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316U -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316U
CN217396316U CN202220809085.8U CN202220809085U CN217396316U CN 217396316 U CN217396316 U CN 217396316U CN 202220809085 U CN202220809085 U CN 202220809085U CN 217396316 U CN217396316 U CN 217396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pair
frame
seat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9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先奎
陆旭峰
田亮
李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9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铰接在所述坐垫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依靠调角电机组件驱动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所述坐垫骨架由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进行高度调节。本实用新型具备可折叠、舒躺以及平躺三种功能,同时可在折叠与舒躺之间进行任意位置调节与固定,满足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组件和这些座椅组件的柔性特性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具有可调座椅组件的价值在于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时间和更大的舒适度。一些座椅组件包括可在前后位置之间调节的上胸部支撑件。提供与座椅的其余部分一致且通常无接缝的美观的上背部支撑件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
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257028.1公开了一种包括座椅的座椅组件。座椅靠背与座椅可旋转地连接以便到达完全倾斜的位置。后座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座椅后部的座垫支撑件下方并可在降低位置和升起之间操作的机构。当座椅靠背处于完全倾斜位置时,座椅的后部相对于座椅靠背被提升以最小化座椅的后部与座椅靠背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270607.5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具有可伸展腿部支撑件的座椅。座椅靠背与座椅可操作地连接。座椅组件包括乘客检测系统。后座升降装置设置在座椅中并可在降低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操作。当座椅靠背处于完全倾斜位置时,座椅的后部相对于座椅靠背被提升,以最小化座椅的后部与座椅靠背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控制模块与乘客检测系统、座椅和座椅靠背进行通信。控制模块被配置成启动座椅靠背的致动组件以使座椅靠背向后旋转,向前延伸可伸展腿部支撑件,并提升后座升降装置以为乘客提供最佳的休息条件。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987271.3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包括:座椅座垫,其具有座垫框架;座椅靠背,其具有靠背框架;升降装置;倾斜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后端的上部,并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下端部连结;第一连杆构件,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座垫框架的后端部与所述倾斜机构之间;第二连杆构件,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前端的上部与所述座垫框架的前端部之间;以及轨道,其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下部。与利用所述倾斜机构使所述座椅座垫后倾联动地,所述座椅座垫的后端部利用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向前方且上方移动,并且,所述座椅座垫的前端部利用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向前方且上方移动。该专利申请可以提供相对于车辆的地板面大致平行的平坦的倾斜姿势。
现有产品当中存在具备手动靠背折叠功能或者单独坐框抬升功能,没有同时具备两种功能结合的产品;另外目前在靠背大角度后躺姿态中,会出现顶腰舒适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备可折叠、舒躺以及平躺三种功能的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及座椅骨架的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铰接在所述坐垫骨架上,其中所述靠背骨架依靠调角电机组件驱动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所述坐垫骨架由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进行高度调节;
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前翻转至与坐垫骨架折叠位置;
或者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平躺位置,所述坐垫骨架开始受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抬升到最高位置;
或者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某一角度之前,所述坐垫骨架高度固定不抬升,在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某一角度时,所述坐垫骨架开始受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进行高度抬升并随靠背骨架角度变化而同步规律性变化,反之亦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一对靠背边板、靠背上弯管和靠背下横板,一对靠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靠背上弯管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一对靠背侧板的底部与所述靠背下横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坐盆、一对坐盆侧纵梁、防潜横梁焊接组件、一对前连接转臂、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一对坐框边板、一对靠背下连接板和后横管,所述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前侧部分固定在所述坐盆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潜横梁焊接组件包括防潜管和固定在所述防潜管左右两侧的一对防潜管连接板,一对防潜管连接板分别一对坐盆侧纵梁的适当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包括后驱动横管和固定在所述后驱动横管左右两侧的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后端分别与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左右两端铰接,同时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还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铰接;所述后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固定连接;一对前连接转臂的一端分别与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前侧部分铰接,一对前连接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前侧铰接,所述一对靠背下连接板的下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角电机组件包括调角驱动电机、同步杆和一对调角器,一对调角器分别将一对靠背侧板的底部与一对靠背下连接板的上端铰接在一起并可以对所述靠背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所述调角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同步杆同步驱动一对调角器工作;所述推杆电机组件包括推杆驱动电机和由所述推杆驱动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所述丝杆机构中的丝杆与所述后驱动横管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无负载情况下,所述推杆驱动电机为小推力驱动电机;在无负载情况下,所述推杆驱动电机为大推力驱动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推杆驱动电机固定在任一坐框边板上,或者所述小推力推杆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坐盆的底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靠背骨架还包括一对固定在所述靠背上弯管上的头枕安装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一对靠背下连接板上各安装有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在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时,每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与每一靠背边板接触,以将所述靠背骨架限制在舒躺位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座椅,其包含上述座椅骨架。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备可折叠和舒躺以及平躺三种功能,同时可在初始位置与舒躺之间进行任意位置调节与固定,满足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将靠背骨架的舒躺位置限制在靠背骨架与坐垫骨架之间的夹角为162°±3°的位置,同时将坐垫骨架对应调高至合适位置,解决了靠背大角度后躺后顶腰问题。另外靠背折叠后可以拓宽后排乘客视野,同时靠背背板可为后排乘客提供放脚或者盛放物品的平台。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对座椅折叠的要求,又解决客户对大角度靠背调节后顶腰舒适性不好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零件少,在几个方案中零件数量和工艺最为简单,价格低,具备市场竞争力。本实用新型对调节过程的舒适性适配可变化,可适应多种车型的人机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处于初始位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处于折叠位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处于平躺位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背处于靠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125°±3°时的侧视图(正常坐姿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处于舒躺位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中靠背在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125°±3°-142°±3°之间的调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中靠背在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142°±3°-154°±3°之间的调节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中靠背在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为154°±3°-162°±3°之间的调节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中的靠背角度与坐垫高度之间的调节变化速率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中靠背角度与坐垫高度之间的调节控制逻辑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平躺状态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平躺状态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正常坐姿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正常坐姿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舒躺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舒躺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调节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平躺状态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平躺状态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正常坐姿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正常坐姿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舒躺的简化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处于舒躺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结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分解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背骨架、调角电机组件和一对靠背下连接板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坐垫骨架中的坐盆、一对坐盆侧纵梁、防潜横梁焊接组件之间的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坐垫骨架中的坐盆、一对坐盆侧纵梁、防潜横梁焊接组件之间的装配过程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坐垫骨架中的一对坐框边板与后横管之间的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坐垫骨架中的一对坐框边板与后横管之间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推杆电机组件为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的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的一种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的一种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包括坐垫A和靠背B,其中坐垫A包括坐垫骨架100 以及设置在坐垫骨架100上的坐垫,靠背B包括靠背骨架200以及设置在靠背骨架200上的靠垫。
坐垫骨架100和靠背骨架200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与现有座椅骨架基本一致,靠背骨架200也是铰接在坐垫骨架100的后侧,靠背骨架200 可以相对坐垫骨架100前后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就是:靠背骨架200和坐垫骨架100单独驱动,即对于靠背骨架200翻转而言,驱动坐垫骨架100进行抬升的推杆电机组件有两款可选型,一种是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和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应用于有负载需求(即人坐在座椅上进行调节)的功能调节场景,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应用于无负载需求的功能调节场景 (即人不坐在座椅上进行调节,调节好以后人再坐上去)。
在有负载情况下,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相对于坐垫骨架100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即正常座椅姿态向前翻转至折叠位置;或者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平躺位置,此时坐垫骨架100由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向上抬升至最高位置。或者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相对于坐垫骨架100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坐垫骨架100由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结合靠背骨架200在向舒躺状态调节过程中进行同步规律性高度调节。
在无负载情况下,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相对于坐垫骨架100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即正常座椅姿态向前翻转至折叠位置;或者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平躺位置,此时坐垫骨架100由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驱动向上抬升至最高位置,并锁止;或者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相对于坐垫骨架100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坐垫骨架100由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驱动,结合靠背骨架200在向舒躺状态调节过程中进行同步规律性高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特点是座椅骨架的调节方法不同,具体是:
参见图1至图2和图11至图12和图20至图21,在无负载情况下,靠背 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即正常座椅姿态向前翻转115°±3°至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折叠位置。
参见图3和图13至图14和图22至图23,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靠背 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即正常座椅姿态(图1所示的状态)向后翻转65°±3°至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基本平行的平躺位置(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坐垫骨架100由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向上抬升至最高位置。
参见图4和图15至图16和图24至图25,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靠背 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初始位置向后翻转10°±3°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正常坐姿状态。在正常坐姿状态下,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 125°±3°。
参见图5和图17至图18和图26至图27,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靠背 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正常坐姿状态向后翻转37°±3°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舒躺状态。此时在舒躺状态下,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 162°±3°。
参见图9,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在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正常坐姿状态向后翻转37°±3°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舒躺状态过程中,坐垫A(坐垫骨架100)开始受推杆电机组件400驱动进行高度抬升并随靠背B(靠背骨架200)角度变化而同步规律性变化,具体如下:
参见图6,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在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正常坐姿状态即靠背B(靠背骨架 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25°向后翻转17°±3°即向后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42 °过程中,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抬高0.5mm。
参见图7,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在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42°±3°的位置向后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54°±3°的位置过程中,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抬高1.2mm。
参见图8,在有或无负载情况下,在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54°±3°的位置向后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处于舒躺位置即靠背 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62°±3°的位置过程中,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抬高3mm。
参见图10,在对靠背B(靠背骨架200)单独调节或者和坐垫A(坐垫骨架 100)的一起调节过程中,其靠背调节信号(如靠背折叠信号或者靠背平躺信号或者靠背舒躺信号)依靠用户输入或者将原先存储的记忆位置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用于靠背B(靠背骨架200)和坐垫A(坐垫骨架100)调节的控制部件(如车控系统)会依据设置在调角电机组件中的调角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例如霍尔元件来检测调角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进而来检测靠背B(靠背骨架 200)的位置并判断,然后控制部件(如车控系统)依据靠背B(靠背骨架200) 的位置信号结合从控制部件(如车控系统)的数据库调出靠背折叠控制程序或者靠背舒躺控制程序来单独控制调角电机组件300或者和推杆电机组件 400一起动作,进行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折叠或平躺或舒躺。
上述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折叠是在无负载情况调节外,靠背B(靠背骨架200)平躺或舒躺调节过程是在有负载情况下或者无负载情况进行的。
另外利用靠背舒躺控制程序来控制调角电机组件300和推杆电机组件 400动作过程中,靠背舒躺控制程序在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靠背正常坐姿状态,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25 °±3°(a°),至靠背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折叠位置(0°±3°)之间的翻转过程中,不会启动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只有在靠背B(靠背骨架200)靠背正常坐姿状态,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25°±3°(a°),与靠背舒躺状态,即靠背B(靠背骨架200) 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62°±3°(d°),之间的翻转过程中,才会启动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
该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可以分为三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其中:
第一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1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的靠背正常坐姿状态(靠背 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25°±3°(a°)) 向后翻转17°±3°即向后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 100)之间的夹角为142°±3°(b°)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1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抬高0.5mm。
同理,第一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1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 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 之间的夹角为142°±3°(b°)的位置向前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 的靠背正常坐姿状态(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25°±3°(a°))的过程中,第一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 1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降低0.5mm。
第二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2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42°±3°(b°)的位置向后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54°±3°(c°)的位置过程中,第二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2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 驱动高度抬高1.2mm。
同理,第二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2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 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 之间的夹角为154°±3°(c°)的位置向前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42°±3°(b°)的位置过程中,第二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2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降低1.2mm。
第三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3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54°±3°(c°)的位置向后翻转至靠背舒躺位置(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62°±3°)过程中,第三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3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 驱动高度抬高3mm。
同理,第三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3用于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 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从靠背舒躺位置(靠背B(靠背骨架200)与坐垫A (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62°±3°)向前翻转至靠背B(靠背骨架200) 与坐垫A(坐垫骨架100)之间的夹角为154°±3°(c°)的位置过程中,第三段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3控制靠背B(靠背骨架200)每调节1°,坐垫A(坐垫骨架100)受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或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高度降低3mm。
上述靠背舒躺控制程序和坐垫随动调节速率控制程序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成员人体尺寸参数或者模糊称重出人体重量进行修正。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骨架可以依据车型设计成各种式样,但基本上包含如下的基本结构。
参见图28至图37,图中所示的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的基本结构,包括靠背骨架200和坐垫骨架100。
特别参见图31和图32,靠背骨架200包括一对靠背边板210a、210b、靠背上弯管220和、靠背下横板230和一对头枕安装管240;一对靠背边板 210a、210b、靠背上弯管220和、靠背下横板230和一对头枕安装管24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一对靠背侧板210a、210b的顶部与靠背上弯管220的左右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一对头枕安装管24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靠背上弯管220上,一对靠背侧板210a、210b的底部通过焊接方式与靠背下横板230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
坐垫骨架100包括坐盆110、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防潜横梁焊接组件130、一对前连接转臂140a、140b、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150、一对坐框边板160a、160b、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170b(该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 170b也可以作为靠背骨架200的一部分)和后横管180。同样,坐盆110、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防潜横梁焊接组件130、一对前连接转臂140a、 140b、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150、一对坐框边板160a、160b、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170b和后横管180也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特别参见图33和图34,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的前侧部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坐盆110的底部左右两侧。
防潜横梁焊接组件130包括防潜管131和固定在防潜管131左右两侧的一对防潜管连接板132a、132b,一对防潜管连接板132a、132b分别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的适当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150包括后驱动横管151和固定在后驱动横管151 左右两侧的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152a、152b,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 的后端分别与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152a、152b孔轴配合套在一起,可以自由旋转。
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152a、152b还分别通过一颗螺钉加衬套的方式与一对坐框边板160a、160b的后侧铰接。
特别参见图35和图36,后横管18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160a、160b的后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一对前连接转臂140a、140b的一端分别通过一颗螺钉加衬套的方式与一对坐盆侧纵梁120a、120b的前侧部分铰接,可以自由旋转;一对前连接转臂 140a、140b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160a、160b的前侧铰接,可以自由旋转。
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170b的下端通过紧固螺栓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 160a、160b的后侧固定连接。
调角电机组件300包括调角驱动电机310、同步杆320和一对调角器330a、 330b,一对调角器330a、330b分别将一对靠背侧板210a、210b的底部与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170b的上端铰接在一起,从而使得靠背骨架200铰接在坐垫骨架100上。一对调角器330a、330b可以对靠背骨架200进行角度调节。
一对调角器330a、330b的同步依靠与这一对调角器330a、330b驱动连接的同步杆320来实现,而同步杆320的转动则依靠调角驱动电机310来驱动。
基于靠背骨架200只在0°-162°之间翻转,因此,可以在调角驱动电机310 内设置调角驱动电机位置传感器例如霍尔元件来检测调角驱动电机310的转动角度(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检测调角驱动电机310的转动角度,即可得知靠背骨架200的翻转角度即靠背骨架 200的位置。
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包括推杆驱动电机410和由小推力推杆驱动电机410驱动的丝杆机构420,丝杆机构420中的丝杆421通过螺钉与后驱动横管151铰接,可自由旋转。特别参见图37和图39,推杆驱动电机410通过3 颗螺钉固定在任一坐框边板160a、160b上。坐垫骨架100由小推力推杆电机组件400驱动进行高度调节。
参见图38,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包括大推力推杆驱动电机510和由大推力推杆驱动电机410驱动的丝杆机构520,丝杆机构420中的丝杆521 通过螺钉与后驱动横管151铰接,可自由旋转。大推力推杆驱动电机510通过3颗螺钉固定在坐盆110的底部上。坐垫骨架100由大推力推杆电机组件500驱动进行高度调节。
为了限制靠背骨架200翻转到舒躺位置后不再向后翻转,本实用新型在一对靠背下连接板170a、170b上各安装有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190a、190b,在靠背骨架200依靠调角电机组件300驱动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时,每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190a、190b与每一靠背边板210a、210b接触,以将靠背骨架200限制在舒躺位置上,也可以取消靠背行程限位支架190a、190b,使得靠背骨架200翻转到平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靠背骨架200和坐垫骨架100可以在带负载调节情况下和不带负载调节情况下进行调整,不带负载调节应用于只需要一键成床或一键折叠功能的应用场景中。

Claims (7)

1.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铰接在所述坐垫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依靠调角电机组件驱动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所述坐垫骨架由推杆电机组件驱动进行高度调节;
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前翻转至与坐垫骨架折叠位置;
或者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平躺位置,所述坐垫骨架开始受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抬升到最高位置;
或者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某一角度之前,所述坐垫骨架高度固定不抬升,在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从靠背骨架初始位置向后翻转至某一角度时,所述坐垫骨架开始受所述推杆电机组件驱动进行高度抬升并随靠背骨架角度变化而同步规律性变化,反之亦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一对靠背边板、靠背上弯管和靠背下横板,一对靠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靠背上弯管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一对靠背侧板的底部与所述靠背下横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坐盆、一对坐盆侧纵梁、防潜横梁焊接组件、一对前连接转臂、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一对坐框边板、一对靠背下连接板和后横管,所述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前侧部分固定在所述坐盆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潜横梁焊接组件包括防潜管和固定在所述防潜管左右两侧的一对防潜管连接板,一对防潜管连接板分别一对坐盆侧纵梁的适当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后驱动横管焊接组件包括后驱动横管和固定在所述后驱动横管左右两侧的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后端分别与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左右两端铰接,同时一对后驱动横管连接板还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铰接;所述后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固定连接;一对前连接转臂的一端分别与一对坐盆侧纵梁的前侧部分铰接,一对前连接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前侧铰接,所述一对靠背下连接板的下端分别与一对坐框边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角电机组件包括调角驱动电机、同步杆和一对调角器,一对调角器分别将一对靠背侧板的底部与一对靠背下连接板的上端铰接在一起并可以对所述靠背骨架进行角度调节,所述调角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同步杆同步驱动一对调角器工作;所述推杆电机组件包括推杆驱动电机和由所述推杆驱动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所述丝杆机构中的丝杆与所述后驱动横管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无负载情况下,所述推杆驱动电机为小推力驱动电机;在无负载情况下,所述推杆驱动电机为大推力驱动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推力推杆驱动电机固定在任一坐框边板上;或者所述小推力推杆驱动电机固定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还包括一对固定在所述靠背上弯管上的头枕安装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一对靠背下连接板上各安装有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在所述靠背骨架依靠所述调角电机组件驱动向后翻转至舒躺位置时,每一靠背行程限位支架与每一靠背边板接触,以将所述靠背骨架限制在舒躺位置上。
7.座椅,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骨架。
CN202220809085.8U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Active CN217396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9085.8U CN217396316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9085.8U CN217396316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316U true CN217396316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1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9085.8U Active CN217396316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333B (zh) 用于双马达升降躺椅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USRE34666E (en) Wall proximity chair
US10004334B2 (en) Lift-recliner chair
EP2800496B1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for a lifting recliner
US7543885B2 (en) Lift chair and recliner
AU689969B2 (en) Dual leg rest assembly
US20170347797A1 (en) Adjustable furniture
US9474375B2 (en) Adjustable furniture
US3910632A (en) Multi-place seats
US20010035668A1 (en) Power actuated reclining chair with wall-hugger function
CN112867421A (zh) 用于座椅单元和模块化座椅单元连接系统的扶手上方枢转式倾斜机构
JP2016520470A (ja) シートパン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の同時連結を有する乗物用シート
CA2357948A1 (en) A reclinable chair
CN102793396A (zh) 兼容性增强的连杆机构
NZ239583A (en) Chair having interconnected seat tilting and leg rest movement
CN211335667U (zh) 座椅用的坐垫提升机构
CN110435506B (zh) 零重力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CN114771367A (zh)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调节方法和座椅骨架及座椅
CN113768305B (zh)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其支撑就坐方法
CN217396316U (zh)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座椅骨架及座椅
CN108135360B (zh) 用于高腿座椅单元的自动联动机构
CN218702863U (zh) 一种可折叠和舒躺的改良型座椅骨架及座椅
CN218141203U (zh) 座椅脚踏翻转机构
CN215913918U (zh) 沙发的双电机伸展装置
JPH02114910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アームチェ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