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518U -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518U
CN217402518U CN202121011707.4U CN202121011707U CN217402518U CN 217402518 U CN217402518 U CN 217402518U CN 202121011707 U CN202121011707 U CN 202121011707U CN 217402518 U CN217402518 U CN 217402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mber
steam
water
hea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17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峰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17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及分隔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容腔,所述分隔组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以将所述容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下端部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外表面上设有发热装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由所述第二腔室顶部向下延伸设置。通过连通器原理,所述第一腔室内水位高度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位高度在同一水平面,水位传感器通过检测第二腔室内的水位,以检测第一腔室内的水位,有效减少第一腔室内水沸腾对水位传感器的干扰,提高了水位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蒸烤箱内的水位传感易受挂水滴影响其精确性,使蒸汽发生器造成干烧;突跳温控器离发热管位置较远,非正常测试时响应不够及时,存在安全隐患;回水管及回抽水泵易被水垢堵塞。
现有蒸烤箱通过蒸汽发生器对水加热产生蒸汽进行烹饪,而生活用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在加热蒸发后会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水垢;水垢积存过多导致蒸发器热效率降低、水管堵塞、水位控制失效等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提高了水位控制精度。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及分隔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容腔,所述分隔组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以将所述容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下端部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外表面上设有发热装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由所述第二腔室顶部向下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及由所述分隔板上端部向所述第一腔室方向延伸形成的水汽隔网,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上端部连通,以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顶部形成蒸汽容腔,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出汽口,所述出汽口与所述蒸汽容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热面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面由所述发热面的下端至所述发热面的上端向外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由所述分隔板的下端至所述分隔板的上端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分隔板上向所述第一腔室方向凹陷形成容水槽,所述容水槽的位置与所述水位传感器底部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回水管,在所述回水管上设有过滤除垢结构,所述过滤除垢结构包括第一滤壳、第二滤壳及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滤壳与所述第二滤壳的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一滤壳与所述第二滤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滤壳与所述第二滤壳内形成储垢仓,在所述储垢仓内设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壳在所述储垢仓内前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滤盘结构、圆环结构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滤盘结构与所述圆环结构之间的滤条,在所述滤盘结构、所述圆环结构及所述滤条内形成隔渣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储垢仓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装板及突跳温控器,所述发热装置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上,所述突跳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连通器原理,所述第一腔室内水位高度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位高度在同一水平面,水位传感器通过检测第二腔室内的水位,以检测第一腔室内的水位,有效减少第一腔室内水沸腾对水位传感器的干扰,提高了水位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过滤除垢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过滤除垢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参见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1,包括壳体2及分隔组件3,在所述壳体2内形成容腔4,所述分隔组件3设置在所述容腔4内以将所述容腔4分隔形成第一腔室41及第二腔室42,且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的下端部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41外表面上设有发热装置5,在所述第二腔室42内设有水位传感器6,所述水位传感器6由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水位传感器6由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向下沿重力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1,分隔组件3将容腔4分隔形成第一腔室41及第二腔室42,发热装置5发热以将第一腔室41内的水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下端部连通,通过连通器原理,所述第一腔室41内水位高度与所述第二腔室42内的水位高度在同一水平面,水位传感器6通过检测第二腔室42内的水位,即检测第一腔室41内的水位,有效减少第一腔室41内水沸腾对水位传感器6的干扰,提高了水位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所述水位传感器6由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水位传感器6由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向下沿重力方向设置。利用重力原理,当蒸汽在水位传感器6上形成水滴,水滴可通过重力向下滴落,避免水位传感器6外壁挂水珠对感应准确性造成影响。
所述壳体2包括第一盖体21及第二盖体22,所述第一盖体21和所述第二盖体2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分隔组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21和所述第二盖体22之间,且在所述第一盖体21或所述第二盖体22的左端边缘及右端边缘上设有凸起结构221,所述分隔组件3的左端边缘及右端边缘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结构221相配的凹槽311,当所述分隔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盖体21和所述第二盖体22之间时,所述凹槽311与所述凸起结构221相卡合以对所述分隔组件3的位置进行限定。
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分隔板31及由所述分隔板31上端部向所述第一腔室41方向延伸形成的水汽隔网32,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的上端部连通,以在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形成蒸汽容腔43,在所述壳体2顶部设有出汽口23,所述出汽口23与所述蒸汽容腔43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3呈L型。
当所述发热装置5进行发热以将第一腔室41内水沸腾形成蒸汽,蒸汽向上流动经水汽隔网32向出汽口23方向流出,水汽隔网32上有设有若干小孔,可以分离蒸汽中的水分,使出汽口23排出的蒸汽更加纯净。所述小孔可为圆形孔、方形孔或不规则形状的孔。所述小孔在所述水汽隔网32上间隔均匀分布。
所述壳体2包括发热面211,所述发热面21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41的一端,所述发热装置5设置在所述发热面211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面211由所述发热面211的下端至所述发热面211的上端向外倾斜设置。
发热面211与水平面保持倾斜的夹角,其中夹角优选为40-85°之间,当第一腔室41内的水在煮沸状态时,蒸汽上升,部分蒸汽在发热面211或水汽隔网32上冷凝形成水滴,水滴在热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发热面211向下滴落,以此完成对发热面211内壁的冲洗清洁,将蒸汽加热产生的水垢冲洗到第一腔室41的底部。
所述分隔板31由所述分隔板31的下端至所述分隔板3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腔室41的方向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分隔板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85°。且优选的,所述分隔板31与所述发热面211的倾斜角度一致,即所述分隔板31与所述发热面211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21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盖体2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还包括支架101,所述支架101与所述第二盖体22的外表面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盖体22沿竖直方向设置,即使所述第二腔室42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所述壳体2底部安装进水口与排水口,当进行自清洁工作时,启动供水泵通过进水口向容腔4内进水冲洗,启动排水泵通过排水口将容腔4的余水及水垢抽出,完成清洁。
在所述分隔板31上向所述第一腔室41方向凹陷形成容水槽312,所述容水槽312的位置与所述水位传感器6底部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水槽312的槽底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水位传感器6底部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水位传感器6下端部浸入到水中,通过容水槽312的设置,避免由于分隔板31倾斜设置,导致水位传感器6周围液体体积不均衡影响感应准确度的问题。保证水位传感器6周圈液位体积相对均衡,可进一步提高水位控制精度和可靠性,且竖直设置的水位传感器6,利用重力原理,可有效规避水位传感器6外壁挂水珠对感应准确性的影响。
在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回水管24,在所述回水管24上设有过滤除垢结构7,所述过滤除垢结构7包括第一滤壳71、第二滤壳72及硅胶套73,所述硅胶套73套设在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的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回水管24包括回水出水管241及回水进水管242,容腔4内的水经回水管24出水管流出后经过滤除垢结构7,由回水进水管242流回到容腔4内。
所述第一滤壳71设置在靠近所述回水出水管241的一端,所述第二滤壳72设置在靠近所述回水进水管242的一端。
所述第一滤壳71包括第一本体711及第一滤盖712,所述第二滤壳72包括第二本体721及第二滤盖722。由所述回水出水管241的一端至回水进水管242的一端,所述第一滤盖712、第一本体711、第二本体721及第二滤盖722依次设置。即流水由回水出水管241流出后依次经过第一滤盖712、第一本体711、第二本体721及第二滤盖722流入至回水进水管242中。
且所述第一滤盖712由靠近所述第一本体711的一端向靠近远离所述第一本体711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滤盖722由靠近所述第二本体721至远离所述第二本体721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硅胶套73套设在所述第一本体711和所述第二本体721上,且所述硅胶套73内壁与所述述第一本体711和所述第二本体721过盈配合。在所述第一滤盖712上形成第一突起边缘,在所述第二滤盖722上形成第二突起边缘,所述第一突起边缘与所述硅胶套73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二突起边缘所述硅胶套73的另一端相抵,通过第一突起边缘和第二突起边缘以对所述硅胶套73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内形成储垢仓8,在所述储垢仓8内设有过滤结构81,所述过滤结构81壳在所述储垢仓8内前后移动。
所述过滤结构81包括滤盘结构811、圆环结构812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滤盘结构811与所述圆环结构812之间的滤条813,在所述滤盘结构811、所述圆环结构812及所述滤条813内形成隔渣腔。所述过滤结构81呈圆台型。所述滤盘结构811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环结构812的直径,所述滤条813一端与所述滤盘结构811的外部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圆环结构812连接,所述滤条813倾斜设置。
所述滤盘结构811包括若干环条,且所述环条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流水进入储垢仓8内,流水中的水垢或其他杂质被过滤结构81分隔,水垢或其他杂质留到储垢仓8内,水与水垢或其他杂质分离,保证经回水进水管242流回到容腔4内水的洁净。
所述过滤结构81的内径小于所述储垢仓8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结构812的直径小于所述储垢仓8的内径,以使所述过滤结构81可在所述储垢仓8内前后移动。优选的,圆环结构812外部边缘与所述储垢仓8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3mm,即所述圆环结构812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储垢仓8的内径,即保证过滤结构81可在所述储垢仓8内前后移动,也避免水垢或其他杂质从圆环结构812与所述储垢仓8之间的间隙通过。
在水流的动力影响下,由于过滤结构81外部边缘与所述储垢仓8内壁之间存在的轻微间隙,过滤结构81会左右轻微抖动和旋转,可将过滤结构81上附着的颗粒状水垢抖落,避免过滤结构81堵塞。
储垢仓8的内径远大于回水管24的直径,可避免储垢仓8易堵塞的问题。
过滤除垢结构7生产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第一滤壳71及第二滤壳72采用塑胶件,塑胶件与硅胶套73无螺钉无粘胶结构设计,方便拆卸。优选的还包括计数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与所述计数器电性连接,计数器会对用户使用次数进行累计计数,当用户实用一定次数后,控制器可控制发出提示消息,提醒用户对过滤除垢结构7进行清洗。
还包括安装板9及突跳温控器91,所述发热装置5包括第一发热管51和第二发热管52,所述安装板9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管51和所述第二发热管52上,所述突跳温控器9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9上。突跳温控器91的设置在第一发热管51和第二发热管52的上侧,提升响应及时性。
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0,在所述发热板上形成隔热槽11,所述隔热槽11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0与所述发热装置5之间,以减弱第一发热管51和第二发热管52向温度传感器10直接传导的速度,使温度传感器10感应的温度与发热面211更为趋近。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及分隔组件(3),在所述壳体(2)内形成容腔(4),所述分隔组件(3)设置在所述容腔(4)内以将所述容腔(4)分隔形成第一腔室(41)及第二腔室(42),且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的下端部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41)外表面上设有发热装置(5),在所述第二腔室(42)内设有水位传感器(6),所述水位传感器(6)由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向下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分隔板(31)及由所述分隔板(31)上端部向所述第一腔室(41)方向延伸形成的水汽隔网(32),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的上端部连通,以在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顶部形成蒸汽容腔(43),在所述壳体(2)顶部设有出汽口(23),所述出汽口(23)与所述蒸汽容腔(4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发热面(211),所述发热面(21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41)的一端,所述发热装置(5)设置在所述发热面(211)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面(211)由所述发热面(211)的下端至所述发热面(211)的上端向外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1)由所述分隔板(31)的下端至所述分隔板(3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腔室(41)的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板(31)上向所述第一腔室(41)方向凹陷形成容水槽(312),所述容水槽(312)的位置与所述水位传感器(6)底部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回水管(24),在所述回水管(24)上设有过滤除垢结构(7),所述过滤除垢结构(7)包括第一滤壳(71)、第二滤壳(72)及硅胶套(73),所述硅胶套(73)套设在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的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滤壳(71)与所述第二滤壳(72)内形成储垢仓(8),在所述储垢仓(8)内设有过滤结构(81),所述过滤结构(81)壳在所述储垢仓(8)内前后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81)包括滤盘结构(811)、圆环结构(812)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滤盘结构(811)与所述圆环结构(812)之间的滤条(813),在所述滤盘结构(811)、所述圆环结构(812)及所述滤条(813)内形成隔渣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81)的内径小于所述储垢仓(8)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9)及突跳温控器(91),所述发热装置(5)包括第一发热管(51)和第二发热管(52),所述安装板(9)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管(51)和所述第二发热管(52)上,所述突跳温控器(9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9)上。
CN202121011707.4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Active CN217402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1707.4U CN21740251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1707.4U CN21740251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518U true CN217402518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1707.4U Active CN21740251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7386B2 (ja) 蒸気調理器
CN102573596B (zh) 例如洗碗机或洗衣机的清洗机以及操作清洗机的方法
CN209136182U (zh) 供排水系统及蒸汽烹饪装置
CN104879922B (zh) 一种免拆卸的热水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CN108175290A (zh) 给排水系统及蒸汽加热烹饪装置
CN205893711U (zh) 用于洗衣机的空气溢出管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17402518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EP2751482B1 (en) Steam generator
DK2702909T3 (en) A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ot water
CN108443853B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家电
CN208435356U (zh) 给排水系统及蒸汽加热烹饪装置
CN113405081A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RU2013122775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огревания воды для унитаза-биде
CN208524608U (zh) 一种蒸汽产生装置
CN112220421B (zh) 一种蒸汽洗碗机
CN211355302U (zh) 一种加热器及洗碗机
CN202636659U (zh) 液体加热器具
RU2765937C1 (ru) Электробытовой прибор, содержащий базу с камерой кипения, наполняемой под действием силы тяжести
RU2752395C2 (ru) Паровой котел
KR102552566B1 (ko) 조리 기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215820572U (zh) 一种自清洁的蒸汽发生系统及蒸汽烹饪设备
CN217218730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
CN21251130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640505U (zh) 一种混凝土沸煮箱
CN215174923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