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0756U -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0756U
CN217380756U CN202220441871.7U CN202220441871U CN217380756U CN 217380756 U CN217380756 U CN 217380756U CN 202220441871 U CN202220441871 U CN 202220441871U CN 217380756 U CN217380756 U CN 217380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oil
engine
engine tes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18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顺坡
翟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18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0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0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0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将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发动机测试完成后燃油泵的进油端里燃油残留导致燃油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动机的测试中,发动机启动起来后进油和回油压力会维持到10kpa左右,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拔下燃油接头并安装燃油泵护冒,此时燃油泵的进油端里会有些燃油残留,造成燃油浪费的问题。
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在测试完成后存在燃油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解决了发动机在测试完成后存在燃油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的燃油泵,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线,一端与燃油进油管连通;吸油泵,设置在排空管线上。通过本实施方式,吸油泵具有抽吸功能,能够使排空管线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通过燃油进油管回流入排空管线内,进而实现了排空装置的排空功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吸油泵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吸气阀设置在排空管线上,且位于燃油进油管和吸油泵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吸气阀与吸油泵配合使用即可控制排空装置的排放功能,即当需要排空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时,开启吸油泵,燃油管路内出现负压,吸气阀的阀瓣关闭,排空残余燃油。关闭吸油泵,当燃油管路内出现正压时,吸气阀的阀瓣关闭,排空管线与燃油进油管不连通。从而确保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及时的排出和回收,进而节约了发动机测试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空装置还包括油桶,油桶与排空管线的另一端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油桶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对燃油管路内残余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回油管,一端与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燃油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回油口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燃油回油管能够将测试完成后发动机内剩余的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供油装置,供油装置与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供油装置用于为发动机提供测试所需的燃油。通过本实施方式,供油装置能够为发动机持续提供燃油,从而确保发动机测试试验能够正常地开展。另外,供油装置还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回收测试完成后发动机内剩余的燃油。这样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包括油罐,油罐与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油罐作为油源的存储装置,能够为系统持续的提供测试用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还包括燃油温控设备,燃油温控设备与油罐和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用于控制从油罐流入发动机测试托盘的燃油的温度。通过本实施方式,燃油温控设备能够控制测试用油的油温和油压,从而确保满足发动机的测试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油装置还包括油耗仪,油耗仪与燃油温控设备和油罐连通。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将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发动机测试完成后燃油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附图标记:
10、发动机测试托盘;20、燃油回油管;30、燃油进油管;41、排空管线;42、吸油泵;43、吸气阀;44、油桶;100、发动机;101、发动机本体;102、燃油泵;200、供油装置;201、燃油温控设备;202、油耗仪;203、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发动机100包括发动机本体101和设置在发动机本体101上的燃油泵102,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托盘10、燃油进油管30和排空装置。
其中,发动机测试托盘10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燃油进油管30的一端与燃油泵102的进油口连通,燃油进油管30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的出油口连通;排空装置与燃油进油管30连通,排空装置用于排空燃油泵102的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
上述设置中,排空装置具有排空功能,在发动机测试完成后,排空装置能够利用燃油进油管30将燃油泵102的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排出和回收,从而避免了燃油泵的进油端里燃油残留导致燃油浪费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无法及时排出,当发动机100运至客户处,客户拆燃油泵102的油管护帽时,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可能会喷射到客户身上,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引发客户的强烈抱怨,不利于再次合作,同时也造成了燃油的浪费。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线41和吸油泵42。其中,排空管线41的一端与燃油进油管30连通,吸油泵42设置在排空管线41上。
上述设置中,吸油泵42具有抽吸功能,能够使排空管线41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通过燃油进油管30回流入排空管线41内,进而实现了排空装置的排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燃油管路内还有一定的残余压力,排空管线41不仅有排出残余燃油的作用,还有泄压的功能。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油泵42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43,吸气阀43设置在排空管线41上,且位于燃油进油管30和吸油泵42之间。
上述设置中,吸气阀43与吸油泵42配合使用即可控制排空装置的排放功能,即当需要排空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时,开启吸油泵42,燃油管路内出现负压,吸气阀43的阀瓣关闭,排空残余燃油。关闭吸油泵42,当燃油管路内出现正压时,吸气阀43的阀瓣关闭,排空管线41与燃油进油管30不连通。从而确保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能够及时的排出和回收,避免了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燃油泵的进油端里会有燃油残留导致燃油浪费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吸气阀43是一种常规阀,在市场上可以直接采购。吸气阀43是一种不设通气管道就可以维持管内压力稳定的附件,其设在每层横支管的顶端和相隔若干层的立管上。吸气阀43又名真空破坏器,或者破真空阀。是一款能够防止虹吸回流的装置。其材质为不锈钢,青铜及黄铜。
下面补充说明一下吸气阀43的工作原理:
当系统产生负压时,通过大气压跟系统压力的压差作用在密封件上,推动密封件,打开密封面把外界大气引入系统,让系统压强升高破坏负压,直到密封件重新下坠密封,外界大气不再进入系统。在系统正压的时候,工作介质进入密封件上部,向下压紧密封件,系统压力越大,密封越紧,保证正压时候滴水不漏。
吸气阀43工作安全且可靠性高,正压状态时密封性好不漏水,负压状态时盖板灵活,补气迅速,且补气量大。吸气阀43无需人员操作控制,完全自动工作,利用大气压作为动力源,无需外接其他动力源;安装简单,无需调试,只需按说明书正确安装即可正常使用,基本不需要维护维修。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空装置还包括油桶44,油桶44与排空管线41的另一端连通。
上述设置中,油桶44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对燃油管路内残余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回油管20,一端与燃油泵102的出油口连通,燃油回油管20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的回油口连通。
上述设置中,通过燃油回油管20能够将测试完成后发动机100内剩余的燃油进行回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供油装置,供油装置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连通,供油装置用于为发动机100提供测试所需的燃油。
上述设置中,供油装置能够为发动机100持续提供燃油,从而确保发动机测试试验能够正常地开展。
另外,供油装置还具有回收功能,能够回收测试完成后发动机100内剩余的燃油。这样节约了测试成本,同时防止燃油外排污染环境,满足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供油装置200包括油罐203,油罐203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连通。
上述设置中,油罐203作为油源的存储装置,能够为系统持续的提供测试用油。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供油装置200还包括燃油温控设备201,燃油温控设备201与油罐203和发动机测试托盘10连通。
上述设置中,燃油温控设备201能够控制测试用油的油温和油压,从而确保满足发动机100的测试要求。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油温控设备201内集成有泵送装置,用于泵送测试用燃油。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供油装置200还包括油耗仪202,油耗仪202与燃油温控设备201和油罐203连通。油耗仪202用于监测发动机测试燃油的消耗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油耗仪202和燃油温控设备201之间设置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以将油耗仪202和燃油温控设备201连通。油耗仪202与油罐203之间设置有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以将油耗仪202与油罐203连通。发动机测试托盘10与燃油温控设备201之间设置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以将发动机测试托盘10与燃油温控设备20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需要将供油装置200与发动机测试托盘10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需要将燃油泵的进回油管工装拆除,由于发动机100测试完成后进回油路会有残余压力10kpa,当操作者拆除工装的时候,就会有燃油瞬间喷出。所以根据此情况,本申请设计出一种用于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的排空装置。采用将吸气阀43串联到燃油进油管30上,给吸油泵42通上压缩空气后产生负压,同时吸气阀将大气引入到燃油系统,将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排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结构简单方便,成本低,操作灵活。额外设置有排空装置,利用排空装置的排空管线41排出燃油管路内的残余燃油。配合使用排空装置的吸油泵42和吸气阀43,以精确控制残余燃油的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的燃油泵,所述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包括:
发动机测试托盘,具有回油口和出油口;
燃油进油管,一端与所述燃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燃油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出油口连通;
排空装置,与所述燃油进油管连通,所述排空装置用于排空所述燃油泵内的残余燃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包括:
排空管线,一端与所述燃油进油管连通;
吸油泵,设置在所述排空管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泵采用压缩空气式真空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还包括吸气阀,所述吸气阀设置在所述排空管线上,且位于所述燃油进油管和所述吸油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还包括油桶,所述油桶与所述排空管线的另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燃油回油管,一端与所述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燃油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的回油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还包括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所述供油装置用于为所述发动机提供测试所需的燃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罐,所述油罐与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还包括燃油温控设备,所述燃油温控设备与所述油罐和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连通,用于控制从所述油罐流入所述发动机测试托盘的燃油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还包括油耗仪,所述油耗仪与所述燃油温控设备和所述油罐连通。
CN202220441871.7U 2022-03-02 2022-03-02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Active CN217380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1871.7U CN21738075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1871.7U CN21738075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0756U true CN217380756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1871.7U Active CN217380756U (zh) 2022-03-02 2022-03-02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0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9777A (zh) 供液装置以及基板处理装置
CN101802269A (zh) 高压电解装置和使这类装置惰化的方法
CN211600219U (zh) 一种气体加注系统
CN213111559U (zh) 一种火电厂输灰系统气力输送管路防堵装置
CN217380756U (zh) 发动机测试燃油系统
CN202729345U (zh) 一种气力除灰系统
CN210739982U (zh) 一种带余油回收功能的卸油装置
CN110878782A (zh) 用于液压机构的补油装置
US511552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aling a leaking toilet tank valve
CN209024191U (zh) 一种带液体安全回收功能的阀组箱
CN102242824B (zh) 真空破坏阀
CN210771464U (zh) 一种排液装置
CN103726538A (zh) 串联顶压无负压给水设备
CN216950821U (zh) 一种机封水自动供应装置
CN103726541A (zh) 并联顶压无负压给水设备
CN205561583U (zh) 凝汽器真空自动稳压器
CN207999348U (zh) 一种通用的液体原料卸料装置
CN218032607U (zh) 一种放空天然气回收装置
KR102493752B1 (ko) Lng 공급시스템의 bog 운전 제어방법
CN207500817U (zh) 一种防冻液和制动液一体化交换机
CN219259564U (zh) 环氧乙烷槽车卸液装置
CN220123116U (zh) 二氧化碳去静电设备
CN215000988U (zh) 一种用于低闪点、易挥发、易燃液体─二乙胺的输送系统
CN210978065U (zh) 矿用汽车液压系统故障抢修负压防漏装置
CN213315357U (zh) 一种球磨机排气口防爆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