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5790U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5790U
CN217365790U CN202220903254.4U CN202220903254U CN217365790U CN 217365790 U CN217365790 U CN 217365790U CN 202220903254 U CN202220903254 U CN 202220903254U CN 217365790 U CN217365790 U CN 217365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ndoscope
light source
light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32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
孙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32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5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5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5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插入部,设于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导光束和导像束,导光束和导像束可自内窥镜主体伸出;照明单元,设于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一光路结构,第一光路结构适于使第一光源和/或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沿着导光束的输光方向输入导光束;以及成像单元,设于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第一成像件、第二成像件和第二光路结构,第二光路结构适于使导像束输出的第一图像输至第一成像件和/或将输出的第二图像输至第二成像件;其中,照明单元照射的图像可沿着导像束输向成像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在插入部处于极细径的同时,可根据需要获取第一图像和/或第二图像,提高了诊疗过程中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牙齿、眼科、肿瘤科等诊疗的领域中,内窥镜在检查治疗时有直视影像,操作方便,诊治一体,被广泛用于临床。内窥镜包括用于握持的内窥镜主体和设置在内窥镜主体端部的插入部,内窥镜主体内设有拍摄系统,拍摄系统可透过插入部进行照明和拍摄。
为了便于进入到狭窄空间,内窥镜通常采用极细径的插入部,以方便伸入被检体。受插入部的尺寸限制,内窥镜主体仅可容纳一套普光拍摄系统,以获取被检体的图像。虽然从获得的图像中能粗略掌握被检体,但难以发现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一些特殊光拍摄系统能够检测被检体的细微变化,即使是几乎难以和正常部区分的病变部也能够进行观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使许多原先被忽视的病变部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齿科内窥镜加以改进,使内窥镜同时具备获取不同光源下的图像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取多种光源图像的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插入部,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导光束和导像束,所述导光束和所述导像束可自所述内窥镜主体伸出;照明单元,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一光路结构,所述第一光路结构适于使所述第一光源和/或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沿着所述导光束的输光方向输入所述导光束;以及成像单元,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中,其包括第一成像件、第二成像件和第二光路结构,所述第二光路结构适于使所述导像束输出的第一图像输至所述第一成像件和/或将输出的第二图像输至所述第二成像件;其中,所述照明单元照射的图像可沿着所述导像束输向所述成像单元。
进一步地,第一光路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光源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光源朝向所述第二反射镜;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第一光束可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射入所述导光束中,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第二光束可依次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后沿与第一光束共线的方向射入所述导光束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路结构包括:第三反射镜,所述第一成像件和所述第二成像件均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镜,所述第三反射镜适于将第一图像射向所述第一成像件和将第二图像射向所述第二成像件;聚焦镜,位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第三反射镜之间;其中,自所述导像束输出的图像可经所述聚焦镜聚焦后射入所述第三反射镜。
进一步地,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操作部,包括具有安装口的第一安装腔;安装架,自所述安装口装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中;管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操作部的端部,并封闭所述安装口;其中,所述插入部、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成像单元均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插入部沿着所述管嘴延伸,并可自所述管嘴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筒体,其内具有收容所述成像单元的第二安装腔;固定件,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管嘴的一端,并用于收容所述插入部和所述照明单元,所述插入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向所述筒体和所述管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安装腔滑动连接,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操作部上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架响应于所述活动件的驱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管嘴,并驱使所述插入部伸出或缩回所述管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上设有光源控制开关,所述第二光源响应于所述光源控制开关的操作而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管嘴包括:旋钮,与所述操作部转动连接;柔管,与所述旋钮相接,并可驱使所述插入部弯曲成预设形状;其中,所述旋钮的外周侧设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窥镜还包括:中控板,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成像单元电性连接;图像解析器,与所述中控板电性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部远离所述管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板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成像单元连接的连接导线,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若干引导所述连接导线排布的容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插入部采用导光束和导像束,能够便于极细径插入部的生产制造,满足狭窄空间的照明和拍摄;照明单元设有与导光束适配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以满足不同光源照射的需求,成像单元设有与导像束适配的第一成像件和第二成像件,以分别接收不同光源下的图像,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拍摄不同光源下的图像,以便于诊疗;此外,照明单元还包括第一光路结构,第一光路结构能够避免因导光束尺寸限制而造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相互限位,成像单元还包括第二光路结构,第二光路结构能够避免因导像束尺寸限制而造成第一成像件和第二成像件相互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入部、照明单元和成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在俯视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在主视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在侧视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8是图5去除操作部和管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去除插入部、照明单元和成像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与控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内窥镜主体;11、操作部;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第一轴线;114、第一安装腔;115、安装口;116、引导凸筋;117、避让腰孔;118、限位槽;12、安装架;121、筒体;122、固定件;123、第二安装腔;124、安装通道;125、引导槽;126、容置槽;13、管嘴;131、旋钮;1311、防滑结构;132、柔管;14、活动件;15、连接件;16、光源控制开关;200、插入部;21、导光束;22、导像束;300、照明单元;31、第一光源;32、第二光源;33、第一光路结构;331、第一反射镜;332、第二反射镜;400、成像单元;41、第一成像件;42、第二成像件;43、第二光路结构;431、第三反射镜;432、聚焦镜;500、控制单元;51、中控板;52、图像解析器;53、连接导线;54、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内窥镜,在一种示意性的场景中,其可以用于齿科、眼科、肿瘤科的诊疗。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例中内窥镜被用于齿科、眼科、肿瘤科的诊疗,仅是一种可行的适用场景。在其他可行且不可被明确排除的场景中,该内窥镜也可以用于其他部位的诊疗。
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100;插入部200,设于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导光束21和导像束22,导光束21和导像束22可自内窥镜主体100伸出;照明单元300,设于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和第一光路结构33,第一光路结构33适于使第一光源31和/或第二光源32发出的光沿着导光束21的输光方向输入导光束21;以及成像单元400,设于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第一成像件41、第二成像件42和第二光路结构43,第二光路结构43适于使导像束22输出的第一图像输至第一成像件41和/或将输出的第二图像输至第二成像件42;其中,照明单元300照射的图像可沿着导像束22输向成像单元4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为普光源,第二光源32为荧光源,普光源的波段为400~700nm,荧光源的波段为750~810nm。在使用时,先将ICG(Indocyanine Green,吲哚菁绿)注射入人体静脉中,大概10~15分钟后进行内窥镜下照射观察,普光源最终形成白光图像,普光源最终形成白光图像,而ICG在750~810nm荧光源的激发下,产生波长为835nm的反射光,该反射光下的图像可以看到粘膜深层的血流情况,且第二图像的观察深度可达11.2mm,这对于肿瘤深度范围、出血等病变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例如在眼科手术中,可以利用本申请的内窥镜以明确血液、淋巴结、淋巴的流动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为普光源,第二光源32为特殊蓝光源,普光源的波段为400~700nm,特殊蓝光源的波段为400~410nm。在使用时,比如在脑肿瘤的诊治中,可以先利用5-ALA(5Amino levulinic acid,5-氨基乙酰丙酸),经口吞服(2-4小时后)或者经尿道喷洒。然后进行内窥镜下照射观察,普光源最终形成白光图像,5-ALA在400~410nm特殊蓝光源的激发下,产生波长为635nm的荧光,荧光下的图像可通过图像处理后成像出来,以便进行深入观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为病变范围确认光源,第二光源32为病变治疗光源,病变范围确认光源的波段为408nm,病变治疗光源的波段为664±2nm。在使用时,比如在PDT激光肿瘤治疗过程中,先静脉注射感光试剂,例如达罗芬钠,大概在4-6小时后,插入内窥镜,通过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进行照射,第一光源31所形成的图像可以显示与确认肿瘤的边界范围,第二光源32所形成的图像可以让肿瘤萎缩。
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任意组合,例如,第一光源31设置为普光源,第二光源32也设置为普光源,或者第一光源31设置为荧光源,第二光源32设置为特殊蓝光源,等等,以满足更多需求,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插入部200采用导光束21和导像束22,能够便于极细径插入部200的生产制造,满足狭窄空间的照明和拍摄;照明单元300设有与导光束21适配的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以满足第一光束照射和第二光束照射的需求,成像单元400设有与导像束22适配的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以分别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拍摄第一图像和/或第二图像,以便于诊疗;此外,照明单元300还包括第一光路结构33,第一光路结构33能够避免因导光束21尺寸限制而造成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相互限位,成像单元400还包括第二光路结构43,第二光路结构43能够避免因导像束22尺寸限制而造成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5至图9所示,内窥镜主体100包括操作部11、安装架12和管嘴13。为了便于握持,操作部11为圆柱状或大致圆柱状结构,操作部11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操作部11沿着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第一轴线113方向成型有第一安装腔114,第一安装腔114具有位于第一端111的安装口115。安装架12可自安装口115装入第一安装腔114中,管嘴13可拆卸地设于操作部11的第一端111,并用于封闭安装口115。插入部200、照明单元300和成像单元400均设于安装架12上,插入部200沿着管嘴13延伸,并可自管嘴13伸出至外界。
安装架12包括收容成像单元400的筒体121以及收容插入部200和照明单元300的固定件122。筒体121沿着第一轴线113贯通设置有第二安装腔123,成像单元400收容于第二安装腔123中。固定件122设于筒体121靠近管嘴13的一端,固定件122沿着第一轴线113贯通设置有容置插入部200的安装通道124,插入部200的两端分别自安装通道124延伸向管嘴13和筒体121。为了方便装配,筒体121与固定件122插接配合,筒体121与固定件122之间可通过卡扣结构、螺纹紧固件等方式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安装架12可沿着第一轴线113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14中,内窥镜主体100包括滑动设于操作部11上的活动件14,活动件14与安装架12传动连接,安装架12响应于活动件14的驱动而靠近或远离管嘴13,并驱使插入部200伸出或缩回管嘴13,以便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插入部200的伸出量,同时也能够在内窥镜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插入部200收回管嘴13,从而有效地保护插入部200,并防止插入部200受到外界污染。
具体的,第一安装腔114的内壁上设有引导凸筋116,引导凸筋116沿着第一轴线113延伸,安装架12上设有与引导凸筋116相配合的引导槽125,以实现安装架12沿第一轴线113滑动的同时,避免其沿着第一安装腔114的周向转动。引导凸筋116数量有多根,且沿着第一安装腔11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以对安装架12在垂直第一轴线113的方向进行限位。
操作部11上设有避让腰孔117,避让腰孔117沿垂直第一轴线113的方向贯通至第一安装腔114,活动件14上设有与避让腰孔117相配合的连接件15,连接件15自避让腰孔117伸入第一安装腔114并与安装架12相接。避让腰孔117沿着第一轴线113延伸,以避让连接件1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5具体可以是螺钉、螺栓等。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件14上设有光源控制开关16,第二光源32响应于光源控制开关16的操作而打开或关闭。通过将光源控制开关16设置在活动件14上,符合操作习惯,便于使用者诊疗过程中打开或关闭第二光源32。
优选地,操作部11上凹设有容置活动件14的限位槽118,限位槽118沿着第一轴线113延伸,并能够限制活动件14在第一轴线113方向上的活动行程。通过设置限位槽118,使用者能够直观观测到活动件14的具体位置,进而便于识别出插入部200所处的位置。此外,为了确保光源控制开关16顺利工作,光源控制开关16需要与安装架12内的控制部分进行电性连接,优选地,当活动件14朝远离管嘴13方向移动至最大极限位置时,连接件15和避让腰孔117远离管嘴13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于连接导线53自该间隙进入活动件14,同时也能够避免连接件15对连接导线53进行挤压。
管嘴13包括与操作部11转动连接的旋钮131和与旋钮131固定连接的柔管132,柔管132为采用可塑性变形的材质制成的套管结构,通过弯曲柔管132,进而能够驱使插入部200弯曲成预设形状,以对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优选地,旋钮131上设有防滑结构1311,以防止在转动旋钮131时打滑。在一实施例中,防滑结构1311可以是沿着旋钮13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凸筋,以在旋钮131的外周形成凹凸不平的纹路,凸筋与旋钮131一体或者分体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滑性能,凸筋可采用橡胶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制成。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滑结构1311还可以是相对设置在旋钮131上的旋柄,或者旋钮131外轮廓为边数较少的多边形结构,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旋钮131的多条边形成防滑结构1311。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所示,导光束21和导像束22具体为光纤。导像束22的出射端沿着第一轴线113自固定件122延伸入筒体121,导像束22位于管嘴13处的入射端设有目镜(图未示),导光束21包绕在导像束22的外周,并延伸向导像束22的入射端,以对导像束22的入射端周侧均匀照明。优选地,位于固定件122中的部分导光束21自导像束22分离,并在分离后沿着第一轴线113延伸向照明单元300,以形成导光束21的入射端。
第一光路结构33包括第一反射镜331和第二反射镜332,第一反射镜331和第二反射镜332沿着垂直第一轴线113的方向平行布置。第一光源31朝向第一反射镜331设置,第二光源32朝向第二反射镜332设置,第一光源31射出的第一光束可透过第一反射镜331射入导光束21的入射端中,第二光源32射出的第二光束可依次经第二反射镜332和第一反射镜331反射后沿与第一光束共线的方向射入导光束21的入射端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331为二相色镜,第二反射镜332为全反射镜,第一光源31的光路和导光束21的输光方向共线。
进一步地,第二光路结构43包括第三反射镜431和聚焦镜432。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均朝向第三反射镜431,第三反射镜431适于将第一图像射向第一成像件41和将第二图像射向第二成像件42。聚焦镜432位于插入部200和第三反射镜431之间,且与导像束22的出射端相对设置,自导像束22输出的图像可经聚焦镜432聚焦后射入第三反射镜431,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射镜431具体为二相色镜,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分设于第三反射镜431的两侧,且第一成像件41位于第三反射镜431背向聚焦镜432的一侧,自聚焦镜432聚焦后的图像可透过第三反射镜431射入第一成像件41,和/或,经第三反射镜431反射后射入第二成像件42。
进一步地,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具体可采用CMOS传感器,以降低制造成本和功耗。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41和第二成像件42也可采用CCD传感器。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和图10所示,内窥镜还包括控制单元500,控制单元500包括设于第二安装腔123中的中控板51和与中控板51电性连接的图像解析器52。中控板51位于第二安装腔123靠近第二端112的一侧,中控板51上设有若干用于与照明单元300、成像单元400、以及光源控制开关16连接的连接导线53。优选地,安装架12上凹设有若干引导连接导线53排布的容置槽126,以便于连接导线53沿着预设方向连接至照明单元300、成像单元400、以及光源控制开关16。图像解析器52通过线缆54连接在操作部11的第二端112,以便于图像解析器52插接到主机(图未示)上,以实时显示图像。
使用时,弯曲管嘴13,将插入部200调节至实际所需的角度,推动活动件14,调节插入部200至合适的伸出量;将插入部200伸入待检测部,照明单元300的第一光源31能够对待检测部进行照明,成像单元400能够将照明后的待检测部进行成像,以将图像传输至主机实时显示;当需要获取第二图像时,只需按动活动件14上的光源控制开关16,以打开第二光源32,以便成像单元400获取第二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窥镜主体(100);
插入部(200),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导光束(21)和导像束(22),所述导光束(21)和所述导像束(22)可自所述内窥镜主体(100)伸出;
照明单元(300),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和第一光路结构(33),所述第一光路结构(33)适于使所述第一光源(31)和/或所述第二光源(32)发出的光沿着所述导光束(21)的输光方向输入所述导光束(21);以及
成像单元(400),设于所述内窥镜主体(100)中,其包括第一成像件(41)、第二成像件(42)和第二光路结构(43),所述第二光路结构(43)适于使所述导像束(22)输出的第一图像输至所述第一成像件(41)和/或将输出的第二图像输至所述第二成像件(42);
其中,所述照明单元(300)照射的图像可沿着所述导像束(22)输向所述成像单元(4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路结构(33)包括:
第一反射镜(331),所述第一光源(31)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331);
第二反射镜(332),与所述第一反射镜(3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光源(32)朝向所述第二反射镜(332);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31)射出的第一光束可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331)射入所述导光束(21)中,所述第二光源(32)射出的第二光束可依次经所述第二反射镜(332)和所述第一反射镜(331)反射后沿与第一光束共线的方向射入所述导光束(21)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结构(43)包括:
第三反射镜(431),所述第一成像件(41)和所述第二成像件(42)均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镜(431),所述第三反射镜(431)适于将第一图像射向所述第一成像件(41)和将第二图像射向所述第二成像件(42);
聚焦镜(432),位于所述插入部(200)和所述第三反射镜(431)之间;
其中,自所述导像束(22)输出的图像可经所述聚焦镜(432)聚焦后射入所述第三反射镜(4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主体(100)包括:
操作部(11),包括具有安装口(115)的第一安装腔(114);
安装架(12),自所述安装口(115)装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14)中;
管嘴(13),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操作部(11)的端部,并封闭所述安装口(115);
其中,所述插入部(200)、所述照明单元(300)和所述成像单元(400)均设于所述安装架(12)上,所述插入部(200)沿着所述管嘴(13)延伸,并可自所述管嘴(13)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2)包括:
筒体(121),其内具有收容所述成像单元(400)的第二安装腔(123);
固定件(122),设于所述筒体(121)靠近所述管嘴(13)的一端,并用于收容所述插入部(200)和所述照明单元(300),所述插入部(200)的两端分别延伸向所述筒体(121)和所述管嘴(1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2)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14)滑动连接,所述内窥镜主体(100)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操作部(11)上的活动件(14),所述活动件(14)与所述安装架(12)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架(12)响应于所述活动件(14)的驱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管嘴(13),并驱使所述插入部(200)伸出或缩回所述管嘴(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14)上设有光源控制开关(16),所述第二光源(32)响应于所述光源控制开关(16)的操作而打开或关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嘴(13)包括:
旋钮(131),与所述操作部(11)转动连接;
柔管(132),与所述旋钮(131)相接,并可驱使所述插入部(200)弯曲成预设形状;
其中,所述旋钮(131)的外周侧设有防滑结构(1311)。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
中控板(51),设于所述安装架(12)上,并与所述照明单元(300)和所述成像单元(400)电性连接;
图像解析器(52),与所述中控板(51)电性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部(11)远离所述管嘴(13)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板(51)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照明单元(300)和所述成像单元(400)连接的连接导线(53),所述安装架(12)上设有若干引导所述连接导线(53)排布的容置槽(126)。
CN202220903254.4U 2022-04-19 2022-04-19 内窥镜 Active CN217365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3254.4U CN217365790U (zh) 2022-04-19 2022-04-19 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3254.4U CN217365790U (zh) 2022-04-19 2022-04-19 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5790U true CN217365790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3254.4U Active CN217365790U (zh) 2022-04-19 2022-04-19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5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98175A (en) Out-body observing apparatus
EP2301418A1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060293556A1 (en) Endoscope with remote control module or camera
AU2004241802B2 (en) Fluorescence filter for tissue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EP2793679B1 (en) An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endoscopic applications
US20100268091A1 (en) Fluoresce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110118547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WO2005002425A2 (en) Wearable tissue viability diagnostic unit
JPH1085222A (ja) スペクトルモニタ装置
US20160262597A1 (en) Portable endoscopic system
WO1999066830A1 (en) Endoscope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direct viewing of a target tissue
US20060106282A1 (en) Pulsed infrared imaging and medical intervention system
US20200405135A1 (en)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CN217365790U (zh) 内窥镜
US10448817B2 (en) Endoscopic device incorporating diode laser for PDD, PDT, and AF applications
CN116763239A (zh) 宽谱荧光内窥镜装置
KR101528610B1 (ko) 치아 충치 및 불소증 진단을 위한 광섬유 조명기기
JP2003180617A (ja) 蛍光診断用システム
JP2008086680A (ja) Pdt用内視鏡
JPS63136015A (ja) 内視鏡装置
CN113827172A (zh) 内窥镜光源装置及内窥镜摄像系统
CN217338517U (zh) 宽谱荧光内窥镜装置
US20230277864A1 (en) Therapeutic light irradiation unit, therapeutic light irradiation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JP2012050511A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及びフード付き内視鏡
JP2006528045A (ja) 組織検査及び画像処理のための蛍光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