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5932U - 镜头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5932U
CN217385932U CN202220209624.4U CN202220209624U CN217385932U CN 217385932 U CN217385932 U CN 217385932U CN 202220209624 U CN202220209624 U CN 202220209624U CN 217385932 U CN217385932 U CN 217385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pport frame
fixed
supporting fram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96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锋
韦锁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96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5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5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5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中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由壳体和底座构成的外壳、镜头模组、驱动镜头模组移动的驱动组件、收容固定镜头模组的第一支撑框架、套设于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支撑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一弹簧件,第一弹簧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第一弹簧部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第二弹簧部连接第二支撑框架和底座;通过与第一弹簧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弹簧部来支撑镜头模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相对于底座移动来实现防抖作用,一体弹簧件的使用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组装工艺的难度和精度,有效提升成品率,有效降低了跌落时的断裂风险,提升了抗跌落性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驱动装置在各种摄像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便携式照相机外,类似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便携式终端也配置了高性能的镜头驱动装置。便携式终端上配置的高性能镜头驱动装置,一般具有自动调焦功能(AF:autofocusing)及光学防抖功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功能(OIS)能减少因外部震动或使用者的手颤动而造成的照片摇晃。
相关技术中同时具有自动对焦功能(AF)和光学防抖功能(OIS)的镜头驱动装置通常包括外壳、镜头模组、AF支架、OIS支架、驱动线圈、防抖线圈、磁钢以及AF弹簧片,并需设置OIS支撑部件以带动镜头组件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常见的OIS支撑部件为悬丝、形状记忆合金线等,部件繁多,安装不方便,且在外壳内防抖线圈占据一定空间,限制了镜头驱动装置的尺寸。
然而,相关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中部件繁多,装配工艺复杂,影响成品率;相关技术中镜头驱动装置的OIS支撑部件一般为直线形结构,在跌落时断裂风险较高,抗跌落性能差,影响其可靠性,且在装配时OIS支撑部件的组装精度难把控,产品一致性不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镜头驱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固定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的壳体;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和收容所述镜头的镜筒;
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支撑于所述底座,所述镜筒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
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间隔设置;
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第一弹簧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沿光轴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移动,所述第二弹簧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和所述底座以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或第二支撑框架相对底座移动;
所述第一弹簧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簧部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三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的第二弹性部;
所述底座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的承载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的底面以及自所述承载面沿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承载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沿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底座上设有自所述承载面向所述底面凹陷形成的避让槽,所述第二弹性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避让槽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的弯曲臂,所述弯曲臂的两端围设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面对或背离所述承载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之间和/或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之间设有阻尼胶。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自所述承载面沿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形成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沿光轴方向的高度;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朝向所述底座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呈矩形,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底面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弹性部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侧表面或与所述侧表面呈45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沿光轴方向不与所述第一凸台重叠。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朝向底座一侧的第四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朝向底座一侧的第五固定部以及连接第四固定部和第五固定部的第三弹性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对焦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并与所述对焦线圈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磁钢对应设置的防抖线圈;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柔性电路板和金属嵌件,所述防抖线圈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电连接,所述对焦线圈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电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金属嵌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结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由壳体和底座构成的外壳、用于摄像的镜头模组、驱动镜头模组移动的驱动组件、收容固定镜头模组的第一支撑框架、套设于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支撑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一弹簧件,第一弹簧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第一弹簧部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使得第一支撑框架沿光轴方向上相对第二支撑框架移动,第二弹簧部连接第二支撑框架和底座使得第二支撑框架和第一支撑框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通过与第一弹簧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弹簧部来支撑镜头模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相对于底座移动来实现防抖作用,一体弹簧件的使用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组装工艺的难度和提升了组装精度,有效提升成品率;第二弹簧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沿光轴方向朝向所述底座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和自第一延伸臂远离底座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臂,由此形成的弯曲结构有效降低了跌落时的断裂风险,提升了产品的抗跌落性能;且底座上设有与第二弹簧部对应设置的避让槽,有效避免第二弹簧部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发声碰撞,有效提升了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弹簧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头驱动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弹簧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中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弹簧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100,该镜头驱动装置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的壳体1、镜头模组2、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第一弹簧件5、第二弹簧件6以及驱动组件7。壳体1包括底座11以及与底座11固定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的壳体12,镜头模组2、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第一弹簧件5、第二弹簧件6以及驱动组件7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0内。
如图2所示,镜头模组2包括用于摄像的镜头以及收容该镜头的镜筒21;第一支撑框架3支撑于底座11上且与底座11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框架3为中空状的环形结构,镜筒21设于第一支撑框架3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套设于第一支撑框架3外侧并与第一支撑框架3间隔设置,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框架4也呈环形结构。
如图2-图7所示,第一弹簧件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51和第二弹簧部52;具体的,第一弹簧部51连接第一支撑框架3和第二支撑框架4,以使得第一支撑框架3载动镜头模组2沿光轴方向上相对第二支撑框架4移动;第二弹簧部52连接第二支撑框架4和底座11,使得第二支撑框架4和第一支撑框架3载动镜头模组2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相对于底座11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与第一弹簧部51一体成型的第二弹簧部52来支撑镜头模组2实现防抖作用,不仅能就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进一步降低了组装工艺的难度和提升了组装精度。
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框架3和/或第二支撑框架4带动镜头模组2相对底座移动。具体的,驱动组件7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3的对焦线圈71、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上并与对焦线圈71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钢72以及固定于底座11上并与驱动磁钢72对应设置的防抖线圈73;在本实施例中,对焦线圈71绕设在第一支撑框架3外侧,即朝向第二支撑框架4的表面上。驱动磁钢72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4朝向第一支撑框架3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磁钢72为四个。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镜头驱动装置100外形呈矩形,因此,底座11、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壳体12等部件外形均为矩形,因此,四个驱动磁钢72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的四个侧边。与此对应,防抖线圈73也为四个,该四个防抖线圈73固定于底座11上并与四个驱动磁钢72一一对应。具体的,该镜头驱动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于底座11上的柔性电路板8以及金属嵌件9,防抖线圈73通过柔性电路板8与外部电连接,第二弹簧部52与金属嵌件9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弹簧部51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3的第一固定部511、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的第二固定部512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511和第二固定部512的第一弹性部513;第二弹簧部52包括与底座11连接的第三固定部521以及连接第二固定部512和第三固定部521的第二弹性部52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簧部51和第二弹簧部52是一体成型的,因此,第二弹簧部52可以看作是自第一弹簧部51的第二固定部512朝向底座11弯折延伸形成的。
关于该镜头驱动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以下作简短的说明。
当镜头驱动装置100的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时,由于对焦线圈71与第一弹簧部51的第一固定部511连接,第二弹簧部52的第三固定部521与金属嵌件9电连接,金属嵌件9与外部电路连通,因此,通过金属嵌件9、第二弹簧部52、第一弹簧部51的导电通路实现对焦线圈71的通电,此时,在第一弹簧部51的第一弹性部513的支撑下,第一支撑框架3带动镜头模组2沿光轴方向相对于底座11和第二支撑框架4移动,实现镜头模组2的对焦作用。
当镜头驱动装置100的镜头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时,防抖线圈73通过柔性电路板8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对防抖线圈73通电,此时,在第二弹簧部52的第二弹性部522的支撑下,第二支撑框架4和第一支撑框架3带动镜头模组2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模组2的防抖作用。
为了更好的支撑第一支撑框架3和第二支撑框架4,避免第一弹簧部51的第一弹性部513承重过大而发生断裂的风险,该镜头驱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弹簧件6,第二弹簧件6连接第一支撑框架3和第二支撑框架4;其中,第二弹簧件6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3沿光轴方向朝向底座11的一端,具体的,第二弹簧件6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3朝向底座11的端面的第四固定部61、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朝向底座11的端面的第五固定部62以及连接第四固定部61和第五固定部62的第三弹性部63。相对应的,第一弹簧部51的第一固定部511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3沿光轴方向远离底座11的端面,第二固定部512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4沿光轴方向远离底座11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9所示,底座11包括朝向镜头模组2的承载面111、远离镜头模组2的底面112以及连接承载面111和底面112的侧表面113,底座11还包括自承载面111沿远离底面112的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台114。如图3-图8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和镜头模组2均由第二弹簧部52支撑于底座11上方,为了使得第二弹簧部52具有更强的可靠性,第二弹性部522包括自第二固定部512朝向承载面111延伸的第一延伸臂5221以及自第一延伸臂5221远离第二固定部512的一端沿远离承载面111的方向弯折延伸至与第三固定部521连接的第二延伸臂5222;且,第三固定部521固定于第一凸台114。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弹簧部52的第二弹性部522呈来回弯折的结构,使得该第二弹簧部52在跌落时可以利用第二弹性部522自身的形变进行缓冲,有效降低断裂的风险,从而提升该镜头驱动装置100的可靠性。从图2-图4中可以看出,第三固定部521固定于第一凸台114远离承载面111的端面。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金属嵌件9在底座11中穿透了第一凸台114从而与第三固定部521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弹性部522还包括设于第一延伸臂5221和第二延伸臂5222之间的弯曲臂5223,弯曲臂5223的两端围成形成一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口面对承载面111;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开口也可背离承载面111。此外,为了使得镜头模组2在沿光轴方向移动时与底座11发生碰撞,底座11上还设有自承载面111朝向底面112凹陷形成的避让槽115,第二弹性部522与该避让槽115对应设置,在镜头模组2沿光轴方向移动时,第二弹性部522可以部分收容于该避让槽115中,从而避免与底座11发声碰撞。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二弹性部522的可靠性,在第一凸台114和第二弹性部522之间可以设置阻尼胶与第二弹性部522抵接来实现缓冲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底座11上的避让槽115内也可以设置与第二弹性部522对应的阻尼胶。可以理解的是,避让槽115设于底座11的角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二固定部512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4远离承载面111的端面,且第三固定部521固定于第一凸台114远离承载面111的端面,而第二弹性部522与第二固定部512和第三固定部521均存在弯折的夹角,因此,为了保证第二弹性部522与第二固定部512和第三固定部521连接处的可靠性,降低连接处断裂的风险,在第二弹性部522上设有连接第二固定部512和第一延伸臂5221的第一连接部5224以及连接第三固定部521与第二延伸臂5222的第二连接部5225,为了避让第一凸台114和第二支撑框架4的边缘,第一连接部5224和第二连接部5225均设置成弯曲结构,即,沿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连接部5224和第二连接部5225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延伸臂5221和第二延伸臂5222的宽度,以起到较好的增强可靠性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呈矩形,第二弹性部522为平面结构,其所在的平面与底座11的侧表面113呈45度夹角,在另外的实施里中国,第二弹性部522所在的平面也可以与侧表面113平行,由于侧表面113呈矩形,因此,可以理解成第二弹性部52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沿长轴方向的侧表面113或沿短轴方向的侧表面113均可。
此外,底座11还包括自承载面111向远离底面112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二凸台116,第二凸台116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114沿光轴方向的高度,此时,避让槽115形成在该第二凸台116上。此外,如图10-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部522还包括连接第三固定部521和第二连接部5225的第三延伸臂5226,该第三延伸臂5226沿光轴方向不与第一凸台114重叠,即其完全延伸出了第一凸台114。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结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由壳体和底座构成的外壳、用于摄像的镜头模组、驱动镜头模组移动的驱动组件、收容固定镜头模组的第一支撑框架、套设于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支撑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一弹簧件,第一弹簧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第一弹簧部连接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使得第一支撑框架沿光轴方向上相对第二支撑框架移动,第二弹簧部连接第二支撑框架和底座使得第二支撑框架和第一支撑框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通过与第一弹簧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弹簧部来支撑镜头模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相对于底座移动来实现防抖作用,一体弹簧件的使用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组装工艺的难度和精度,有效提升成品率;第二弹簧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沿光轴方向朝向所述底座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和自第一延伸臂远离底座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臂,由此形成的弯曲结构有效降低了跌落时的断裂风险,有效降低了跌落时的断裂风险,提升了抗跌落性能;且底座上设有与第二弹簧部对应设置的避让槽,有效避免第二弹簧部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发声碰撞,有效提升了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弹簧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固定并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的壳体;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和收容所述镜头的镜筒;
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支撑于所述底座,所述镜筒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
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间隔设置;
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第一弹簧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以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沿光轴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移动,所述第二弹簧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和所述底座以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或第二支撑框架相对底座移动;
所述第一弹簧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簧部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三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的第二弹性部;
所述底座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的承载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的底面以及自所述承载面沿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承载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沿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弯折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底座上设有自所述承载面向所述底面凹陷形成的避让槽,所述第二弹性部沿光轴方向与所述避让槽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的弯曲臂,所述弯曲臂的两端围设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面对或背离所述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之间和/或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之间设有阻尼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延伸臂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沿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自所述承载面沿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形成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沿光轴方向的高度;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朝向所述底座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矩形,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底面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弹性部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侧表面或与所述侧表面呈45度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沿光轴方向不与所述第一凸台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朝向底座一侧的第四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朝向底座一侧的第五固定部以及连接第四固定部和第五固定部的第三弹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对焦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并与所述对焦线圈对应设置的驱动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驱动磁钢对应设置的防抖线圈;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柔性电路板和金属嵌件,所述防抖线圈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电连接,所述对焦线圈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电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金属嵌件电连接。
CN202220209624.4U 2022-01-25 2022-01-25 镜头驱动装置 Active CN217385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9624.4U CN217385932U (zh) 2022-01-25 2022-01-25 镜头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9624.4U CN217385932U (zh) 2022-01-25 2022-01-25 镜头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5932U true CN217385932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9624.4U Active CN217385932U (zh) 2022-01-25 2022-01-25 镜头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5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833B (zh) 相机模块
KR10150402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2495604B1 (en) Suspension wire for compensating for hand vibration and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586701B2 (en) Actuator for mobile device
CN209803439U (zh) 驱动机构
CN11278290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装置
JP629743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0703536A (zh) 驱动机构
CN112198620A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
US10746956B2 (en) Lens driving system and circuit module thereof
JPWO2016084523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16979403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7385932U (zh) 镜头驱动装置
US20230044313A1 (en)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WO2021000160A1 (zh) 镜头模组
CN108345081B (zh) 支撑机构
CN114257726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291602U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311231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795372U (zh) 相机马达、相机和电子装置
CN113325543A (zh) 相机马达、相机和电子装置
CN214586191U (zh) 光学驱动机构
CN216531447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381088U (zh) 弹片、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203011B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