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8962U -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8962U
CN217408962U CN202220666501.3U CN202220666501U CN217408962U CN 217408962 U CN217408962 U CN 217408962U CN 202220666501 U CN202220666501 U CN 202220666501U CN 217408962 U CN217408962 U CN 217408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uide tube
tip
electrode tip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65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rui Langb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rui Langb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rui Langb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rui Langb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665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8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8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8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用于手术时的消融和凝血,包括电极、导向管、伸缩手柄和电路单元,其中,电极,有3个,包括电极头、绝缘层和电极线,除了对称设置的双电极,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层外部的中空筒状的第三电极,3个电极通过串联或并联可以有效地将射频凝血、低温等离子消融这2种模式的益处组合到一个单一的产品中,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最终实现了所述的手术电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即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又节约了手术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手术用有源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与射频等离子手术主机配合使用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包括三个电极头,可用于手术时的消融和凝血。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是在内窥镜下,分别采用射频电极用于凝血、等离子电极用于消融这2种分开的操作方式,射频电极和等离子电极目前还是需要与不同的电外科手术设备配套使用,比如,低温等离子设备只能支持等离子电极做体表消融,射频设备只能支持小功率电极做凝血操作。虽然也有很多称之为“射频等离子电极”,但是不同电极之间,即射频电极和等离子电极之间还是需要替换,手术过程中,频繁地更换电极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
市面上目前的电极产品,电极头常常还是中间有较小间隙隔离的两个对称性豆状电极头,这种电极只适合小范围的凝血和消融,在临床应用上还比较局限;由于豆状电极头只能产生小能量电流,止血和消融时,小电流对手术部位操作的作用面窄、作用深度浅,进一步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病人痛苦;但是当电极释放较大能量时,一方面会击穿两个电极之间的隔离绝缘层,无法产生电离层而无法实现等离子消融的功能,还会因能量释放不出来、能量过大导致电极短路,甚至造成因电极脱落掉进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电极头产生的高温,不仅会粘连生物组织,术后还会导致因组织坏死、退化等组织损伤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射频等离子电极还需要进行控制低温操作环境、简化射频等离子之间的转换、扩展同一电极上的级数及电极对设备的适配性等方面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多级手术电极。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包括:电极、导向管、伸缩手柄和电路单元,其中电极,有3个,包括电极头、绝缘层和电极线,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导向管内;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绝缘层内部设置有2个相互独立的孔道,用于容纳电极线,2条电极线设置在孔道内,各自被绝缘隔开;第三电极是中空筒状结构,设置在绝缘层外部,整个第三电极具有导电性;该导向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导向管的一端用于容纳电极,导向管的另一端与该伸缩手柄固定连接;伸缩手柄,一端固定该导向管,另一端固定电路单元,并将导向管内的电极和电路单元相连,控制电极伸出或缩回导向管上远离伸缩手柄的一端;电路单元,包括电缆线和电源插头,用于为该电极提供电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电极头和该第二电极头对称设置,可以是半柱状、片状或者突出的半球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三电极,伸出导向管外暴露部分形成第三电极头,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之间相距0.5~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绝缘层在该第三电极头的前端部还设置有一个突出的一个台阶面,加强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的绝缘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绝缘层最宽部位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且不小于第三电极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三电极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第三电极与导向管形成可相对滑动的间隙,且该电极与导向管平行,能够全部缩回导向管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的一端与对应的电极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该导向管内部绝缘层内部设置的孔道,与该电路单元的电缆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三电极固定在绝缘层外部,且靠近伸缩手柄的一端直接与该电路单元的电缆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导向管为柔性绝缘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导向管与伸缩手柄固定的一端的有部分管段外围套设有外鞘管,该外鞘管为硬质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包含了3个电极,不仅可以实现单极、双极的功能转换,还可以实现射频和等离子的转换,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频繁地更换电极,手术时通过切换还可以同时完成双极凝血和消融的多重功能,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更换多个电极产生的治疗成本。
本实用新型引入的第三电极是中空筒状结构,设置在绝缘层外部,整个第三电极具有导电性。由于,整个中空筒状结构的第三电极具有导电性,因此不设对应的电极线,可以完成大功率的电等离子消融。因为,电极一般会设置与电极头固定相连的电极线,如果按照常规设置,引入第三电极,需要将绝缘层内部做成3腔管,一方面制备3腔管工艺复杂,另一方面受到电极导向管整体管径的限制,相对于传统包含2个电极的2腔管,3腔管管腔内径更小、其中穿入的电极线更细,电极线所能承受的电流更小,从而导电功率更小,进一步会限制手术操作的时间和效率。本实用新型虽然引入了第三电极,但是由于整体电极外管的导电性,不需要增加1根对应的导电性,因此最终实施低温等离子消融时的最大功率可达120W,是传统电极等离子最大功率的2倍多。
同常规电极一样,对称设置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符合医生手术的操作习惯;但是,一般双电极为对称性豆状电极头,作用面积小,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双电极可以是半柱状、片状或者突出的半球状,相对于豆状,作用面更大,能够承受更大功率的电流,功率更高,手术时效率也会更高、更快。
第三电极,是通过伸缩手柄控制电极伸出导向管后暴露部分形成的第三电极头,本实用新型确保第三电极头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之间相距至少保证0.5mm,相对会更加安全;绝缘层还设置有一个突出的一个台阶面,进一步加强了第三电极头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的绝缘隔离,更加安全;绝缘层的外径,不小于第三电极的外径,进一步保证了第三电极头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的物理隔离。
绝缘层最宽部位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并且第三电极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确保全部电极能够置于导向管内部;此外,第三电极与导向管形成可相对滑动的间隙,并且伸缩手柄处通过设置连接电极并推动整个电极做伸缩运动的推杆,电极与导向管平行,电极头不设一定角度弯曲的结构,从而实现电极能够全部顺利地缩回导向管内部,也会避免柔性角度管在伸出或缩回的操作时对导向管造成的摩擦,这种平行结构带来的滑动动作更顺利,并且电极能够全部缩回至导向管内部的结构保证了手术探入作用靶点的过程中不会意外放电,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包括电极头和电极线之间、电极线和电缆线之间、第三电极和绝缘层/电缆线之间、导向管与伸缩手柄之间、伸缩手柄和推杆、电极之间,这些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保证了电极在体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避免大功率操作造成的部件脱落留在体内的潜在危险。
作为深入作用靶点(人体内部)的导向管选用柔性的绝缘管,一方面柔性材质能够保证更贴合体内变化的环境,避免非作用靶点部位之外的损伤;另一方面绝缘管可以进一步绝缘隔离紧贴导向管内部的第三电极意外放电造成的意外损伤。另外,导向管与伸缩手柄固定的一端的有部分管段外围套设有硬质的外鞘管,由于部分手术探入部位,比如骨科手术存在一定的硬度,全柔性的导向管探入操作比较费力,设置部分管段硬质的外鞘管保护,给与一定的支撑力,可以促进手术初期探入操作的顺利深入和进行,增加导向管探入过程中的拨动力度,从而提高手术作用靶点的准备定位,提升手术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真正实现了射频和等离子2种操作方式的有效融合,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单一电极产品输出常规的射频能量,还可以前端电极并联成一路电极,另一极通过外支撑管行成回路,输出低温等离子能量,有效减少了手术中不同类型电极的使用量。此外,通过电极头的转换,可以实现不同作用面积的操作,即当应用在耳鼻喉、神经等小面积作用点时,可以选择使用电热效应的射频功能模式,由于作用面积小,持续作用时间短,不会产生高温危害;当需要大面积手术操作时,相对于射频消融,并联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的双电极,与第三电极完成低温等离子消融模式,不会产生高温,有效避免了高温对正常活体组织的黏连及术后的组织坏死、退化等长时间作用带来的高温危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通过引入设置在绝缘层外部的中空筒状的第三电极,将射频凝血、低温等离子消融这2种模式的益处组合到一个单一的产品中,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即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又节约了手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电极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电极1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最大功率对比图;
其中,1、电极;11、第一电极头;12、第二电极头;13、第三电极头;14、绝缘层;15、第一电极线;16、第二电极线;2、导向管;3、伸缩手柄;4、电路单元;41、电缆线;42、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导向管、伸缩手柄和电路单元,其中,电极有三个,包括电极头、绝缘层和电极线,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管内;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绝缘层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孔道,用于容纳电极线,两条电极线设置在孔道内,各自被绝缘隔开;第三电极是中空筒状结构,设置在绝缘层外部,整个第三电极具有导电性;导向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导向管的一端与伸缩手柄固定连接,导向管的另一端,电极在伸缩手柄的控制下可伸出或缩回导向管,导向管用于容纳电极;伸缩手柄,一端固定导向管,另一端固定电路单元,将导向管内的电极和电路单元相连,并控制电极伸出或缩回导向管上远离伸缩手柄的一端;电路单元,包括电缆线和电源插头,用于为电极提供电信号。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设置在绝缘层外部的中空筒状的第三电极,将射频凝血和低温等离子消融这2种模式的益处组合到一个单一的产品中,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即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又节约了手术成本。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极1、导向管2、伸缩手柄3和电路单元4,电极1可移动地设置在导向管2的一端,导向管2的另一端与伸缩手柄3固定连接,伸缩手柄3一端固定导向管2,另一端固定电路单元4,并将导向管2内的电极1和电路单元4相连,控制电极1伸出或缩回导向管2上远离伸缩手柄3的一端,电路单元4,包括电缆线41和电源插头42,用于为电极1提供电信号。
电极1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发明点,具体结构详见图2所示的电极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是:电极1包括电极头、绝缘层14和电极线,所示电极1有三个,对应的电极头分别是第一电极头11、第二电极头12和第三电极头13,其中,图2中明显可见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是半柱状的对称设置,并且中间被绝缘层14绝缘隔开,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形状也可以是对称的片状包裹在绝缘层14的外周,或者设置成突出的半球状对称地置于绝缘层14的两端,此外,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形状不限于半柱状、片状或半球状,也可以是锥形、三角形等等;第三电极置于导向管2内部,当其伸出导向管2外暴露部分形成第三电极头13,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不同的电极1规格,距离范围是0.5~5mm;绝缘层14在第三电极头13的远离导向管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突出的一个台阶面,加强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绝缘隔离;并且绝缘层14最宽部位(即突出的一个台阶面的位置)的外径,小于导向管2内径并且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头13的外径,同时,第三电极的外径必须小于导向管2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电极1的端部不设一定角度(如常用的45度)弯曲的结构,电极1整体与导向管2平行,第三电极与导向管2之间存在可相对滑动的间隙,这样可以保证电极1能够全部缩回导向管2内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电极1的局部剖面图,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是半柱状的对称设置,中间被绝缘层14绝缘隔开;第三电极整个中空筒状结构具有导电性,因此不设单独的第三电极线,第三电极固定在绝缘层14外部,其外径小于导向管2内径,使得第三电极与导向管2之间形成可相对滑动的间隙,滑动伸出导向管2外暴露部分形成第三电极头13;此外,第三电极头13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绝缘层14在第三电极头13的远离导向管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突出的一个台阶面,加强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绝缘隔离;通过图3的剖面图明显可见:绝缘层14内部设置有2个相互独立的孔道,第一电极线15、第二电极线16各自独立地设置在孔道内,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固定相连,另一端分别穿过导向管2内部绝缘层14内部设置的孔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了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本电极1既可以配套常规的射频设备实现射频凝血的功能、配合低温等离子设备实现低温等离子消融的功能,也可以配合专用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设备同时实现射频双极、等离子双极之间的转换,对设备的匹配度更广。
本实施例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属于一种3电极,第一电极线15、第二电极线16、绝缘层14、第三电极和导向管2均为对称结构,并平行设置,第一电极头11、第二电极头12和第三电极采用钛镍合金制成,该钛镍合金选用记忆材质,材质稳定性好,作用时还能更贴合作用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的第一电极头11、第二电极头12和第三电极采用不锈钢材质,多次使用电极1不易折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绝缘层14还设置一个台阶面,确保第三电极头13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之间相距2mm,加强了第三电极头13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绝缘隔离,相对会更加安全;此外,绝缘层14的外径不小于第三电极的外径,进一步保证了第三电极头13与第一电极头11和第二电极头12的物理隔离,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电极1远离伸缩手柄3的一端不设常规的弯曲结构,还可以通过在伸缩手柄3处设置一个连接电极1并推动整个电极1做伸缩运动的推杆,来控制电极1的伸出和缩回,由于电极1不设弯曲,这种平行结构使得滑动动作更顺利,从而实现电极1能够全部顺利地缩回导向管2内部,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常规设置柔性材料的头部弯曲的电极1在伸出或缩回的操作时对导向管2造成的摩擦。本电极1确保电极1的头部能够全部缩回至导向管2内,这样手术探入作用靶点的过程中不会因电极1的头部意外放电,对非作用部位带来意外的伤害,使得手术过程相对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连接选用环氧树脂材料实现,包括电极头和电极线之间、电极线和电缆线41之间、第三电极和绝缘层14/电缆线41之间、导向管2与伸缩手柄3之间、伸缩手柄3和推杆、电极1之间。通过这些部件之间用环氧树脂材料进行的粘合连接,可以避免大功率操作造成的部件之间的脱落,从而留在体内带来不必要的潜在危险,进一步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电极1在体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导向管2选用尼龙材质的柔性绝缘管,导向管2与伸缩手柄3固定的一端的有部分管段外围还套设有外鞘管,外鞘管选用金属材质的硬质管,此处优选合金,并且外鞘管的前端距导向管2远离伸缩手柄3的一端,间距为12mm,外鞘管可以保证尼龙材质的导向管2在做探入操作时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电路单元4中的电源插头42可以替换为电源转换头,用于匹配不同的电信号的射频和/或等离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利用不同设备实现两个可切换的电路连接,分别对应至少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由于不同电路释放的电压不同,给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传输的最大电流不同,图4明显可见最终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出实现射频(对应10-100伏特的低电压)的最大功率与常规电极无差异,最大功率均可达20瓦;但是,本实用新型联合使用第三电极头13配第一电极头11或者第二电极头12实现等离子消融(对应150-320伏特的高电压)时,提供了电极1的头部之间激发低温等离子,即形成一个带有高能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层,当其与组织接触时,通过分子解离的方式引起组织解体达到消融的目的,此处低温等离子的最大功率可达120瓦,是常规电极的等离子功能最大功率(50瓦)的2.4倍。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极1即可实现低温等离子消融,又可以实现不同射频的输出,后续还可以对第三电极的功率、伸缩手柄3的调节控制、配套电路单元4转换方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适合大、小不同面积的手术应用。

Claims (10)

1.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管、伸缩手柄和电路单元,其中,
所述电极包括电极头、绝缘层和电极线,所述电极头、绝缘层和电极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所述电极头有三个,分别为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和第三电极头,所述电极线有2条,分别为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第一电极头、第二电极头与对应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相连;绝缘层内部设置有2个相互独立的孔道,用于容纳电极线,2条电极线设置在孔道内,各自被绝缘隔开;第三电极头是中空筒状结构,设置在绝缘层外部,整个第三电极头具有导电性;
所述导向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导向管的一端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导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手柄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手柄,一端固定所述导向管,另一端固定电路单元,并将导向管内的电极和电路单元相连,控制电极伸出或缩回导向管上远离伸缩手柄的一端;
所述电路单元,包括电缆线和电源插头,用于为所述电极提供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头和所述第二电极头对称设置,可以是半柱状、片状或者突出的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头是伸出导向管外暴露部分,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之间相距0.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在所述第三电极头的前端部还设置有一个突出的一个台阶面,加强与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的绝缘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最宽部位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且不小于第三电极头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头的外径小于导向管内径,第三电极头与导向管形成可相对滑动的间隙,且所述电极与导向管平行、所述电极头能够全部缩回导向管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的一端与对应的电极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导向管内部绝缘层内部设置的孔道,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缆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三电极头固定在绝缘层外部,且靠近伸缩手柄的一端直接与所述电路单元的电缆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为柔性绝缘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与伸缩手柄固定的一端的有部分管段外围套设有外鞘管,所述外鞘管为硬质管。
CN202220666501.3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Active CN217408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501.3U CN2174089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501.3U CN2174089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8962U true CN21740896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6501.3U Active CN2174089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8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5124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ssue ablation using bipolar 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2614328C (en) Anchored rf ablation device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issue masses
US4060087A (en) Single or double-shank cutting loop device for resectoscopes
US7399299B2 (en) Thermal abla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US20090221998A1 (en) Anchored rf ablation device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issue masses
CN114376722B (zh)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US8226646B2 (en) High 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US20110112527A1 (en) Flexible medical ab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20040122420A1 (en) Electrosurgica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90270849A1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 and Method
WO2004056277A1 (en) Electrosurgical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60138113A (ko) 유체 소통을 위한 의료 장치
JP2022119896A (ja) アルゴンビーム機能を有する超極性電気外科用ブレード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超極性電気外科用ペンシル
CN113397691A (zh) 脉冲和射频消融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US20060247615A1 (en) Multi-element bi-polar ablation electrode
CN217408962U (zh) 一种射频和低温等离子的手术电极
JP2020508790A5 (zh)
CN209074862U (zh) 内窥镜用电双极圈套器
CN217040285U (zh) 一种纽扣式等离子电极
JP6153632B2 (ja) 1つまたは複数の能動チップによって選択的に操作可能な組織焼灼カニューレ/電極アセンブリ
CN214549588U (zh) 射频等离子消融手术电极
EP3714823A1 (en)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nare knife surgic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A2524529C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JP3750784B2 (ja) 高周波スネア
CN112603527A (zh) 射频等离子消融手术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