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7250U - 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97250U CN217397250U CN202122118638.3U CN202122118638U CN217397250U CN 217397250 U CN217397250 U CN 217397250U CN 202122118638 U CN202122118638 U CN 202122118638U CN 217397250 U CN217397250 U CN 2173972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package
- absorbent article
- sheet layer
- inne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0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 A61F13/5511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atures before use, e.g. how are the diapers folded or arranged in a packag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包装体(1)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0)和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100)。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本体(30)和外装体(50)。外装体具有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第1片层相比侧方接合部(16)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缘(16IE)配置在前后方向的外侧。第2片层相比第1片层的前后方向的内端缘(51IE)朝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在吸收性物品被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外装体具有能与包装片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OCR)。在外装接触区域中,第1片层的内端缘在比第2片层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与第2片层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的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是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的包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者通过携带被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吸收性物品(即包装体),能在即要使用之前将包装体开封来使用吸收性物品。由此,能卫生地携带吸收性物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02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与被安装于穿用物品的吸收性物品(例如衬垫型的生理用卫生巾)不同,没有设置用于向穿用物品进行安装的粘接构件。因而,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未向包装片固定地被包装。在使用者携带包装体的期间,有时吸收性物品会在包装体的内部发生移动。由于吸收性物品的移动,吸收性物品被包装片的内表面按压而对吸收性物品施加压力,存在吸收性物品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其结果,吸收体歪扭而导致吸收性能降低,或是使吸收性物品产生意外的弯折倾向而导致排泄物泄漏或者吸收性物品的外观性降低。
于是,优选的是以下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该包装体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中,在包装体的内部能使吸收性物品难以移动。
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第1腰围区域、第2腰围区域和配置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吸收芯;吸收性本体,该吸收性本体包括上述吸收芯并至少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外装体,该外装体相比上述吸收性本体配置在非肌肤面侧;以及侧方接合部,该侧方接合部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接合,上述外装体具有第 1片层和第2片层,上述第1片层相比上述侧方接合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上述第2片层相比上述第1 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朝上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在上述吸收性物品被上述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体具有能与上述包装片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在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在比上述第2片层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与上述第2片层重叠。
根据本方式,在外装接触区域,由于第1片层的内端缘在非肌肤面侧与第2片层重叠,所以,以第2片层的厚度的量被包装片按压。由此,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勾挂或摩擦包装片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从上述外装接触区域的一方侧的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侧的端部。由于与第1片层的内端缘未连续地延伸的场合比较,第1片层的内端缘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由此,能使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体的内部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在上述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中的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最厚的区域与上述主面部接触。若与在包装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比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最厚的区域(以下为最厚区域)薄的区域的第1片层的内端缘比较,则最厚区域的第1片层的内端缘被主面部按压,因而,从主面部向第1片层的内端缘作用的摩擦力增加。由此,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钩挂或摩擦包装片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能使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片的主面部上滑动,故而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体的内部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部是未接合的自由端部。由此,由于具有内端缘的第1片层的内端部是自由端部,所以,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追随于与吸收性物品的移动相应的相对的包装片的内表面的移动,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钩挂于包装片的内表面的机会增加,因而,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外装体具有在供穿用者的腰身穿通的腰部开口部朝非肌肤面侧折回的折回外装片,上述第1片层和上述第2片层由上述折回外装片构成。在前后方向,第1片层整体在厚度方向与与第2片层重叠,故而不仅是第1片层的内端缘,就连第1片层的前后方向的一定区域也朝包装片被按压。由此,通过比第 1片层的内端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朝包装片被按压,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稳定地被包装片按压,容易钩挂或摩擦包装片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设有至少上述第1片层在上述厚度方向被压缩的压缩部。由于设有压缩部的部分相比周围凹陷,所以,在第1片层形成凹凸。由此,由于第1片层的凹凸容易钩挂或摩擦包装片,所以,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在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吸收性本体重叠,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2个上述主面部之中的一方的主面部接触,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2个上述主面部之中的另一方的主面部接触。由此,利用第1片层的内端缘,吸收性物品难以在一方的主面部上滑动,并且,第2片层的内端缘利用吸收性本体被包装片按压,因而,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另一方的主面部上滑动。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在相对于上述主面部平行的规定方向,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位置从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位置偏移。通过使第2片层的内端缘难以在另一方的主面部上滑动,若吸收性物品将要在另一方的主面部上滑动,则容易以第2片层的内端缘为支点在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对吸收性物品作用力(力矩)。由此,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被一方的主面部按压,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部以使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朝向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方式朝非肌肤面侧被折回。由此,在吸收性物品朝前后方向的一方侧移动的场合,第2片层的内端缘容易钩挂于包装片的内表面,并且,在吸收性物品朝前后方向的另一方侧移动的场合,折回的部分的根基容易钩挂于包装片的内表面。此外,由于第2片层被折回,所以,第2 片层的内端缘由包装片的内表面按压了第2片层的厚度的量,能提高外装体(第2片层)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以及在上述包装状态下连接2个上述主面部的侧部,上述第1 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主面部以及上述侧部接触。由此,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勾挂于主面部,并且也容易勾挂于侧部。由此,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能使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其结果,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体的内部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侧部具有在与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一方的侧部和另一方的侧部,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一方侧的侧部和上述另一方侧的侧部双方接触。由此,吸收性物品难以在被一方的侧部和另一方的侧部夹持的方向移动。进而,由于能使第1片层的内端缘与侧部接触的面积增加,所以,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主面部上滑动。其结果,吸收性物品更加难以在包装体的内部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包装片是无纺布,在上述包装片,设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从上述包装片的内部朝外侧被压缩的包装压缩部,上述第1片层的内端缘与上述包装压缩部接触。由于设有包装压缩部的部分相比周围凹陷,所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形成凹凸。由此,通过第1片层的内端缘钩挂于凹凸,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方侧使上述包装片彼此重叠的重叠部,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重叠部接触。由此,与包装片未重叠的部分比较,在重叠部,第1片层的内端缘被包装片的内表面按压了包装片的厚度的量,因而,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看的场合,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包装体的内部设有与上述吸收性物品邻接的空间,上述重叠部在相对于上述吸收性物品与上述空间邻接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延伸。在使用者携带包装体的期间,吸收性物品容易向空间侧(即,相对于与空间邻接的方向(邻接方向)平行的方向) 移动。另外,由于通过吸收性物品的移动而在与邻接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空间,所以,吸收性物品容易在移动后返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在包装体的内部中,吸收性物品有时反复移动。在此,重叠部在与邻接方向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延伸,因而,即便吸收性物品朝平行的方向移动,第1片层的内端缘也能容易与重叠部持续接触,容易维持提高了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的状态。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一种包装体的制造装置,该包装体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第1腰围区域、第2腰围区域和配置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吸收芯;吸收性本体,该吸收性本体包括上述吸收芯并至少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外装体,该外装体相比上述吸收性本体配置在非肌肤面侧;以及侧方接合部,该侧方接合部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接合,上述外装体具有:第1片层,该第1片层相比上述侧方接合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第2片层,该第2片层由上述侧方接合部接合,且相比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朝上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上述包装体的制造装置具备:物品制造机构,该物品制造机构制造上述吸收性物品;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包装机构,该包装机构以上述包装片包装上述吸收性物品,以便在上述吸收性物品被上述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体具有能与上述包装片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上述折叠机构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以便在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在比上述第2片层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与上述第 2片层重叠。
根据本方式,在外装接触区域,由于第1片层的内端缘在非肌肤面侧与第2片层重叠,所以,以第2片层的厚度的量被包装片按压。由此,第1片层的内端缘容易勾挂或摩擦包装片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体的内部难以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F2-F2线的包装体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是从非肌肤面侧观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5是从肌肤面侧观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6是沿着图4的F6-F6线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A至图8F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的工序的示意性图(其1)。
图9A至图9C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的工序的示意性图(其2)。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的工序的示意性图(其3)。
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包装体的剖面图。
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第1腰围区域、第2腰围区域和配置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吸收芯;吸收性本体,该吸收性本体包括上述吸收芯并至少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外装体,该外装体相比上述吸收性本体配置在非肌肤面侧;以及侧方接合部,该侧方接合部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接合,上述外装体具有第 1片层和第2片层,上述第1片层相比上述侧方接合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上述第2片层相比上述第1 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朝上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在上述吸收性物品被上述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体具有能与上述包装片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在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在比上述第2片层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与上述第2片层重叠。
(2)包装体的整体概略构成
对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1,使用图1至图7B进行说明。另外,图4以及图5示出伸长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0。在图4以及图 5中,吸收性物品10通过将后述的侧方接合部16的接合解除而能展开。所谓伸长状态,是指使吸收性物品10伸长至没有皱褶形成的形态的状态。另外,图6是经过宽度方向W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中心并沿着前后方向L的直线上的剖面图。以下,应留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有时与现实构造不同。在模式剖面图中,为了说明方便,各构件有时在厚度方向T分离开,而在实际的制品中在厚度方向T相接。
包装体1是吸收性物品10的包装体。包装体1具有收容吸收性物品10的收容空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1中,通过折叠包装片100而形成收容空间。包装体1具有第1方向D1、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和与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正交的第3方向D3。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装体1中,第1方向D1与后述的前后方向L对应,第2方向D2与后述的宽度方向W对应,第3方向D3与后述的厚度方向T对应。
包装体1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100。吸收性物品 10例如是生理用内裤、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等。包装片100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10。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0可以在折叠的状态下被包装。包装片100例如可由无纺布、薄膜等构成。
如图4以及图5等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后方向L、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和与前后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W正交的厚度方向T。前后方向L由向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方向规定。换言之,前后方向L是在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中向前后延伸的方向。另外,厚度方向T向朝向穿用者侧的肌肤面侧T1和与肌肤面侧T1相反侧的非肌肤面侧T2延伸。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L的内侧LI是前后方向L上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中心侧,前后方向L的外侧LO是前后方向L上的腰部开口部17侧。因此,前后方向L上的内端缘是前后方向L上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中心侧的端缘,前后方向L上的外端缘是前后方向 L上的腰部开口部17侧的端缘。具体来讲,前后方向L上的内端缘在前腰围区域S1侧为后端缘,在后腰围区域S2侧为前端缘。前后方向L上的外端缘在前腰围区域S1侧为前端缘,在后腰围区域S2侧为后端缘。
吸收性物品10具有第1腰围区域、第2腰围区域和配置在第1 腰围区域以及第2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S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 1腰围区域是与穿用者的前腰围(腹部)相向的前腰围区域S1,第2 腰围区域是与穿用者的后腰围(背部)相向的后腰围区域S2。裆下区域S3位于穿用者的裆部,在前后方向L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前腰围区域S1与裆下区域S3的交界可以由前腰围区域S1中的侧方接合部16的前后方向L 的后端缘16AR规定。以前腰围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16的后端缘 16AR为基准,前方的区域是前腰围区域S1,后方的区域是裆下区域 S3。另外,后腰围区域S2与裆下区域S3的交界可以由后腰围区域 S2中的侧方接合部16的前后方向L的前端缘16BF规定。以后腰围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16的前端缘16BF为基准,前方的区域是裆下区域S3,后方的区域是后腰围区域S2。
吸收性物品10具有吸收性本体20以及外装体50。吸收性本体 20包括吸收芯30,至少配置在裆下区域S3。吸收性本体20可以从裆下区域S3向前腰围区域S1延伸,可以从裆下区域S3向后腰围区域 S2延伸。外装体50相比吸收性本体20配置在非肌肤面侧。外装体 50可以至少在前腰围区域S1以及后腰围区域S2,相比吸收性本体20 配置在非肌肤面侧,在裆下区域S3,相比吸收性本体20配置在非肌肤面侧。外装体50既可以由在前后方向L分离的分体的构件构成,也可以由在前后方向L连续的一体的构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50由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1的前外装体50A和配置在后腰围区域 S2的后外装体50B构成。如图3所示那样,外装体50(前外装体50A 以及后外装体50B)利用侧方接合部16而相互接合。如图4至图6 等所示那样,外装体50可以从前腰围区域S1向裆下区域S3延伸,可以从后腰围区域S2向裆下区域S3延伸。
吸收性物品10具有在前腰围区域S1以及后腰围区域S2将外装体5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部接合的侧方接合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那样,侧方接合部16将前外装体50A的两外侧部与后外装体50B的两外侧部接合。侧方接合部16可以分别在前外装体50A以及后外装体50B中沿前后方向L延伸。侧方接合部 16既可以通过压缩外装体50来设置,也可以通过涂敷粘接剂等接合构件来设置。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外装体50,在吸收性物品10中形成供穿用者的腰身穿通的腰部开口部17和分别供穿用者的腿穿通的一对腿围开口部18。腰部开口部17可以由外装体50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即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和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规定。
吸收性物品10(吸收性本体20)具有吸收芯30。吸收芯30由吸收材料构成。吸收芯30(吸收材料)例如可以由纸浆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吸收芯30可以由芯包覆层覆盖吸收芯30的厚度方向T的至少一方。芯包覆层例如可以由薄纸、无纺布等构成。
吸收性本体20除了吸收芯30以外还可以具有其他的构件。如图 6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本体20具有表面片41、背面片42以及本体片43。表面片41与穿用者的肌肤相向,具有透液性。背面片42相比吸收芯30配置在非肌肤面侧T2,具有不透液性。本体片43相比背面片42配置在非肌肤面侧T2。表面片41以及本体片 43例如可以由无纺布构成,背面片42例如可以由薄膜构成。另外,吸收性本体20未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
外装体50具有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 1片层51具有前外装体50A的第1前片层51A和后外装体50B的第 1后片层51B。第2片层52具有前外装体50A的第2前片层52A和后外装体50B的第2后片层52B。
第1片层51相比侧方接合部16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缘16IE配置在前后方向L的外侧LO。如图4所示那样,第1片层51的内端缘 51IE相比侧方接合部16的内端缘16IE配置在前后方向L的外侧LO。在实施方式中,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相比前腰围区域S1 中的侧方接合部16的后端缘16AR配置在前方,第1后片层51B的后端缘51BR相比后腰围区域S2中的侧方接合部16的后端缘16AR 配置在后方。因此,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1,第1后片层51B的后端缘51BR配置在后腰围区域S2。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在宽度方向W从一方的侧方接合部16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的侧方接合部16。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是第1片层51的折回前的边缘,在宽度方向延伸。
第1片层51的外端缘51OE(后端缘51AR、前端缘51BF)可以构成腰部开口部17。另外,宽度方向W上的第1片层51的两外侧部可以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如图4所示那样,宽度方向W上的第1 片层51的两外侧部可以构成前腰围区域S1以及后腰围区域S2的两外侧部。
第2片层52相比第1片层51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缘51IE朝前后方向L的内侧LI延伸。在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第2前片层52A的后端缘52AR相比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朝后方延伸,第2后片层52B的前端缘52BF相比第1后片层51B的前端缘 52BF朝后方延伸。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后端缘52AR、前端缘52BF)可以配置在裆下区域S3。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后端缘52AR、前端缘52BF)可以配置在裆下区域S3。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1IE可以从宽度方向W上的一方的腿围开口部18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的腿围开口部18。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可以是第2 片层的折回前的边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在第2前片层52A和第2后片层52B由一体的片构成的场合,未设置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
第2片层52的外端缘52OE(前端缘52AF、后端缘52BR)可以构成腰部开口部17。另外,宽度方向W上的第2片层52的两外侧部可以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第2片层52的两外侧部构成至少前腰围区域S1以及后腰围区域S2的两外侧部。如图4所示那样,第2片层 52的两外侧部的一部分可以构成腿围开口部18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那样,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在厚度方向T重叠。第1片层51相比第2片层52配置在非肌肤面侧T2。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在比第2片层52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与第2片层52 重叠。如图6所示那样,外装体50可以具有在腰部开口部17朝非肌肤面侧T2折回的折回外装片55。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可以由折回外装片55构成。第1片层51的外端缘51OE和第2片层52的外端缘52OE可以连接。另外,在厚度方向T,可以在第1片层51 与第2片层52之间配置在宽度方向W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构件(未图示)。可以是,第1片层51相比伸缩构件配置在非肌肤面侧T2,第2 片层52相比伸缩构件配置在肌肤面侧T1。另外,如图4以及图6所示那样,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可以在厚度方向T与吸收性本体 20重叠,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可以在厚度方向T与吸收芯30 重叠。
第1片层51可以与配置在第1片层51的非肌肤面侧T2的构件接合。例如,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可以接合。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既可以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构件接合,也可以通过在厚度方向T压缩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来接合。第1片层51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部51P也可以不与第2片层52接合。即,第1片层51 的内端部51P可以是未接合的自由端部。自由端部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例如可以是10mm以内,可以是5mm以内。另外,第1片层51 的内端部51P是具有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的端部。内端部51P 是从内端缘51IE在前后方向L延伸的一部分,是在前后方向L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
第2片层52可以与配置在第2片层52的非肌肤面侧T2的构件接合。例如,第2片层52和吸收性本体20可以接合。第2片层52 和吸收性本体20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构件接合。第2片层52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部52P可以是未接合的自由端部。自由端部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例如可以是15mm以内,可以是10mm以内。另外,第2片层52的内端部52P是具有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的端部。内端部52P是在前后方向L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包装片100可以具有在包装状态下在厚度方向T夹持吸收性物品10的2个主面部110(第1主面部111、第2主面部112)。第1主面部111是2个主面部110之中的一方的主面部,第2主面部112是2个主面部110之中的另一方的主面部。主面部110可以构成在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延伸的面。
包装片100可以具有连接2个主面部110的侧部120。侧部120 将第1主面部111的端缘与第2主面部112的端缘连接。侧部120可以具有:具有包装片100被折回的片折回部130的第1侧部121;以及具有通过将包装片100彼此接合而形成的包装密封部140的第2侧部122。第1侧部121位于第1方向D1上的包装体1的两端部,第2 侧部122位于第2方向D2上的包装体1的两端部。因此,如图1所示那样,侧部120具有在与厚度方向T(第3方向D3)正交的第1 方向D1夹持吸收性物品10的一方的第1侧部121和另一方的第1侧部121。另外,侧部120具有在与厚度方向T(第3方向D3)正交的第2方向D2夹持吸收性物品10的一方的第2侧部122和另一方的第 2侧部122。片折回部130通过将包装片100在第2方向D2折回来设置。包装密封部140可以通过在第3方向D3压缩第1方向D1上的包装片100的两端部来设置,可以通过由粘接剂等接合构件接合该两端部来设置。
包装片100可以具有在包装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方向T 的一方侧使包装片100彼此重叠的重叠部150。重叠部150可以是包装片100展开的展开状态的包装片100的第2方向D2的两侧端部重叠的区域。如图1所示那样,可以是从展开状态的包装片100的一方的侧端缘100E1至另一方的侧端缘100E2的区域。重叠部150可以在第1方向D1从第1方向D1上的包装体1的一方的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的端部。
如图2所示那样,在从厚度方向T观看的场合,在包装状态下,在包装体1的内部可以设置作为与吸收性物品10邻接的空间的邻接空间AS。邻接空间AS例如由被吸收性物品10和未与吸收性物品10 接触的侧部120(例如一方的第1侧部121)夹持的空间形成。邻接空间AS可以在第1方向D1设在吸收性物品10的两侧。也可以在包装体1的内部,通过吸收性物品10移动,在第1方向D1仅设在吸收性物品10的一方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吸收性物品10被包装片100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0具有与包装片100接触的能接触的接触区域CR。接触区域CR可以具有吸收性物品10能与第1主面部111接触的第1接触区域CR1和吸收性物品10能与第2主面部112 接触的第2接触区域CR2。另外,接触区域CR可以具有吸收性物品 10能与侧部120接触的侧部接触区域SCR。
另外,接触区域CR具有外装体50能与包装片100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OCR和吸收性本体20能与包装片100接触的本体接触区域 BCR。第1接触区域CR1可以由外装接触区域OCR构成。第2接触区域CR2可以由外装接触区域OCR和本体接触区域BCR构成。外装体50具有外装接触区域OCR,吸收性本体20具有本体接触区域 BCR。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外装体50A具有外装接触区域OCR。在外装接触区域OCR,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与包装片100接触。在第1接触区域CR1,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可以与第1主面部 111接触。在第2接触区域CR2,第2片层52和吸收性本体20可以与第2主面部112接触。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外装接触区域OCR,第1片层51 的内端缘51IE与包装片100(第1主面部111)相向。第1片层51 的内端缘51IE与包装片100接触。在外装接触区域OCR,第1片层 51的内端缘51IE在比第2片层52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与第2片层52重叠。由此,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被包装片100按压了第2片层52的厚度的量。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钩挂或摩擦包装片100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在实施方式中,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与第2前片层52A重叠。
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从外装接触区域OCR的一方侧的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侧的端部(在实施方式中,从第2 方向D2(宽度方向W)上的一方的端部至另一方的端部)。在该场合,与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未连续地延伸的场合比较,第1片层51 的内端缘51IE的接触面积增加,因而,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 接收的摩擦。由此,吸收性物品10能更加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吸收性物品10更加难以在包装体1的内部移动。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在第2方向 D2延伸。
另外,外装接触区域OCR中的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包装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最厚的最厚区域与主面部110接触。若与在包装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比最厚区域薄的区域的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比较,则最厚区域的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由主面部110按压,因而,从主面部110对第 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作用的摩擦力增加。由此,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勾挂或摩擦包装片100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由于吸收性物品10更加难以在包装片100的主面部110上滑动,所以,吸收性物品10更加难以在包装体1的内部移动。在包装状态下,外装接触区域OCR中的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在厚度方向T与吸收芯30重叠。吸收芯30 的厚度由于比其他的构件的厚度厚,所以,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 容易配置在最厚区域。另外,最厚区域可以配置在将吸收性物品10 在前后方向L三等分的场合的中央部分。
如图2所示那样,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在厚度方向T 与弯折的两层的吸收芯30重叠。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在厚度方向T与相比裆下区域S3中的吸收性本体20朝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侧翼部FP重叠。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侧翼部FP以在前后方向L延伸的前后折线FLP为起点被折回,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在厚度方向T与侧翼部FP重叠。另外,侧翼部FP彼此可以在厚度方向T重叠。
另外,厚度方向T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测定方法。第1,准备被相同的包装袋或相同的瓦楞纸捆包的多个包装体1。第2,将多个包装体1之中的1个包装体1开封,通过目视来掌握被包装片100 包装的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由此,推定吸收性物品10的哪个部分是最厚区域(试着摸底)。在此,也可以选定多个区域作为最厚区域的候补。
第3,在未开封的包装体1中,测定与所推定的最厚区域对应的部位(推定最厚部位)的厚度、以及推定最厚部位的周边部位(该部分的前后左右斜向的合计9处)的厚度。各部位的厚度例如使用市面销售的厚度测定器,以定压(例如3g/cm2)加压,测定各部位处的加压10秒后的厚度。测定的部位之中的最大值是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另外,在最厚区域的候补存在多个的场合,可以在各候补分别测定推定最厚部位的厚度以及推定最厚部位的周边部位的厚度。在该场合,针对每个候补计算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将最大厚度作为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第4,测定包装片100的厚度。包装片100的厚度可以与上述的包装体1的厚度测定同样地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1 张包装片100折叠,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10,因而测定单一的包装片 100的厚度。
第5,将从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减去包装片100的厚度而得的数值看作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另外,在测定了单一的包装片100的厚度的场合,将从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减去了(通过在单一的包装片 100的测定厚度上乘以包装片在厚度方向T重叠的张数而得的)乘值后得到的数值看作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1主面部111与第2主面部112在厚度方向T重叠的区域,将从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减去将单一的包装片100的厚度设成2倍的值而得到的数值看作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在重叠部150存在的区域,将从包装体1的最大厚度减去将单一的包装片100的厚度设成3倍的值而得到的数值看作吸收性物品10的厚度。
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部51P可以是未接合的自由端部。由此,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追随于与吸收性物品10的移动对应的相对的包装片100的内表面的移动,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 容易勾挂于包装片100的内表面的机会增加,因而,能提高外装体50 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 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
另外,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可以由折回外装片55构成。通过折回外装片55被折回而层积的各区域可以构成第1片层51和第 2片层52。在前后方向L,由于第1片层51整体在厚度方向T与第2 片层52重叠,所以,不仅是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包含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的前后方向L的一定区域也朝包装片100被按压。由此,通过相比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区域朝包装片100被按压,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稳定地被包装片按压,容易勾挂或摩擦包装片100的内表面,能提高外装体 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 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
另外,可以是,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与第1主面部111接触,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与第2主面部112接触。由此,借助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第1主面部111上滑动,并且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由吸收性本体20按压于包装片100,因而,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第2主面部112上滑动。其结果,能使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片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难以在包装体的内部移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2前片层52A的后端缘52AR与第2主面部112接触。
在相对于主面部110平行的规定方向,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 的位置可以从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的位置偏移。如图2所示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在第1方向D1,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 的位置从第2前片层52A的后端缘52AR的位置偏移。由此,通过使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难以在第2主面部112上滑动,如图7A 及图7B所示那样,若吸收性物品10将要在第2主面部112上滑动,则容易以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为支点在第3方向D3对吸收性物品10作用力(力矩)。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被第1主面部111按压,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 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第2片层52的内端部52P可以朝非肌肤面侧T2折回,以便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例如,在吸收性物品10朝前后方向L的一方侧(图2的左侧) 移动的场合,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容易勾挂于包装片100的内表面,并且,在吸收性物品10朝前后方向的另一方侧(图2的右侧) 移动的场合,折回的部分的根基容易勾挂于包装片100的内表面。此外,由于第2片层52被折回,所以,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由包装片100的内表面按压了第2片层52的厚度的量,能提高外装体 50(第2片层52)从包装片100(第2主面部112)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另外,第2片层52的被折回的部分是比侧方接合部16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部分。
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与主面部110以及侧部120 接触。例如,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可以与第1主面部111 以及第2侧部122接触。由此,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容易钩挂于主面部110,并且也容易钩挂于侧部120。由此,能提高外装体50 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能更加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更加难以在包装体1的内部移动。
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与一方的侧部120以及另一方的侧部120两方接触。例如,第1前片层51A的后端缘51AR可以与一方的第1侧部121以及另一方的第1侧部121接触。由此,吸收性物品10在被一方的侧部120和另一方的侧部120夹持的方向难以移动。进而,由于能使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与侧部120接触的面积增加,所以,吸收性物品10更难以在主面部110上滑动。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更加难以包装体1的内部移动。
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与重叠部150接触。由此,与包装片100未重叠的部分比较,在重叠部150,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被包装片100的内表面按压了包装片100的厚度的量,因而,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 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 的内部难以移动。
另外,重叠部150可以在相对于吸收性物品10与邻接空间AS邻接的方向(以下为邻接方向)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延伸。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重叠部150在作为平行的方向的第1方向D1延伸。在使用者携带包装体1的期间,吸收性物品10容易朝邻接空间AS侧(即,作为相对于邻接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第1方向D1)移动。另外,由于通过吸收性物品10的移动来在与邻接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空间,所以,吸收性物品10在移动后容易返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在包装体1的内部,吸收性物品有时反复移动。重叠部150由于在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延伸,所以,即便吸收性物品10朝平行的方向移动,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也能容易与重叠部150持续接触,容易维持提高了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的状态。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
在包装片100,可以设置在包装状态下从包装片100的内部朝外侧被压缩的包装压缩部。包装压缩部可以设在主面部110。包装片100 可以在第1主面部111以及第2主面部112从包装片100的内部朝第 3方向D3上的外侧被压缩。包装压缩部相比周围在第3方向D3朝外侧凹陷。包装压缩部可以由多个压缩部构成。例如,可以每1cm2设置10个以上的压缩部。每1个压缩部的面积可以是5mm2以下。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可以与包装压缩部接触。由于设有包装压缩部的部分相比周围凹陷,所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形成凹凸。由此,通过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被凹凸钩挂,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100接收的摩擦。其结果,能使吸收性物品10在包装体1的内部难以移动。
(3)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关于包装体1的制造装置的一例,使用图8A至图10为中心进行说明。图8A至图8C表示从肌肤面侧T1观看构成吸收性物品10的构成构件的示意性图,图8D至图8F表示分别沿着图8A至图8C的 A-A线、B-B线以及C-C线的示意性剖面图。制造装置具备制造吸收性物品10的物品制造机构、折叠吸收性物品10的折叠机构、以及包装吸收性物品10的包装机构。可以是,物品制造机构实施具有以下的工序S1至工序S4的制造工序,折叠机构实施具有以下的工序 S5至工序S6的折叠工序,包装机构实施具有以下的工序S7至工序 S10的包装工序。可以一边搬送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各构件一边执行工序S1至工序S6。另外,包装体1的制造装置既可以具有其他的工序,也可以省略一部分的工序。
如图8A至图8F所示那样,在工序S1中,在厚度方向T由表面片41和背面片42夹持吸收芯30。可以在背面片42的非肌肤面侧T2 接合本体片43。通过工序S1,制造吸收性本体20。在工序S2中,将吸收性本体20配置在外装体50的肌肤面侧T1,在吸收性本体20接合外装体50。为了接合吸收性本体20和外装体50,例如可以在吸收性本体20和外装体50中的至少一方涂敷粘接剂等接合构件。在工序 S3中,将外装体50的前后方向L的端部朝非肌肤面侧T2折回。外装体50可以沿着在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折线FLW被折回。由此,可以设置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在工序S4中,按照在裆下区域 S3在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1折线FL1,以表面片41彼此相互相向的方式折回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0。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外装体50的两外侧部。由此,制造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0。
在工序S5中,以在前后方向L延伸的前后折线FLP为起点,折回吸收性物品10。前后折线FLP可以相比吸收芯30位于宽度方向W 的外侧。如图9A至图9C所示那样,将宽度方向W上的一方侧的侧翼部FP折回,将另一方侧的侧翼部FP折回。由此,侧翼部FP彼此在厚度方向T重叠。在工序S6中,以在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2折线 FL2为起点,折回吸收性物品10。第2折线FL2例如可以位于将由侧方接合部16接合的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0在前后方向L二等分的位置附近(例如,从二等分的位置起前后方向L上的吸收性物品10 的全长的10%的范围内)。第2折线FL2可以相比吸收芯30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
在工序S4至S6中,以在外装接触区域OCR使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在比第2片层52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与第2片层52重叠的方式,折叠吸收性物品10。具体来讲,在后述的工序中,以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与包装片100(连续包装片100C)相向地接触的方式折叠吸收性物品10,以便在折叠后的吸收性物品10中使第1 片层51的内端缘51IE露出。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工序S5以及工序S6中,以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方式朝非肌肤面侧T2折回第2片层52的内端部52P。或者,在将吸收性物品10配置于搬送片时,也可以折回第2片层52的内端部52P。
在工序S7中,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0被配置在搬送中的连续包装片100C上。连续包装片100C在搬送方向MD被搬送。吸收性物品 10可以在搬送方向MD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工序S8中,将交叉方向 CD上的连续包装片100C的两端部折回,覆盖吸收性物品10。以具有在包装状态下外装体50与包装片100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OCR的方式,以包装片100(连续包装片100C)包装吸收性物品10。另外,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与包装片100相向,与包装片100接触。通过以连续包装片100C的两端部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折回,能设置重叠部150。可以在连续包装片100C的两端部彼此重叠的位置涂敷粘接剂等接合构件。由此,可以接合连续包装片100C的两端部。可以是,连续包装片100C的一方的端部包括包装片100的一方的侧端缘100E1,连续包装片100C的另一方的端部包括包装片100的另一方的侧端缘100E2。在工序S9中,在前后方向L上的吸收性物品10 之间的区域,通过在厚度方向T压缩连续包装片100C,形成包装密封部140。由此,可以将连续包装片100C彼此接合。在工序S10中,在设有包装密封部140的区域,切断连续包装片100C。通过沿着交叉方向CD切断连续包装片100C,制造由包装片100单独包装的吸收性物品10的包装体1。
(4)变更例
接着,使用图11以及图12来说明变更例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10。另外,以下,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省略说明,故而应加以留意。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那样,第1片层51和第2片层52可以由不同的片构成。例如,外装体50可以具有第1外装片56和第2外装片57。可以是,第1外装片56构成第1片层51,第2外装片57构成第2片层52。第1外装片56相比第2外装片57配置在非肌肤面侧 T2。第1外装片56可以通过折回而成为两层。因此,可以在厚度方向T,在第1片层51与第2片层52之间设置第3片层53。另外,第 1外装片56的外端缘56OE可以相比第2外装片57的外端缘57OE 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
第1外装片56和第2外装片57可以通过在厚度方向T被压缩而接合。由此,可以设置至少第1片层51在厚度方向T被压缩的压缩部58。设有压缩部58的部分相比周围凹陷,故而在第1片层51形成凹凸。由此,第1片层51的凹凸容易摩擦或钩挂包装片,故而能提高外装体50从包装片接收的摩擦。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片100的内表面上滑动,使吸收性物品10难以在包装体1的内部能移动。另外,在第1片层51,在比压缩部58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 LI的部分可以是自由端部。
(5)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腰围区域是前腰围区域S1,第2腰围区域是后腰围区域S2,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1腰围区域是后腰围区域S2,第2腰围区域是前腰围区域S1。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外装接触区域OCR,第1前片层51A 的后端缘51AR与第2前片层52A重叠,但也可以在外装接触区域 OCR使第1后片层51B的前端缘51BF与第2后片层52B重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主面部110平行的规定方向(第1方向D1),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的位置从第2片层52 的内端缘52IE的位置偏移,但也可以在规定方向使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第2片层52的内端缘52IE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例如,第1片层51的内端缘51IE和第2片层52 的内端缘52IE也可以存在于最厚区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2片层52在前后方向L分离,但不限定于此。第2片层52也可以从前腰围区域S1连续地延伸至后腰围区域S2。因此,前腰围区域S1中的第2片层52和后腰围区域 S2中的第2片层52可以由1个片构成。在该场合,第2片层52不具有内端缘52IE,仅具有外端缘52OE。
应留意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变更例以及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0所涉及的构成可适当组合。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内容。在不脱离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及范围的条件下可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进行实施。
另外,于2020年9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48791 号的全部内容将作为参照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装体;10:吸收性物品;16:侧方接合部;17:腰部开口部;20:吸收性本体;30:吸收芯;50:外装体;51:第1片层;52:第2片层;55:折回外装片;58:压缩部;100:包装片;110:主面部;120:侧部;150:重叠部;OCR:外装接触区域;L:前后方向; T:厚度方向;T1:肌肤面侧;T2:非肌肤面侧;W:宽度方向。
Claims (14)
1.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具有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和单独包装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
前后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
第1腰围区域、第2腰围区域和配置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
吸收芯;
吸收性本体,该吸收性本体包括上述吸收芯并至少配置在上述裆下区域;
外装体,该外装体相比上述吸收性本体配置在非肌肤面侧;以及
侧方接合部,该侧方接合部在上述第1腰围区域以及上述第2腰围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接合,
上述外装体具有第1片层和第2片层,
上述第1片层相比上述侧方接合部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配置在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
上述第2片层相比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朝上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被上述包装片单独包装的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体具有能与上述包装片接触的外装接触区域,
在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在比上述第2片层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与上述第2片层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从上述外装接触区域的一方侧的端部连续地延伸至另一方侧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
在上述包装状态下,上述外装接触区域中的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最厚的区域与上述主面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部是未接合的自由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装体具有在供穿用者的腰身穿通的腰部开口部朝非肌肤面侧折回的折回外装片,
上述第1片层和上述第2片层由上述折回外装片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设有至少上述第1片层在上述厚度方向被压缩的压缩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缘在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吸收性本体重叠,
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2个上述主面部之中的一方的主面部接触,
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2个上述主面部之中的另一方的主面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上述主面部平行的规定方向,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位置从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的位置偏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内端部以使上述第2片层的上述内端缘朝向上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方式朝非肌肤面侧被折回。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装片具有:
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厚度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2个主面部;以及
在上述包装状态下连接2个上述主面部的侧部,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主面部以及上述侧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部具有在与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夹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一方的侧部和另一方的侧部,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一方的侧部和上述另一方的侧部双方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装片是无纺布,
在上述包装片,设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从上述包装片的内部朝外侧被压缩的包装压缩部,
上述第1片层的内端缘与上述包装压缩部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装片具有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方侧使上述包装片彼此重叠的重叠部,
上述第1片层的上述内端缘与上述重叠部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看的场合,在上述包装状态下,在上述包装体的内部设有与上述吸收性物品邻接的空间,
上述重叠部在相对于上述吸收性物品与上述空间邻接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48791 | 2020-09-04 | ||
JP2020-148791 | 2020-09-0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97250U true CN217397250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081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18638.3U Active CN217397250U (zh) | 2020-09-04 | 2021-09-03 | 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20000596U (zh) |
CN (1) | CN217397250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24029A (ja) | 1998-07-10 | 2000-01-25 | Kao Corp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
-
2021
- 2021-09-02 KR KR2020210002718U patent/KR20220000596U/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9-03 CN CN202122118638.3U patent/CN217397250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20000596U (ko) | 2022-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80502B1 (ko) | 진공 포장된 일회용 흡수성 제품 | |
KR19990071910A (ko) | 일회용 기저귀용 백 | |
JP5944103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 |
JP5922969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 |
CN103635400A (zh) | 用于内部装有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件的打开机构 | |
CN108883004B (zh) | 吸收性物品 | |
WO2017064895A1 (ja) | 携帯用包装体 | |
TWI659732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5702105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個装体 | |
JP5565920B1 (ja) | 男性用尿取りパッドの包装体 | |
JP2013208324A (ja) |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 |
JP2020096749A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217397250U (zh) | 包装体以及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 |
JP3228704U (ja) |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 |
US7048124B2 (en) | Packaging unit | |
JP3237241U (ja) | 包装体 | |
WO2021020544A1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 |
CN111588548B (zh) |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 |
CN214511526U (zh) |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 |
JP6374624B1 (ja) | 吸収性物品 | |
US20080099361A9 (en) | Packaging unit | |
CN208785074U (zh)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 |
TWI736725B (zh) |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 |
EP2119419B1 (en) | Packaging unit | |
TWI798477B (zh) |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