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741U - 双直角式折叠盒 - Google Patents

双直角式折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741U
CN217396741U CN202221318883.7U CN202221318883U CN217396741U CN 217396741 U CN217396741 U CN 217396741U CN 202221318883 U CN202221318883 U CN 202221318883U CN 217396741 U CN217396741 U CN 217396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main body
movable block
shaft component
bridg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88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凯
朱珏豪
高丽艳
钱俊可
姬效印
张泰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 Qi (china) Bicycle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ng Qi (china) Bicycle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 Qi (china) Bicycle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Yong Qi (china) Bicycle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3188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它包括第一主体、第一桥座、活动块、第二主体、第一转轴构件、第二转轴构件、弹性插销机构以及保险装置;所述第一桥座滑动连接于第一主体内部,所述第一转轴构件滑动安装在第一桥座内侧,所述活动块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构件上,所述第二转轴构件设置在第二主体内侧且活动装配在活动块内,所述弹性插销机构滑动设置在活动块内并位于第一转轴构件和第二转轴构件之间;在收缩压合时所述弹性插销机构在第二转轴构件的推压下能够插接于第一转轴构件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式双直角折叠的结构,能够无干涉地将车辆180度完全折叠,使折叠后的车辆更加规整和稳定,并且正常使用时的内部强度更高、更稳固。

Description

双直角式折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折叠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折叠自行车行业里,折叠车一般是通过中间的折叠装置实现折叠功能的,这种折叠装置在本领域称之为折叠盒,而折叠盒大多都是对折式折叠,并将折叠盒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上。
现有的折叠盒折叠方式单一,仅仅只是对折折叠而已,使用的单铰链式折叠盒无法将车180度完全折叠,因此车子折叠后不规整、不稳定易晃动,导致收纳时不方便还占用空间,甚至不小心会损坏到自行车。同时,相较于普通的非折叠自行车,其折叠部分易折断、松动以及耐疲劳度强度低,导致分段合体的车架强度不够高,进而不利于折叠车的整车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它采用多段式双直角折叠的结构,能够无干涉地将车辆180度完全折叠,使折叠后的车辆更加规整和稳定,并且正常使用时的内部强度更高、更稳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它包括第一主体、第一桥座、活动块、第二主体、第一转轴构件、第二转轴构件、弹性插销机构以及保险装置;
所述第一桥座滑动连接于第一主体内部,所述第一转轴构件滑动安装在第一桥座内侧,所述活动块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构件上,所述第二转轴构件设置在第二主体内侧且活动装配在活动块内,所述弹性插销机构滑动设置在活动块内并位于第一转轴构件和第二转轴构件之间,所述保险装置安装在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上;
在收缩压合时,所述第一桥座能够滑动收缩于第一主体内部,所述活动块能够滑动收缩于第一桥座内侧,所述第二主体能够通过第二转轴构件推压弹性插销机构并使自身半收缩于第一主体内部,且所述弹性插销机构在第二转轴构件的推压下能够插接于第一转轴构件内,所述保险装置能够对整体进行紧固锁紧;
在折叠时,所述第二主体和第二转轴构件在弹性插销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回移伸展,且所述弹性插销机构能够与第一转轴构件脱离插接,所述活动块在第一桥座以及第一转轴构件滑动伸展后能够翻转九十度,所述第二主体和第二转轴构件也能够翻转九十度。
进一步,所述活动块上下贯穿开设有条形滑孔,所述条形滑孔内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转轴构件活动装配在条形滑孔内;
所述弹性插销机构包括滑动穿接在挡板和活动块端壁上的插杆,设置在插杆靠近第二转轴构件一端上的推抵块,以及设置在推抵块与挡板之间并套于插杆上的弹簧;
所述插杆在锁紧压合状态下穿过活动块端壁并穿接在第一转轴构件内,所述插杆在伸展折叠状态下插接于活动块端壁内且与第一转轴构件脱离。
进一步,所述条形滑孔内壁两侧还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推抵块两侧滑动卡接在两侧的导向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轴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主体内侧并活动穿接在条形滑孔内的第二转轴,以及成形于第二转轴侧壁上的弧形凸缘;
所述插杆两头均成形为半球状,所述条形滑孔靠近第二主体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适配弧形凸缘的限位弧形槽,所述第二转轴构件在回移伸展到限位弧形槽位置处时能够转动九十度,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在条形滑孔内滑移并通过弧形凸缘推压插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桥座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轴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上下两端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卡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活动块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上还开设有适于插杆穿接的插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桥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主体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卡接在第一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一侧具有与第一桥座形状相同的第二桥座,所述第二转轴构件设置在第二桥座内侧,所述第二桥座在锁紧压合状态下收缩于第一主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导轨,所述第一桥座和第二桥座同一侧均开设有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缺口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限位导轨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桥座和第二桥座底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卡柱,所述活动块底部开设有适配定位卡柱的定位滑槽,所述定位卡柱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定位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保险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主体上的保险本体、弹性安装在保险本体上的弹舌、滑动安装在保险本体上并用于拨动弹舌的滑钮以及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锁舌,所述弹舌与锁舌在锁紧时形成卡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主体、第一桥座、第一转轴构件、活动块、第二转轴构件以及第二主体的组合装配,实现了多段结构双直角折叠的效果,具体通过第一桥座和第一主体的滑动连接、第一转轴构件和第一桥座的滑动连接、活动块与第一转轴构件的转动连接、第二主体以及第二转轴构件的整体与活动块的活动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双直角折叠即180度完全折叠的效果,并且通过各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折叠时能够先拉长伸展再进行折叠,因此不会出现干涉或者受限的问题,进而使折叠后的车辆能够更加规整和稳定,收纳时较为方便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摆放时更加平稳不易晃动,降低了车辆损伤的可能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弹性插销机构、保险装置的设计,使得整体收缩压合时弹性插销机构能够插接在第一转轴构件内,各部件能够收缩压合成一体,同时保险装置能够整体锁紧,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时更加牢固、稳定,强度更高,进一步增强了前后车架的整体连接强度,有利于保证车辆骑行的稳定性以及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插销机构上的弹簧的回位作用,能够对第二转轴构件形成推抵的效果,加上弧形凸缘以及限位弧形槽的设计,使得第二主体和第二转轴构件转动到90度后就能被限位抵持住,进而有利于车辆折叠后的稳定性,避免过分的晃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导轨和导向缺口的配合,定位滑槽和定位卡柱的配合,使得折叠以及收缩压合时各部件能够更容易配合到位,同时能够增强整体锁紧压合后的强度,避免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锁紧压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结构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结构俯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伸展拉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结构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结构俯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单次折叠90度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结构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结构俯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完全折叠180度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结构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结构俯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桥座和第一转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的顶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主体和第二转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4状态下第一转轴构件、第二转轴构件以及弹性插销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图19为图10状态下第一转轴构件、第二转轴构件以及弹性插销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其中,1.第一主体;10.第一滑槽;11.限位导轨;2.第一桥座;20.第二滑槽;21.第一滑块;3.活动块;30.条形滑孔;300.导向滑槽;301.限位弧形槽;31.挡板;32.定位滑槽;4.第二主体;40.第二桥座;400.导向缺口;401.定位卡柱;5.第一转轴构件;50.第一转轴;500.插孔;51.第二滑块;6.第二转轴构件;60.第二转轴;61.弧形凸缘;7.弹性插销机构;70.插杆;71.推抵块;72.弹簧;8.保险装置;80.保险本体;81.弹舌;82.滑钮;83.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它主要由第一主体1、第一桥座2、活动块3、第二主体4、第一转轴构件5、第二转轴构件6、弹性插销机构7以及保险装置8组成。使用时一般将第一主体1与车架前部连接,第二主体4与车架后部连接。其中第一桥座2与第一主体1滑动连接,第一桥座2可以滑动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也可以滑动半伸出第一主体1外;第一转轴构件5滑动安装在第一桥座2内侧;活动块3一端转动套接在第一转轴构件5上,即活动块3可通过第一转轴构件5滑动半收缩于第一桥座2内,也可以在第一桥座2和第一转轴构件5都拉出后进行90度转动折叠,当然第一主体1边缘在活动块3转过90度后能够贴近活动块3侧面,以形成一定的限位来防止过分的转动;第二转轴构件6固定安装在第二主体4内侧且活动装配在活动块3内,即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形成整体并可以沿活动块3进行滑动,同时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也能相对活动块3进行90度转动折叠,与活动块3本身转动90度后即共同形成了180度的折叠效果。另外,弹性插销机构7滑动设置在活动块3内并位于第一转轴构件5和第二转轴构件6之间,保险装置8安装在第一主体1以及第二主体4上;弹性插销机构7的作用是在收缩压合时弹性插销机构7能够在第二转轴构件6的滑移推压下插接于第一转轴构件5内,以及在展开折叠时弹性插销机构7依靠自身回弹作用能够推动第二转轴构件6和第二主体4回移伸展,并使自身与第一转轴构件5脱离插接,进而使活动块3能够顺利完成折叠;保险装置8的作用是在收缩压合后对整体进行紧固锁紧,以便于车辆正常使用,而需要折叠时开启保险装置8即可。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活动块3上下贯穿开设有条形滑孔30,条形滑孔30内固设有挡板31,而第二转轴构件6活动装配在条形滑孔30内。弹性插销机构7具体由插杆70、推抵块71和弹簧72构成,插杆70滑动穿接在挡板31和活动块3端壁上,推抵块71设置在插杆70靠近第二转轴构件6的一端上,弹簧72设置在推抵块71与挡板31之间并套于插杆70上,弹簧72在推抵块71和挡板31之间处于弹性状态,同时插杆70在锁紧压合状态下会穿过活动块3端壁并穿接在第一转轴构件5内,插杆70在伸展折叠状态下一端插接于活动块3端壁内且与第一转轴构件5脱离。
具体地,为了提高锁紧压合时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主体4一侧上成形有与第一桥座2形状相同的第二桥座40,而第二转轴构件6固定安装在第二桥座40内侧,第二桥座40在锁紧压合状态下也能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并和第一桥座2一样套于活动块3外侧。
参考图1-19所示作详细原理说明:本实施例在车辆正常使用时处于锁紧压合状态,即图1-3所示的状态,此状态下第一桥座2滑移到最前端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第一转轴构件5滑移到最前端且活动块3半收缩于第一桥座2内侧,第二主体4上的第二桥座40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并套于活动块3外侧,第二转轴构件6滑移至条形滑孔30中部并推抵插杆70使其穿过活动块3端壁以及穿接在第一转轴构件5内,弹簧72在推抵块71和挡板31的压合下处于压缩状态,而保险装置8锁紧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4进而使整体结构紧固锁紧。通过上述设计,各部件能够紧固成一体,使本实施例在正常使用时更加牢固、稳定,强度更高,进一步增强了前后车架的整体连接强度,有利于保证车辆骑行的稳定性以及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在180度完全折叠时,需要先经过两个状态,即图4-6所示的完全伸展拉开的状态,以及图7-9所示的活动块折叠90度的状态。从图1-3所示的锁紧压合状态到图4-6所示的状态,只需要打开保险装置8,弹簧72会先回弹推动插杆70使其脱离与第一转轴构件5的插接,同时插杆70会推动第二转轴构件6和第二主体4回移到条形滑孔30的后端位置,然后向后滑动分别拉出活动块3以及第一桥座2,使整体处于完全伸展拉开的状态即可,此时插杆70与第一转轴构件5和第二转轴构件6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考图18所示。从图4-6所示的状态到图7-9所示的状态,只需将活动块3绕第一转轴构件5转动90度即可。最后,将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的整体相对活动块3再转动90度,即可实现180度完全折叠,即对应图10-12所示的状态,此时插杆70与第一转轴构件5和第二转轴构件6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考图19所示。通过上述设计,本实施例能够无干涉地实现双直角折叠即180度完全折叠的效果,进而使车辆可以180度完全折叠,使折叠后的车辆能够更加规整和稳定,收纳时较为方便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摆放时更加平稳不易晃动,降低了车辆损伤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插杆70移动时的稳定性,保证其插接的准直性,在本实施例的条形滑孔30内壁两侧还开设有导向滑槽300,而推抵块71两侧滑动卡接在两侧的导向滑槽300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构件6包含固设在第二桥座40内侧并活动穿接在条形滑孔30内的第二转轴60,第二转轴60中部侧壁上成形有弧形凸缘61,同时在条形滑孔30靠近第二主体4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适配弧形凸缘61的限位弧形槽301,限位弧形槽301能够使弧形凸缘61的转动角度限制在90度,进而防止第二转轴60的过分转动,再加上弹簧72的弹性作用能够对第二转轴构件6形成推抵的效果,因此使得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转动到90度后就能被限位抵持住,有利于车辆折叠后的稳定性,避免过分的晃动。另外,为了减小弧形凸缘61转动时与插杆70的摩擦和阻力,插杆70的两头均成形为半球状。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转轴构件5滑移的稳定性和准直性,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桥座2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0,第一转轴构件5具体又包含第一转轴50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50上下两端的第二滑块51,第二滑块51滑动卡接在第二滑槽20内,而活动块3一端转动套接在第一转轴50上,同时第一转轴50上还开设有适于插杆70穿接的插孔500。
为了保证第一桥座2滑移的稳定性和准直性,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桥座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21,在第一主体1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0,而第一滑块21滑动卡接在第一滑槽10内。
为了增强整体锁紧压合后的强度,避免松动,在本实施例的第一主体1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导轨11,第一桥座2和第二桥座40同一侧均开设有导向缺口400,而导向缺口400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限位导轨11上,进而提升压合到位后的稳固性。同时在第一桥座2和第二桥座40底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卡柱401,在活动块3底部开设有适配定位卡柱401的定位滑槽32,而定位卡柱401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定位滑槽32内,定位滑槽32以及定位卡柱401能够起到定位导向的效果,利于从折叠到收缩压合时的快速收缩到位,也能增强整体锁紧压合后的强度,提高稳固性。
具体地,为了起到更牢固的锁紧效果,本实施例中的保险装置8又包含转动安装在第二主体4上的保险本体80、弹性安装在保险本体80上的弹舌81、滑动安装在保险本体80上并用于拨动弹舌81的滑钮82以及设置在第一主体1上的锁舌83,在收缩压合状态下转动保险本体80即可使弹舌81与锁舌83形成卡接锁紧,在需要折叠时推动滑钮82即可使弹舌81与锁舌83分离,再转动打开保险本体80完成松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第一桥座(2)、活动块(3)、第二主体(4)、第一转轴构件(5)、第二转轴构件(6)、弹性插销机构(7)以及保险装置(8);
所述第一桥座(2)滑动连接于第一主体(1)内部,所述第一转轴构件(5)滑动安装在第一桥座(2)内侧,所述活动块(3)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构件(5)上,所述第二转轴构件(6)设置在第二主体(4)内侧且活动装配在活动块(3)内,所述弹性插销机构(7)滑动设置在活动块(3)内并位于第一转轴构件(5)和第二转轴构件(6)之间,所述保险装置(8)安装在第一主体(1)以及第二主体(4)上;
在收缩压合时,所述第一桥座(2)能够滑动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所述活动块(3)能够滑动收缩于第一桥座(2)内侧,所述第二主体(4)能够通过第二转轴构件(6)推压弹性插销机构(7)并使自身半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且所述弹性插销机构(7)在第二转轴构件(6)的推压下能够插接于第一转轴构件(5)内,所述保险装置(8)能够对整体进行紧固锁紧;
在折叠时,所述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在弹性插销机构(7)的作用下能够回移伸展,且所述弹性插销机构(7)能够与第一转轴构件(5)脱离插接,所述活动块(3)在第一桥座(2)以及第一转轴构件(5)滑动伸展后能够翻转九十度,所述第二主体(4)和第二转轴构件(6)也能够翻转九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3)上下贯穿开设有条形滑孔(30),所述条形滑孔(30)内设置有挡板(31),所述第二转轴构件(6)活动装配在条形滑孔(30)内;
所述弹性插销机构(7)包括滑动穿接在挡板(31)和活动块(3)端壁上的插杆(70),设置在插杆(70)靠近第二转轴构件(6)一端上的推抵块(71),以及设置在推抵块(71)与挡板(31)之间并套于插杆(70)上的弹簧(72);
所述插杆(70)在锁紧压合状态下穿过活动块(3)端壁并穿接在第一转轴构件(5)内,所述插杆(70)在伸展折叠状态下插接于活动块(3)端壁内且与第一转轴构件(5)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滑孔(30)内壁两侧还开设有导向滑槽(300),所述推抵块(71)两侧滑动卡接在两侧的导向滑槽(30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构件(6)包括设置在第二主体(4)内侧并活动穿接在条形滑孔(30)内的第二转轴(60),以及成形于第二转轴(60)侧壁上的弧形凸缘(61);
所述插杆(70)两头均成形为半球状,所述条形滑孔(30)靠近第二主体(4)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适配弧形凸缘(61)的限位弧形槽(301),所述第二转轴构件(6)在回移伸展到限位弧形槽(301)位置处时能够转动九十度,所述第二转轴(60)能够在条形滑孔(30)内滑移并通过弧形凸缘(61)推压插杆(7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座(2)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一转轴构件(5)包括第一转轴(50)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50)上下两端的第二滑块(51),所述第二滑块(51)滑动卡接在第二滑槽(20)内,所述活动块(3)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50)上,所述第一转轴(50)上还开设有适于插杆(70)穿接的插孔(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座(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主体(1)上下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块(21)滑动卡接在第一滑槽(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4)一侧具有与第一桥座(2)形状相同的第二桥座(40),所述第二转轴构件(6)设置在第二桥座(40)内侧,所述第二桥座(40)在锁紧压合状态下收缩于第一主体(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导轨(11),所述第一桥座(2)和第二桥座(40)同一侧均开设有导向缺口(400),所述导向缺口(400)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限位导轨(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座(2)和第二桥座(40)底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卡柱(401),所述活动块(3)底部开设有适配定位卡柱(401)的定位滑槽(32),所述定位卡柱(401)在收缩压合时能够滑动卡接在定位滑槽(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直角式折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装置(8)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主体(4)上的保险本体(80)、弹性安装在保险本体(80)上的弹舌(81)、滑动安装在保险本体(80)上并用于拨动弹舌(81)的滑钮(82)以及设置在第一主体(1)上的锁舌(83),所述弹舌(81)与锁舌(83)在锁紧时形成卡接。
CN202221318883.7U 2022-05-30 2022-05-30 双直角式折叠盒 Active CN217396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8883.7U CN21739674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双直角式折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8883.7U CN21739674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双直角式折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741U true CN217396741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8883.7U Active CN21739674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双直角式折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14628A (en) Latch mechanism
US20030080533A1 (en) Folding structure of a children tricycle
CA2310506C (en) Training table with wire management
DE69909550T2 (de) Hebelartiger Steckverbinder
US20060017217A1 (en) Paper tray supporting structure
US7390102B2 (en) Vehicle external rear view mirror with integral pivot detent assembly
US1044236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CN101200159A (zh) 装有小脚轮的箱包的防止移动装置
MXPA04011183A (es) Montaje de resorte para manija de puerta.
DE102011087351A1 (de) Heckablagenbaugruppe für einen kofferraum eines fahrzeugs
CN217396741U (zh) 双直角式折叠盒
US11124091B2 (en) Seat release mechanism
CN114802571A (zh) 双直角式折叠盒
US20190185211A1 (en) Handle
CN207078073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按压式开启结构
EP1987968A1 (en) Tow coupling
CN114458089A (zh) 执手连动结构和门锁
CN214057808U (zh) 一种内藏式折叠器
CN101286604A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210212753U (zh) 一种折叠连接组件
CN112431844B (zh) 一种铰链锁紧机构
CN218334432U (zh) 一种配电连接器偏平壳体加强结构
CN113246828B (zh) 用于车辆的桌板部件以及车辆
CN214535543U (zh) 限位器
CN213921360U (zh) 一种折叠接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