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3466U - 储能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3466U
CN217363466U CN202220568266.6U CN202220568266U CN217363466U CN 217363466 U CN217363466 U CN 217363466U CN 202220568266 U CN202220568266 U CN 202220568266U CN 217363466 U CN217363466 U CN 217363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
air
storage p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682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伯朝平
谢金才
陈华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ongshen General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682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3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3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3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在户外使用过程中容易进水进灰,导致储能电源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供电单元,壳体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窗,散热窗内沿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散热窗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其中:进风部与出风部并列设置在壳体的同侧;壳体内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和通风道,隔板位于进风部与出风部之间,隔板朝向散热窗的一端与壳体内部连接,通风道远离散热窗设置,另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通风道,供电单元与逆变器位于隔板的不同侧。

Description

储能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领域,具体为一种储能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电源作为一种能够储存电能的可移动设备,自身具有供电单元并能为移动设备提供电能。由于储能电源在为移动设备供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在储能电源内部蓄积则将会增大储能电源的温度,从而影响储能电源的正常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储能电源的壳体上大多都开设有散热窗。在储能电源使用过程中,储能电源内部温度升高,与外部冷空气之间出现温差,于是外部冷空气通过散热窗进入到壳体内,而壳体内的热空气又通过散热窗流出,将壳体内的热量带出,实现降温的目的。
储能电源系统中,在壳体内部设置有作为供电单元使用的电池包总成和逆变器。而现有的储能电源系统中,当空气在壳体内部流动时会出现气场紊乱的现象,壳体内的空气无法顺利流出壳体,从而导致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储能电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源由于内部存在气场紊乱现场,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储能电源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供电单元,壳体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窗,散热窗内沿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散热窗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
进风部与出风部并列设置在壳体的同侧;壳体内设置有隔板和通风道,隔板位于进风部与出风部之间,通风道远离散热窗设置,供电单元与逆变器位于隔板的不同侧。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现有的储能电源系统中风场紊乱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的储能电源系统中,由于电池包总成与逆变器并没有进行隔开,在空气流过电池包总成与逆变器时就会出现气场紊乱的现象,因此本方案中,在进风部和出风部之间设置隔板后,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进风部所在的进风层和出风部所在的出风层,并将供电单元与逆变器分层设置,利用隔板将供电电源与逆变器完全隔离,而且隔板还能够对壳体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导流,保证从进风部进入壳体的空气,在流向壳体另一端后,通过远离散热窗的通风道流入出风端,并反向流动,最后经过出风部流出壳体,保证了空气在壳体内的完全单向流动,避免了壳体内部出现风场紊乱的现象,空气在壳体中流动后最终能顺利从出风部流出,从而将壳体内的热量充分带出,提升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散热叶片与壳体内壁铰接,两块相邻的散热叶片重叠设置,重叠部分上设置有吻合结构。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散热叶片与壳体内壁铰接设置后,散热叶片也就能够自由摆动,当散热叶片摆动后,散热窗打开,于是外部的空气通过打开的散热窗的进风部能够进入到壳体内,并再从散热窗的出风部流出,从而将壳体内的热量带出,实现散热功能。而在储能电源不需要散热时,散热叶片反向摆动使散热窗关闭,外部的空气也就不能再进入到壳体内,起到了防尘防水的目的。
然而,在散热窗打开的过程中,由于气流是能自由进入壳体内的,在气流进入壳体内的时候,也就会将灰尘带入壳体内,而且,由于储能电源系统多在户外使用,因此在雨天或有水的环境中,还容易出现溅水通过打开的散热窗进入到壳体内,因此本方案中,还在散热叶片上设置有吻合结构,利用吻合结构对溅水或灰尘进行阻挡,从而提高了防尘防水效果。
进一步,吻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散热叶片上端的第一吻合部与设置在散热叶片下端的第二吻合部。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利用第一吻合部与第二吻合部组成吻合结构,当散热叶片摆动后,利用上端的第一吻合部与下端的第二吻合部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而在散热叶片闭合时,第一吻合部与第二吻合部的配合又能够加强相邻的两片散热叶片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了防尘防水效果,结构简单。
进一步,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叶片包括可朝内打开的第二叶片和多块联动且可朝外打开的第一叶片,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第二叶片回到初始位置的回位组件。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叶片分为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采用能够自由朝外打开的设计,当需要散热时,散热风扇启动,在散热风扇启动的一瞬间,出风部的第一叶片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会向外先开启一个较小角度,壳体内的部分空气流出,壳体内会出现负压。于是外部的空气将会从进风部流向壳体内,而又由于此时进风部的第一叶片也是朝外打开一个较小角度的,于是在外部空气的作用下,进风部的第一叶片将会被推回到初始位置,导致进风部的第一叶片是无法顺利打开的,也就无法实现散热效果。
因此在本方案中,还设置有朝内打开的第二叶片,在散热风扇打开的一瞬间,当壳体内出现负压时,第二叶片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朝内打开,外部空气从打开的第二叶片处顺利进入到壳体内,再从散热窗的出风部流出,于是壳体内的空气也就能顺利流动,第一叶片在流动的空气作用下被推动到一个较大的角度,于是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顺利从进风部顺利进入到壳体内。
而在空气能顺利从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时,此时由于只有少量的空气是从第二叶片处进入壳体,第二叶片受到的空气推力有限,于是在回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二叶片将会克服空气推力从而回到初始位置,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而在不需要散热时,散热风扇停止工作,于是第一叶片回到初始位置,对壳体进行封闭,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壳体内,加强了防尘防水效果。
本方案中,由一个可朝内打开的第二叶片与回位组件的配合实现了第一叶片的顺利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原来的挡板分为了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设计,并未额外增加多余的散热结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由已有的散热风扇作为驱动源,并没有设置额外的驱动源,即,在增加了散热窗自动启闭的功能的情况下,仅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回位组件,与采用一些自动控制器等方案相比,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多块第一叶片同时打开或关闭。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多块第一叶片同时打开或关闭的方式能够避免由于多块第一叶片在不同时机打开或关闭时出现啸音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壳体上还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杆,连杆上设置有多个分别对第一叶片对应的连接支杆,连接支杆与第一叶片侧壁铰接。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连接支杆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连杆与多个第一叶片的连接,当进风部的第一叶片摆动时,通过连杆也就能够带动出风部的第一叶片一同摆动相同角度,即可实现多块第一叶片的同时打开,结构简单,还能够避免因为多块第一叶片摆动角度不同而出现噪音的问题。而且安装槽的设置能对连杆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叶片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避免因为第一叶片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外部灰尘或溅水通过散热窗进入到壳体内,进一步提高了防尘防水的效果。
进一步,通风道以比进风部进入的空气流速更快的流动速度将空气引入向出风部。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风道以比进风部空气流速更大的流动速度将空气引向出风部的设置能够保证空气在壳体内的流动能顺利将热量带出壳体,以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壳体内部靠近散热窗设置有纱网。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纱网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防尘的效果。
进一步,供电单元与进风部位于隔板同侧。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将供电单元与进风部位于隔板同侧设置后,使得外部的冷空气能第一时间与供电单元接触,与供电单元设置在其他位置的方式相比,冷空气越早与供电单元接触,带走的热量更多,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壳体设置供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将空气导向供电单元的导风板。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导风板的设置能保证空气准确的流经供电单元以充分带走供电单元的热量,提高了散热效率,结构简单。
进一步,隔板远离散热窗的一端沿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挡板。有益效果:本方案中,挡板的设置能将壳体内流动的热空气尽可能向上引导,最终经过出风部流出,保证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回位组件为扭簧。有益效果:由于扭簧是一种常用的零件,因此本方案中采用扭簧作为回位组件,易于获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能电源系统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逆变器2、散热风扇3、纱网4、散热窗5、第一叶片51、第二叶片52、回位组件53、阻挡块54、连杆55、吻合结构56、供电单元6、隔板7、挡板71、导风板7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储能电源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单元6,供电单元6位于壳体1下端,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6为电池包总成,在壳体1上端还设置有逆变器2和散热风扇3。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散热窗5,散热窗5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
在壳体1中部,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7,逆变器2设置在隔板7上,壳体1内远离散热窗5的一端还设置有通风道。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隔板7的连接端与壳体1内壁连接,隔板7的通风端与壳体1内壁之间设置通风道,通风道以比进风部进入的空气流速更快的流动速度将空气引入向出风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隔板7的通风端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通风道长度来限定空气流速,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隔板7上远离散热窗5的一端设置通风孔以形成通风道。隔板7朝向通风道的一端沿壳体1高度方向设置有挡板71。
散热窗5位于隔板7连接端的一侧,散热风扇3靠近散热窗5设置。壳体1内靠近散热窗5设置有纱网4,出风部的纱网4位于散热窗5与散热风扇3之间,进风部的纱网4位于散热窗5与供电单元6之间。
散热窗5内沿壳体1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进风部与出风部并列设置在壳体1的同侧,进风部位于隔板7上端,出风部位于隔板7下端。散热叶片上端与壳体1内壁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叶片的上端与壳体1内壁铰接。两块相邻的散热叶片重叠设置,重叠部分上设置有吻合结构56,在本实施例中,吻合结构56包括设置在散热叶片上端的第一吻合部与设置在散热叶片下端的第二吻合部。
散热叶片包括可朝内打开的第二叶片52和多块联动且可朝外打开的第一叶片5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多块第一叶片51能够同时打开或关闭,壳体1上相对的两侧均还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杆55,连杆55上设置有多个分别对第一叶片51对应的连接支杆,连接支杆与第一叶片51侧壁铰接。
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第二叶片52回到初始位置的回位组件53。本实施例中,回位组件53为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扭簧,扭簧位于第二叶片52远离散热窗5的一侧。在第二叶片52与位于最下端的一块第一叶片51之间设置有阻挡块54。
壳体1底部设置有Π型的导风板72,供电单元6设置在导风板72上,从进风部进来的空气在导风板72的作用下被全部导向供电单元6,从而保证了散热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以储能电源系统不工作时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散热窗5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叶片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处于最下方的一块第一叶片51与阻挡块54相抵,第二叶片52在回位组件53的作用下朝外摆动并与阻挡块54相抵。相邻两块第一叶片51之间的吻合结构56加强了相邻两块第一叶片51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或溅水进入到壳体1内。
在工作状态下,供电单元6供电,散热风扇3启动,在启动的一瞬间,壳体1内部的部分空气在散热风扇3的作用下将会被强制吹向出风部,出风部的第一叶片51打开,空气流出壳体1内,壳体1内部此时出现负压,于是外部的空气会压迫进风部的第一叶片51和第二叶片52,而由于第一叶片51只能朝外打开,于是第二叶片52在空气的压迫作用下,将会克服回位组件53的作用下朝内打开,空气进入到壳体1内后,并沿壳体1长度方向流动,然后通过隔板7一端的通风道流向壳体1上端,然后在沿壳体1长度方向反向流动,最终从出风部流出,形成在壳体1内部的单向循环流动。在空气经过通风道时,流速会变大,并且在挡板71的作用下,被导向到壳体1的上端。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空气流出壳体1,出风部第一叶片51受到空气的推力越来越大,第一叶片51转动的角度也就越大,在连接结构的带动下,进风部的第一叶片51也就会克服空气的阻力朝外打开,于是外部的空气又能通过进风部进入到壳体1内。此时第二叶片52在回位组件53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在第一叶片51摆动过程中,连杆55在安装槽内移动,当连杆55上端与安装槽上端相抵后,第一叶片51也就不能再继续摆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51摆动的最大角度为80°,即第一叶片51与散热窗5所在的竖直面的夹角为80°,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同样能够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而当供电单元6停止工作后,散热风扇3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叶片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重新回到初始位置,散热窗5再次封闭,壳体1回位到初始的密封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3)

1.储能电源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供电单元和逆变器,所述壳体侧壁上还开设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内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叶片,所述散热窗包括进风部和出风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出风部并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和通风道,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所述通风道远离所述散热窗设置,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逆变器位于所述隔板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叶片与所述壳体内壁铰接,所述两块相邻的散热叶片重叠设置,所述重叠部分上设置有吻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散热叶片上端的第一吻合部与设置在散热叶片下端的第二吻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叶片包括可朝内打开的第二叶片和多块联动且可朝外打开的第一叶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叶片回到初始位置的回位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第一叶片同时打开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多个分别对第一叶片对应的连接支杆,所述连接支杆与所述第一叶片侧壁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以比所述进风部进入的空气流速更快的流动速度将空气引入向出风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散热窗设置有纱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进风部位于所述隔板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所述供电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将空气导向所述供电单元的导风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3、5-10任一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散热窗的一端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挡板。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组件为扭簧。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散热窗的一端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设置有挡板。
CN202220568266.6U 2022-03-16 2022-03-16 储能电源系统 Active CN217363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8266.6U CN217363466U (zh) 2022-03-16 2022-03-16 储能电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8266.6U CN217363466U (zh) 2022-03-16 2022-03-16 储能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3466U true CN217363466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68266.6U Active CN217363466U (zh) 2022-03-16 2022-03-16 储能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3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63466U (zh) 储能电源系统
CN108844144A (zh) 电气盒以及空调器
CN213881951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头盔
CN11650512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CN210852101U (zh) 一种充电处便于散热的充电桩
CN112582728A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风液一体的热管理电池系统
CN209944579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111380111B (zh) 空调器
CN217037807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6801524A (zh) 储能电源系统
CN11644276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结构
CN206433316U (zh) 一种新型通信机柜
WO2023087511A1 (zh) 一种割草机
CN116806076A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4423261A (zh) 一种水冷循环式智能座舱域散热系统
CN208247899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汽车散热装置及其系统
CN221806284U (zh) 户外电气柜用散热风道结构及户外电气柜
CN207782963U (zh) 一种自动调焦安防监控总成
CN217641506U (zh) 一种储能电源装置
CN216748420U (zh) 建筑结构多媒体投影装置
CN219667998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结构的充电桩外壳
CN21829861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光缆分纤箱
CN214001385U (zh) 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
CN218977121U (zh) 一种单电源逆变驱动装置
CN219768308U (zh) 一种排水机器人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