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8478U -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8478U
CN217398478U CN202220790943.9U CN202220790943U CN217398478U CN 217398478 U CN217398478 U CN 217398478U CN 202220790943 U CN202220790943 U CN 202220790943U CN 217398478 U CN217398478 U CN 217398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hamber
heat
separ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0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09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8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8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8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连通的分离室与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位于所述分离室下方;所述分离室设置原液入口与蒸汽出口;所述换热室设置液体进口与液体出口;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换热组件沿所述换热室的内壁周向设置。通过将分离室与换热室均设置于壳体内,实现同一装置实现换热与分离的步骤,简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浓缩设备。采用沿换热室内壁周向设置的换热组件,使得换热组件在提供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换热组件的体积更小,从而减少了对换热室进行保温的保温设施的作用面积,降低保温设施的消耗。

Description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的过程中,根据废水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废水处理步骤。在大多数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对废水进行蒸发浓缩,从而将废水中的水蒸气排出。在对废水进行蒸发浓缩时,目前可以采用MVR蒸发浓缩的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
对于需要蒸发浓缩进行处理的废水,先将废水通入换热器,以对废水进行加热,加热后将废水通入分离器,废水在分离器内进行闪蒸,进行气液分离。
然而在上述蒸发浓缩装置中,换热器通常采用管式换热器。然而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的长度较大,对管式换热器的保温设施的耗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废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换热器的保温设施耗费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连通的分离室与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位于所述分离室下方;所述分离室设置原液入口与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设置于所述原液入口的上方;所述换热室设置液体进口与液体出口;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换热组件沿所述换热室的内壁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与集合管,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换热室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换热管为环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两个开口;所述集合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集合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两个所述开口连通,一个所述集合管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通入热源介质,另一个所述集合管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流出热源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的方向呈螺旋环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补热管,所述补热管环形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补热管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补热管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分离室与所述换热室之间,所述分隔件设置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除雾件,所述除雾件设置于所述蒸汽出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设置于所述除雾件与所述换热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流组件设置于距所述蒸汽出口100mm-200mm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连接,所述折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分离室的相对的两侧,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方向进行投影所获得的投影形状具有重叠部分。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
上述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在对废水进行蒸发浓缩时,废水原液通过原液入口进入分离室,后流入换热室,在换热组件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废水原液进行蒸发浓缩,蒸发所得到的蒸汽由换热室流经分离室并从分离室的蒸汽出口排出。废水原液蒸发后获得的浓缩后的循环液,可以通过液体出口排出。而排出的循环液可以通过液体入口进入分离室,以便于循环蒸发,从而提高蒸发效果。
上述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中,通过将分离室与换热室均设置于壳体内,实现同一装置实现换热与分离的步骤,简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浓缩设备,无需像现有蒸发浓缩装置中将加热后的废水输送至分离装置,进而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保温设施。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中,采用沿换热室内壁周向设置的换热组件,使得换热组件在提供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换热组件的体积更小,从而减少了对换热室进行保温的保温设施的作用面积,降低保温设施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分离室;111、原液入口;112、蒸汽出口;120、换热室;121、液体进口;122、液体出口;123、热源入口;124、热源出口;200、换热组件;201、热源进入口;202、热源排出口;210、换热管;220、集合管;230、补热管;300、分隔件;310、通孔;400、除雾件;500、折流组件;510、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可以对废水进行蒸发浓缩与分离。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0与换热组件200。其中,壳体100包括相连通的分离室110与换热室120。换热室120位于分离室110的下方。分离室110设置有原液入口111与蒸汽出口112。蒸汽出口112设置于原液入口111的上方。换热室120设置液体进口121与液体出口122。换热组件200设置于换热室120内。换热组件200沿所述换热室120内壁的周向设置。
在对废水原液进行处理时,废水原液通过原液入口111进入分离室110后流入换热室120。位于换热室120内的废水原液在换热组件200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废水原液进行蒸发浓缩。废水原液蒸发后所得到的蒸汽由换热室120流经分离室110并从分离室110的蒸汽出口112排出。废水原液蒸发后获得浓缩后的循环液。循环液可以通过液体出口122排出。由液体出口122排出的循环液可以通过液体入口再次进入分离室110,以便于将循环液与新的废水原液混合后再次循环蒸发,从而提高废水原液的蒸发浓缩程度。
上述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中,通过将分离室110与换热室12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实现同一装置实现换热与分离的步骤,简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浓缩设备,无需像现有蒸发浓缩装置中将加热后的废水输送至分离装置,进而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保温设施。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中,采用沿换热室120内壁周向设置的换热组件200,使得换热组件200在提供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换热组件200的体积更小,从而减少了对换热室120进行保温的保温设施的作用面积,降低保温设施的消耗。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为金属壳体100,也可以为其他耐高温材质的壳体100。壳体100内壁可以设置有涂层。涂层可以为防腐蚀涂层。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可由竖直方向分为前述分离室110与换热室12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竖直方向为重力方向。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室11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形状的面积小于换热室12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形状。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增加换热室120空间的体积的同时,减少壳体100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室120所设置的液体进口121与液体出口122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液体进口121与液体出口122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液体进口121可以输入循环液,循环液即经过加热蒸发后剩余的原液。液体出口122为经过加热蒸发后,分离蒸汽所剩余的循环液排出口。换热室120还设置有热源入口123与热源出口124。热源介质可以通过热源入口123进入换热组件200。经过换热后降温的热源介质可以经过热源出口124排出。其中,热源介质可以为高温蒸气或高温油。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入口123可以与蒸汽加热系统或油加热系统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进口121与液体出口12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连接的直线垂直于热源入口123与热源出口124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连接的直线。这样的设置比液体进口121与液体出口12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连接的直线平行或重合于热源入口123与热源出口124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连接的直线的情况来说,热源介质在换热组件200内流动的过程中,与液体进口121进入的循环液以及由分离室110下落的废水原液热交换效率更高,而且废水原液或循环液与热源介质热交换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换热组件200可以包括换热管210与集合管220。
参阅图1与图3,换热管210可以沿换热室120的内壁的周向设置。换热管210为环形换热管210。比如,换热室120为圆柱形,则换热管210可以为圆环形换热管,也可以为圆环螺旋型换热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2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10为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呈圆环螺旋型换热管。
通过设置环形换热管210,可以在同样的换热室120直径的情况下,增加换热管210的周长,也就是增加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此外,通过设置环形换热管210,可以在确保换热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小壳体100的换热室120的体积,从而对壳体100进行保温的保温设备的成本。相比于呈锥环螺旋型换热管来说,圆环螺旋型换热管的周长更大,提高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室120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效率。换热管210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的材质,比如可以为金属换热管210。换热管210的外壁可以设置有防腐蚀涂层。换热管210可以直接与换热室120的内壁连接,比如焊接。换热管210也可以通过类似支架的连接件与换热室120内壁连接。具体换热管210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图1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10具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可以供热源介质进入换热管210,另一个开口可以供热源介质流出换热管210。集合管2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集合管220分别与换热管210的两个开口连通。也就是说,一个集合管220远离换热管210的一侧可以通入热源介质,另一个集合管220的远离换热管210的一侧可以流出热源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210的圈数可以为至少两圈。换热管210的圈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则可以采用更多圈数的换热管2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21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及以上。当换热管21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换热管210可以沿竖直方向插空设置。前述插空设置指的是:换热管210在螺旋设置时,各210换热管与对应的集合管220连接的一端依次沿竖直方向排列,多个换热管210以同样或近似角度进行螺旋。沿竖直方向依次按照第一根换热管、第二根换热管、……、最后一根换热管、第一根换热管、第二根换热管、……、最后一根换热管的循环方式循环对应圈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210可以连接同一热源,也就是说,各换热管210可以通过同一集合管220通入热源介质,也可以与各换热管210所连接的集合管220通过同一热源输入热源介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210分别连接独立热源,也就是说,各集合管220连接不同热源。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部分换热管210连接同一热源,部分换热管210连接独立热源。也就是说,部分集合管220连接同一热源,部分集合管220连接不同热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换热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补热管230。补热管230环形设置于换热室120内。补热管230可以设置于换热管210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补热管230与换热管210连通。也就是说,沿竖直方向对换热管210与补热管230进行投影,换热管21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套设在补热管23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外部。换热管21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与补热管23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的几何中心可以在同一位置,也可以不在同一位置。比如,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管21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与补热管230所形成的环状图形构成类似同心圆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补热管230沿分离室110至换热室120的方向也可以为螺旋环状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补热管230与换热管210连通,从而便于热源介质在补热管230与换热管210内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换热管210可以连接至少一个补热管230。当一个换热管210连接多个补热管230时,各补热管230所围设形成的环形图形的尺寸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补热管230沿换热室120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补热管230所围设形成的环形图形的尺寸依次增大。比如各补热管230所围设形成的环形图形可以形成多层同心圆。补热管230是否设置以及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补热管230可以设置独立于换热管210的热源进入端与热源排出端,即补热管230与换热管210不连通。换热言之,补热管230与换热管210内的热源介质可以为不同的热源介质。上述设置可以便于灵活控制补热管230或换热管210是否通入热源介质以及通入的热源介质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看图1与图2,原液入口111可以设置于分离室110的侧壁。蒸汽出口112可以设置于分离室110的顶壁。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废水原液更好地进入分离室110的同时,减少废水原液下落后所溅起的水珠进入蒸汽出口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看图1,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还包括除雾件400。除雾件400可以设置在前述蒸汽出口112处。除雾件400可以将蒸汽中的酸雾去除,从而防止蒸汽进入后续装置后,由于蒸汽中含有酸雾而对后续装置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此外,除雾件400还可以拦截部分包含在蒸汽中的液珠,减少具有较多杂质的液珠进入后续装置而对后续装置产生腐蚀。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除雾件400可以选用除雾网。除雾网可以为至少一层。当采用多层除雾网时,多层除雾网可以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雾件400可以仅设置在蒸汽出口112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除雾件400也可以部分设置在蒸汽出口112内。除雾件400的外缘可以与蒸汽出口112的内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还包括折流组件500。折流组件500设置于除雾件400与换热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折流组件500设置于分离室110内。折流组件500可以拦截部分包含在蒸汽中的液珠,减少液珠由蒸汽出口112排出至后续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流组件500与蒸汽出口112处的距离为100mm-200mm。比如,折流组件500与蒸汽出口112处的距离为100mm、150mm、180mm或200mm。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折流组件500与蒸汽出口112处的距离,指的是折流组件500的最靠近蒸汽出口112处所在平面,与蒸汽出口112处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当折流组件500与蒸汽出口112处的距离为100mm-200mm时,折流组件500可以拦截蒸汽中的60%-70%的液珠。而折流组件500与蒸汽出口112处的距离若过大,也就是说明折流组件500更靠近换热室120,导致经过折流组件500的蒸汽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温度降低而形成新的液珠,导致最后进入除雾件400的蒸汽的液珠含量较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折流组件500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510。折流板510的一端与分离室110的侧壁连接,折流板510的另一端与分离室110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沿分离室110至换热室120的方向上,相邻的折流板510与分离室110的侧壁连接处分别位于分离室110的相对的两侧。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蒸汽在由换热室120沿分离室110并由蒸汽出口112排出的过程中,增加蒸汽的流程,同时蒸汽可以依次与更多的折流板510接触,从而提高折流板510对蒸汽中含有的液珠的拦截率。
沿分离室110至换热室120的方向上,相邻的折流板510与分离室110的侧壁连接处分别位于分离室110的相对的两侧。这样的设置也可以尽可能地增大蒸汽的流程,从而提高折流板510对蒸汽中含有的液珠的拦截率。
如图1所示,相邻的折流板510的沿分离室110至换热室120方向进行投影所获得的投影形状具有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与蒸汽出口112沿分离室110至换热室120方向进行投影所获得的投影形状至少部分重叠。上述设置可以确保全部的由蒸汽出口112所排出的蒸汽在分离室110内,蒸汽均经过折流板510以使得蒸汽中的大量液珠被折流板510拦截。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流板510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也就是折流板51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折流板510也可以为倾斜设置,即折流板510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折流板510的与分离室110侧壁连接的一端高于折流板510的另一端。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液滴沿折流板510流至分离室110的内壁,并沿分离室110的内壁流至换热室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折流板510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蒸汽在沿折流板510流动的过程中,气流较为平稳,使得折流板510拦截液珠效果较好。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相邻的折流板51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不同。折流板51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蒸汽在经过折流组件500后,基本可以去除蒸汽中的60-70%的液珠。蒸汽到达蒸汽出口112处,通过除雾件400后,基本可以去除蒸汽中剩余的30-40%的液珠,从而使得由蒸汽出口112排出的蒸汽中基本上不含有或者含有微量的液珠,大大减少后续装置因为蒸汽中所含有的液珠而导致的后续装置被腐蚀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5所示,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还包括分隔件300。分隔件300设置在分离室110与换热室120之间。分隔件300设置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孔310。废水原液可以由通孔310进入换热室120。蒸汽也可以通过通孔310流动至分离室110。分隔板的设置可以对换热室120内的废水原液及循环液形成一定的流动压力,从而制造一定的冲力,可以有效防止换热组件200的外壁结垢,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
在上述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中,分离室110与换热室12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因此在移动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时,仅需移动壳体100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分离器与换热器的技术方案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装置更加便于移动,更加灵活。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无需增设管道将蒸汽由换热器通入分离器,因此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对管道进行保温的保温设备的成本。
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废水原液通过原液入口111进入分离室110,通过分隔件300所设置的通孔流入换热室120。废水原液与液体入口进入分离室110的循环液混合并与换热管210的表面接触。废水原液和循环液在换热管210的表面与换热管210内部的热源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废水原液和循环液的温度升高至可以蒸发的沸点,从而获得蒸汽以及浓缩后的新的循环液。新的循环液可以在强制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液体出口122排出。蒸汽则穿过分隔件300所设置的通孔310进入分离室110,依次通过所有折流板510所形成的通道进行液珠的第一次拦截。穿过折流板510的蒸汽最后穿过除雾件400进行除雾,在除雾过程中基本去除蒸汽中的剩余液珠。蒸汽经过除雾后由蒸汽出口112排出分离室110,以进入后续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连通的分离室与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位于所述分离室下方;所述分离室设置原液入口与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设置于所述原液入口的上方;所述换热室设置液体进口与液体出口;及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换热组件沿所述换热室的内壁周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与集合管,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换热室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换热管为环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两个开口;所述集合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集合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两个所述开口连通,一个所述集合管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通入热源介质,另一个所述集合管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流出热源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的方向呈螺旋环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补热管,所述补热管环形设置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补热管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补热管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分离室与所述换热室之间,所述分隔件设置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雾件,所述除雾件设置于所述蒸汽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设置于所述除雾件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设置于距所述蒸汽出口100mm-200mm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连接,所述折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分离室的相对的两侧,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沿所述分离室至所述换热室方向进行投影所获得的投影形状具有重叠部分。
10.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
CN202220790943.9U 2022-04-07 2022-04-07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398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0943.9U CN217398478U (zh) 2022-04-07 2022-04-07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0943.9U CN217398478U (zh) 2022-04-07 2022-04-07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8478U true CN217398478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0943.9U Active CN217398478U (zh) 2022-04-07 2022-04-07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8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17787A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a liquid in thin-film form in vertical heat-exchangers
US20090000775A1 (en)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PL392560A1 (pl) Wymiennik ciepła
EP3087335B1 (en) Distributor for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N107362560B (zh) 四周切向进料的两相逆流垂直管内降膜蒸发器
JPH04244202A (ja) 凹凸表面型プレート熱交換器による多段フラッシュ蒸発装置
KR102484155B1 (ko) 증발기 및 증발기에서 물질을 증발시키기 위한 방법
RU2282121C1 (ru) Вертикальный пленоч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13710341B (zh) 在尿素设备中使用的高压汽提器
CN115161706A (zh) 一种用于制氢系统的洗涤分离装置和制氢系统
CN203971422U (zh) 一种适用于乳液内溶剂分离的装置
CN217398478U (zh) 立式环绕换热分离装置与废水处理系统
US7850826B2 (en) Multi-stage flash evaporator
CN216169997U (zh) 一种碱蒸发装置
CN212974194U (zh) 强制循环蒸发系统
CN108562173B (zh) 三氯化磷冷凝器
CN214485682U (zh) 一种降膜蒸发装置
CN201962082U (zh) 一种硝酸铵溶液的浓缩装置
CN112755557A (zh) 一种降膜蒸发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CN105408686A (zh) 用于从热工艺流回收热的壳管式装置
RU114864U1 (ru) Испаритель
CN218187931U (zh) 一种立式列管降膜蒸发器
CN219828799U (zh) 蒸汽锅炉系统
CN21532749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20078666U (zh) 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