向循环净化风道,竖向循环净化风道连通循环吸风口(101)与循环排风口(102);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内设有循环净化机构(3)和循环风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箱室(2)内自下而上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下箱室(201)、鼓风室(202)以及上箱室(203);下箱室(201)的顶端与鼓风室(202)的底端相连通,鼓风室(202)的顶端与上箱室(203)的底端相连通;循环吸风口(101)设置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并连通下箱室(201)与箱室外部空间;循环排风口(102)设置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并连通上箱室(203)与箱室外部空间;下箱室(201)与鼓风室(202)共同构成竖向循环净化风道;循环净化机构(3)设置在下箱室(201)内,循环风机(4)设置在鼓风室(20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箱室(20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吸风口(101);和/或
在上箱室(203)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排风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箱室(201)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循环吸风口(101);和/或
在上箱室(203)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循环排风口(1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排风口(102)为球形喷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鼓风室(202)的口径小于下箱室(201)的口径;下箱室(201)的顶端通过隔板(5)形成向上缩口的喇叭结构;隔板(5)的顶端固定在鼓风室(202)的底部,隔板(5)的底端固定在下箱室(201)的内壁上,并且隔板(5)底端与下箱室(201)侧壁的连接位置位于循环吸风口(101)上缘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吸风口(101)为栅板式进风口,并且栅板沿循环吸风口(101)的进风端向其出风端向上倾斜;循环吸风口(101)的出风端口上还罩设有过滤装置(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紫外灯模块(301)以及高能离子管模块(302);根据风流的走向,紫外灯模块(301)与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串联设置在下箱室(2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净化机构(3)包括有多个紫外灯模块(301)以及多个高能离子管模块(302);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均位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的下方;或者多个所述紫外灯模块(301)与多个所述高能离子管模块(302)自下而上依次呈间隔式分布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香氛模块(7);所述香氛模块(7)设置在上箱室(203)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氛模块(7)为植物香氛模块,并设置在上箱室(203)内靠近鼓风室(202)的排风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控制面板(8)、监控显示屏(9)以及wifi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控制面板(8)设置在外箱体(1)的侧壁上;监控显示屏(9)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10)均设置在控制面板(8)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环境监测传感器(11),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设置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环境监测传感器(11)与控制面板(8)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的电信号连接;和/或
在外箱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12)和设备门锁(13)。
CN202220584772.4U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Active CN217409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4772.4U CN217409377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4772.4U CN217409377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9377U true CN217409377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84772.4U Active CN217409377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9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4107B (zh) 垃圾中转站恶臭净化系统
CN107514702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1190583U (zh) 一种可回收垃圾分拣机
CN201269596Y (zh) 空气消毒净化机
CN217409377U (zh) 一种内循环杀菌除臭系统
CN203949299U (zh) 外挂式室内空气循环净化器
CN205980239U (zh) 一种具有沉香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
CN203628866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新风机
CN113335796A (zh) 一种一站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
CN216953365U (zh) 一种垃圾厢房杀菌除臭装置
CN200998444Y (zh) 一种吊挂式自感应空气净化装置
CN209944595U (zh) 室内环境空气高效改善系统
CN213132600U (zh) 用于垃圾中转站的柜式除臭系统
CN102519045B (zh) 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21035953U (zh) 一种实验环境维持系统
CN216716459U (zh) 一种负压新风离子除臭系统
CN218627188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10980177U (zh) 一种除味循环装置
CN214406377U (zh) 纳米光催化净化器
CN218834037U (zh) 一种厨余垃圾废气净化装置
CN215247231U (zh) 一种具有防臭功能的分类垃圾桶
CN205102322U (zh) 内外循环智能新风机
CN110715382A (zh) 一种除臭杀菌新风机
CN215597616U (zh) 一种办公区域空调气流新风回风系统
CN217082821U (zh) 一种室内通风与空气净化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