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4024U -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4024U
CN217354024U CN202123456405.0U CN202123456405U CN217354024U CN 217354024 U CN217354024 U CN 217354024U CN 202123456405 U CN202123456405 U CN 202123456405U CN 217354024 U CN217354024 U CN 217354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device
pulley
driv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64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沈佳莉
陈新雨
瞿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64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4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4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4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通道口开闭装置包括:安装部、升降部、驱动部与传动机构,升降部通过安装部安装于换电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驱动部和升降部之间;驱动部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升降部沿第二方向升降,以打开或关闭通道口;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且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部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背景技术
对电动车辆进行电池更换或者对电池充电用的充换电站被广泛使用。目前的充换电站中,主要通过换电设备在电动车辆和电池仓之间的来回移动实现电池包的更换。然而,由于换电设备的存在,使得电池仓与外界之间需要具有进出通道口,由此也导致电池仓与外界连通,外部的杂物、动物、昆虫都有可能通过进出通道口进入,导致电池仓内部受到损坏,同时电池仓内的温控也不容易保持。
在现有的换电站中,换电设备进出通道口的开闭装置一般采用驱动装置在门板的运动方向上直接对门板进行驱动,需要为驱动装置的运动预留出大量空间。且驱动装置的设置也容易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无法灵活地设置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装置,导致换电站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道口开闭装置设置位置不灵活、空间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包括:安装部、升降部、驱动部与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升降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换电站,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升降部之间;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升降部沿第二方向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在本方案中,通道口开闭装置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可以使换电站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密闭,确保电池仓内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外界进入的损坏,内部的温度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在工作状态时又能够自动打开,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且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部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轮组与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绕过所述滑轮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的连接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滑轮组的传动机构较为省力,且滑轮组能够灵活地改变牵引方向,进而便于改变通道门开闭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设置位置,避免与其他换电站内其他装置结构发生阻碍,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设置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
在本方案中,第一滑轮组设置在上述位置处,一方面,便于驱动部将动力有效地传递到第一滑轮组,有利于提高驱动效率,另一方面,布局紧凑且合理,也有利于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滑轮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顶部。
在本方案中,第一滑轮组设置在上述位置处,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保证驱动部将力有效地传递到第一滑轮组,另一方面,安装部顶部的空间一般为空置的空间,不易与其他装置的位置发生阻碍,在此处进行驱动部和滑轮组的布设,可以有效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滑轮组还包括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二滑轮组设置在所述升降部的连接端沿第二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所述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第二滑轮组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来自驱动部的驱动力传递至升降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驱动效率。
优选地,所述牵引绳包括第一牵引绳与第二牵引绳,第一牵引绳与第二牵引绳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所述升降部两侧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与所述第四滑轮分别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侧壁上。
在本方案中,升降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轮和牵引绳,进而带动升降部的两侧相对于安装部的滑动,使升降部的受力较为平衡,升降过程比较平稳。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三滑轮,所述第二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四滑轮。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滑轮组改变驱动端带动牵引绳的移动方向,同时实现驱动部和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连接,再通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分别改变两根牵引绳的移动方向,使其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平行,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减少通道门开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且两根牵引绳分别依次绕过对应的两滑轮,使其分别沿第二方向连接在升降部的两侧,有利于提高升降部升降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上,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端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中间连接件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牵引绳与驱动部之间的连接,尤其在牵引绳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提高牵引绳的牢固性。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为环形螺母。
在本方案中,采用环形螺母作为中间连接件,结构简单坚固,有利于简化通道口开闭装置的整体结构。其中,牵引绳和环形螺母的连接可通过将牵引绳绕环形螺母的壁缠绕一周进行打结即可实现,而无需另外设置连接结构,既简化了结构,也能够降低驱动阻力,并且也方便后续拆卸或更换牵引绳,提高通道口开闭装置的可维护性。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动力源以及伸缩杆,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伸缩杆移动;所述伸缩杆一端为所述驱动端,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在本方案中,驱动部采用伸缩杆结构,结构较为简单耐用,使用寿命长,对换电站内部空间占用较小,且伸缩杆的驱动结构驱动力强,可以带动重量较大的门板,适用性较好。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在所述动力源为气缸的情况下,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气缸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工作。
在本方案中,通过电磁阀便于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以驱动伸缩杆的运动,能够较为快速地实现驱动部的状态的切换,进而有利于提高升降部升降的效率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换电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滑块与滑轨实现相对升降,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升降部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滑块和滑轨的配合实现相对升降,结构简单,且滑轨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保证升降部升降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具有配合部;其中,所述配合部插入于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在本方案中,滑槽可以与配合部嵌套在一起,从而在滑动时避免滑槽从配合部脱出,有利于保证升降部的升降可靠性,以保证通道门可靠地根据实际换电需要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侧壁上,所述滑块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升降部朝向所述换电站内部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滑块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升降部上,有利于增大滑块与升降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滑块与升降部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安装支架且也方便实现滑块与升降部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检测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升降部上升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升降部相接触,以检测所述升降部是否到位。
在本方案中,通过检测设备对升降部的升降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升降部是否到位,有利于通道口开闭的自动化控制。
优选地,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栏杆部件,所述栏杆部件连接于所述升降部朝向所述换电站外部的一侧,并向远离所述升降部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栏杆部件向外伸出可以起到提示和阻挡的作用,避免人员靠近升降部,升降部开启时带动栏杆部件升高,能够有效安全地预防乘用车司机在换电过程中打开车门下车等操作行为,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栏杆部件远离升降部的外端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栏杆部件远离升降部的外端部与换电车辆的车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隔。
在本方案中,橡胶垫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栏杆部件与外界的直接碰撞。另外,通过预设距离的间隔,可以避免人员在换电过程中打开车门离开,避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充电仓和换电设备,充电仓设于换电平台垂直于电动车辆行驶方向的至少一侧,换电设备在换电平台和充电仓之间往复行驶以交换电池,换电站还包括供换电设备进出充电仓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上设置包括上述通道口开闭装置,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口。
在本方案中,换电站通过设置上述通道口开闭装置,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可以使换电站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密闭,确保电池仓内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外界进入的损坏,内部的温度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在工作状态时又能够自动打开,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且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部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充电仓内设有充电架,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充电架上;
或,所述安装部连接在所述换电站内的位于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的箱体结构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安装部固定或安装在充电架或箱体结构上,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结构,避免增加固定结构以及避免占用更多内部空间,进一步提高换电站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在该通道口开闭装置中,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可以使换电站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密闭,确保电池仓内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外界进入的损坏,内部的温度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在工作状态时又能够自动打开,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且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部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的升降方向 (即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装部
20升降部
30驱动部
301动力源
302伸缩杆
303电磁阀
304第一安装支架
40传动机构
401第一滑轮组
402第二滑轮组
403第一牵引绳
404第二牵引绳
405第一滑轮
406第二滑轮
407第三滑轮
408第四滑轮
50中间连接件
60滑轨
70滑块
80第二安装支架
801折弯部
802固定件
90检测设备
100栏杆部件
110橡胶垫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用于换电站。其中,本实施例的换电站可以包括换电平台、充电仓和换电设备,充电仓设于换电平台垂直于电动车辆行驶方向的至少一侧,换电设备在换电平台和充电仓之间往复行驶以交换电池,换电站还包括供换电设备进出充电仓的通道口,通道口上设置通道口开闭装置,通道口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通道口。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可以运用于其他类型的换电站或者充电站以打开和关闭通道口。
如图1-5所示,该通道口开闭装置包括安装部10、升降部20、驱动部 30与传动机构40,其中,升降部20通过安装部10安装于换电站,传动机构40传动连接在驱动部30和升降部20之间;驱动部30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传动机构40带动升降部20沿第二方向升降,以打开或关闭通道口;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可以使换电站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密闭,确保电池仓内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外界进入的损坏,内部的温度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在工作状态时又能够自动打开,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驱动部30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20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20的升降方向(即第二方向) 上占用的空间,避免驱动部30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下面接合图1-3,具体阐述下传动机构40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40包括滑轮组与牵引绳,牵引绳绕过滑轮组,牵引绳的一端连接于驱动部30的驱动端,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20的连接端。传动机构40采用滑轮组的机构较为省力,且滑轮组能够灵活地改变牵引方向,进而便于改变通道门开闭装置的驱动装置30的设置位置,避免与其他换电站内其他装置结构发生阻碍,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4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包括滑轮组合牵引绳的结构,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可以改变传动方向的相应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401,第一滑轮组401 设置在驱动部30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其中,第一滑轮组401设置在上述位置处,一方面,便于驱动部30将动力有效地传递到第一滑轮组401,有利于提高驱动效率,另一方面,布局紧凑且合理,也有利于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驱动部30与第一滑轮组40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安装部10的顶部。其中,第一滑轮组401设置在上述位置处,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保证驱动部30将力有效地传递到第一滑轮组401,另一方面,安装部10顶部的空间一般为空置的空间,不易与其他装置的位置发生阻碍,利用此处进行驱动部和滑轮组的布设,可以有效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滑轮组还包括第二滑轮组402,第二滑轮组402设置在升降部20的连接端沿第二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牵引绳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组401与第二滑轮组402。如此设置,第二滑轮组402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来自驱动部30的驱动力传递至升降部2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驱动效率。
如图1-2所示,牵引绳包括第一牵引绳403与第二牵引绳404,第一牵引绳403与第二牵引绳404的一端均连接于驱动部30,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升降部20两侧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其中,第二滑轮组402包括第三滑轮407与第四滑轮408,第三滑轮407与第四滑轮408分别设于安装部10的两侧侧壁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部20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轮和牵引绳,进而带动升降部20的两侧相对于安装部10的滑动,使升降部20的受力较为平衡,升降过程比较平稳。且在一侧牵引绳发生断裂等意外情况下,升降部20在另一侧牵引绳的连接下也不会发生掉落的情况,提高了换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升降部20的两侧均设置牵引绳是成本与稳定性之间较为平衡的方案,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牵引效果,也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牵引绳连接在升降部20的不同位置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第一滑轮组401包括第一滑轮405 与第二滑轮406;第一牵引绳403依次绕过第一滑轮405与第三滑轮407,第二牵引绳404依次绕过第二滑轮406与第四滑轮408。
其中,通过第一滑轮组401改变驱动端带动第一牵引绳403与第二牵引绳404的移动方向,能够同时实现驱动部30和第三滑轮407和第四滑轮408 的连接,再通过第三滑轮407和第四滑轮408分别再次改变第一牵引绳403 及第二牵引绳404的移动方向,使其与升降部20的移动方向平行,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减少通道门开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且第一牵引绳403与第二牵引绳404分别依次绕过对应的第三滑轮407和第四滑轮408,使其分别沿第二方向连接在升降部20的两侧,有利于提高升降部20升降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实现牵引绳与驱动部30的连接,还设置了中间连接件50,驱动部30还包括中间连接件50,中间连接件50连接于驱动部30的驱动端上,牵引绳通过中间连接件50与驱动端连接。在牵引绳的数量为多个时,中间连接件50可以有效提高牵引绳与驱动部30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示意性实施例,在此将中间连接件50设置为环形螺母。
其中,采用环形螺母作为中间连接件50,结构简单坚固,有利于简化通道口开闭装置的整体结构。其中,牵引绳和环形螺母的连接可通过将牵引绳绕环形螺母的壁缠绕一周进行打结即可实现,而无需另外设置连接结构,既简化了结构,也能够降低驱动阻力,并且也方便后续拆卸或更换牵引绳,提高通道口开闭装置的可维护性。
下面接合图1-3,具体阐述下驱动部30的结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部30包括动力源301 以及伸缩杆302,动力源301驱动伸缩杆302移动;伸缩杆302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与动力源301连接。驱动部30采用伸缩杆结构,结构较为简单耐用,使用寿命长,对换电站内部空间占用较小,且伸缩杆302的驱动结构驱动力强,可以带动重量较大的门板,适用性较好。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源301为气缸。气缸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安装部10的顶部。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电磁阀303,电磁阀303设置在安装部10上;电磁阀303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以控制驱动部30的工作。另外,电磁阀303通过第一安装支架304安装到安装部10上。通过电磁阀303能够较为快速地实现驱动部30的状态的切换,进而有利于提高升降部20升降的效率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换电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换电站中设置有空压机,空压机通过气管与电磁阀 303的进气口连接,电磁阀303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从而通过控制电磁阀303的开闭,以控制空压机对气缸的连通状态,从而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动力源301还可以设置为液压缸或电机等其他动力装置实现对伸缩杆302的驱动,并在换电站内设置有与动力源301相对应的控制部件。
如图1-3所示,作为示意性实施方式,升降部20与安装部10之间通过滑块70与滑轨60实现相对升降,滑块70与滑轨60滑动连接;滑轨60和滑块70分别设置在安装部10以及升降部20上。通过滑块70和滑轨60的配合实现相对升降,结构简单,且滑轨60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保证升降部20升降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滑轨60上开设有滑槽,滑块70具有配合部,其中,配合部插入于滑槽,并与滑轨60滑动配合。其中,滑槽可以与配合部嵌套在一起,从而在滑动时避免滑槽从配合部脱出,也可以更好地对滑块70在滑轨60上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保证升降部20的升降可靠性,以保证通道门可靠地根据实际换电需要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滑块70与滑轨60相滑动配合的一侧可以设有滑动面,滑动面可用为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滑动面具体可以选择聚乙烯材质、聚四氟乙烯材质、陶瓷复合材质等,高分子材料的滑动面更加光滑,减小了滑块70与滑轨60之间相对滑动时的阻力,且耐磨性好寿命较长。滑动面可以通过胶粘、铆接或卡接等方式设置在滑块70与滑轨60相配合一侧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滑块7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安装部10与升降部20之间的相对升降,例如采用导轮、滑块等结构,而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如图1-4所示,滑轨60固定在安装部10的侧壁上,滑块70通过第二安装支架80固定在升降部20朝向换电站内部的一侧。其中,滑块70通过第二安装支架80固定在升降部20上,有利于增大滑块70与升降部2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滑块70与升降部20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二安装支架80且也方便实现滑块70与升降部20的连接。
第二安装支架80具体可以包括折弯部801与固定件802,固定件8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802为螺纹紧固件,折弯部801 位L形板,滑块70通过固定件802连接在折弯部801的一侧,折弯部801 的另一侧通过固定件802连接在升降部20朝向换电站内部的一侧,从而实现滑块70与升降部20的固定连接,且不会对滑块70与滑轨60之间的相对滑动产生阻碍。
如图2所示,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检测设备90,检测设备90设置在安装部10上,检测设备90具体可以采用行程开关等部件;检测设备90被配置为:在升降部20上升至预设位置时,检测设备90与升降部20相接触,以检测升降部20是否到位。其中,通过检测设备90对升降部20的升降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升降部20是否到位,有利于通道口开闭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栏杆部件100,栏杆部件100连接于升降部20朝向换电站外部的一侧,并向远离升降部20 的方向延伸。其中,栏杆部件100向外伸出可以起到提示和阻挡的作用,避免人员靠近升降部20,升降部20开启时带动栏杆部件100升高,能够有效安全地预防乘用车司机在换电过程中打开车门下车等操作行为,避免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栏杆部件100远离升降部20的外端部设置有橡胶垫110,橡胶垫110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栏杆部件100与外界的直接碰撞。另外,通过预设距离的间隔,可以避免人员在换电过程中打开车门离开,避免安全隐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橡胶垫110为条状,条状橡胶垫110分别与多个栏杆部件100的外端部固定连接。由此通过一个橡胶垫110可以实现持续延伸的阻隔,且增大了橡胶垫110的缓冲面积,缓冲效果更好。
栏杆部件100远离升降部20的外端部与换电车辆的车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隔,栏杆部件100的外端部与车门之间的间隔的具体距离可以根据换电站中车辆的停靠位置以及换电通道宽度等因素确定。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间隔的预设距离为大于100mm。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充电仓和换电设备,充电仓设于换电平台垂直于电动车辆行驶方向的至少一侧,换电设备在换电平台和充电仓之间往复行驶以交换电池,换电站还包括供换电设备进出充电仓的通道口,通道口上设置包括上述通道口开闭装置,通道口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通道口。
换电站通过设置上述通道口开闭装置,可以根据换电设备的进出需要打开进出通道口,可以使换电站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密闭,确保电池仓内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外界进入的损坏,内部的温度控制也更加稳定。同时,在工作状态时又能够自动打开,确保换电设备的进出。且通道口开闭装置的驱动部30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部的移动方向不平行,能够减少通道口开闭装置在升降部20的升降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与换电站内的其他装置结构的位置发生阻碍,有利于提高换电站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充电仓内设有充电架,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安装部10固定在充电架上;或,安装部10连接在换电站内的位于换电仓和充电仓之间的箱体结构上。
其中,通过将安装部10固定或安装在充电架或箱体结构上,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结构,避免增加固定结构以及避免占用更多内部空间,进一步提高换电站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包括:安装部、升降部、驱动部与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升降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换电站,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升降部之间;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升降部沿第二方向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轮组与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绕过所述滑轮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的连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设置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沿第一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滑轮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还包括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二滑轮组设置在所述升降部的连接端沿第二方向移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上;所述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包括第一牵引绳与第二牵引绳,第一牵引绳与第二牵引绳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所述升降部两侧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与所述第四滑轮分别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三滑轮,所述第二牵引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四滑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上,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为环形螺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动力源以及伸缩杆,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伸缩杆移动;所述伸缩杆一端为所述驱动端,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源为气缸的情况下,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所述气缸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工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滑块与滑轨实现相对升降,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升降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具有配合部;其中,所述配合部插入于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侧壁上,所述滑块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升降部朝向所述换电站内部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检测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升降部上升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升降部相接触,以检测所述升降部是否到位。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还包括栏杆部件,所述栏杆部件连接于所述升降部朝向所述换电站外部的一侧,并向远离所述升降部的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部件远离升降部的外端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栏杆部件远离升降部的外端部与换电车辆的车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隔。
19.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充电仓和换电设备,所述充电仓设于所述换电平台垂直于电动车辆行驶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换电设备在所述换电平台和所述充电仓之间往复行驶以交换电池,所述换电站还包括供所述换电设备进出所述充电仓的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上设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道口开闭装置,所述通道口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口。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内设有充电架,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充电架上;
或,所述安装部连接在所述换电站内的位于换电仓和所述充电仓之间的箱体结构上。
CN202123456405.0U 2021-12-31 2021-12-31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Active CN217354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405.0U CN21735402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405.0U CN21735402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4024U true CN21735402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42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6405.0U Active CN21735402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40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554A (zh) * 2021-12-31 2022-11-0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554A (zh) * 2021-12-31 2022-11-0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54024U (zh)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EP0048847B1 (en) Self-powered elevator using a linear electric motor as counterweight
CN113307183B (zh) 物料配给装置及物料配给机器人
CN102666350B (zh) 电梯门控制器系统
CN210024463U (zh) 多车型夹具切换设备
CN115288554A (zh)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0682808A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08341357B (zh) 一种多功能型物流车系统
CN104030110B (zh) 气动电梯的电梯控制过程
CN102785990A (zh) 一种具有滑触线的矿井罐笼系统及其升降控制方法
CN115306247A (zh)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换电站及换电控制方法
WO2023051752A1 (zh) 基于固设式换电设备的换电站
CN104395222A (zh) 电梯装置
CN111543836A (zh) 智能送餐车
CN216374253U (zh) 优化换电通道布局的换电站
CN208150349U (zh) 铸管传输装置
CN216553500U (zh) 换电设备进出的通道口开闭装置以及换电站
CN113277276B (zh) 一种物料吸尘储运系统
CN107188013B (zh) 用于矿井提升的罐笼门
CN218536377U (zh) 一种可移动电动车充电箱
CN220617258U (zh) 一种移动车
CN202829252U (zh) 一种具有滑触线的矿井罐笼系统
CN218085455U (zh) 撬装式换电站
CN216185046U (zh) 一种运载机构以及换电柜
CN218750395U (zh) 移动式共享充电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