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5117U -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65117U CN217365117U CN202221097103.0U CN202221097103U CN217365117U CN 217365117 U CN217365117 U CN 217365117U CN 202221097103 U CN202221097103 U CN 202221097103U CN 217365117 U CN217365117 U CN 2173651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gasbag
- adjustable air
- belt body
- b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699 hair surface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410 Micro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8 micro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该调节式气囊部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气囊设置在气囊袋的容纳腔内,通过充气球能够向气囊充气,通过单向放气阀能够对气囊进行放气,该调节式气囊部在安装时无需为了固定气囊而专设背板套,节约成本,减少装配难度。背靠装置包括调节式气囊部,该调节式气囊部能够通过连接部完成与背靠装置的部件连接固定,能够调节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无需再专设背板套用来固定气囊,且整体装配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一种安装在坐具(办公座椅、汽车座椅等)靠背上的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与乘坐者的背部贴合的部分),支撑板的后侧设有缓冲件,为支撑板提供缓冲力,缓冲件安装在背板。乘坐者在使用时,背部倚靠在支撑板,缓冲件收缩,支撑板向背板方向移动,当支撑板移动达到极限,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此时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称为极限距离。该极限距离主要由乘坐者自身的重量和缓冲件确定,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乘坐者而言,缓冲件的移动行程是固定的。也就是说针对特定的乘坐者,在自然乘坐状态时,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是固定的。另外,由于两个支撑板是间隔设置,因此在使用时,靠近间隔处的支撑板(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的支撑力会稍有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大都采用在两个支撑板与背板之间设置充气式气囊,且气囊位于两个支撑板与背板之间,且在左右位置上位于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并通过充放气调节在使用时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针对气囊的安装固定,目前,一般都是采用定制的背板套,将气囊安装在背板套内,布套成本高,并且由于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还设有缓冲件等部件,布套的套装操作复杂,装配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的调节式气囊部,能够方便的完成与背靠装置各部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装置,具有独立的调节式气囊部,装配简单方便,能够调节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在其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
气囊袋内具有容纳腔,气囊袋上还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气囊袋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孔和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调节式气囊部能够通过连接部固定在背靠装置的背板和支撑板之间;
气囊设置在容纳腔内,充气管的一端穿过气管过孔与气囊连通,另一端与充气球连通,单向放气阀设置在充气管或充气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气囊袋的外侧设有两个连接部;其中,
两个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气囊袋外的同一侧;或
两个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气囊袋相对的两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为卡扣,卡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母扣穿过连接孔和背板后与公扣扣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为绑带,绑带与连接孔连接,绑带能够绑扎在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为绑带,绑带与连接孔连接,且绑带上设有魔术贴,魔术贴的毛面和钩面分别设置在绑带的两端,绑带能够绕过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后,通过毛面和钩面的粘接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通过一个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还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调节式气囊部,调节式气囊部通过连接部固定于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板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在其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
气囊袋内具有容纳腔,气囊袋上还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气囊袋的外侧还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固定带和两个连接孔,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孔连接,形成周向封闭空间;
气囊设置在容纳腔内,充气管一端穿过气管过孔与气囊连通,另一端与充气球连通,单向放气阀设置在充气管或充气球。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固定带包括两段带体,分别为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孔连接;
第二带体的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孔连接;
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插扣可拆卸连接;或
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或
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绑扎可拆卸连接;或
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或目字扣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两个连接孔分别位于气囊袋相对的两侧。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通过一个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还包括第三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调节式气囊部,调节式气囊部通过固定带固定,且气囊位于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板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式气囊部,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气囊设置在气囊袋的容纳腔内,通过充气球能够向气囊充气,通过单向放气阀能够对气囊进行放气,该调节式气囊部在安装时无需为了固定气囊而专设背板套,节约成本,减少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靠装置,包括调节式气囊部,该调节式气囊部能够通过连接部完成与背靠装置的部件连接固定,能够调节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无需再专设背板套用来固定气囊,且整体装配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再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去除连接件) 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背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背靠装置的俯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背靠装置一种充气调节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另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又一种调节式气囊部的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一种背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一种背靠装置安装在坐具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式气囊部;11:气囊袋;12:气囊;13:充气管; 14:充气球;15:单向放气阀;
16:连接部;
161:连接孔;
162:卡扣;
163:绑带;
164:固定带;1641:第一带体;1642:第二带体;1643:日字扣; 1644:插扣;
2:背板;
3:支撑板;
4: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式气囊部1包括气囊袋11、气囊12、充气管13、充气球14和单向放气阀15。
气囊袋11内具有用于容纳气囊12的容纳腔,气囊袋11上还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气囊袋11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 16,该连接部16包括连接孔161和与该连接孔161相配合的连接件。
气囊12设置在容纳腔内,充气管13的一端穿过气管过孔与气囊 12连通,另一端与充气球14连通,单向放气阀15设置在充气管13或充气球14,在需要用于对气囊12放气。
调节式气囊部1能够通过连接部16固定在背靠装置的背板和支撑板之间,即该调节式气囊部1能够通过连接部16固定在背靠装置。本实施例的调节式气囊部为独立的模块化结构,安装时无需为了固定气囊而专设背板套,节约成本,减少装配难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气囊袋11采用布料或超纤面料针车而成的袋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囊12可以直接缝在气囊袋11内。优选地,气囊袋11设有一个供气囊12放入的开口。更优选地,该开口可以通过拉链开闭,也可以通过钮扣等方式闭合开口,还可以直接做成开放式开口,在此不做限定。
气囊12采用PVC或TPU材料制成的可充气变形的囊袋,其一面设有进气嘴,用于与充气管13连接。
单向放气阀15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气囊袋11的外侧设有两个连接部16,两个连接部16间隔设置在气囊袋11外的同一侧。连接件为卡扣162,卡扣162包括公扣和母扣,母扣穿过连接孔161和背靠装置的背板后与公扣扣合,实现调节式气囊部1的固定。连接孔161可以直接设置在气囊袋11上,也可以设置在从气囊袋11上延伸出来的片状结构(参见图1-图5所示)。其中,背板供卡扣162穿过的孔可以借用背板原有的孔,也可以在背板上预留孔,保需要能够供卡扣162穿过并扣合固定即可,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卡扣162为现有产品,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连接件为绑带163,绑带 163与连接孔161连接,绑带163能够通过打结绑扎在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上,例如背板、支撑板或缓冲部。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连接件为绑带163,绑带 163与连接孔161连接,且绑带163上设有魔术贴,魔术贴的毛面和钩面分别设置在绑带的两端,绑带163能够绕过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例如背板、支撑板或缓冲部)后,通过毛面和钩面的粘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绑带163绕过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可以是整体绕过,也可以是绕过部分,例如,在部分上设有过结构,绑带163穿过孔结构后绕回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两个连接部16分别设置在气囊袋11相对的两侧,图4中未示意连接件,其中连接件可要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连接件,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连接部16,该实施方式相对设置两个连接部16固定稳定性相对会差一些,但安装效率会有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连接仅为示例结构,其采用上述中的任一连接件均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3,每个支撑板3通过一个缓冲部4与背板2连接,其还包括调节式气囊部1,该调节式气囊部1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调节式气囊部1通过连接部16固定于背板2和两个支撑板 3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板2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 3,通过充气球14对气囊12进行充气,通过单向放气阀15对气囊12 进行放气,来调节支撑板3与背板2之间的极限距离,能够适用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使用需求。其中图7和图8示例中一种调节式气囊部1 与背板2的固定方式,并分别示意了气囊12两种不同饱满度的状态。
该背靠装置通过独立的调节式气囊部1,能够调节支撑板3与背板 2之间的极限距离,无需再专设背板套用来固定气囊,且整体装配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式气囊部1包括气囊袋11、气囊12、充气管13、充气球14和单向放气阀15。
气囊袋11内具有用于容纳气囊12的容纳腔,气囊袋11上还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气囊袋11的外侧还设有连接部16,该连接部16包括固定带164和两个连接孔161,固定带1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孔161连接,形成周向封闭空间。
气囊12设置在容纳腔内,充气管13的一端穿过气管过孔与气囊 12连通,另一端与充气球14连通,单向放气阀15设置在充气管13或充气球14,在需要用于对气囊12放气。
调节式气囊部1能够通过固定带164套设固定于背靠装置的背板上,实现调节式气囊部1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调节式气囊部为单独的模块化结构,能够通过连接部方便与背靠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固定,无需为了固定气囊而专设背板套,节约成本,减少装配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袋11、气囊12和单向放气阀15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带164采用弹性带,能够方便进行套设和固定。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孔161分别位于气囊袋11相对的两侧,更方便对固定带164的固定,布布局更合理。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所示,固定带164包括两段带体,分别为第一带体1641和第二带体1642,第一带体16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的连接孔161连接,第二带体1642的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孔 161连接。第一带体164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64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参见图10所示,第一带体164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642 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实现可拆卸连接。且通过选用具有一定长度的魔术贴,可以通过调整魔术贴的粘贴位置,实现固定带164的长度调整。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所示,第一带体1641和第二带体164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是通过插扣1644连接,该插扣1644为现有背包带常用部件,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和母扣分别设置在两段带体的一端,通过插接实现两段带体的连接,且拆卸方便。
为了方便调整固定带164的长度,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扣1644 上还可以集成有日字扣或目字扣的结构,固定带164其中一端穿过日字扣或目字扣,用于调整固定带164的长度。插扣1644集成有日字扣或目字扣的结构为现有成熟产品,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参见图11所示,固定带164上也可以是通过插扣1644与单独的日字扣1643或目字扣配合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164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642 的另一端通过绑扎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两段带体直接通过打结系在一起实现连接。此方式可以实现固定带164的长度调节。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1641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642 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或目字扣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带体1641 的一端与日字扣或目字扣固定连接,第二带体1642穿过日字扣或目字扣实现两段带体的连接,且可以方便的进行固定带164的长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日字扣或目字扣均为现有成熟产品,其具体结构及与固定带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调节式气囊部1能够通过固定带164套接于背靠装置的其他部件上,例如,背板2、支撑板3或缓冲部4中,优选地,参见图12所示,调节式气囊部1通过固定带164套接于背板2上,安装时无需为了固定气囊而专设背板套,节约成本,减少装配难度。
参见图13所示,该调节式气囊部1还可以通过固定带164直接套设在坐具靠背和背板上,即坐具靠背和背板2均位于固定带164所形成的周向封闭空间内,不但解决了调节式气囊部1的固定,同时还解决了背靠装置的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式气囊部还可以单独使用,直接套设固定在坐具的靠背上,用于支撑使用的腰背部。
实施例四
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3,每个支撑板3通过一个缓冲部4与背板 2连接,其还包括调节式气囊部1,该调节式气囊部1可以采用实施例三中的任一种,调节式气囊部1固定于背板2和两个支撑板3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板2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3,通过充气球14对气囊12进行充气,通过单向放气阀15对气囊12进行放气,来调节支撑板3与背板2之间的极限距离,能够适用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使用需求。
该背靠装置通过独立的调节式气囊部1,调节支撑板3与背板2之间的极限距离,无需再专设背板套用来固定气囊,且整体装配简单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
所述气囊袋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气囊袋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所述气囊袋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孔和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调节式气囊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在背靠装置的背板和支撑板之间;
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气管过孔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球连通,所述单向放气阀设置在所述充气管或所述充气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的外侧设有两个连接部;其中,
两个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所述气囊袋外的同一侧;或
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袋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母扣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背板后与所述公扣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绑带能够绑扎在所述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连接孔连接,且所述绑带上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毛面和钩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绑带的两端,所述绑带能够绕过所述背靠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后,通过所述毛面和所述钩面的粘接固定。
6.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通过一个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所述调节式气囊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于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板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支撑板。
7.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囊袋、气囊、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
所述气囊袋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气囊袋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气管过孔,在所述气囊袋的外侧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带和两个连接孔,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孔连接,形成周向封闭空间;
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管一端穿过所述气管过孔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球连通,所述单向放气阀设置在所述充气管或所述充气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带包括两段带体,分别为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孔连接;
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孔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插扣可拆卸连接;或
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或
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绑扎可拆卸连接;或
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或目字扣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气囊袋相对的两侧。
11.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通过一个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式气囊部,所述调节式气囊部通过所述固定带固定,且所述气囊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用于支撑两个所述支撑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97103.0U CN217365117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97103.0U CN217365117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65117U true CN217365117U (zh) | 2022-09-06 |
Family
ID=8308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97103.0U Active CN217365117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65117U (zh)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21097103.0U patent/CN2173651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60769A (en) | Combination buoyancy compensator and support for a diver's backpack with a swivel buckle and triangular holder | |
US5868463A (en) | Seat cushion with selectively inflatable interior seat and back compartments | |
US8534755B2 (en) | Detachable chair cushion and backpack assembly | |
US20050046266A1 (en) | Sport seat cushion | |
US20070056110A1 (en) | Inflatable nursing pillow | |
US9713968B1 (en) | Safety seat harness system | |
US20020043869A1 (en) | Convertible inflatable furnishing | |
US20150306448A1 (en) | Portable exercise device | |
CN108272279B (zh) | 抱婴带 | |
US20130076003A1 (en) | Wheelchair, wheelchair support and travel pillow | |
CN217365117U (zh) | 一种调节式气囊部及背靠装置 | |
US5957532A (en) | Seating arrangement | |
US5235714A (en) | Combination stretching and back support device | |
CN219020698U (zh) | 一种便于穿戴的婴儿背带 | |
US6496994B1 (en) | Back support | |
TW202318993A (zh) | 緩衝氣囊墊 | |
DE202006015978U1 (de) | Kindersitzkissen selbstaufblasbar | |
CN220587715U (zh) | 一种带有减负功能的学生书包 | |
CN216723867U (zh) |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 |
CN219270366U (zh) | 一种防驼背背包 | |
CN110538016A (zh) | 腰椎减负护套 | |
CN217851762U (zh) | 一种具有气囊的背带结构 | |
CN220483150U (zh) | 一种带有按摩气袋的汽车座椅马甲 | |
CN211533512U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套 | |
CN211748241U (zh) | 靠垫调节组件、可调节靠垫和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