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0126U -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 Google Patents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0126U
CN217400126U CN202220622398.2U CN202220622398U CN217400126U CN 217400126 U CN217400126 U CN 217400126U CN 202220622398 U CN202220622398 U CN 202220622398U CN 217400126 U CN217400126 U CN 217400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air
mounting plate
exhaus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2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少仕
施强
李艳红
于鹏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ero Carbo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ero Carbo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ero Carbo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ero Carbon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2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0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0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0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排风机构其包括安装板、排风装置以及箱体;箱体固定在安装板上,箱体上设有箱体排风孔;安装板上设有通风口;排风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其能够通过所述箱体排风孔以及所述通风口将空气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排至另一侧;所述安装板能够替换所述光伏阵列面中任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并且安装在所述光伏阵列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BAPV/BIPV建筑表面,其铺设或包含光伏阵列面及前述的排风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风机构造价低、安装方便、适用性强、对光伏组件遮挡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BAPV/BIPV建筑表面单位光伏组件面积发电量高。

Description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属于光伏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将光伏组件融合在建筑上,在实现发电的同时实现充当屋顶或墙面的作用(BIPV)或者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表面(BAPV),此两种情况均需要考虑光伏组件和/或建筑的降温问题。
目前多采用建筑本身的屋脊气楼或者顺坡气楼实现排风降温,当使用屋脊气楼或顺坡气楼进行排风时,屋脊气楼和顺坡气楼本身高度高,会在周边光伏组件上投下较大的阴影,这会降低屋面的光伏发电装机量,增加建设成本;而如果不进行排风,BIPV的应用场景将减少,只能在无人或少人的仓库上应用,此外,光伏组件的温度会因得不到及时降低,发电效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强、易于安装的排风机构以及包含这种排风机构或铺设这种排风机构的建筑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排风机构,包括安装板、排风装置以及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箱体上设有箱体排风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排风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其能够通过所述箱体排风孔以及所述通风口将空气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排至另一侧;所述安装板能够替换所述光伏阵列面中任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并且安装在所述光伏阵列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尺寸以及安装方式都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装置为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或抽风口对接所述箱体排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设有两个所述风机,其分别设置在隔风板的两侧,所述隔风板的两侧均设有箱体排风孔和所述通风口供同侧的所述风机排风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平行于所述安装板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面向所述箱体内部凹陷,在凹陷部形成有一倾斜的平面,所述箱体排风孔开设在所述平面上,所述风机的排风口端固定在所述平面上,所述排风口对接所述箱体排风孔。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BAPV建筑表面,在所述BAPV建筑表面上铺设光伏阵列面及本申请中公开的排风机构。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BIPV建筑表面,所述BIPV建筑表面包含光伏阵列面以及本申请中公开的排风机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所公开的排风机构可与任一光伏组件替换,对其余光伏组件或/和建筑进行排风降温,这将有利于提高发电效率,且排风机构安装方便。
2.排风机构体积小,在周边光伏组件上留下的阴影小。
3.包含或设置有本申请所公开的排风机构的建筑表面的光伏组件发电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包含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的BIPV建筑的示意图;
图4是包含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的BIPV建筑屋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中a是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及相邻光伏组件)的固定示意图;b是本实用新型中排风机构(及相邻光伏组件)的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排风机构1,如附图1-2所示(图中为了清晰显示箱体13内的结构,去除了箱体13和隔风板132的一部分),其包括安装板11、风机12以及箱体13,所述箱体13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1上,所述箱体13上开设箱体排风孔131,所述风机12固定在所述箱体13上,所述风机12的排风口对应所述箱体排风孔131,在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通风口111,所述风机12能够通过所述通风口111实现所述基板11两侧的通风。
BIPV建筑屋顶,如附图3中所示,包括固定排布有若干个光伏组件2的光伏阵列,用于发电,本申请所公开的排风机构1的安装板11的能够替代任一光伏组件2,直接安装在原光伏组件2的安装位置,进而为剩余光伏组件2以及建筑降温。
在图示实施例中,排风机构1的安装板11的安装尺寸与光伏组件2的安装尺寸一致,这样,当用排风机构1替代任意一个光伏组件2时,排风机构1的安装都非常简单,与光伏组件2的安装方式可完全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1的尺寸也可以与光伏组件2的安装尺寸稍有不同,但仍能替代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
在本申请中“替代”包含如下意思:当描述所述排风机构1替代光伏组件2时,意味着所述排风机构1替代光伏组件2之后能够保证不使屋顶漏风漏雨丧失作为屋顶的基本功能。相应的,在应用在BAPV建筑上时,当描述所述排风机构1替代光伏组件2时,意味着所述排风机构1替代光伏组件2之后能够保证光伏阵列不会在此处漏风漏雨。
为方便理解,如下将先对光伏组件2的安装方式进行介绍。附图4是一个安装了本申请中所公开的排风机构1的建筑屋顶的示意图,示意图实施例中,建筑屋顶上安装了四个排风机构,为了便于参看,将其中一个排风机构去掉,显示出其安装位置,即如附图圆圈中所示,因为图示实施例中排风机构1与光伏组件2的安装方式相同,如下,即参照图4和5对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进行介绍。
在BIPV建筑屋顶上设有导水槽3,其包括横向导水槽31和纵向导水槽32,所述纵向导水槽32的两端搭在所述横向导水槽31的上方,以便于将流水(如雨水)导入所述横向导水槽31内,两者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卡接、焊接等,所述光伏组件2安置在导水槽3上侧,并通过压块4固定在所述导水槽3上。
前文中所述的安装板11的尺寸也可以与光伏组件2的安装尺寸稍有不同,但仍能替代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的方案可以如下:
长、宽方向安装尺寸略有不同:所述排风机构1的长、宽可略小于光伏组件的长、宽,但仍能搭在导水槽3上,并能使流过其表面的水流入导水槽3中。
高度方向的安装尺寸及安装方式不同:排风机构1的安装板11厚度与光伏组件略有不同,且搭在所述导水槽3上之后,通过与光伏组件固定方式不同的固定方式(如螺栓拧紧)固定。前文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采用了压块固定,不排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选择螺栓拧紧固定。
应当明白,虽然写出的各个实施例中安装时均提到了导水槽3,但也可以是固定至非导水槽支撑结构。
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3内设有两个风机12,在所述两个风机12之间设置有一隔风板132,所述隔风板132将所述箱体13内的空间分隔,同时将安装板11上的通风口111分隔,两风机12在不同的空间中互不干扰的进行工作。
前文隔风板132将一个所述通风口11分隔成两部分,其也可以是在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两个通风口11,这两个通风口11分别在所述隔风板132的两侧。
所述箱体13与所述安装板11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栓拧紧、卡接。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2的排风口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体13的箱体排风孔131处,所述风机12的抽风口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所述箱体13上。
优选的,所述风机12平行于所述安装板(11)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2也可以是倾斜安装甚至竖直安装。当风机12倾斜安装时,所述箱体13的至少一个侧面向所述箱体13内部凹陷,在凹陷部形成有一倾斜的平面,所述箱体排风孔131开设在所述平面上,所述风机12的排风口端固定在所述平面上,所述排风口对接所述箱体排风孔131,相应的,在所述箱体13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倾斜后的风机12能够容纳在所述箱体13内,当风机12排风口是朝上倾斜时,则可将通风口111设计的大一点,以便于将部分风机12避位在所述通风孔111中,当风机12是排风口朝下倾斜时,可在所述安装板11上设置避位凹槽,当然,也可以增加所述箱体13的高度或者设置局部向上的凸起。
此时,箱体13侧面的未凹陷部分可为风机12的排风口遮蔽风雨。
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箱体13的上部设置一个挡雨帽,在设置有挡雨帽的情况下,所述风机12可以水平、倾斜、竖直设置,设置方向不受限。
前文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2是固定在所述箱体13上的,其也可以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1上,所述通风孔111与所述风机12的抽风口对应。
前文实施例中排风装置是以风机12为例,其也可以是自然排风装置。
对于排风装置是风机的情形:使用时,风机12内有温度传感器,设定开启温度,当室内温度过高时,风机12会自动开启进行排风,将建筑内的热风通过所述通风孔111排到室外,对建筑和光伏组件进行降温。
对于排风装置是自然排风装置的情形:只需要将本申请公开的带有自然排风装置的排风机构1安装在光伏阵列面上即可。
在BAPV建筑中,光伏阵列面固定支撑在建筑的表面,光伏组件2和建筑表面之间需要降温,本申请所公开的排风机构1即可应用在这种场合中:使用前述排风机构1替代光伏阵列面中的任意一个光伏组件2,为剩余的光伏组件2和光伏组件下的建筑表面降温。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BIPV建筑表面,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的建筑表面是屋顶,其也可以是墙壁),该BIPV建筑表面包含光伏阵列面以及本申请公开的排风机构1。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风机构,用以给固定排布有若干光伏组件(2)的光伏阵列面通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1)、排风装置以及箱体(13);
所述箱体(13)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1)上,所述箱体(13)上设有箱体排风孔(131);
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通风口(111);
所述排风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13)内,其能够通过所述箱体排风孔(131)以及所述通风口(111)将空气从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排至另一侧;
所述安装板(11)能够替换所述光伏阵列面中任意一块所述光伏组件(2)并且安装在所述光伏阵列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与所述光伏组件(2)的安装尺寸及安装方式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为风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13)上,所述风机(12)的排风口对接所述箱体排风孔(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3)内设有两个所述风机(12),其分别设置在隔风板(132)的两侧,所述隔风板(132)的两侧均设有箱体排风孔(131)和所述通风口(111)供同侧的所述风机(12)排风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2)平行于所述安装板(11)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3)的至少一个侧面向所述箱体(13)内部凹陷,在凹陷部形成有一倾斜的平面,所述箱体排风孔(131)开设在所述平面上,所述风机(12)的排风口端固定在所述平面上,所述排风口对接所述箱体排风孔(131)。
9.一种BAPV建筑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APV建筑表面上铺设光伏阵列面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排风机构。
10.一种BIPV建筑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BIPV建筑表面包含光伏阵列面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排风机构。
CN202220622398.2U 2022-03-21 2022-03-21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Active CN217400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398.2U CN217400126U (zh) 2022-03-21 2022-03-21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398.2U CN217400126U (zh) 2022-03-21 2022-03-21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0126U true CN217400126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2398.2U Active CN217400126U (zh) 2022-03-21 2022-03-21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0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214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CN217400126U (zh) 排风机构和bipv/bapv建筑表面
CN211716788U (zh) 一种建筑节能用通风散热装置
JP6153047B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構造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9241111U (zh) 一种bipv屋脊防水通风散热结构
JP3078996B2 (ja) 太陽電池付壁パネル
JP5350744B2 (ja) 太陽光発電集熱システム
JP2000101120A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屋根構造
CN217400150U (zh) 通风机构和bipv建筑表面
CN210444205U (zh) 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
CN204793735U (zh) 箱式变电站
CN220062022U (zh) 通风系统
JP2013076307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設置方法
CN218041277U (zh) 一种防水降温型光伏发电支架
CN220848401U (zh) 通风机构及bipv屋顶系统
CN200982056Y (zh) 建筑屋顶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JP2000133832A (ja) 太陽光発電・集熱パネル及び太陽光発電・集熱装置
CN200964662Y (zh)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JP2001090296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9248623U (zh) 一种粮仓用隔热装置
CN219811790U (zh) 高压户外开闭所
CN220615544U (zh) 一种换电柜的防水结构
CN101100891A (zh) 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利用集成系统
CN216161337U (zh) 一种商业住宅施工用电子告示牌的防水结构
CN215644742U (zh) 一种光伏发电用蓄电池安装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