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1975U -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1975U
CN217401975U CN202220542938.6U CN202220542938U CN217401975U CN 217401975 U CN217401975 U CN 217401975U CN 202220542938 U CN202220542938 U CN 202220542938U CN 217401975 U CN217401975 U CN 217401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 ring
clamp
hole
lug
support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29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健
赵立乔
张亚民
张信波
胡浩雷
武凯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and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29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1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1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1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支耳的卡箍,该带支耳的卡箍至少包括:凹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半环的第一支耳、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支耳、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一对接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对接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支耳与所述第二支耳彼此远离地相对设置,且各支耳具有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结构,以作为搬运把手或者吊装吊耳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运载火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背景技术
卡箍是一种常用的管路连接与紧箍件,因其密封度高、安装简易而在低压管路之间、管路与管件的对接接头之间广泛应用。
传统的卡箍一般呈圆形、只起紧箍作用,对于柔性管、特别是需要现场搬运才能对装的管路,其移动与对接往往需要借助于专用吊具。而且,在管路与火箭加泄连接器连接后,连接器带来的管路附件(如拉脱钢丝绳、缓冲阻尼弹簧等)的安装也需要另找到生根点进行安装。
因此,提供一种带有支耳的卡箍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带支耳的卡箍,其在传统的卡箍结构基础上左右对称增设有两个支耳,支耳本身可以作为软管移运、对装时的把手或者吊装时的吊耳使用。支耳上平行开有两孔,可以用于穿过钢丝绳,支耳下方对称开设有两孔可以用于安装吊环螺钉或管路附件,从而使卡箍及管路的转运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支耳的卡箍,包括凹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半环的第一支耳、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支耳、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一对接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对接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支耳与所述第二支耳彼此远离地相对设置,且各支耳具有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结构,以作为搬运把手或者吊装吊耳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耳包括从所述第一半环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部分以及连接两个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支耳包括从所述第二半环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部分以及连接两个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分别对称开设有两个竖孔,用于供钢丝绳穿过后吊装;进一步地,各竖孔的孔向与卡箍的轴向方向基本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耳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横孔,所述第二支耳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的横孔;各横孔用于安装吊环螺钉;进一步地,各横孔的孔向与卡箍的径向方向基本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在所述第一对接端采用铰接或者轴孔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可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设置于第一半环连接单耳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的连接双耳;所述连接单耳能够插入所述连接双耳中,利用圆柱销完成两个半环的连接以及绕所述圆柱销的回转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分别具有向远离中轴线方向凸出的耳部;所述第一半环的耳部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一U型槽,所述第二半环的耳部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槽;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紧固件卡合设置于两个U型槽内,从而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至少包括:活节螺栓、销轴和螺母;活节螺栓置于所述第一U型槽内,其眼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销轴同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活节螺栓并进行卡合;螺母与所述活节螺栓的一端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固定;所述螺母在所述第二U型槽远离所述第一U型槽的一侧,与所述活节螺栓的栓部拧紧,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U型槽之间具有套设于所述活节螺栓的垫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轴位于所述通孔外的一端设置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开口销,以通过所述开口销限制所述销轴的移动范围,防止所述销轴脱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带支耳的卡箍,通过在传统的卡箍结构基础上左右对称增设有两个支耳,支耳本身可以作为软管移运、对装时的把手或者吊装时的吊耳使用,方便且省力。支耳上平行开有两孔,可以用于穿过钢丝绳,支耳下方对称开设有两孔可以用于安装吊环螺钉或管路附件,从而使卡箍及被其箍紧的管路的转运更加方便省力。
在阅读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查看附图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支耳的卡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半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半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诸如“下面”、“下方”、“在…下”、“低”、“上方”、“在…上”、“高”等的空间关系术语用于使描述方便,以解释一个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的定位,表示除了与图中示出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取向以外,这些术语旨在涵盖器件的不同取向。另外,例如“一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下”可以表示两个元件直接接触,也可以表示两个元件之间还具有其他元件。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也用于描述各个元件、区、部分等,并且不应被当作限制。类似的术语在描述通篇中表示类似的元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支耳的卡箍至少包括:凹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设置于第一半环1的第一支耳11、设置于第二半环2的第二支耳21、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的紧固件3。其中,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的第一对接端a为可转动连接,可以采用铰接或者轴孔连接的方式。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第二对接端b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满足卡箍的开合动作。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3将第二对接端b的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进行连接,使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的两个对接端都完成连接后使卡箍形成封闭圆环,进而实现卡箍套紧固定管路的作用。其中,第一支耳11与第二支耳21彼此远离地相对设置,且各支耳具有轴向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结构,以作为搬运把手或者吊装吊耳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耳11和第二支耳21的形状可以是具有中空结构的半圆形或者方形,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能够作为搬运把手和吊装吊耳使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支耳的卡箍,通过将第一对接端设置为铰接或者轴孔连接的可转动连接方式,并将第二对接端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使其可以满足卡箍的开合状态,同时也方便卡箍的某一半环的维修与更换。与此同时,设置于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的两个支耳可以作为搬运把手或者吊耳,从而便于管路移运或者吊起转运,使管路转运的效率和便利性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耳11包括从第一半环1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部分111以及连接两个第一部分111的第二部分112,第二支耳21包括从第二半环2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部分211以及连接两个第三部分211的第四部分212。两个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接后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把手形状,同样的,两个第三部分211和第四部分212连接后也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把手形状。其中,第二部分112对称开设有两个竖孔100,第四部分212在与第二部分112相对的位置同样对称设有两个竖孔100。竖孔100通常用于供钢丝绳穿过,并利用吊具起吊后将卡箍及被其箍紧的管路进行转运移动。其中,各竖孔的孔向与卡箍的轴向方向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保证在利用吊具吊装卡箍及被箍紧定的管路时,各竖孔的受力方向和受力程度基本相同,使整个管路起吊及转运过程更稳定。
进一步地,为充分适应卡箍及被其箍紧的管路的各种转运和吊运需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耳11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第一部分111的横孔200,第二支耳21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第三部分211的横孔200。各横孔200的孔向与卡箍的径向方向基本一致,可以用于安装吊环螺钉或者管路附件。
参见图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在第一对接端a采用铰接或者轴孔连接的方式,以满足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第一对接端的可转动连接,同时也便于卡箍的维修与替换。例如,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第一对接端分别设有耳板,两个耳板互相重叠设置,并通过销轴贯穿两个耳板,可以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可转动连接,同时也便于维修拆卸。
参见图1、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在第二对接端b分别具有远离中轴线设置的耳部,第一半环1的耳部具有竖向设置且开口向外的第一U型槽,第二半环2的耳部具有竖向设置且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槽,紧固件3卡合设置于两个U型槽内,其中第一U型槽还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用于将紧固件卡合设置于第二对接端b。
在上述实施例中,紧固件至少包括活节螺栓31、销轴32和螺母33。活节螺栓31置于第一U型槽内,其眼孔与第一U型槽的通孔同轴设置。销轴32依次穿过第一U型槽的通孔和活节螺栓31的眼孔,实现对第一U型槽和活节螺栓的卡合,保证活节螺栓31的栓部能够以销轴32为中心转动至第二U型槽内,且栓部部分置于第二U型槽外侧。活节螺栓31设置于U型槽外侧的栓部与设置于第二U型槽远离第一U型槽的一侧的螺母33匹配进行拧紧或旋松,进而实现第二对接端的开合。
继续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延长螺母33与卡箍的使用寿命,减少卡箍外表面的磨损,可以在螺母33与第二U型槽之间设置垫片34。垫片34可以直接套入活节螺栓31的栓部,当旋紧螺母33时,螺母33带动垫片34逐渐旋紧至第二U型槽外表面,有效的避免了螺母33与卡箍的直接摩擦,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螺母33的松脱。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销轴32与卡箍的有效固定,可以在销轴32位于通孔外的一端设置径向通孔,径向通孔内卡接有开口销35。开口销35通常设置于销轴32远离地面的部分,以有效的克服重力对销轴产生的脱拔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装密封结构,通过在销轴的适当位置设置开口销,进一步限制销轴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移动,防止销轴脱出。
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内部开设有梯形槽4,用于与待对接的两管路端部的翻边配合实现两管路的对接安装。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卡箍的梯形槽设置为倾角状结构。例如,使梯形槽的口部尺寸大于槽底部的尺寸,口部的大尺寸设计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使楔形板更容易进入梯形槽,而槽底部的小尺寸设计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在卡箍锁紧状态下,使两个楔形板在轴向及径向均可以实现锁紧自锁,从而可以大幅提升连接器和地面管路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支耳的卡箍,通过在传统的卡箍结构基础上左右对称增设有两个支耳,利用相对设置于卡箍两侧的支耳作为施力点,可以在软管移运或对接安装时作为把手使用,也可以在进行吊装时作为吊耳使用,使移运和吊装转移的便利性均得到明显提升。还可以利用钢丝绳穿过设置于支耳上的竖孔作为吊装时的受力点,也可以利用支耳上的横孔安装吊环螺钉等管路附件,使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的同时,也可以更便捷地转运或者吊运被卡箍箍紧的管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凹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半环的第一支耳、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支耳、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紧固件;
其中,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一对接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第二对接端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一支耳与所述第二支耳彼此远离地相对设置,且各支耳具有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结构,以作为搬运把手或者吊装吊耳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耳包括从所述第一半环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部分以及连接两个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支耳包括从所述第二半环表面伸出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部分以及连接两个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分别对称开设有两个竖孔,用于供钢丝绳穿过后吊装;
各竖孔的孔向与卡箍的轴向方向基本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耳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部分的横孔,所述第二支耳还包括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的横孔;各横孔用于安装吊环螺钉;
各横孔的孔向与卡箍的径向方向基本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在所述第一对接端采用铰接或者轴孔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设置于第一半环连接单耳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的连接双耳;所述连接单耳能够插入所述连接双耳中,利用圆柱销完成两个半环的连接以及绕所述圆柱销的回转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分别具有向远离中轴线方向凸出的耳部;所述第一半环的耳部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一U型槽,所述第二半环的耳部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槽;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紧固件卡合设置于两个U型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至少包括:
活节螺栓,置于所述第一U型槽内,其眼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
销轴,同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活节螺栓并进行卡合;
螺母,与所述活节螺栓的一端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固定;
所述螺母在所述第二U型槽远离所述第一U型槽的一侧,与所述活节螺栓的栓部拧紧,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U型槽之间具有套设于所述活节螺栓的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位于所述通孔外的一端设置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开口销,以通过所述开口销限制所述销轴的移动范围,防止所述销轴脱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带支耳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内部开设有梯形槽,用于与待对接的两管路端部的翻边配合实现两管路的对接安装。
CN202220542938.6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Active CN217401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2938.6U CN217401975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2938.6U CN217401975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1975U true CN217401975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2938.6U Active CN217401975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1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3686B1 (en) Gimbal for J-Lay pipe laying system
EP2669545A1 (en) Securing mechanism for shackle
US20210131570A1 (en) Fast Blind Plate Switching Device
US3281929A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bell-andspigot piping
CN112113048A (zh) 一种便于船舶管道对接的法兰
CN217401975U (zh) 一种带支耳的卡箍
US6334739B1 (en) Stinger for J-Lay pipelaying system
CN110994485B (zh) 电缆固定夹具
US8608145B1 (en) Flange clamp
GB2084235A (en) Low friction clamp type pipe connector
CN111059355B (zh) 一种组合链板式拉拽夹紧工具
CN219453184U (zh) 一种通用管道的连接紧固机构
CN210566819U (zh) 一种真空铝卡箍
KR101024185B1 (ko) 파이프라인 연결기구
CN103373665A (zh) 扭矩释放装置以及用于起重机的钢丝绳连接结构
CN208135772U (zh) 一种随动折臂架
CN213776216U (zh) 一种可快速拧紧的花兰螺丝电力金具
CN218178188U (zh) 一种用于承插管安装的紧固装置
CN216180140U (zh) 一种球墨铸铁管辅助安装卡盘
CN117585575A (zh) 一种管道吊装辅助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20956903U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球阀
CN213597035U (zh) 一种系缆装置
RU189796U1 (ru) Быстроразъемное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ического фланцев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215410670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低温连接器的快装密封结构
CN211594784U (zh) 一种管道对接用抱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7

Address after: No.13, Ronghua South Road,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lue Arrow Spac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L501, 5th Floor, R&D Building, No. 456, Aerospace South Road, National Civil Aerospace Industry Bas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77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LANDSPAC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