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7673U -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7673U
CN217347673U CN202220882641.4U CN202220882641U CN217347673U CN 217347673 U CN217347673 U CN 217347673U CN 202220882641 U CN202220882641 U CN 202220882641U CN 217347673 U CN217347673 U CN 217347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side
flashing
outflow end
flow guid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26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向京
罗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26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7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7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7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防护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遮雨罩包括:遮雨板,遮雨板具有前侧边沿;以及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设置于遮雨板的外表面上靠近于前侧边沿的一侧;其中,导流结构具有流入端和第一流出端,第一流出端较流入端更靠近于前侧边沿,以使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导流至第一流出端;第一流出端位于遮雨板的外表面靠近于前侧边沿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遮雨罩,可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的前侧边沿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可有效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内侧的设备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护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遮雨罩可用于为各种设备遮挡雨或水,尤其是监测设备。
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下雨或遇水淋时,水会从遮雨罩的前侧往下流,易遮挡遮雨罩内侧的监测设备的视线,影响监测效果甚至导致监测设备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以改善相关技术中水从遮雨罩的前侧往下流而影响该遮雨罩所罩设的设备的视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遮雨罩,所述遮雨罩包括:遮雨板,所述遮雨板具有前侧边沿;以及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上并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一侧;其中,所述导流结构具有流入端和第一流出端,所述第一流出端较所述流入端更靠近于所述前侧边沿,以使所述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所述流入端导流至所述第一流出端;所述第一流出端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一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一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曲线型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具有第二流出端,所述第二流出端较所述流入端更靠近于所述前侧边沿,以使所述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所述流入端导流至所述第二流出端;所述第二流出端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另一端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二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二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曲线型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边沿为直线型边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边沿为曲线型边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凸设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雨板的前侧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前侧边沿弯折连接,且所述翻边结构贴合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所述翻边结构的另一侧的边沿形成所述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凹设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雨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遮雨罩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遮雨板的所述第一侧弯折连接;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遮雨板的所述第二侧弯折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相对两端,并均位于所述遮雨板的内表面所在一侧;所述前侧边沿、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前侧边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前侧边沿的一端配合形成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具有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前侧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后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侧板具有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前侧的第三部分和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后侧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第四部分的宽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遮雨罩;以及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位于所述遮雨罩的内侧,且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方向朝向所述遮雨罩的前侧。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上述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通过设置具有前侧边沿的遮雨板和设置于遮雨板的外表面上并位于前侧边沿的一侧的导流结构,且导流结构具有流入端和第一流出端,第一流出端较流入端更靠近于前侧边沿,使得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导流至第一流出端,而第一流出端位于前侧边沿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因此导流结构能够将水等流体导流至前侧边沿的端部所在一侧,以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的前侧边沿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可有效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内侧的设备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遮雨罩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遮雨罩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还一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监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遮雨罩;10、遮雨板;101、前侧边沿;20、导流结构;201、流入端;202、第一流出端;203、第二流出端;11、翻边结构;30、第一侧板;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40、第二侧板;41、第三部分;42、第四部分;1001、开口;1011、第一端部;1012、第二端部;50、后侧板;102、第一侧;103、第二侧;
1000、监测装置;200、监测设备;300、支架;310、底座;32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装配”、“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遮雨罩是用于为物体提供防护的结构,可用于为各种设备遮挡雨或水,尤其是监测设备。
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遮雨罩在遇到下雨或水淋时,水落至遮雨罩的外表面会汇聚并从遮雨罩的前侧往下流(遮雨罩通常由其后侧朝前侧向下倾斜设置),且易形成水帘或水流;而设置于遮雨罩内侧的监测设备的视线需从遮雨罩的前侧往外延伸,以对外部进行检测或监测;因此从遮雨罩前侧汇聚流下的水易遮挡监测设备的视线,影响监测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监测失效。
基于此,为改善相关技术中水从遮雨罩的前侧往下流而影响该遮雨罩所罩设设备的视线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雨罩100,可用于为各种物体提供遮挡或防护,尤其适用于为监测设备提供遮挡或防护;其中,监测设备是用于对外部进行监测或感知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雷达、摄像头、相机等,但不限于此。遮雨罩100包括遮雨板10和导流结构20,其中:
遮雨板10具有前侧边沿101,前侧边沿101也即遮雨板10的前侧的外边沿。遮雨板10可以大致呈板状结构,例如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遮雨板10也可以为曲面板状结构、弯折板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板状结构。
导流结构20设置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上并位于前侧边沿101的一侧,即导流结构20和前侧边沿101位于遮雨板10的同一侧(也即遮雨板10的前侧)。导流结构20是指用于对流体的流向进行引导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边沿结构、凸条结构、槽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导流结构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导流结构20的数量为一个时的情况。
其中,导流结构20具有流入端201和第一流出端202,第一流出端202较流入端201更靠近于前侧边沿101(也即第一流出端202与前侧边沿101之间的距离小于流入端201与前侧边沿101之间的距离),以使导流结构20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201导流至第一流出端202(即能够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一流出端202;也即在遮雨板10由后侧朝前侧向下倾斜时,流入端201所在位置高于第一流出端202所在位置)。第一流出端202位于前侧边沿101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也即第一流出端202靠近前侧边沿101的其中一端部,也可以视为前侧边沿101的其中一端部和第一流出端202位于前侧边沿101的同一端;其中,“端”是指部件大致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是指部件的一旁或靠近于部件的位置;图1和图3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流出端202位于前侧边沿101的第一端部1011的一侧的情况。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雨罩100,通过设置具有前侧边沿101的遮雨板10和设置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上靠近于前侧边沿101的一侧的导流结构20,且导流结构20具有流入端201和第一流出端202,第一流出端202较流入端201更靠近于前侧边沿101,使得导流结构20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201导流至第一流出端202,而第一流出端202位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靠近于前侧边沿101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因此导流结构20能够将水等流体导流至前侧边沿101的端部所在一侧,以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可有效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100内侧的设备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即可降低设备被干扰的可能性,以提高雨天或被水淋时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也即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大致呈直线状。例如,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边沿结构时,即大致为直线状边沿,例如图1和图3所示;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凹设于遮雨板10的凹槽结构时,即大致为直线状凹槽结构,例如图8所示。
如此设置,由于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使得流体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一流出端202的过程中可以大致呈直线状流动,相比于非直线状的结构而言,利于缩短流入端201与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距离,减少流体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一流出端202所需的时间,进而利于更快地对落至遮雨板10外表面的水进行泄流至前侧边沿101的端部一侧,可进一步降低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形成水帘或水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而且,直线型导流结构相比于其他形状的结构而言,更利于加工制造,进而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的结构不限于为直线型导流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状,下面即示例性地列举了除直线型导流结构之外的几种情况。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曲线型导流结构,例如弧线形导流结构(例如图5所示)、波浪线形导流结构等,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型结构。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弧线形导流结构时,弧线形导流结构可以朝前侧边沿101所在一侧拱设(例如图5所示),或,朝背离于前侧边沿101的一侧拱设。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折线形导流结构,即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直线型导流结构。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可以包括直线型导流结构和曲线形导流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导流结构20具有第二流出端203,第二流出端203较流入端201更靠近于前侧边沿101(也即第二流出端203与前侧边沿101之间的距离小于流入端201与前侧边沿101之间的距离),以使导流结构20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201导流至第二流出端203(也即能够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二流出端203;也即在遮雨板10由后侧朝前侧向下倾斜时,流入端201所在位置高于第二流出端203所在位置)。第二流出端203位于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的一侧,也即第二流出端203靠近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也可以视为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流出端203位于前侧边沿101的同一端;图1和图3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流出端203位于前侧边沿101的第二端部1012的一侧的情况,其中第二端部1012与第一端部1011即为前侧边沿101的相对两端,第二流出端203和第一流出端202即分别位于流入端201的两侧。
如此设置,由于导流结构20具有第二流出端203,且第二流出端203较流入端201更靠近于前侧边沿101,使得导流结构20能够将流体由流入端201导流至第二流出端203,而第二流出端203位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靠近于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的一侧,导流结构20即能够将水等流体导流至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所在一侧;因此,当下雨或被水淋时,落至遮雨板10外表面的水一方面可以沿流入端201朝第一流出端202的方向流动至前侧边沿101的一端,另一方向可以沿流入端201朝第二流出端203的方向流动至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即可以同时分别朝前侧边沿101的两端泄流,相对于仅从一端泄流而言,利于提高泄流速度,而且可以降低水漫过导流结构20而直接从前侧边沿101往下流,因此可进一步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进一步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100内侧的设备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也即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大致呈直线状。例如,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边沿结构时,即大致为直线状边沿,例如图1和图3所示;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凹设于遮雨板10的凹槽结构时,即大致为直线状凹槽结构,例如图8所示。可以理解,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也为直线型导流结构时,导流结构20整体即大致为折线状导流结构。
如此设置,由于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使得流体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二流出端203的过程中可以大致呈直线状流动,相比于非直线状的结构而言,利于缩短流入端201与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距离,减少流体由流入端201流动至第二流出端203所需的时间,进而利于更快地对落至遮雨板10外表面的水进行泄流至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一侧,可进一步降低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形成水帘或水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而且,直线型导流结构相比于其他形状的结构而言,更利于加工制造,进而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的结构不限于为直线型导流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状,下面即示例性地列举了除直线型导流结构之外的几种情况。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曲线型导流结构,例如弧线形导流结构(例如图5所示)、波浪线形导流结构等,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型结构。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弧线形导流结构时,弧线形导流结构可以朝前侧边沿101所在一侧拱设(例如图5所示),或,朝背离于前侧边沿101的一侧拱设。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可以为折线形导流结构,即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直线型导流结构。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可以包括直线型导流结构和曲线形导流结构。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7,流入端201位于第一流出端202与第二流出端203之间并大致处于中点的位置,即流入端201位于导流结构20的中部,第一流出端202和第二流出端203分别位于导流结构20的相对两端。
如此设置,以利于将落至遮雨板10外表面的水由导流结构20的中部分别朝两端的第一流出端202和第二流出端203导流,能够更加均匀地朝两侧泄流,可降低因其中一侧的水流量大于另一侧的水流量而易漫过导流结构20的可能性,从而利于提高泄流效果,可进一步降低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形成水帘或水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流入端201也可以位于偏离于导流结构20的中部的位置,例如可以位于导流结构20中部偏向第一流出端202的位置,或者位于导流结构20中部偏向第二流出端203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也可以不具有第二流出端203。例如,流入端201和第一流出端202分别为导流结构20的相对两端,第一流出端202位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靠近于前侧边沿101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流入端201位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靠近于前侧边沿101的另一端部的一侧,图6即示例性地示出了该种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8,前侧边沿101为直线型边沿,即前侧边沿101大致呈直线状。此种情况下,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一流出端202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时,其导流方向即与前侧边沿101的长度方向不相平行也不相垂直,也即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例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当导流结构20于流入端201至第二流出端203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时,其导流方向即与前侧边沿101的长度方向不相平行也不相垂直,也即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例如图1和图7所示。
如此设置,直线型边沿相对于其他形状的结构而言,结构简单,更利于加工制造,进而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侧边沿101不限于为直线型边沿,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状,下面即示例性地列举了除直线型边沿之外的几种情况。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前侧边沿101也可以为曲线型边沿,例如弧线形边沿(例如图8所示)、玻璃线型边沿等,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型边沿。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前侧边沿101也可以为折线形边沿,即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直线段。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前侧边沿101也可以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7,导流结构20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即导流结构20为凸出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凸设结构,例如可以是边沿结构、凸条结构、板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其中,导流结构20可以与遮雨板1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当然也可以与遮雨板10分体成型而设置于遮雨板10上。
如此设置,由于导流结构20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因此导流结构20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之间可形成供水流动的角结构,落至遮雨板10外表面的水即可沿导流结构20的导流方向在角结构中流动,直至流动至第一流出端202,或者第一流出端202和第二流出端203。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遮雨板10的前侧设有翻边结构11,翻边结构11的一侧与前侧边沿101弯折连接,且翻边结构11贴合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翻边结构11的另一侧的边沿形成导流结构20。可以理解,翻边结构11贴合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是指翻边结构11与前侧边沿101弯折连接后大致贴合于遮雨板10,由于翻边结构11与前侧边沿101的连接处(即折弯处)存在一定的弹性形变,有可能使得翻边结构11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微小缝隙,而非完全紧密贴合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但该种情况同样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种情况下,导流结构20即为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边沿结构。
如此设置,翻边结构11与遮雨板10即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可直接由遮雨板10的前侧部分向外或向上弯折至贴合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而形成翻边结构11,翻边结构11与遮雨板10的弯折连接处即形成前侧边沿101,而翻边结构11远离于前侧边沿101的一侧的边沿即形成导流结构20,因此可采用钣金件进行折弯制造遮雨板10和导流结构20,不仅便于导流结构20的加工成型,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遮雨板10、翻边结构11及前侧边沿101整体为一体式结构,结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当然,导流结构20为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凸设结构时,不限于为翻边结构11的边沿。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可以直接一体成型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一体成型,而非通过钣金件折弯形成;例如导流结构20可以为凸条结构、板状结构、片状结构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可以与遮雨板10分体成型而固定于遮雨板10上,例如导流结构20可以为条状结构(例如图7所示)、板状结构、片状结构等,导流结构20可以通过焊接、卡合连接、粘接、插接等方式固定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20不限于为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凸设结构。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可以凹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即导流结构20为凹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的凹设结构,例如可以是凹槽结构(例如图8所示)。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也可以部分凸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而部分凹设于遮雨板10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遮雨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02和第二侧103,遮雨罩100包括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第一侧板30与遮雨板10的第一侧102弯折连接,第二侧板40与遮雨板10的第二侧103弯折连接。其中,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分别位于前侧边沿101的相对两端,且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均位于遮雨板10的内表面所在一侧;前侧边沿101、第一侧板30靠近前侧边沿101的一端以及第二侧板40靠近前侧边沿101的一端配合形成开口1001。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分别设置于遮雨板10的两侧,并均位于遮雨板10的内表面所在一侧,因此可对两侧进行防护,降低水从遮雨板10的两侧进入遮雨板10的内侧的可能性,以提高防护效果,降低水从遮雨板10的两侧进入遮雨板10的内侧而干扰设备工作的可能性;而且,由于前侧边沿101、第一侧板30靠近前侧边沿101的一端以及第二侧板40靠近前侧边沿101的一端配合形成开口1001,可供设置于遮雨板10内侧的监测设备的视线从开口1001延伸至外部,以利于监测设备工作。另外,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可以由钣金件折弯形成,可使第一侧板30、第二侧板40与遮雨板10为一体式结构,可提高结构强度,以提高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侧板30具有靠近遮雨板10的前侧的第一部分31和靠近遮雨板10的后侧的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32的宽度,也即第一侧板30靠近遮雨板10的前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0靠近遮雨板10的后侧的部分的宽度;第二侧板40具有靠近遮雨板10的前侧的第三部分41和靠近遮雨板10的后侧的第四部分42,第三部分41的宽度的大于第四部分42的宽度,也即第二侧板40靠近遮雨板10的前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0靠近遮雨板10的后侧的部分的宽度。
如此设置,可提高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对遮雨板10的左右两侧靠近于前侧部分的防护效果,降低水从遮雨板10的左右两侧靠近于前侧部分进入遮雨板10内侧而影响设置于遮雨板10内侧的监测设备的视线或视角,可进一步降低水从遮雨板10的两侧进入遮雨板10的内侧而干扰监测设备工作的可能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第一侧板30靠近于遮雨板10的前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0靠近于遮雨板10的后侧的部分的宽度;或者,仅第二侧板40靠近于遮雨板10的前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30靠近于遮雨板10的后侧的部分的宽度。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30各部分的宽度可以大致一致,第二侧板40各部分的宽度可以大致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或者仅设置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中的一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遮雨罩100包括后侧板50,后侧板50与遮雨板10的后侧弯折连接。如此设置,以利于对遮雨罩100的后侧进行防护,提高防护效果。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后侧板50。
请参阅图9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监测装置1000,监测装置1000包括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遮雨罩100,监测设备200位于遮雨罩100的内侧,且监测设备200的监测方向朝向遮雨罩100的前侧,即监测设备200的视线可从遮雨罩100的前侧延伸至外部。其中,监测设备200是用于对外部进行监测或感知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雷达、摄像头、相机等,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监测设备2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在监测设备200的数量为多个时,各监测设备200的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图10中即示例性地示出了监测设备200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为雷达,另一个为相机时的情况。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遮雨罩100,因而其同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遮雨罩100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可有效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100内侧的监测设备200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监测装置1000可以包括支架300,监测设备200可以设置于支架300上,遮雨罩100遮盖于监测设备200的上方并设置于支架300上。其中,支架300可以是各种可供监测设备200和遮雨罩100安装的结构;例如,支架300可以包括底座310和设置于底座310上的支撑杆320,监测设备200可以设置于底座310上,遮雨罩100可以设置于支撑杆320上。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监测设备200也可以直接设置于遮雨板10的内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监测装置1000,监测装置1000设置于车辆本体上。其中,车辆本体即为车辆的主体部分,可以是可供人驾驶的车辆或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是实现各种功能的车辆,例如可以是清扫车、载货车、载客车等,但不限于此。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监测装置1000,因而其同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监测装置1000和遮雨罩100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监测装置1000可对外部进行监测以为车辆的行驶或作业提供监测数据,而遮雨罩100的设置,可以减小水等流体直接从遮雨板10的前侧边沿101往下流而遮挡遮雨罩100的前侧的可能性,进而可有效降低雨天或被水淋时设置于遮雨罩100内侧的监测设备200的视线或视角被影响的可能性,以利于监测设备的正常作业,从而利于提高车辆在雨天或被水淋时的作业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罩包括:
遮雨板,所述遮雨板具有前侧边沿;以及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上并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流结构具有流入端和第一流出端,所述第一流出端较所述流入端更靠近于所述前侧边沿,以使所述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所述流入端导流至所述第一流出端;所述第一流出端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其中一端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一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或曲线型导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具有第二流出端,所述第二流出端较所述流入端更靠近于所述前侧边沿,以使所述导流结构能够将流体由所述流入端导流至所述第二流出端;所述第二流出端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另一端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于所述流入端至所述第二流出端之间的部分为直线型导流结构或曲线型导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边沿为直线型边沿或曲线型边沿;和/或
所述导流结构凸设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或,所述导流结构凹设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凸设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所述遮雨板的前侧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前侧边沿弯折连接,且所述翻边结构贴合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表面;所述翻边结构的另一侧的边沿形成所述导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任一项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遮雨罩包括: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遮雨板的所述第一侧弯折连接;以及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遮雨板的所述第二侧弯折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前侧边沿的相对两端,并均位于所述遮雨板的内表面所在一侧;所述前侧边沿、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前侧边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前侧边沿的一端配合形成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前侧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后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和/或
所述第二侧板具有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前侧的第三部分和靠近所述遮雨板的后侧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
9.一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遮雨罩;以及
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位于所述遮雨罩的内侧,且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方向朝向所述遮雨罩的前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车辆本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
CN202220882641.4U 2022-04-15 2022-04-15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7347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641.4U CN217347673U (zh) 2022-04-15 2022-04-15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641.4U CN217347673U (zh) 2022-04-15 2022-04-15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7673U true CN217347673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2641.4U Active CN217347673U (zh) 2022-04-15 2022-04-15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7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60870A1 (en) Rain gutter system
CN217347673U (zh) 遮雨罩、监测装置及车辆
CA2907280A1 (en) Eavestrough with a gutter sheild
CN209924206U (zh) 一种明框幕墙立柱横梁交接处防水装置
CN206012524U (zh) 一种前保险杠下格栅的安装结构
CN101619716B (zh) 电动压缩机的端子保护构件
CN217712773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结构及车辆
CN207069331U (zh) 一种户外防雨防水配电柜
CN211671084U (zh) 用于户外机柜的通风结构
CN209913772U (zh) 一种太阳能板防护装置
CN211781552U (zh) 一种空调机组保护罩
CN215332522U (zh) 一种防水型通风器
CN219458358U (zh) 低压配电柜的顶部防水结构
CN211781180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排烟罩及燃气热水器
CN211342681U (zh) 一种安装百叶帘的上梁结构
CN216377077U (zh) 一种电梯井顶帽
CN110062548B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9141049U (zh) 空调壳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255869U (zh) 百叶窗及集装箱
CN218714419U (zh) 一种避风排烟天窗
CN213991558U (zh) 高电磁屏蔽性装配简易护罩结构
CN213649725U (zh) 一种车用空调的遮雨板
CN213942509U (zh) 一种用于高铁车辆的滤网
CN210502614U (zh) 一种雨刷盖板和汽车
CN220721017U (zh) 一种雨刮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4

Address after: 410000, No. 288 Linyu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building C3, Changsh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town, No. 77, south section of Dongliu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XING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